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杨义的介绍
杨义,男,1939年6月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乌丹人,祖籍山东省寿光。曾用名杨毅,笔名生林。
Ⅱ 杨义的个人履历
1919年3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广西陆军第1师(师长陈炳焜)第2旅第3团少尉见习官。8月调升广东陆军第1军(军长马济)补充营第1连中尉连附。
1920年5月补充营改称广东陆军第1军第3旅(旅长唐伯珊)第5团第2营,升任第1连上尉连长。
1921年2月第3旅改称广西边防军第6路(司令唐伯珊),调任上尉参谋。6月所部改称靖西救桂军(总司令唐伯珊),调任第11支队(司令许炳章)第2营,仍任上尉副官。
1922年8月离部,改任广西陆军第5独立旅(旅长李宗仁)上尉参谋。
1923年4月升任第5独立旅干部教练所(兼所长李宗仁)第3军士队少校队长。
1924年4月调任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黄绍竑)警卫团(团长吕焕炎)第2营少校营长。7月所部改称讨贼军第5纵队(司令吕焕炎)警卫团(兼团长吕焕炎)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11月所部改称广西陆军第2军(兼军长黄绍竑)第5纵队(司令吕焕炎)警卫团(兼团长吕焕炎)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
1925年3月警卫团改编为第5纵队(司令吕焕炎)第5团(兼团长吕焕炎),升任中校团附。
1926年3月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7军(军长李宗仁)第9旅(旅长吕焕炎)第17团,升任上校团长。
1927年7月所部改称第7军第4师(师长伍廷飏)第17团,仍任上校团长。12月所部改称第39师(师长吕焕炎)第10团,仍任上校团长。
1928年4月所部改称第52师(师长吕焕炎)第10团,仍任上校团长。
1929年6月所部改称广西警备军(兼司令俞作柏)第1师(兼师长吕焕炎)第10团,仍任上校团长。9月第1师改编为新编第16师(师长吕焕炎)第1旅(辖两团),升任少将旅长。11月22日第1旅改编为护党救国军第8路军(总司令李宗仁)第1纵队(指挥官吕焕炎)第3师(辖两团),升任中将师长。12月22日第3师改编为新编第16师(兼师长吕焕炎)第1旅,降任中将旅长。
1930年1月17日因部属兵变被迫离职后避居香港。
1935年3月出任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参议。9月兼任泰顺县县长。
1936年5月调任浙江全省保安司令部(兼司令黄绍竑)办公厅少将高级参谋。
1937年4月调任训练总监部(总监唐生智)少将附员。8月调任国民政府大本营(大元帅蒋中正)第1部(作战部,部长黄绍竑)少将高级参谋。10月调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阎锡山)少将高级参谋。
1938年1月调任浙江省国民抗敌自卫总司令部(兼总司令黄绍竑)总务处少将处长。
1942年3月辞职返乡。
1943年12月出任广西绥靖公署(兼主任李宗仁)参议兼公营第1矿区主任。
1944年9月因矿区停办解职返乡。
1946年5月出任广西省政府(主席黄旭初)柳江县县长。
1947年9月辞职返乡。
1949年12月出任柳州市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常务委员。
1951年1月出任柳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兼马路修建委员会总务股股长。4月兼任柳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兼主席陈枫)市政建设委员会(主任龙月卿)副主任委员。8月当选协商委员会委员。
1954年2月当选民革柳州市(主委黎达愚)委员。
1955年8月当选政协柳州市(兼主席萧寒)常务委员。
1956年10月当选民革柳州市副主任委员。
1958年3月当选政协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刘建勋)委员。9月兼任民革柳州市秘书处处长。
1974年2月14日在广西柳州病逝。著有《自传》。
Ⅲ 相声演员杨议是谁的徒弟啊
相声演员杨议并没有拜师,杨议原名杨仪,1962年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父亲是相声演员杨少华,自幼便开始学习相声。
拓展资料
杨议,1962年1月10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的一个相声世家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之子,中国内地相声、影视演员。杨光相声社创始人,同时也是杨光品牌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和《杨光那些事》系列的导演兼主演。
1995年获得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金像奖。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获得首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3年凭借《肉烂在锅里》再度获得第二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成功塑造了杨光这个热心、善良、但也有不少小毛病的天津小市民形象。该剧共拍摄九部。2013年2月26日,执导并主演的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全国首映。
