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色球层在哪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位于光球之上,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
Ⅱ 太阳层的色球层有何特点
色球层是太阳大气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密度比光球层稀薄。温度有几千至几万摄氏度;但发出的光只有光球层的几千分之一。
色球顶部的温度却有几万度。
色球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针状物。它们出现在日轮的边缘,像一些小火舌,偶尔腾出一束束的火柱。针状物从产生到消失只有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色球是一个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在局部等离子体动能密度和磁能密度可相比拟时,能经常观测到等离子体和磁场之间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常常会产生剧烈的耀斑爆发,以及与耀斑共生的爆发日珥、冲浪、喷焰等许多动力学现象。耀斑爆发时,还发射大量的远紫外辐射和X射线辐射以及高能粒子流。这些辐射对日地空间和地球高层大气影响很大。此外,色球、日冕等离子体和可变磁场以及由不稳定性引起的冲击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大量不同频率的射电辐射,为色球、日冕物理性质和爆发现象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Ⅲ 亮度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吗
太阳的光球层在里面,色球层在中间,日冕层在外面。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3)色球层扩展阅读:
光球为平行平面层,即在同一水平层次,各种物理参数都有相同的数值。换句话说,每个参数都只是高度的函数。
光球处于流体静力学平衡状态,即没有大规模的物质流动;米粒组织、黑子、光斑等不均匀结构可以一概忽略不计;存在局部热动平衡,因此常用的物理定律 [普朗克定律、玻耳兹曼分布、萨哈公式等] 都可以应用;不考虑磁场的影响。
经过长期的研究,天文工作者已建立了不少光球结构的模型,下表就是其中一种,它列出了温度T、气体压力Pg 、电子压力Pe、粒子数密度N、电子数密度Ne、物质密度ρ等参数随连续光谱在5000埃处光学深度τ和几何深度z的分布。
Ⅳ 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都有什么区别
最里面的一层是光球层,常出现太阳黑子,最外面的是日冕层,有太阳风,中间的是色球层,会出现耀斑。
Ⅳ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是什么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的大气有三层,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但是3层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底层或最里层。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虽然整个说来光球是明亮的,但各部分亮度却很不均匀.在非扰光球中布满米粒组织,估计总数达到400万颗.在光球的活动区,有太阳黑子,光斑,偶尔还有白光耀斑.它们的亮度,物理状态和结构都相差悬殊。
平均的非扰光球上每平方厘米每秒发出的辐射流量为6.3X10 尔格,由此可算出光球的有效温度为5500度。
这一辐射流量是各波段辐射强度的总和。光球的温度随高度而不同,在从内部向外,温度逐渐降低.光球与色球的交界处,温度降到最低值,只有4000多度。
Ⅵ 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都有什么区别
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区别为:层次不同、平均厚度不同、温度不同。
一、层次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在太阳大气的中间层。
2、光球层:光球层在太阳大气的最内围层。
3、日冕层:日冕层在太阳大气的最外围层。
二、平均厚度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的平均厚度为2000千米。
2、光球层:光球层的平均厚度为500千米。
3、日冕层:日冕层的平均厚度为200万千米。
三、温度不同
1、色球层:色球层的温度为4300摄氏度。
2、光球层:光球层的有效温度为5500摄氏度。
3、日冕层:日冕层的温度非常高,可达200万摄氏度。
Ⅶ 什么是色球层
色球层 如果把太阳大气层比作一座楼房,那么色球就是光球之上的二楼,也就是太阳大气中的第二层。平时由于地球大气把强烈的光球的光散射开,色球被淹没在蓝天之中,我们是看不到这一层的。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有机会直接饱览它的姿彩.
2008年日全食期间拍摄的太阳色球层太阳色球是充满磁场的等离子体层,厚度约2500 公里。色球层的温度由4000K左右的极小值向上增加,到2000km左右时停留在4000~6000K之间,在此高度以上,温度显著增高,达到100000~1000000K之间。其温度,在与光球层顶衔接的部分为4500℃,到外层达几万摄氏度,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整个色球层的结构不均匀,也没有明显的边界。由于磁场的不稳定性,色球层经常产生爆发活动。
太阳的外三层包括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Ⅷ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怎么排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从内到外排序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光球层
一层不透明的气体薄层,厚度约500千米。它确定了太阳非常清晰的边界,几乎所有的可见光都是从这一层发射出来的。
2、色球层
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太阳的温度分布从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层,都是逐渐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层,却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顶部时已达几万度。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
3、日冕层
日冕是太阳向外扩展的大气层,它的体积比太阳本身大了许多。不断扩展的日冕在太空中形成太阳风,充满了整个的太阳系。日冕的低层非常靠近太阳的表面,粒子的密度环绕在1015–1016米3,日冕和太阳风的平均温度大约是1,000,000–2,000,000 K。
(8)色球层扩展阅读:
太阳没有像固态行星一样明确的界线,并且它外面的气体密度是随着中心距离的增加呈指数下降。然而太阳也有明确的结构划分。一般定义太阳的半径为从它的中心到光球边缘的距离。光球只是气体层的上层,因为太冷或太薄而辐射出大量可见光,并且因此成为肉眼最容易看见的表面。
太阳的内部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对电磁辐射也是不透明的。但是,正如地球上通过研究地震波来揭露地球的内部结构,日震学中也可借由在太阳内部的压强波(人耳听不见的次声波)来测量和明确太阳内部的结构。太阳的深层内在构造也可以通过电脑建模等理论工具来研究。
Ⅸ 太阳的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哪个在外面,哪个在里面,哪个在中间
太阳的光球层在里面,色球层在中间,日冕层在外面。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9)色球层扩展阅读:
1、光球层
光球(photosphere)是太阳大气最低的一层,即一般用白光所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500公里左右。我们接收到的太阳能量基本上是光球发出的。因此,太阳的光谱实际上就是光球的光谱。
2、色球层
色球位于光球之上。厚度约2000千米。太阳的温度分布从核心向外直到光球层,都是逐渐下降的,但到了色球层,却又反常上升,到色球顶部时已达几万度。由于色球层发出的可见光总量不及光球的1%,因此人们平常看不到它。
3、日冕层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由高温、低密度的等离子体所组成。亮度微弱,在白光中的总亮度比太阳圆面亮度的百分之一还低,约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因此只有在日全食时才能展现其光彩,平时观测则要使用专门的日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