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华东师范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华东师范大学在1951年成立,不仅历史悠久,还为国家培养出很多优秀的人才,这些名人在各个领域中为国家的发展做着贡献。
首先介绍的是周有光,他被人们誉为“汉语拼音之父”,是国内著名的语言学家,期间参与文字改革的相关会议,并参与汉语拼音的编著与制定。他一生参与编著、翻译多部书籍,其中包括《简明大不列颠网络全书》和《汉语拼音词汇》。
最后介绍的这位是著名主持人董卿。她是2002届硕士研究生,在中央电视台连续主持多年春节晚会,并同时主持多项栏目,其中《朗读者》和《我要上春晚》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她的主持功底非常扎实,绝对称得上是非常优秀的主持人,并且在舞台上展现出的高情商和高智商让人非常佩服。
『贰』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付出了哪些努力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原名周耀平,起先“周有光”是他的笔名,“有光”后来成为他的号,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青果巷。早年研读经济学,1955年奉调到北京,进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专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周有光的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十分宽广,研究的中心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他对中国语文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做了全面的科学的阐释。周先生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订者,并主持制订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85岁以后开始研究文化学问题。
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和文化学领域发表专著30多部,论文30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叁』 周有光捕鱼歌原诗
韵母诗《捕鱼》:
人远江空夜,浪滑一舟轻。
enüaniangongieanguaiouing
儿咏诶唷调,橹和嗳啊声。
eriongêioiaoueaiaeng
网罩波心月,竿穿水面云。
angaooinüeanuanueiianün
鱼虾留瓮内,快活四时春。
üiaiouuengeiuaiuoiiuen
《捕鱼》则来自于《捕鱼歌》:“人远江空夜,浪滑一舟轻,网罩波心月,竿穿水面云,儿咏唉唷调,橹和嗳啊声,鱼虾留瓮内,快活四时春”。
周老已在评论回复中简单说明,把“儿咏唉唷调,橹和嗳啊声,”这一句改放在笫二段,是为呼应第一段:远近声色,一静一动,富有诗意。第四段的“鱼虾”呼应第三段的“网罩”,寄意“声韵诗两首”囊括“网罩”了汉语声韵的“波心月”。借此,汉语发音视为“鱼虾”,已全“留瓮内”。同时亦考虑到韵尾“轻声云春”韵律的对应。
有意思的是,短短两首小诗,竟然囊括了汉语拼音所有的声母和韵母。可以想见,周先生的才思之高深、创作之艰辛。
作者简介:
2010年,周先生出版了《朝闻道集》,“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等五辑的39篇文章中,有23篇是百岁之后的新作;周先生以“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作为末篇,更彰显了这位世纪老人孜孜以求、探索真理的精神。
『肆』 语文闲谈的作者简介
周有光先生(1906-)的《语文闲谈》出版于l995年,收录语文知识八百条,分为十六卷;l997年出版“续编”,2000年出版“三编”,各收录语文知识一千条、二十卷。共计两千八百条、五十六卷。
周先生的头衔很怪:经济学家、语言文字学家——这两个行当似乎很少搭界。原来,五十岁前,他学和做的都是经济学方面的事情,曾被银行派驻纽约,曾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但他一直对汉语改革感兴趣,1952年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1954年出版《字母的故事》。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他参加制订了汉语拼音方案,并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
『伍』 张允和的人物生平
“白发才女”张允和与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是一对令所有人都眼热的情笃伉俪。他们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他俩每日要碰两次杯,上午红茶,下午咖啡。这个习惯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雷打不动。
苏州一个名叫张武龄 的富商,除了拥有万顷良田,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
张家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大姐张元和的夫君是昆曲名家顾传玠,老四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叶圣陶曾说过,张家的4个才女,谁娶到了都会幸福一辈子。