2016年4月主演《杨光的快乐生活》升级版《杨光那些事》第一季。2017年7月执导电影《长官传奇》获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2017年8月主演《杨光那些事》第二季 。
2018年3月5日,杨议和父亲杨少华创办杨光相声社正式开张,旨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让老百姓听得起相声” 。3月26日,其执导的纪录片《就是那一只蟋蟀》在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播出,该片入围第7届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4月13日,其主持的脱口秀《议想天开》在爱奇艺独播。
Ⅳ 三国里的杨义在那啊
杨仪,字威公,襄阳人。建安中,杨仪为荆州刺史傅群之主簿,不久背傅群而投襄阳太守关羽。关羽命杨仪为功曹,遣往蜀中见刘备。刘备与杨仪共论军国计策,政治得失,甚为欣悦,因此辟杨仪为左将军兵曹掾,后丞相诸葛亮以杨仪为参军署府事。建兴八年杨仪迁长史,加绥军将军。诸葛亮数次出军,杨仪常为其规画分部,筹度粮谷,处事极捷。因此一应军戎节度,皆由杨仪取办。前军师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性格矜高,当时军中众人皆避而下之,唯独杨仪肯不假借于魏延,魏延因此忿怒,二人势如水火。不久诸葛亮病卒,杨仪等部领全师还朝,又诛魏延。杨仪自以为功勋至大,当代诸葛亮秉持朝政,但诸葛亮遗意在蒋琬。杨仪回都,拜为中军师,并无实际统领,但止从容无事而已。杨仪深深不忿,常发怨言,后军师费祎以其言密奏后主。杨仪被废为庶民,徙汉嘉郡。杨仪至徙处,又上书诽谤,辞指激切,朝廷于下郡收押杨仪。结果杨仪自杀,妻子还蜀。
Ⅳ 相声演员杨义出生日期
杨议,杨少华之子,1962年5月25日出生于中国天津市,中国相声、影视演员。
1995年参加侯宝林全国相声大赛,并获得金像奖。 2002年凭借《如此办学》第一届CCTV相声大赛一等奖。2004年开始自导自演都市系列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共拍摄九部。2012年,主演电影版《杨光的快乐生活》。 2013年,主演《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 2014年拍摄纪录片《虫儿》。2016年,拍摄《杨光那些事》与《长官传奇》。
Ⅵ 杨义介绍。
叫杨义的人很多,名人也不少
其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现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
其二
著名相声演员
杨义、杨少华、杨进明合作的相声在春晚等舞台多次出现
Ⅶ 马谡,杨义什么出身
马谡、杨仪都是荆州集团的人,荆州集团是诸葛亮依靠的主要力量,起到用以压服益州的本土集团的作用。
马谡出身荆州世族,是荆州集团的优秀参谋人员,他有很多计谋为诸葛亮南征北伐立下了功勋。但是他不是个好的将领,诸葛亮用人方面没有刘备高明,用错了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 (今湖北宜城南)人,是蜀汉侍中马良的弟弟。马谡一共兄弟五人,他在兄弟中排行最小。马谡兄弟都有才华和名气,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最初以荆州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进入蜀地,担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和越砈太守。马谡才气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丞相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担任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军事谋略,从白天直到黑夜。
杨仪也是荆州集团的人,刘备用他的才,而诸葛亮也是只用他的才。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 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225年)任丞相参军。建兴五年(227年),随亮出军汉中。建兴八年(230年),迁长史,加绥德将军。亮卒,他部署安全退军。亮生前定蒋琬继己任,仪仅拜中军师。建兴十三年(235年),因多出怨言,被削职流放至汉嘉郡。但杨仪仍不自省,又上书诽谤,言辞激烈,最后下狱,自杀身亡。
Ⅷ 求相声演员杨义简介
杨义,相声表演艺术家杨少华老师第五个孩子。杨义的小学、初中、高中都在天津度过。小时候的他十分调皮和任性,凡事争强好胜。看过的电影、戏剧,他过目不忘。除此之外,还反复听老一辈相声演员的段子。
杨义的第一任老师便是父亲杨少华。当初,一心想进入相声行当的杨义,凭的仅是一时的热情,当他真正踏上这个行当的时候,才感觉到这个行当是太难了。经过一段时间十分刻苦的练习,他感觉自己可以上台演出了。他学艺的前3年,观众给他的笑声和掌声是那样的吝啬,简直一点情面都不讲。不过,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杨义曾获得1992年“马三立相声大赛”二等奖、1995年“侯宝林相声大赛”金像奖、2002年元月创作表演的相声《如此办学》一举摘得CCTV首届相声大赛一等奖。
