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环球华报
扩展阅读
股票怎么在线交易 2025-07-14 07:10:27
买只股票20年 2025-07-14 06:47:38
000656股票行情 2025-07-14 06:39:42

环球华报

发布时间: 2022-01-06 10:48:49

❶ 加拿大初中和国内教育的区别

加拿大中小学教育理念是就业教育。从就业教育理念出发,最终培养目标就是走出中学校园,投身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国是以高考为最终的目标,实行“精英教育”。虽然近年来加拿大中学毕业生报读高等教育(包括专业大学和研究生课程)的人数相比较在不断增加,以适应日益竞争的社会,但毕竟加拿大中学教育仍以“大众教育”或“从业教育”为主,为社会培养就业大军。
加拿大基础教育,简称为K1--12(Kindergarten--Grade 12)。小学6年包括1年(半天制)幼儿园;中学6年,中学之中又划分为初中4年(7-10年级)和高中(11-12年级)2年。加拿大中学中7-10年级相当于我们初一至高一,他们的11-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二至高三。

他们小学基本上是玩,初中读些常识性的知识,高中开始发力,辛苦读书是从大学开始的。这与中国情况刚好“倒挂”过来。
初中课程种类多但内容偏浅。中国初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课,在加拿大(8-12年级)将它全部归入一个科学课程,这门科学课的内容以科学普及为主。我家二女儿Garbo在告诉我,到了加拿大后,原来在中国读初二(相当于当地9年级)的她可以跳级上10年级数学,之前她在中国初二所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要等到她升上11年级再单独学的,她到时再自己决定是否选修。还有,中学课程不划分文理科,但课程中安排会划分8个学科领域:包括:英语语言、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体育艺术、技能、个人规划和毕业报告。这种课程的设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按兴趣和发展方向选课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确定发展方向的实践机会,
12年的基础教育关键在中学,10年级开始实行学分制。加拿大是联邦制,每个省或者自治区高中毕业条件有所不同,在西部卑斯(BC)省,每个高中生在10-12年级期间必须修完至少80个学分,其中至少16个为12年级课程的学分和12年级的英文学分。你只要完成12年毕业计划要求就可以拿到高中毕业文凭,这与国内的高中有最大的不同。不过,相比较于国内的“中考”和“高考”,加拿大中学还是轻松的。
加拿大的中学生想读大学无需高考。在加拿大,没有小升初,也没有中考和高考,加拿大的中小学都是单轨制,没有中途的分流,学生一读就是12年,到了毕业后才决定最后方向,继续读专上教育或者加入劳动大军。加拿大的中学生想读大学无需高考,报考大学的学生需提供中学课程成绩。
总体来说,加拿大读书真的轻松.
2,课程设置属于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现代教育课程模式:以英文,数理化,生命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外语为主要学科。相对于中国的中学,加拿大的中学在智育方面会相当薄弱,但在公民基础教育方面却相当加强:例如公民意识的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我女儿告诉我们,她们中学毕业80个必修学分中对做义工、社会志愿者的时间上规定30个小时。
在中国上学是学知识。在加拿大上学学知识以外,还要学公民教育。知识会引导孩子死读书,读死书,但公民教育则全面性,多元化,和更有灵活性
1,没有小升初,也没有中考和高考。学校一般上午九点上课,课间休息时间15分钟。午餐时间:12点钟,有45分钟至1个小时,下午三点多放学。

