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逃港的介绍
逃港,指新中国成立后,大陆与香港分属不同的社会制度,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八十年代基本结束的大陆居民非法越境进入香港的行为,其原因起初是政治原因,后来主要是经济原因,但随着大陆改革开放之后,这种行为成为记忆。
Ⅱ 当年逃港潮去香港的那些人,现在回内地还会被追究偷渡罪吗
当年来香港的已成香港居民或被遣返大陆,能成香港居民的不会被追究
Ⅲ 为什么会有百万人逃港事件发生
。谣言说,在伊丽莎白女王登基当天,香港实行大赦——凡滞港人士可于三天内向政府申报香港永久居民。深圳还在当日 “大放河口”,允许群众自由进出香港。
Ⅳ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逃港"事件
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计划经济下,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没有任何意义,这只说明一点,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微薄的退休金,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1983,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要知道,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而且。尤其,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由于香港是个城市,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是国际大都市,去受资本家的吆喝。所以,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
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人口仅次于上海?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1960年,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也是可笑的事情,香港是城市。
在所谓逃港潮中,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为什么、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可以说,这也说明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那么,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Ⅳ 如何看待历史上的 逃港 事件
无论在解放前还是解放后,香港人口都远快于珠三角人口的增长,李嘉诚这些人就是解放前过去的,由于香港是个城市,即使在解放之初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仅次于上海,城市尤其大城市对于周边人口的吸引力是至今为止所有国家都无法避免的现象,何况香港在战后成为中转港口和金融中心。尤其,香港旁边的深圳在改革前是个农村,所谓当年的逃港潮,说白了就是现在中国民工的每年赴沿海打工。可以说,只要国家不把深圳变成城市,那么,随着香港成为国际资金中转港,逃港潮只会越演越烈。
在所谓逃港潮中,却没有关于原宝安县城镇职工、原广州市民逃港的记录,为什么?计划经济下,中国城市居民生活并不差,而且,没有资本主义世界巨大的竞争压力,所谓高工资对于高物价的香港,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内地市民没必要去犯这个贱,去受资本家的吆喝,这也说明,用所谓逃港潮来证明改革前两地经济体制的对比是多么地荒唐,要知道,香港是城市,是国际大都市,而当时宝安县是农村。
要说现在改革后没有逃港潮,也是可笑的事情,1983、1987年的逃港潮规模不下于1949、1960年,而现在每年赴港生孩子的人,早已把当年宝安县逃港人数远远比下去,这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逃港潮。
再说,当年逃港潮去香港打工的人,他们在香港流血流汗几十年后呢?连在香港过个晚年的权利都被取消了,微薄的退休金,连买个棺材都买不起,只好跑到大陆来过晚年,他们可是由大陆支付了他们童年的抚养费用,而资本主义世界只享受了他们的劳动力,结果到榨干他们油水后一脚踢开,这就是资本主义的仁慈。
如果说现在深圳原居民已经不存在逃港潮,这只说明一点,国家把深圳从农村变成了城市,而如果国家不能在把深圳变成城市的同时把全国农村普遍变成城市,那只说明所谓深圳的发展没有任何推广意义,用历史上的逃港潮来抨击某个时期是可笑而无耻的行为。
Ⅵ 30年间“逃港者”超百万 哪些名人包含其中
其中就有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期货教父”刘梦熊等人。不仅如此,著名作家倪匡、“乐坛教父”罗文、“金牌编剧”梁立人等香港文化精英,也都曾是逃港者中的一员
Ⅶ 从逃港到回归,说明了什么
必须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中国最高决策者从“逃港”这一历史怪圈中再次认识到,光是靠“堵”是堵不住的,必须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出乎意料的是,一场新的“逃港”潮再次席卷而来。
数十万的逃港者,则为了生计,在把香港打造为亚洲“四小龙”的同时,默默无闻地献出了个人的青春,甚至生命。无论成功或者失败,这些逃港者注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令人心酸而意味深长的注解。
(7)逃港扩展阅读
深圳特区的诞生,使广大民众看到了希望,也使“逃港风”骤然停止。当年曾参与特区筹建工作的广东原省委书记吴南生后来回忆说:“最令人感到高兴和意外的是,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最困扰着深圳——其实也是最困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确确实实,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中准备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随着内地全面改革开放波澜壮阔般展开,困扰多年的“逃港”问题终于釜底抽薪。1997年香港的回归,“个人游”的政策为内地人来港提供的方便,加上香港边境反偷渡系统的不断完善,偷渡情况已经基本上得到控制。在2006年,被捕的内地非法偷渡客已经大幅降低到317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