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金融危机 对中国的影响
说说拙见:
答:
1.不明智。尽管中国抵抗能力很强,但受的影响也很大,股市的动荡、出口行业遭受的损失以及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连锁的反映使得很多企业倒闭,或大规模裁员,造成失业。试想你本来想用5000大元买电脑或装电脑,突然得知自己失业了,还会用这些钱买吗?
2.现在北京的房价一降再降,有的楼盘一夜降了7000大元/㎡。对于一线大城市,短期会降的,幅度不会小,二线的,会降,幅度不大,县城基本不动或小涨。
要知道国家现在的购房优惠政策(首付款可以是20%,购房贷款利率为正常贷款利率的的0.7倍)和现在房价的下降以及人们的观望是个矛盾,这就会造成很多人一直在观望,一直在等待房价继续下降,但要知道需要住房的到最后还是要购买,这些人的购买一旦开始很明显就会造成房价的反弹。至于反弹何时开始我也说不好,就看人们的观望到什么时候,五个月,半年,一年?都有可能。
3.其实中国现在一直有一定的通胀,只不过有时通胀的轻有时通胀的重!它是相对的。由于出口受到阻碍,产品在国内增多,根据物以稀为贵的原则,产品就会便宜了,也就是说钱值钱了,所以“结实了”。
4.这和以前美国的“大萧条”很相似,(罗斯福采取“新政”的那次,1929-1933),不过毕竟发展好几十年了,对抗危机的能力也强了.此次危机中国会持续5-7个月,由于美国和欧洲以及日本遭到的损失很大(得3,5年调整),中国的后续调整也是对应的。
你这个“对中国的影响大吗?”这个问题挺大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因为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大,出口增幅会下降,出口对GDP的贡献将会下降。
第二,小部分资本会外流。美国经济出现问题后,一些公司因为资金缺乏,可能会撤回部分海外投资,或者把附属机构及在海外的投资卖掉以解大本营的燃眉之急。但因为目前中国资本账户的限制,有些直接投资不一定能马上撤得出去。
第三,金融机构利润空间会缩小,过去动辙百分之几十、甚至成倍增长的可能性不会有了。
不过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会太大。
首先是中国这几年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取得了成效,在金融改革上已取得很大进展,处理了许多呆坏账问题,使得金融体系有了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其次,中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放开,资本的大出大入受到限制。
其三,先前国内股市在宏观政策的调控下,先期已经进行了调整。
其四,中国金融机构介入衍生产品不多。像住房贷款证券化等业务,才刚开始起动。如果美国的金融危机过两年爆发,对中国的金融部门影响会更大。
总之,中国的抵抗能力很强的.
5.你们什么公司?很强啊!不过可能性不大,一是现在的钱比较“结实”了,二是那时可能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了,一定的通胀伴随着涨工资,它们是恶性循环。(尽管现在是鼓励扩大内需,可到那时会是什么情况呢?),所以不涨还是比较安稳的。
说的不少,但不能再简略了,参考一下吧!
--------------------
谢谢夸奖,抛去其它的不可预见的因素,事实90%确实是这样的。
1.你感觉的不错,补充的更全面了。
2.房价有地方特色,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了解你们那,不过在短期(不确定几个月)总体的趋势就是降!很多东西都比不了人们的预期,预期它到什么时候降到什么程度,80%就会发生,如果你要购房,到你说的那会应该下手了,千万别等到反弹,那就糗大了。
3.只要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按随着通胀绝对会有的。他们说的是一种经济规律,暂时钱结实了,再加上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应该会有一定的通胀。我觉得可以存入,通胀后首先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首当其冲。
4.别等到好转时就动手,不过别想挣太多。
5.那就长不了了,不降就是好的。此次金融风暴对我国的一些靠加工贸易贴牌生产的中小企业是个氢弹,对大型企业是个原子弹,对其他的一些公司企业是遍地手榴弹。你们主要的收入来自大企业,所以收益肯定会受影响。努力工作吧,等半年之后再看情况。
B.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08年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如下:
1、出口下降,实体经济受损
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中,纺织品、鞋袜、低端生活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这些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美国的中低收入阶层,他们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这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些产品的对美出口。
同时,我国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竞争,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企业的价格优势不再,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
2、中小企业倒闭,失业工人增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破产倒闭主要是导致劳动力市场中低端劳动者失业,这些劳动者以农民工为主,但也有部分城市职工。