3,在中国学校读书通常指读那些教科书,而且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背书记忆为主的传统方式。同中国教学模式最大的差别,加拿大的教学已经脱离了以书本知识为主,这一种教育模式在英文学科中表现尤为突出,英文课没有统一编制的教材,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就以老师选择的文学作品为教学材料,学生要自己通过阅读去理解文学作品。老师上课则是做一些简单提示和引导学生讨论,不像是在中国满堂灌的作品讲解和分析。教师通常讲的少,不会细致深入。我孩子告诉我,以数学为例,老师堂上公式推理不讲,来龙去脉不讲,如何深入理解不讲,一题多解不讲。但老师会用启发式的教育为主,引导学生去研究去思考。当然,我的女儿却以中国的中学方法为理据,认为如果讲不透会基本功很弱。她们既受惠于中国的基础教育,又得益于加拿大创意教育,博取中西。
4,学生自学为主,没有保姆型的满堂灌,到了学生做作业,也主要根据作品的主题做课堂演讲和写论述文。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学习任务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的,小学是以玩为主,没有功课。上了中学开始有功课,年级越高,功课越多。当然,私立学校除外,有一次我去《环球华报》探望黄总,他那读小学的孩子正在会议室里做功课,我有点意外,黄总解释,私立学校小学生要做作业。到了中学,表面上作业一般不予批改,公式也不要求记忆,有计算机代替推演计算,但小测验比较多。
5,高中的考试制度非一考定终生,毕业成绩由期末考试、平时作业及测验、课题、出勤等因素综合评定。测验成绩属于私隐,不会公告,更没有打擂台式的排名榜。对于在应试教育下的我家两个女儿,这些所谓小考小测比起她们在中国初二,高一所经历的期末考、月考、周考、单元考,已经是小巫见大巫。
6,学习靠自觉,因为开放式的教育管理,没有班主任。有一年我去探望女儿,我告诉她,我带了些小礼物打算送给班主任。我问:你的班主任是谁?我女儿一头雾水,我们这里没有班主任。她是读寄宿学校的,她补充道,每栋宿舍有个管理员HOUSE MON。我妹妹有两个孩子,在加拿大出生,她告诉我,加拿大学校有辅导员,没有班主任。你听过“包班制”吗,即一个教师负责一个班级学生所有课程的教学。她/他 既教语文又教数学,还教英语,可能还兼辅导员。各科的教学时间由这个老师来灵活掌握。
6,小班制20人左右,交朋友容易。中学生按学科分班上课,学生没有一个固定的班级也没有班主任老师。同班同学不一定是同级的。你在一个教室上一堂A科,下一堂就要到另一个教室上B课。用我的大女儿的话来形容,每天都要“走堂”。她现在大学也是这样,天天“走堂”的,她十分怀念在中国读高一时同一个教室同一个座位,所以有课本放在书桌上,无需劳师动众搬来搬去,舒服极了。我问加拿大读书的大女儿,你们班有多少人?她的回答让我有点摸不着头脑。“爸爸,我们没有固定的班级。”“没有固定班级?你不是读11年级?”“我是读11年级, 但因为学校实行的是学分制,不同在中国,我们是固定班级,固定上课地点和固定的那些同班同学。这里上课很自由,我的同班同学就是那些跟我选同一门课程的同学。” 同班同学关系不像在中国那么密切。“我明白了”我回答道。
7,课程时间表也特别,两天换一次课程。又有一次, 我去探女儿,在她宿舍书桌上看到他的课程表,Day 1、Day 2,我不明白,问:你们一周才上两天课呀,其他几天你们干什么?不是呀!爸爸,我们一周上5天课,但每一门学科都是隔天上课的,所以就有Day 1 、Day 2的课程表,老二读10年级,开始有选修课。 她告诉我,9年级学期结束前,学校的学生顾问老师(counselor)会为每一个学生制定下一学年的课程表安排,通常是8个课程。学校也鼓励学生自行在如何选课上做选择,并对老师的安排在可能情况下做些小调整,最后制定整个学年的时间表,那就是我在女儿书桌上看见这份Day 1 、Day2时间表了
如果你的孩子是在加拿大读高中,你会发现加拿大人超重视中学毕业典礼。正因为加拿大中学教育是以投身职场为最终目标,并非每个孩子都会接受高等的教育,所以每个中学生毕业,无论是学校家长还是毕业生都相当重视。学生精心打扮家长盛装出席参加中学毕业典礼。一场中学毕业典礼的场面之隆重,仅次于结婚典礼。
我家大女儿Christie高一才从中国返回加拿大, 二年后她毕业,我们全家专程从中国飞往加拿大去参加。毕业晚会是在一间高级酒店里举行的。席间,我同太太分享。坦率地说,相比较于加拿大,中国的孩子是辛苦些,中国的父母是费神些,我明白这是应试教育下的国情。不过,令我困惑的是,我的中国同胞在升学压力下,他们只顾耕耘忘记其他,例如中学毕业时没有家人朋友参加的庆祝活动。加拿大孩子读书没我们辛苦,小学基本上没家庭作业,中学下午三点多放学,他们没有“小升初”、“中考”和“高考”,学得比我们轻松,却懂得来个隆重的毕业典礼。我们干得那么辛辛苦苦,为什么不好好庆祝庆贺?她说,可能我们中国人太功利主义了,以成败论英雄,考上大学尤其是重点大学,学校张贴光荣榜,家长敲锣打鼓。