相声作品:《歌厅轶事》、《如此办学》、《潇洒走一回》、《肉烂在锅里》等。
影视作品:《防守反击》、《大栅栏》、《有人爱没人疼》、《美好生活》、《一手托两家》等。
2003年,偕父亲杨少华出演舞台戏剧《疯狂短信》。
2004年,正式调入北京市曲艺团,从事相声创作和表演。同年参与主演都市系列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初学相声
杨义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人的艺术天赋,只要听过一遍戏和歌,他马上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1979年的一天,杨少华到天津一家工厂去演出,杨义就坐在台下看。他发现,整个大礼堂黑压压地坐满了人,就连走道、窗户上都站满了人。父亲在台上每说几句话,观众都会被逗得哈哈大笑,那笑声几乎要将房顶掀开。这让杨义感到非常震撼,他想:“原来相声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啊?那么,我为什么不学呢?尤其是我还有父亲这么好的老师。”
他的想法却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当相声演员苦啊,我不能再让你走这条路了。咱们家没有文化人,我还指望着你将来考大学呢。”可杨义的脾气也很倔:“我喜欢相声,我一定要学。”杨义开始悄悄地练开了。他每天练习那段传统相声《地理图》,一次连续说40分钟不停口。每天他都要练几次,直到练得口干舌燥,嘴里发麻,吃饭都不知道什么滋味了。
渐渐地,杨义的相声已经说得不错了。他开始频频地参加各种演出,深受大家的欢迎。杨义从不在父亲面前提相声的事情。
缺少自信
有一次杨义参加演出时得知父亲也要来演出,心中发怯的杨议平时练就的功夫一下子不知道跑到了哪里,他只感到自己发不出声音,并且还忘了词。结果,杨义被观众一片嘘声地赶下了台。
父亲开导他说:“你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努力提高自己。” 经过刻苦的练习,杨义的相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邀请他参加演出的人也更多了。
然而,杨议在心理上仍然过不了父亲这一关。1987年夏天,杨义到湖南演出,本来发挥得特别好,在准备第三场的演出时,突然听说父亲来救场,杨义完全乱了方阵,结果,他灰溜溜地下了台。那一刻,杨义突然对父亲产生了一股怨气。他觉得,都是因为父亲身上的光环太耀眼了,自己才变得如此不自信。
走出自卑
杨少华将儿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小五啊,我就跟你讲讲我的故事吧。我记得大约是10年前,那时我在天津相声界已经比较有名了。一天,我听说侯宝林大师在台下看我的演出,我不知为何,把一段原来说了无数次、从未出了岔子的相声说得语无伦次。当时的情景就像你遇到的一样,我几乎是被观众轰下台的。”杨议瞪大眼睛望着父亲:“您是因为什么呢?”杨少华说:“后来我想了很久才琢磨透,可能这就像在武林界,当功夫浅的人遇到功夫深的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自信和自卑。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你就会发挥失常。”杨义急忙问:“那怎么办?”杨少华说:“一是苦练基本功,二是树立自信,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功夫很深的人,不惧怕任何人。我这样实践了几次,终于战胜了自己。”
听了父亲的话,杨议茅塞顿开。从此,杨议再也不回避和父亲谈论相声。每排练了一个新段子,就主动说给父亲听,让父亲提意见,然后认真地改进。
在杨少华的帮助下,杨议终于走出了自卑的阴影。1992年,他在“马三立相声大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1995年,杨议又报名参加了“侯宝林相声大赛”。杨少华听说后,把自己抱病连夜想出来的几个新“包袱”告诉了杨议,杨义果然觉得增色不少。这次,杨议如愿地摘得了“金像奖”。杨议获奖后,媒体争相报道,各种演出的邀请也纷至沓来。杨少华总是经常敲打他,让他不要自满。
2002年,中央电视台要举办“首届全国相声大赛”。这是一次最高规格的比赛,父子两个都报名了,其实,杨少华是想用自己的参赛来激励儿子。在那次大赛上,杨义不负众望,获得了冠军,而杨少华也获得了最佳荣誉奖。一起上台领奖时,父子俩站在一起,互相对视着,眼睛都湿润了。杨义第一次深深地感到,父亲对自己的爱是那么的深沉,他是为了自己才不顾70多岁的身体、冒着不能获奖的尴尬来参赛的啊。那一刻,杨议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父子为什么不合作说相声呢?那样,我会得到父亲更多的指点,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啊。”
杨少华和杨议开始了合作。他们表演的相声《有这么一个人》一亮相,立即引得一片叫好声。观众非常喜欢这对父子搭档。
父子搭档
杨少华平时对自己非常节省。2003年初,杨义想买辆二手车。父亲得知后,怕买二手车不安全,就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拿出来,帮杨义买了辆帕萨特。杨议到北京发展后,要在北京买套房子,又是父亲默默地将钱交到了他的手上。
杨义总觉得作为儿子,自己为父亲做得太少太少了。2003年5月,杨议的母亲因心脏病去世了,父亲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无力自拔。杨议强忍着自己内心的痛苦,他日夜守在父亲的身边,安慰开导父亲,服侍父亲。