金融危机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非常大,而中小企业是解决中国就业的主力军。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对整体就业形势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将越来越明显。
3、股市起伏不定,股民利益受损
外围动荡是影响A股的主要因素,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着包括A股在内全球股指的企稳。
(2)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扩展阅读:
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直接触发因素如下: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C.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光辉的足迹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看青藏高原脉动的祖国;看黄土高坡起伏的祖国;看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祖国;看群峰腾跃,平原奔驰的祖国。沿着黄河与长江的源头,漂流而下,过壶口,闯关东,走三峡,奔大海。在河西走廊,华北平原,我看祖国的富饶与辽阔,看祖国千里马般日夜兼程的超越;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看祖国的崇高与巍峨,看祖国繁荣的霓虹灯日夜闪烁,灿若银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饱经战争沧桑与落后苦难的中国人民终于重新站起来了!中国像一只巨龙,以一个大国的身份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
那时的中国,民生凋敝。曾经的民不聊生,曾经的满野战乱,曾经的东亚病夫,都已成了过去。如今这片热土早已是天翻地覆、龙腾虎跃!正是这千千万万的赤子,才撑起了我们民族的脊梁,祖国的希望;正是他们,才使得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响彻神州,那么气势磅礴,那么雄壮嘹亮。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60年前,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当今之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使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华夏儿女们安居乐业。
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面对让人措手不及大地震。中华儿女没有气馁,我们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踩在脚下。
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航天卫星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的奔月梦现实了!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
2008年,北京奥运会铸造辉煌!我们的体育健儿一举夺得51枚金牌,100枚奖牌。取得位具金牌榜第一的骄人成绩。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的60岁生日。 60年的风雨无阻,60年的沧桑巨变,我们的祖国必将继续书写不朽的传奇。
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不屈的民族!
回首这60年。这就是我们,一个腾飞的民族!
D. 金融危机对中国政府的影响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对于政府管理来说,一直都在为宏观调控的程度思考,中国一直走的是市场为主,政府适度调控的路,现在的金融危机让我们了解到,市场在很多时候都会发生偏差,出现无法调控社会资源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危害面也越来越广,政府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
在上半年的时候,政府对于整个经济过热的情况一直是采用紧缩银根的政策,这让房地产商的大肆投资得到了遏制,可同时,也导致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在广东,在浙江,很多企业都由于无法得到银行的资金流而使得现金流枯竭而倒闭,到了下半年,整个经济形势开始逆转,GDP增长速度开始回落,而政府也未能够及时的调整经济策略,仍然使用紧缩的财政策略,直到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才开始启动紧急的措施。
对于政府来说,采取政策的早晚的时点将会决定其所起的作用,因此,制定一套完备的预警体系和策略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无法预测到所有小的事情的发展方向,但是我们可以从近100年的历程中看到过去发生的事情。
E. 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严重吗
肯定了,1中国的产品主要靠出口,现在的金融危机爆发了,老外的口袋没有钱还怎么买东西。2.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现在的美元每天在跌,那中国政府的钱到国际市场上换的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3.很多的欧美企业都倒闭了,那以前在他们那里工作的员工就失业了,就会提高失业率. 4国外银行的倒闭使之前开出来的信用证变成废纸,那中国的企业就拿不回应有的货款.