❷ 加拿大民族联盟党

2007年6月8日,一个以华人主导筹建的政党——民族联盟党在温哥华宣布成立。该党的成立立刻引起了中英文媒体的广泛关注。赞扬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一时间华人参政的话题引来议论纷纷。赞扬者认为它代表着华人参政进入了历史的新阶段,有着“划时代”的象征意义;批评者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又是一场儿戏闹剧,对其嗤之以鼻;另一派则认真严肃地指出该党的各种失误,希望它克服困难发展壮大。

对于“划时代论”和“闹剧论”,本文不敢妄加置言,对于第三派笔者倒有不同看法。

这实际上是在问询,该党究竟是不是一个“政党”?它的执政纲领和选民基础是什么?

首先是“民族联盟党”的性质,即该党究竟是一个仅仅代表华裔族群的利益集团,一个有着公益诉求的代表各国移民利益的社会运动组织,还是有明确执政纲领,以执掌政权为目标的政党?

据环球华报网报道,该党领袖陈卫平先生曾指出,“民族联盟党要以华人的名义发声”。该党关注的焦点是华人新移民所遇到的困难,就目前来看其最踊跃的支持者也是加拿大乃至世界各地的华人。有媒体指,该党类似于以往华社中的“参政联盟”,是为了本集团的利益诉求参与到民主制度中的压力集团。

其实,利益集团、社会运动组织和政党虽然形式不同,但却都有着明确的政治诉求和特定的社会选民基础,它们的界限有时非常模糊。今天美国的“劳联-产联”只是在现有政治格局中维护有组织劳工的利益,并没有更加宏大的政治改革目标,是地地道道的排他性利益集团。但是1864年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究竟是利益集团还是政党就不那么容易讲得清楚了

如果利益集团和社会运动组织超越了小圈子,具有更多的公益心,为公共利益而奋斗,就会发展成政党。如果“民族联盟党”的工作就是呼吁、影响现有的加拿大各大政党,要求它们关注华裔的生存状态,那么实无组建政党之必要。但是,“民族联盟党”的创始人及其党纲表明,该党致力于“将加拿大建设成为一个适于各民族移民生活的自由民主国家”,倡导民族团结、反对种族歧视、维护少数族裔权益。这就成了一个对各族裔开放的具有普遍“公益”目标的组织,因而与当下盛行的各类新社会运动,如环保运动、和平运动、人权运动、劳工运动等一起构成了所谓“新政治”的一部分。而这种“新政治”同政党的关系如何,看看环境保护运动和绿党的关系,大家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这样看来,“民族联盟党”是可以成为一个政党的,但是它必须提出更多的超越“华人”小圈子的公共诉求,进而成为全球化时代“新移民”的代言人,成为不分种族的真正的“移民党”。这在新保守主义盛行,左翼民主党和新民主党不断向右转,以移民为核心的新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的北美是极其必要的。

政党虽然以执政作为最终目标,但并不排斥其发挥更加多样的社会功能。“移民党”的选民基础和关注焦点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可能仍然过于狭小,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加拿大多党制的政治体制中成为一个小党,而小党也常常改变历史。19世纪中期美国的一个小党“自由土壤党”将废除奴隶制作为政治纲领提上了政治议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平民党”、“进步党”依靠强大的社会运动,促使美国从传统的自由放任转向国家干预,为“新政”的到来开启了先河,为民主党赢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主导地位。小党常常将大多数人所忽视的问题和小部分人最关心的问题提上政治议程,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直接促进问题的解决。美国历史上的“绿背纸币党”、“白银党”甚至“绿党”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今天的加拿大处在全球化的风口浪尖,移民大潮风起云涌,其所积压的社会问题往往为主流社会所忽视,此时诞生的“民族联盟党”不但恰逢其时,而且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个政党呢?

