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沙滩红楼
扩展阅读
本草纲目最恐怖的方子 2025-07-04 06:45:52
没买股票却有股票短信 2025-07-04 06:27:00
度小满可以买股票 2025-07-04 06:21:35

沙滩红楼

发布时间: 2021-11-21 09:21:54

Ⅰ 红楼,当年是如何见证了北大的屈辱与发展的呢

北大红楼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原为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因该楼墙体的主要部分均用红砖砌成,故俗称"红楼"。

整个北大红楼的结构呈工字形,包括地下室共5层。其布局为地下室为印刷厂;一层为图书馆;二层是教室、行政办公室和大教室;三、四层均为教室,设有教授休息室和学生饮水室。

Ⅱ 沙滩红楼的历史上的今天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京师大学堂,于1912年5月4日正式改名为北京大学。中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曾赴英国海军学校留过学的严复,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粉碎了国人对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人聚集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强烈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北京学生率先举行的抗议行动,很快发展成社会各界广泛参加的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
1939年5月4日——中国青年节确定
在“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光荣的革命传统,陕甘宁边区的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49年12月正式宣布,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Ⅲ 沙滩红楼的今日面貌

红楼,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沙滩红楼,现为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门牌是五四大街29号。
建在原北京大学红楼旧址上的这个纪念馆,2002年4月开馆。展览有《新时代的先声——新文化运动陈列》、《蔡元培与北大红楼》、《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等。在红楼一层还有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毛泽东工作过的新闻纸阅览室、鲁迅讲授中国小说史的学生大教室等。1919年5月4日,学生们示威游行时高举的北大校旗、横幅等,现也陈列在红楼一层东部新潮社址的房间内。

Ⅳ 啊北京红楼为什么出名

北京大学红楼
简称“红楼”,常被以“北大红楼”、“沙滩红楼”引用。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北京大学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
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

革命历史
1918年以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曾先后在此任教任职。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期间,在此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新青年》、《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五四运动后不久,李大钊等在红楼建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成为北方革命活动的中心。一楼东南隅有两间向东的屋子,为当年李大钊办公的地方。鲁迅先生自1920 年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在红楼授课达6年之久,讲授新文化、新思想,培育了许多革命青年。邓中夏等著名共产党人也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红楼一楼东南隅有两间西向的屋子,是李大钊同志当年办公的地方。北大红楼也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的最初办学地址。
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设有日军中国驻屯军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队本部、特设北京宪兵队总部、日本宪兵队置留所等军、宪、特务机构。1939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就在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本部关押并惨遭折磨。

建筑介绍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因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故人们称之为“红楼”。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原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及图书馆所在地。红楼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正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两翼楼南北进深各34.34米,楼高4层,有半地下室,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半地下室设有印刷厂,第1层为图书馆,第2层为行政办公室, 第3、4层为教室。

重要作用
1918年初,李大钊在此创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出发到天安门举行了示威游行。以后,红楼北面的广场多次成为北京学生进行革命运动的集合地点。

1919年到1920年,毛泽东同志曾在楼内图书馆工作。鲁迅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时的休息室在二楼扶梯对面。许多著名学者和新派人物在这里讲过课。这里还集中了新潮社、国民杂志社、新文学研究会、哲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国民》、《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就在设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出版。如此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渊源,使“北大红楼”历经时代变迁而始终令人瞩目,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北大红楼更是成为新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前身)的校舍。
1953年,北京大学全部搬到西郊。
1984年5月初设置了“红楼纪念牌”。
2004年12月,北大红楼暨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成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Ⅳ 北京大学红楼的介绍

简称“红楼”,常被以“北大红楼”、“沙滩红楼”引用。红楼是1916年至1952年期间,北京大学的主要校舍所在地之一。北京大学红楼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整座建筑通体用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名“红楼”。始建于1916年,1918年落成。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重要场所。1919年五四运动中,红楼和它北面的操场是反帝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日军占领北平时期,此地设有日军中国驻屯军宪兵队司令部、日本宪兵队本部、特设北京宪兵队总部、日本宪兵队置留所等军、宪、特务机构。1939年,国画大师李苦禅就在北大红楼—日本宪兵队本部关押并惨遭折磨。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Ⅵ 北京大学红楼的建筑介绍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因建筑的主体用红砖建成,故人们称之为“红楼”。建筑始建于1918年,是原北京大学校部、文科及图书馆所在地。红楼为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正楼南北进深14米,东西两翼楼南北进深各34.34米,楼高4层,有半地下室,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半地下室设有印刷厂,第1层为图书馆,第2层为行政办公室, 第3、4层为教室。

Ⅶ 北大红楼是红楼梦研究的地方吗

“北大红楼”是北京大学的老校址,也叫“沙滩红楼”,在五四大街那里,离天安门很近。我们知道的那位最著名的图书管理员当时就是在这个北大,现在作为纪念馆对外开放,和红楼梦研究没有直接联系。而现在的北大校址是原来的燕京大学。