2002年8月14日,张允和安然去世,享年93岁。
『陆』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自述》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周有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uMtn5eHuY7Jm0R0BAwtkMw 提取码:EOXH
书名:超越百年的人生智慧
豆瓣评分:8.4
作者:周有光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副标题:周有光自述
出版年:2014-11
页数:37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百岁口述传记”、 “记忆的碎片”、“ 回顾语言学界往事”、“ 我和语文现代化”等几部分,自述性质的序言、后记、谈话等也都一一辑录,酌情编入。本书系周有光先生自述文章在海内外的第一次系统结集。
作者简介
1906年生于江苏常州。1923—1927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和光华大学。周有光,1928—1949年,任教于光华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于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
1955年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和委员。《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人,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聋人手指字母方案》等。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该组织经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 7098)。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柒』 苏州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苏州大学在以前叫“东吴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栋梁,并且至今向社会国家输送着新鲜血液,生生不息。
过去著名的学者有费孝通先生和杨绛先生。小时候听过关于他俩的一则故事:费孝通喜欢杨绛,但杨绛不喜欢费孝通。有一天,费孝通对杨绛说:我们可以做朋友吗?杨绛拒绝道:可以,但朋友只能是目的,不能是过程。也许费先生和杨先生年轻时是在东吴大学认识的吧。
费孝通先生毕业于东吴大学医预科,后来专门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成果斐然。前几天政治社会学老师给我们讲乡村的三种形态的划分好像就是费孝通先生划分的。杨绛先生的翻译丛书与著作也很棒,值得一读。(图为年轻时期的费孝通)
『捌』 张允和是谁生平事迹是什么
“白发才女”张允和
张允和女士是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
张家4女6男,70年前,这些水做的女儿们开始筹划办自己的《水》杂志,与兄弟们的另一本刊物《九如巷》抗衡,后《水》实力日渐雄厚,《九如巷》的成员们也被拉拢了过来。《水》每月一期,共出了25期。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这一弱小个体要想永不消失,就须将一点一滴汇入涓涓小溪,流入滔滔大江,最后涌入无边无际的海洋。1995年,白发才女张允和忽悟出这点,觉出了有续办《水》杂志的必要。
1946年日本投降后,张家10姐弟在上海难得一聚,照了十家欢后又风流云散,如今,除仙逝的二人外,他们又能在这本充满亲情的家庭刊物上重逢了,并在这里叙旧谈心。《水》有16开大小,20来页,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也充满了灵性,有诗词、随笔、日记、书信、乐谱、书法、绘画甚至蜡染等,除了部分是原始材料复印,大多数都是电脑打印出来的。《水》从不收订阅费,每期都是由集主编、撰稿、打印、校对、发行于一身的允和自费去邮局寄出。
允和在《水》上的文章《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中,以见证人的身份,记述了沈从文与张兆和顽固相恋的种种细节,时间跨度近50年。有一个镜头令人难以忘怀:1969年冬天,即将下放的前夜,在凌乱得难以下脚的屋中,70岁的沈从文找出了珍藏着的张兆和写给他的第一封信,他把它放在怀中温热许久,又小心地放进衣兜里,口中还喃喃着“这是三姐(张兆和)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同时唏嘘不已。
允和常说,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人更好。在79岁上,她提笔写出了与爱人定情全过程的美文《温柔的防石浪堤》,记叙了“蓝蓝的天、甜甜的水、飘飘的人、软软的石头。”文章一经发表,引得那些越来越不知情为何物的后人啧啧惊叹。1928年,吴淞江边,张允和和周有光私定终身于那个长长的石堤上,一个是红粉丽人,一个是翩翩少年。允和在结婚那日乘着酒兴唱了首昆曲《佳期》,咏叹着似水的良辰。在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的65年后,他们的感情依然浓烈。