既然是政党,就要行政党之实。民族联盟党不是鼓励华人通过参加其它加拿大的主流大党来反映民意,而是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立场鲜明的发出自己的声音,将华人和其它族裔移民的要求写在自己的大旗上,因而也就最引人注目。

在这面大旗下,“民族联盟党”的选民基础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以各族裔的移民为核心,团结卑诗省和加拿大的中下层民众,反应他们的利益。少数民族权益和移民利益是无法仅仅靠市场取得的,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因此必须扩大政府的行政干预力量和扩大社会立法,增加教育培训的公共投入、鼓励中小企业、加强社区团结、增加新移民服务、承认海外资历。

为了实现上升纲领,“民族联盟党”可以和其它政党建立政治联盟,共同谋求公共权力。华人建党不仅实属必要,而且完全可行。

❸ 张浩天的成就及荣誉

2006年4月,12岁的张浩天 在加拿大第十三届音乐人钢琴协奏曲大赛(13th Annual Music Man Festival Piano Concerto Competition)中脱颖而出,赢得与温哥华交响乐团同台演出钢琴协奏曲机会。同年6 月,他参加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Canadian Music Competition),一举夺魁,获得所有10岁至25岁参赛者包括所有乐器的最高分,并与加拿大魁北克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普罗可耶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Prokofiev Piano Concerto No.3)。翌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举行的2007年度金斯韦尔国际青年钢琴大赛(The Kingsville International Young Performers’ Competitions)中,年仅13岁的张浩天,冲破层层筛选,进入总决赛并取得第二名的骄人业绩,是本大赛已往26届历史中获此殊荣年龄最小者。同月,他也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2007西雅图年轻艺术家音乐节(2007 Seattle Young Artists Music Festival)大赛中荣获金奖,与当地交响乐团合作在西雅图Kane剧场(Kane Hall)表演李斯特钢琴协奏曲《死亡之舞》(Totentanz)。08年6月,他又以本拿比CLEF协会协奏曲比赛第一名获得者的身份,再度与温哥华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受到观众的热烈喝彩和在场名家的一致好评。
2007年4月,Tim首度回国举办个人音乐会,在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演出,受到深圳、上海媒体的热烈报道。
2008年4月,14岁的英俊华裔少年钢琴家张浩天(Tim Zhang)特邀先后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心的顶级海景豪宅、五星级酒店,为世界三大名琴之一,意大利手工名琴Fazioli试琴,接受加拿大主流媒体CTV、CBC、The Province、Vancouver 24 Hours 及华人媒体Channel M、明报、环球华报等的竞相采访报道。引起海内外钢琴界的关注。
2009年7月与海内外著名艺术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获得圆满成功。2010年1月10日这位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少年新秀在上海音乐厅登临2010年的首场星期广播音乐会。这一场浪漫的“初恋肖邦”拉开了新的一年华美的帷幕,上海电视台和上海广播电台全程现场直播。如今他正积极准备与纽约爱乐交响乐团的著名指挥家Michael Adelson合作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Lincoln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演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扎实的基本功和演奏技巧以及热情奔放的表演风格,充分展现了其充满阳光、自信、时尚的美好形象,是钢琴界的新秀,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

❹ 请问CCTV女主持人司晓红现在哪里难道她出国了吗怎么杳无音信呢

司晓红 主持人
1966年生于河南省焦作市,84年参军入伍。9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先后担任过济南军区歌舞团、总政歌舞团、中央电视台军事部主持人。96年转业,调入中央电视台,任《旋转舞台》栏目主持人。曾多次主持过军队、中央各部委和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文艺晚会。