Ⅷ 沙滩的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

沙滩儿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原北京大学“红楼”在此的缘故。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建于1898年,位于原沙滩后街北侧中段。此处明代时为御马监、马神祠,清朝时为乾隆皇帝的女儿和嘉公主的府邸,清末闲置,用于开办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新政”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的变法维新的内容之一就是废科举、办学校。在光绪皇帝的支持下,梁启超亲自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此后,学校向东扩展,买下了松公府作为校园的一部分。
松公府原为清乾隆时一等忠勇公傅恒的府邸。作为一位重臣,傅恒很受乾隆皇帝赏识,所以赐宅于皇城之内。有记载,此宅是京城第一大府邸。光绪时,由其孙松椿承袭爵位入住,后称松公府。其南墙外为清朝内务府所属汉花园大街,即后来的五四大街。1916年在松公府南端靠近汉花园大街处兴建北京大学教学大楼,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因为主要部分墙体为红砖砌就,所以人们称之为“红楼”。1918年红楼工程竣工,为北京大学一院,即文学院。红楼从这一刻走进了历史,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揭开了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主张各种思想“兼容并包”,提倡学术民主,积极寻求引领时代之先的新派人物进北大做教授。当时,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传统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蔡元培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陈独秀于是把《新青年》杂志也带到了北京,鲁迅的《狂人日记》、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都曾刊发于《新青年》杂志上。蔡元培还聘请了留日归国的李大钊为图书馆馆长、留美归来的胡适为教授,聘请了当时在教育部任职的鲁迅为讲师,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这里传播中国革命的火种,形成了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进步团体和进步刊物大量涌现,红楼成为新文化运动的营垒。
1918年8月,毛泽东在老师杨昌济的帮助下,到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手下做助理员,具体工作是在新闻纸阅览室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每月领取8块银元薪金。他曾跟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我的职位如此之低,以致人们都不屑和我来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记来馆读报的人名,不过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在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得有几个是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景仰的人。我很想和他们讨论关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过他们都是极忙的人,没时间来倾听一个南边口音的图书馆佐理员所讲的话。但是,我并不因此而丧气,我仍然参加哲学研究会和新闻研究会,想借此能听大学里的课程。”
北大教授白化文在《从沙滩到未名湖》中曾写道:沙滩红楼离我家也不过百米。这一带可就形成了极具文化特色——特别是沙滩特色的地区,就拿乞丐来说,叫声也特别,不喊“升官发财”老一套。见了男生就喊:“您行行好吧,您准能当校长!”言下有蔡校长、胡校长的影子在。对女生则喊:“小姐行行好吧,您准能坐大火轮留洋!”校门口卖豆腐脑的也有老北大书卷气,常对我们小青年灌输:“老年间儿,我爸摆摊儿那会子,鲁迅跟给他拉洋车的肩并肩坐在咱这摊子上,一起吃喝,吃完了,您猜怎么着,鲁迅进红楼上课,拉洋车的叫我爸给他看着车,也进去听课去啦。”蔡校长的主意:敞开校门,谁爱听就听,不爱听拍拍屁股走人,谁也管不着谁,那才叫民主,那才叫自由哪!
沙滩,成为老北大永恒的风景.。

Ⅸ 红楼是指什么

1.北大红楼是北京城内一座具有极不平凡历史的建筑,因其主体由红砖砌成而得名。自83年前红楼落成伊始,她就成为中国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策源地。

红楼,红色的起点。在经历了中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一大批仁人志士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红楼,革命的起点。共产党的先驱者作为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当年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北大红楼历史一页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中,无数先烈用殷红的鲜血抛洒在古都的热土上,用铮铮忠骨为这座城市书写了骄傲。

83年前,在北京故宫的东北角、被称作沙滩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包括地上4层、地下1层的“工”字形长条建筑。它坐北向南,其西洋式的风格,在当时称得上北京城最有现代气息的建筑。

但这座建筑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还在于它的色彩。红楼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整个建筑主体都是用红砖砌成的,所以从建成起至今一直被叫作红楼。在阳光的照射下,这幢楼熠熠生辉,充满活力与希望。

当初的建筑者肯定没有意识到,从这时起,红色就成了中国历史的主调,一批批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去,投身于火红的革命征途。

岁月流逝,这座见证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红色建筑也饱经了沧桑。受风雨侵蚀,建筑的不少处已经可以明显地看出用青砖修葺过的痕迹,但她屹然挺立着,红色的主调没有改变,红楼的名称仍然被叫响着。

红楼现在的地址是北京五四大街29号,光从名称上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条有着许多光荣的大街,而用一个历史事件来命名一条街,这在北京众多的道路名称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在红楼大门右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大理石,上面刻写着由北京市学生联合会和北京大学学生会题署的说明:红楼是北京大学旧址的一部分,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活动地点之一。李大钊、毛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工作过。红楼后面是华北学联于1947年命名的“民主广场”。

作为旧址的一部分,说起红楼,自然需要简单回顾一下将近一个世纪前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现位于北京西北角的中关村地区,红楼在1918年建成。

如果仅仅是一座有年代的红砖建筑,北大红楼不大可能在1961年3月4日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殊荣来源于北大红楼在中国新文化运动及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她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光辉足迹红色起点