允和的白内障共作了两次手术,后植入人工晶体方才有些微弱的视力。为了使《水》能长流不息,同时也为后人留下点有益的东西,她86岁开始学习打电脑,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效率。有时,还是半夜时分,她就起床在键盘上敲敲打打。为了不影响老伴的睡眠,她就用衣服遮着灯光。除了办《水》,允和又续写《昆曲日记》,研究昆曲的唱腔、音韵、吐字、行腔,著有几十万字,历时几十年。
允和有一个三不原则———不拿别人的过失责备自己,不拿自己的过失得罪人家,不拿自己的过错惩罚自己。
已经94岁的周有光笑称自己才14岁,他觉得真正的人生应当从80岁开始,他常对着自己的光脑袋说,我的头发还没有长出来呢!周有光有个三“自”政策,即“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鸣得意”。这与老伴的三不原则一唱一和遥相呼应。他认为自己平生的第一趣事是在“文革”中下放批斗的时候,天空中的大雁集体排便,腌了整个会场上,唯独周有光戴顶大帽子幸免于鸟粪。
『玖』 周有光先生的《拾贝集》读后感
周有光先生的《拾贝集》读后感 (不用找了,网络唯一篇)
《拾贝集》是周有光老人于105岁时发表的随感新文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即编列其中。
我是在网上游览时,偶尔见到对周有光老先生的文章介绍,才让女儿把《拾贝集》从当当网上给我购到手。读后感觉确如简介中所称“文章虽短小精悍却汪洋恣肆,平淡如水而意蕴深厚”。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被收在“清流拾贝”辑中,这篇文章修改完成时周有光老先生已经104岁了。但文章中所流出的思路之清晰,用语的准确精到,真为我辈叹服。
开篇,老先生以不足百字即说明了“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与以往的世界观之间的区隔和差异。所以“在全球化时代,由于看到了整个世界,一切事物都要重新估价”
接着,先谈应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认识”。周有光认为“历史要真实,不要伪造;认识要理性,不要曲解”。并指出“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头等大事”。老先生罗列了大量的当代中外事例,说明“同一件事实,以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记录,现在要放弃主观偏见,写成客观而忠实的记录,使世界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史。”
然后提出“阶级之间的矛盾和统一”的问题。通过论证,周有光认为“马克思去世太早”,由于“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的全貌,因此《资本论》只可能是哲学推理,不可能是科学实证。”
阶级存在是一种客观现实,有阶级就会有矛盾,但矛盾的解决是否必然“你死我活”。马克思早期的阶级斗争理论是研究英国早期资本血腥积累的基础上创立出来的,但英国的工人阶级并没有实施暴力革命,却完全实施了民主社会党的执政。这是早被列宁批臭的伯恩斯坦“修正”了的马克思主义。然而有趣的是英国资本主义并没有没落,而是被“修正”后又生机勃勃地生存了一百多年。可是列宁主义的“暴力”社会主义却于1989年在其诞生地解体、消亡。
对民主的认识, 周老先生认为它“不是某些国家的新发明或专利品,它是三千年间人类的经验积累。”
民主并不是一个你声称为“民主”就能让人相信你是民主的东西。人民需要实实在在地、自由地表达自己投票意愿的氛围,而不需要“捉笔代书”式的选举。但我们生活的环境中,这种情况却比比皆是。这种游戏民众的把戏已经没有一点掩人耳目的功能,但当政者仍然乐此不疲地玩弄着这种把戏,因为他们始终相信靠这种把戏获得的权利是永远牢靠的。
同时,对于西方式的一人一票、不受控的自由投票的民主,那些玩假民主的群体却自始自终存在着微词。对于这一点,周老先生认为“民主不是有利无弊的制度,但是历史证明,它是不断减少弊端的较好制度。在民主制度之下,发展了近代繁荣:新经济、新科技、新福利、新社会。”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都走的是一条“从神权到君权到民权演进的路线”,而且“全世界的的国家都在这条路线上竞赛”。我们现在走到了这条路线的那一段了呢?
通过对世界上出现过的林林总总“社会主义”的罗列,周老说:“搞了一辈子社会主义革命的老革命家也糊涂了,一下子说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所以“俄罗斯退出了历史的误区”,社会主义不过是“中国从古到今尊崇的大同理想”而已。
最后,周老先生认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包含两个方面:
“1、自然世界观,就是宇宙观:人对天体构造的理解;古代认为天体是神,神有人性,主宰人类;现代科学证明天体的客观存在形式和宇宙的物理运行规律。
2、社会世界观:人对人类社会的理解,核心问题是统治制度:古代认为君主和贵族统治人民的专制模式是永恒制度;现代社会学证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步骤和统治制度的逐步演进。”
前苏联宣传世界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俄罗斯改正了这种说法”,认为“自然世界观的根据是自然科学;社会世界观的根据是社会科学;科学没有阶级性,世界观哪来阶级性?”
我豁然开朗,“阶级性”的说教原来蒙蔽了我们这么久!
『拾』 拼音之父周有光夫妇归葬常州仪式来宾用拼音签名吗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与夫人归葬常州,仪式来宾用拼音签名。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中国语文报刊学会、中国剪报社和我市相关方面负责人、家属代表共60余人出席了揭幕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