❺ 离婚法律咨询

你可以起草一份协议离婚书,传真到你妻子那里,然后你妻子签字后再传回来,你拿着这份传真去法院起诉离婚。

❻ 中信文化传媒集团的项目简介

“中信文化”主营业务:投资、制作和发行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剧;投资和经营管理电影院线;投资重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企业;从事报纸、杂志的广告和发行经营性业务;组织国内外大型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
“中信文化”自成立以来,先后投资控股、参股、合资和合作的主要企业和主要投资项目有:
1、世纪英雄电影投资有限公司;
2、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发展有限公司;
3、世纪环球电影院线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所属20家投资控股、参股、签约的影院);
4、加拿大《环球华报》有限公司;
5、北京地铁文化传媒投资有限公司;
6、广州市新报报刊有限公司;
7、北京世纪东都国际影城有限公司;
8、北京世纪时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9、北京世纪元素图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0、北京《新电影》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11、北京文汇百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2、北京世纪英雄视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3世纪元素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14、世纪先锋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业。先后投资合作经营的报纸有:《中国电影报》(娱乐版);《华夏时报》(经营业务);加拿大《环球华报》(投资持股50%)。先后投资合作经营的杂志有:《新电影》、《时尚财富》、《音乐周刊》、《文汇周刊》、《中国摄影家》等。

❼ 温哥华怎么分的

先鄙视那些粘贴了一大堆废话的人。

目前大家所说的的温哥华话都是指大温哥华(Great Vancouver)。包括了:Vancouver、West Vancouver、Burnaby、Richmond、Langley、Surrey、New Westminster(旧BC省会)、Coquitlam、North Vancouver等城市。

在整个大温地区,随处可见亚裔的身影。比如,早期香港移民比较集中在Richmond,大陆移民比较集中在Vancouver和Burnaby,另外Burnaby也是台湾移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还有Coquitlam和Surrey会有不少的韩国及日本的移民。相比较 West Vancouver 和New Westminster的华裔会少点。 其中West Vancouver因为作为加拿大最富有的两个地区之一,其内大部分是House,所以人口密度比较小(不管你哪来的,有钱人才会选这里),所在城市的West Vancouver School District 也是BC最好的公立教育局;New Westminster则是一个老久的城区,蓝领聚集的地方,所以也很少华人问津,但是NW 的唯一一所公立高中倒是很不错的。North Vancouver 和West Vancouver 相似。

按照你的要求,大温地区比较接近的大概只有West Vancouver School District和Langley School District(华人少,属于新城区,位置稍微远了点,到温哥华有40分钟车程)。符合程度70%。

维多利亚是BC的省会,花园城市,风景当然很不错,整个温哥华岛可以说是养老和户外运动的圣地(哈哈,个人感觉)。维多利亚教育局下属学校不多,如果你作为大龄国际学生,去维多利亚是最适合不过的,你可以在着读到20岁。而且ESL算学分(嘿嘿,其他的BC学校都不算的)。容易毕业,而且这个教育局对国际学生都很关照(因为少嘛)。推荐个学校:Mount Douglas SS,用中国话来讲,这个学校是维多利亚大学附中吧。符合要求程度85%。

多伦多的高中属于多伦多教育局(TDSB)辖区内,就多市内的高中,中国学生可选择的不多。像比较热的North Toronto SS、Northern SS这两所学校都是挤不进去的,也没有ESL课程。Harbord CI也是要排队的。数数也就还省那么几所学校了。如果一定要去多伦多,那就考虑一下有商科优势的Central Commerce CI或者 有很多工科课程的Central Technical CI吧,名字难听了点,但是确是最好的选择了。

多伦多风景不错,没有北京和上海等地现代,但是却更加自然。

打字打累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❽ 请不吝赐教,此次金融危机行业对中国的翻译行业负面影响大吗

影响不是很大,外贸和外事的接触频率会相对少一点儿,但并不会突然消失。只是一个量的问题。

❾ 刘宏毅是位什么样的人物

千字文讲记(一) ——刘宏毅

自 序

我常将文化譬喻为“遗传基因”。生物学上,是遗传基因规定和保持着一个物种的稳定性;社会学上,则是文化传统规定和保持着一个民族的稳定性。“转基因食品”令人谈虎色变,“转基因的人”(抛弃自己文化的民族)也同样可怕,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民族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保持我们的优良传统、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已成为本世纪中国人的共识。