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1915年,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名《新青年》)杂志,他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猛烈抨击封建主义旧文化,提倡新文化,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成为新的革命风暴到来的前奏。

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倡在学术上兼容并包,就任后立即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年底,李大钊到北大任图书馆主任。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曾是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建时14名成员之一的张申府回忆道:“1918年夏,沙滩的红楼建成,图书馆也搬了进去,占了红楼的第一层楼。李大钊的主任室就设在红楼东南角上的两间房子里。一时红楼成了新思想运动的中心,许多进步的教员、学生聚集在这里读书、座谈。”“李大钊到任后,对图书馆的业务进行了一些重大的调整和改革,并开始注意收集有关马克思学说的书籍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的著作。”

红楼一层东南角这间李大钊的办公室,房号是119。搬入红楼后不久,李大钊在1918年11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代表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新觉醒。次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亲自撰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这是中国人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

在红楼这间普通的办公室里,李大钊主持成立了北方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他还在这里召集过少年中国学会的会员开会,北大红楼成为北京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活动的重要场所。张申府回忆道:“在李大钊的领导下,图书馆成了北大校内一个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许多激进的学生经常到图书馆和大钊讨论各种新的思潮,听他介绍新的思想。大家也常常在此聚会,探讨中国的出路,寻求救国拯民的方法。”

1918年8月,一位面容清秀的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北京,随后也走进了红楼,他就是来自湖南,日后改变中国命运,把革命引向胜利的伟人毛泽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当时他和李维汉等24人是为了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而来北京的。事后,毛泽东留在了北京,经人介绍,他结识了李大钊,并在图书馆当一名助理员,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毛泽东也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曾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精辟地指出:“‘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今日此地更添风光

整整83年过去了,当记者迈步走入北大红楼,一种历史的凝重感油然而生。

红楼静谧地矗立着。在大楼四周的地上,“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到处可见。抬头望去,整幢楼的楼面外看不到一个空调。走入其中,能真切地体会到现在的使用者格外精心的呵护,一个个摆放整齐的灭火器很是显眼。由于大楼主要是木质结构,每天晚上6时大楼内要拉电闸,以保证绝对安全。

这么多年来,红楼面临过不少危难。日军侵华期间,这里被日军宪兵队当了7年的队部,地下室曾被作为囚禁迫害爱国志士的监狱。1976年唐山大地震,红楼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挽救这座具有光荣历史的建筑,国务院专门为抢修工程立项并拨专款。工程持续了3年,耗资80万元。按照文物维修的原则,在保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工程设计组制定了一套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抗震加固方案:把钢结构卧入楼板层内的水平钢桁架,在内墙体两侧加钢筋网穿墙拉固,浇注豆石混凝土,墙体内外用型钢拉固,使这座早已超过使用年限的砖木混合结构建筑恢复了强健的“体魄”。在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完工后的红楼室内外原状和整个色调没有任何改变。

1998年北京大学举行校庆100周年活动,不少老北大的教授来到红楼瞻仰,他们对红楼保护得如此完好非常满意。

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遗存,北大红楼也正在发生着变化。

1995年,北京市政府批准了《北京文物事业发展五年规划》,其中要求当时红楼的使用部门逐步搬迁出来,市政部门将整治红楼周边环境。去年底,由首都规划委员会牵头,有关部门在红楼后面举行了环境整治现场会,明确规定限期拆除原民主广场周围的所有违章建筑和临时建筑。

今年3月31日,国家文物局机关单位开始搬迁至位于北京东二环的文化部大楼内。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筹备处”和“国家文物局红楼管理处”两块新牌子也赫然挂在了大门口。

把红楼建成纪念新文化运动和宣传“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是国家文物局已筹划多年的方案。据了解,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的设想十分宏大,筹备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恢复李大钊、毛泽东原来的办公地点等最初旧址,筹办专题陈列,尽快对外开放;第二步是复原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办公、讲课旧址,复原北大印刷厂旧址,在地下建设文物库房,并建立新文化运动研究中心和资料中心;第三步将扩大展览规模,在红楼周边地带建设标志性雕塑群和展览配套设施,并拟恢复更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旧址。

红楼内部的变化是静悄悄的,但现在红楼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着大变化。位于红楼东面的道路正在紧张施工中,用不了多久,贯通南北、从长安街至平安大街长达3公里、被叫作皇城根花园的宽广道路即将完工。可以想见,在如茵绿树、似锦繁花的映衬下,红楼这幢有着光荣历史的建筑将更加鲜艳夺目。
2.厦门红楼 原远华“红楼”由厦门市政府出资购买,产权归属市政府,而后以“零租金”方式交由市总工会管理使用10年。

“红楼”包括4幢楼房,总建筑面积11000多平方米,厦门市总工会计划首期投入800万元改造原厂房(面积近6000平方米),作为进城务工人员文体活动和教育培训场所,设置综合娱乐厅、咖啡书吧、健身康乐房、多媒体教室等

Ⅹ 我去景山公园的路上发现了一个北大红楼说的是什么

北京大学红楼,前身为北京大学第一院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北京大学红楼遗存有校长室、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等 。北京大学红楼是中国近代史上五四运动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