想来想去,杨议觉得只有让父亲有事做,才能让他忘掉痛苦。于是,他对父亲说:“咱们准备上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吧。”于是,父子俩开始创作新的相声作品。在创作、排练中,杨少华渐渐地走出了丧妻的伤痛。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个作品中。然而,就在他们的作品已经决定上春节联欢晚会,并且进行了几次排练后,不知为何,他们的节目突然被撤了下来。杨少华流着眼泪离开了中央电视台。
杨议心里也非常难过,父亲已经74岁了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件让父亲感到骄傲的事情。杨议想起,父亲曾经说过,以相声形式表现老百姓生活的电视喜剧还是个空白。于是,他决定拍一部20集的电视喜剧,由他和父亲来演,圆父亲的一个梦。父亲听了果然很高兴。
杨议马上开始联系剧本、投资等事宜,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前期的一切准备工作。为此,人都快累散架了。2004年6月,《杨光的幸福生活》终于正式开机。尽管杨少华对拍戏不太适应,每天都非常辛苦,但他的情绪却很高,笑容重新又绽放在了他的脸上。
《杨光的幸福生活》一经播出,立即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看父亲喜欢上了演戏,杨议计划拍摄《杨光的幸福生活》续集,还由他们父子来主演。他对笔者说:“父亲这辈子不容易,我一定要让他晚年幸福快乐。”
找了半天终于找到 嘿嘿~
Ⅸ 杨义的简介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生平
1946年8月30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为家乡第一代小学生。在电白一中读完中学之后,于1965-1970年就学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70-1978年在北京石油化工总厂当工人、宣传干事。
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1981年毕业后留文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破格为副研究员(社科院首批破格的六人之一),1989年再破格为研究员(社科院当年破格的二人之一)。
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为当时五十岁以下的二人之一),同年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学位获得者荣誉。1993年为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8年出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文学年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刊》主编(2007年),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组长。
2004年出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2006年获评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首批四十七人之一),学部委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意在肯定社科院资深或有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的成就和价值。
2009年被选为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2010年任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座教授。
杨义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等多个领域均有成果问世。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中国叙事学》、《中国古典文学图志——宋、辽、西夏、金、回鹘、吐蕃、大理国、元代卷》、《楚辞诗学》、《李杜诗学》、《重绘中国文学地图》、《20世纪中国文学图志》、《重绘中国文学地图通释》、《读书的启示》、《感悟通论》 、《现代中国学术方法通论》以及《杨义文存》(7卷10册)等40余种,著述量在900万字以上;主编《顾毓琇文集》(16卷)、《古今名篇》(上、下)、《文学研究所学术文选(1953-2003)》(五卷)等18种67册;发表论文500余篇。
2011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诸子还原”四书《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
著述获得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
在学术研究中既注重对具体文学、文化现象的深入探究,更强调对中华文明的总体把握,先后提出“大文学观”及文学学科分支重建,叙事学、诗学的中国学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及其动力系统(包括“边缘的活力”),先秦诸子的生命还原和全息考证等学术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