F. 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
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
我国已经截止到目前我国CP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4% ,分别为10月4.0% ,11月2.4% ,而PPI为10月3.2% ,11月2% ,经济形势非常严峻,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率只有9% ,11月份的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只有4.9%,实体经济尤其是工业面临巨大压力。而大量的中小型加工企业的倒闭,也加剧了失业的严峻形势,现在我们国家头等的经济大事就是保增长,促就业。
最后,次贷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
为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将加剧我国资本市场的风险。
G.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在2008年以来没有出现任何缓和的迹象。美国部分金融机构经营陷入困境的局面,直接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次贷危机向全球范围内扩散的速度也开始加快。为了缓解市场危机,一些国家央行通过注资、降息等手段向金融系统紧急注入流动性,一场全球范围的救赎行动正在上演。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危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关于“次贷”形成的背景、表现和原因、损失及影响,以及一些国家应对危机的政策干预和效果评价等问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美国次贷危机是指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违约增加,进而影响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流动性危机。在这一危机中,高度市场化的金融系统相互衔接产生了特殊的风险传导路径,即低利率环境下的快速信贷扩张,加上独特的利率结构设计使得次贷市场在房价下跌和持续加息后出现偿付危机,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和衍生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大了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资产价格下跌风险的传染性与冲击力,而金融市场国际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深化又加快了金融动荡从一国向另一国传递的速度。在信贷市场发生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次贷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波。与传统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次贷危机中风险的承担者是全球化的,所造成的损失是不确定的。次贷的证券化分布以及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问题,使得经济金融发展中最担心的不确定性通过次贷危机集中体现出来。也正是由于上述不确定性造成了次贷损失的难以计量和对市场的巨大冲击。既然如此,那么次贷危机会对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哪些有用的启示呢?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稳定与健康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总体上不会太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一)直接影响:比较有限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二)间接影响:不可低估1、出口增长可能放缓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从经济总量上看,出口在GDP中的比重不断升高,2006年超过1/3,2007年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仍增长了25.7%。从就业上看,外贸领域企业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其中,加工贸易领域就业近4000万人。2001年以来,在所有的对外出口中,中国对美国出口比重一直保持在21%以上,出口增长速度也很快。由于外贸对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美国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之一,因而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将使我国整体外部环境趋紧。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消费者信心快速下滑。尽管中国出口结构的升级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美国需求变化对出口的影响,但事实上,中国出口增速从未与美国经济增长脱节。只要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中国出口就有可能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显示,中国的出口增速较前三个季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低于全年的平均水平。因此,次贷危机可能会对我国未来的出口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会直接作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会通过减少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需求而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2、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3、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运行的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上升。一方面,在发达国家经济放缓、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净流入规模加大。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可能采取放松银根、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来防止经济衰退,而这些政策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加剧全球的流动性问题,国际资本可能加速流向我国寻找避风港。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保守势力的抬头、我国企业自身竞争力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对我国的资本流出产生影响,导致资本净流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加剧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发达国家的金融优势,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可能向发展中国家转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境外市场的动荡可能会影响到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加大资金调节的难度,而且一旦出现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可能会加大我国国际收支波动的风险。4、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1月22日、1月30日和3月18日,美联储分别宣布,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个、50个和75个基点,减息幅度非常大。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13.3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6.12%,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4.04%。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对大部分非美元货币贬值的结构性差异一直伴随着汇改,并在最近几个月的国际金融震荡中更趋明显。在这种情况下,非美元货币地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可能会加大,不对称的汇率结构体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新的压力。5、境外投资风险加大从企业“走出去”的角度看,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的是,次贷危机有助于我国金融机构绕过市场准入门槛和并购壁垒,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扩大在美国的金融投资,通过收购、参股和注资等手段加快实现国际化布局,在努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支持。不利的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货币紧缩,无疑加大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融资风险和投资经营风险。而且,随着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入,投资者的风险厌恶和离场情绪会引起更高等级的抵押支持证券的定价重估,从而危及境内金融机构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作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H. 金融危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此次危机预计要到2009年上半年股市才会平缓,世界经济要恢复则要数年左右,中国大概3年左右,美国可能需十数年。