海外华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我讲述《千字文》的最初动机不过是想概要地介绍一下中国的文化史,但是听众们的热烈反应使我欲罢不能。继《千字文》之后又讲了《三字经》、《改造命运》、《文化与健康》等专题,大家似乎从中寻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我旅居海外,漂泊不定,案头上可供查证的资料几乎没有。演讲中只能凭借昔年私塾李锡堃恩师时的记忆,以及读书求学所得,信口讲来,意在通俗,未及深入考证。因此,这几次演讲皆谈不到有否学术价值,聊作普及宣传可也。

一个国家经济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化与传统的消亡。只要有文化在,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衰了可以振兴;如果文化亡了,这个民族就永远没有翻身之日了。中国文化在废墟中有望再度崛起,目前国内各类“国学”现象又应运而生,但愿这不是一哄而起的“文化运动”,因为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扎根”。这部讲记,是根据讲演录音整理而成的。此次得以编缀为文,得到各方善心人士的大力协助,特别是我家人的鼓励与资助,特此致以诚挚的谢意。讲记中的谬误之处,由我自己文负其责,敬请方家不吝斧正,以免我自误误人。

刘宏毅

二零零五年乙酉仲夏于北京
千字文讲记 (一)

引 言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网络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清代褚人获称赞其"局于有限之字而能条理贯穿,毫无舛错,如舞霓裳于寸木,抽长绪于乱丝"。

《千字文》全篇主题清晰,章句文理一脉相承,层层推进,语言优美,词藻华丽,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这是其他几篇也被公认为不错的训蒙读物不能比的。所以历代书法家都竞相书写,如智永、怀素、欧阳询、赵佶、赵孟頫、文征明等都有留传至今的帖本。

我们现代人如果没有一个特殊的机缘,一生中能把《千字文》从头到尾好好读一遍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无论在海外还是中国大陆, 能读《千字文》的不是研究生也是学中文的本科生。但在民国建立之前,这是六岁孩子入蒙学就必读的。现代人如果没有文史功底,确实读不懂。且不说弄清引经据典与用韵,只翻字典查生字一项,就足以让人望而生畏,兴趣全无了。有感于此,我笨鸟先飞,先求古寻论一番,作一块引玉之砖。希望我们每一个海外华人都能籍此珍惜自己的文化,知道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贝,不至于耻作中国人。开讲以来大受欢迎,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听了倍感亲切,这倒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千字文》既是用一千个字编成的韵文,我们这次开讲就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者解字说文,学者随文入观。讲的人将字义、文义讲明白,听的人要随着文句的展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去想。古文在理解上没有标准答案,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义",完全看读者的领悟力和想象能力。如果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这是一连串的因果关系。传统教育的好处就在于处处给你留门,而不是老师越俎代庖,处处关门闭户。"讲不清,师之过;听不明,学之惰"。如果真的能够随文入观,我们这些吃腻了"洋教育"快餐的人,一定会发现古人的粗茶淡饭别有一番风味。五谷杂粮是养胃的,不会伤人,希望大家多吃。

第一讲

《千字文》三个字是本文的篇名,说明这篇文章是由一千个汉字编排而成的。中国汉字发展到今天共有二万余个方块字。记载殷商和商以前文化的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多年的整理,发现共有三千字。其中二千个是占卜专用字,日常应用的文字仅有一千个。商朝有600年的历史,常用字只有一千个。当然,那时字少是一方面,但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如果你真正能够驾驭一千个汉字,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中国自古就把语言和文字分开来,语言是语言,文字是文字,不用口语化的文字。因为古人发现语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交流用的语言也不同,大概的规律是每30年一变。但是文字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永远流传下去。今天我们读到这篇《千字文》,感觉中就像又回到南北朝时代一样,与作者周兴嗣对面而坐,听他侃侃而谈。一切都是那样鲜活,栩栩如生。

