Ⅰ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
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十则》
词语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yú) ,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4、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yuē) :“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扩展阅读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
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Ⅱ 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的汉语意思
曾子这个人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 智慧点: 世道纷纭,熙熙攘攘,心为外利所动,几乎失去真我;物欲横流,乃至人心不古;求诸外欲,而忽略了内存的诚信。如何对待浊世横流?孔子主张人应在人世间寻求与他人的契合,在求诸他人之时首先求诸自身:我是否做到了?以此感化世人,引导世人。 在儒家,拥有存在的概念并非空洞,是个体的真实存在及其对整体的真诚关怀。正是因为社会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时刻感觉人类和人性,感觉一种历史的和社会的使命感;因为仁的道德基础,使人的人格能形成博爱的集体意志,由集体意志驱动个体的不停反思。
Ⅲ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是什么
“吾日三省吾身”原文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春秋孔子的《论语·学而》。
白话文意思是曾子说:“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是告诉人们“人无完人”的道理,人们在为人处事和学习中难免会有缺漏,失误的地方,要避免这种缺漏,失误,就必须每天检查反省自己,以便完善自己。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扩展阅读
“吾日三省吾身”是告诫我们需要有反省自我的精神,类似的句子还有: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
白话文释义: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不会有过错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白话文释义: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白话文释义: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好几次,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结交朋友是否诚实信用,对老师传授的学业反复实习了吗?
拓展资料:
赏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
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
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
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0日):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Ⅳ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意思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的意思是: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原文:
论语十则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并非孔子亲自编写。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Ⅵ 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春秋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佚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扩展阅读
1、《论语·学而》创作背景
《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2、《论语·学而》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Ⅶ 论语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是什么意思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像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事。
忠:尽心尽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Ⅷ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的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练习了?”曾子即曾参,以孝出名,据传,“孝经”就是出自他的手。可见其人做人的谨慎。需要注意的是,“三省”不是多次反省,而是从三个方面来警示自己,也就是后文所说的三件事。朱熹注得很清楚:“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必需指出,这里的“忠”是忠于谋还是忠于“人”,这里的“信”是指对朋友信还是对交往原则信,这是运用儒学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如果忠于人,谋事就可能会丧失原则;如果信于友,交情就可能会失去意义。儒家以仁为根本,以义为原则。如果你只忠于那个人,那么,那个人就成为你的原则,如果他行为不义,结果你依然忠于他,你就会失去义。如果你的朋友杀人放火,你也守信不说,就是包蔽罪犯。忠有大忠有小忠,信有大信有小信,儒家的原则只有一个,那就是义,合适不合适。而义与不义的标准是看它合不合乎仁。后文常常看到孔子责骂他的弟子,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曾子这段话是有深意的,千万不能只做字面上的理解。
Ⅸ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曾和吾怎么读
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
曾:zeng 第一声
吾:wu 第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