本次次危机到今天已经造成了世界金融也蒸发了50万亿美元左右,全球约有数千万人在此次危机中失业,
世界各国投入的救市资金已经超过3万亿美元,将来会投入更多
中国受到的影响:
股市缩水60%,市值蒸发近20万亿RMB;实体经济也开始大规模受损,许多公司销售业绩下滑;房产市场冷淡,部分房产商血本无归,许多楼盘无人购买,大量中小房产机构倒闭,中小企业艰难度日,部分企业倒闭;大型企业融资困难,面临合并或被迫收购;消费市场缩减,开始出现通货紧缩。
但总体上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中国的GDP增长率为9.9%还是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社会固定资产增加值超过了去年同期水平比去年同期快了1.1%,去年GDP的增长率为12.3%,今年d发展虽然有所放缓,但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品还是很高的,遥遥领先与世界其他国家,虽然金融不景气但是中国金融资产的占有国民经济总量中比重还不是很大,同时中国自身的消费市场巨大,所我们小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不会受太大影响
中国政府的应对政策
1银行降息,鼓励老百姓去做投资,不要把钱存起来
22008-2010年左右投入4万亿RBM 用于社会投资和刺激消费
3救助中小企业,为陷入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及适当的减税政策
4为大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使这些支柱企业尽快复苏
5扶植建筑业,让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之一 的建筑业脱离困境
6投资农业以及加快一些大工程基础工程建设,拉动内需
2008年紧急危机的根源:
追寻此次危机的根源是现有的以美国为世界金融中心,和以美元为世界唯一世界通用货币的金融体制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这次危机过后肯定会制定新的金融经济秩序。而中国将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可以说这次危机能否平安快速度过度,很大程度在于中国。因为;
1中国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净资本输入国,近几年每年的外汇收入都高达1000多亿美元
2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超过8%,有句话叫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才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途径
3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外汇储备高达20000亿美元,中国要是不稳定抛出手中的美元无疑是毁灭世界的
4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人口和最大新兴消费市场,是未来世界最大消费市场,其潜力和能量都是空前的
5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美国,欧洲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他们最大贸易伙伴之一,
6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20%,
所以中国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中国很可能借助此次千载难逢的机遇,美欧经济不景气,美元这一世界货币疲软的机遇崛起 世界经济新格局将因此形成 。
I.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直接的、显性的影响。
第一,对我国金融的影响。首先,持有美国投资银行的股份或债券的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影响,股票债券大幅缩水。目前来看,中国银行是拥有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数量最大的国内银行,故其所受的损失应该是最大的。但由于中国的资本管制及中国银行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使金融危机对其影响不深。其次,金融危机会导致中国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放缓。主要是由于国外各商业银行缩紧银根所导致。再次,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中国股市的一蹶不振,几乎套牢了所有的股民,投资者信心受损,影响了整个金融业的经营环境。
第二,中国的出口型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的中小型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甚至倒闭的风险。今年不少沿海中小企业纷纷裁减员工,破产倒闭。虽然这与中国近几年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其融资困难、人民币的升值引起的出口成本上升等原因分不开。但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海外需求下降导致企业生产过剩,产品无法销售,这一原因任然是沿海企业倒闭破产的直接原因。
第三,中国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缩水的威胁。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末中国持有美国国债达5850亿美元,一举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人。美国的国债市场是一个类似寡头垄断的格局,国债被几家官方机构所持有,稍有动作便会引发汇率的剧烈变动。所以我国作为强势美元的重要支撑者,一旦抛售美元,必将影响汇市,美元的贬值将使得中国通过贸易顺差积攒起来的财富迅速缩水。但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前提下,美元的走弱又是必然的,所以我们外汇结构的特点导致了我们即使是在危机的时刻,也不能随意抛售美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外汇资产缩水。
(二)间接的、隐性的影响。这主要是通过经济传导来造成的影响。
1、通过投资来影响经济。
从国内投资看,金融危机带来的主要是不利影响。
一是导致投资热情下降,信心不足。危机之下使人们对经济增长信心普遍下滑。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大,及投资收益预期不佳,短期人们会适当控制投资规模。二是利用外资的能力减弱。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演进,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甩卖海外资产,回笼资金,以套现应对危机。外资的纷纷撤离必然导致我国可利用的外资大幅减少。三是预期投资成本的上升,随着各国的救市措施的实行和危机的缓解必然导致资源和初级产片价格的迅速反弹,使得投资成本上升。美国为了解决自身存在巨大的债务问题,必然通过降息、发行货币等手段减轻压力,结果很可能就会导致美元贬值和资源价格重新上升。在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也会抑制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使得实际投资增幅也难以大幅回升。
从国外投资来看,由于金融危机,投资者为规避风险,使得各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
2、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其“消费过剩”矛盾凸显。短期内必定大幅度减少生产,解雇工人,减少对供应商的原料采购,随着危机的蔓延,其他国家也会采取类似的措施,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年贸易顺差的的出口国而言,必然面临着
“生产过剩”的困境。生产商担心存货过多,就会缩减生产,反过来又进一步缩减消费需求。
危机爆发后,美国不断注资救市,有关报道,
2009年美国国债的发行额度可能会达到近乎天量的1.8万亿美元。而新上任的总统奥巴马对减税计划、医保改革等措施的承诺,必然使得下届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大。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元贬值的风险还是很大的。美元贬值必然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从而使出口成本增加。
所以需求的缩减和成本的上升的双重压力将极大削弱我国外向型企业出口量和出口利润的增长。
3、对中国消费的影响。一是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今年上半年我国大批中小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部分国内企业纷纷裁员,数百万职工面临失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必然需要勒紧腰带,全面缩减消费支出。同时中国股市一蹶不振,股民几乎被一网打尽,其消费开支也必定大幅缩减。二是消费者的预期收入下降。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预期显然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预期。收入预期下降了,消费者必定压缩开支,减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