周兴嗣,字思纂,生活在南朝宋、齐、梁、陈之中的萧梁时期,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梁武帝时官拜员外散骑侍郎,武帝常命他做文章。六朝历史上著名的《铜表铭》、《檄魏文》等文章,都是出自他的手笔。

本文作于梁武帝大同年间,即公元535-543之间,距离现在有1400多年了。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曾写过一篇《千字文》,但毁于西晋的动乱之中。王羲之又重新编缀过一篇,但文理音韵皆不佳。梁武帝为教育子侄,令周兴嗣再次编撰。相传武帝从王羲之所书的碑文中拓下一千个不同的字,然后把这一千张没有秩序的纸片交给周兴嗣,说:"卿家才思敏捷,为朕作一韵文可也"。周兴嗣绞尽脑汁,只用了一夜的时间就编好了,但当他交文的时候,已经鬓发霜白了。(故事见于《梁史》)

他只能用武帝给出的一千个字编排文章,像小孩子玩拼图,而且还要押韵,所以说"周兴嗣次韵"次韵。次是编排次序,韵是按照韵部、韵脚,把它编排起来。因为是奉皇帝的旨意承办的,因此前面加一个敕字,敕就是皇帝的昭命。

员外散骑侍郎是他的官阶,这是汉朝设的官职。南北朝时期距两汉并不太久,仍然沿用汉的制度。散骑的原意是没有很具体的事情做,只是散跟在皇帝身边的顾问侍从。

侍郎是当时政府部门"省"(以后称"部、院")的最高领导,但明清两代的侍郎为副职,部门的正职叫尚书。员外是正常编员以外加设的职位,因为皇帝有旨,特别在正常编制之外,再加一职。所以周兴嗣这个侍郎就叫员外散骑侍郎。

《千字文》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宇宙的诞生、开天辟地开始讲起,讲到日月星辰、气象物候、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直讲到人类出现以后,中国太古和上古时期的历史。最后以人类社会组织的出现和王道政治制度作为结尾。这部分内容既自成体系,又是下面三部分的奠基,非常重要。

下面看第一部分。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两句话说的是开天辟地和宇宙的诞生。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宇宙形成以后的初期又是什么样子?都在这两句话里,不要小看这八个字。这两句话都是引经,都语出有典。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宇,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的话。两部经的话合起来就是"宇宙洪荒",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所以这两句话都是经典。

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这不是无病呻吟吗?能作为经典流传几千年吗?那么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在哪里呢?我只能试着解,大家来随文入观,看看能体会到哪里。

天地这两个字在古汉语里有多重意思,包括的概念非常之多,我们熟悉的太空之天与地球之地只是其中之一。要想弄明白天地二字的含义,必须要读《易经》。《易经》是五经之首,讲的就是天地之道和阴阳之变的道理,中国的传统文化,什么《四书》、诸子百家,统统都是从《易经》这个根上发展出来的,学中国文化不读《易经》是本末倒置。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天地宇宙未生之前,是混沌状态的,现代物理学称为大爆炸以前的那个超密度无限塌缩的粒子,中国文化叫太极。150亿年以前,这个超密度的粒子瞬间产生大爆炸,形成了现在的物质宇宙,其中有形的物质凝集成星体,就是地;无形的空间扩展开来形成了太空,就是天。《易经》说:轻清者上升为天,阴浊者下降为地。不是既形象又具体吗?但这是物理的天地,物质世界的天地。在《易经》文化里面属于形而下的"器世间",也就是物质世界。形而上是非物质的道的世间,那不是我们现有的智力能够讨论的,所以孔子说:"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存"是承认它确实存在,"不论"是暂且不讨论,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一说就吵架,何苦呢!

对智慧高的人讲真话,形而上是天,形而下是地。对智慧不够的人只能说浅话:太空是天,地球是地。同样都是天地两个字,深人有深解,浅人有浅说,各得其所。

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叫玄。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肉眼可见的天的颜色是蓝色的,怎么说是黑色呢?蓝色是水的颜色,是海洋的颜色,日光照到海洋表面,光线反上去,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但是现在的宇航员到了太空中一看,黑漆漆的一片,只有恒星放射出点点微光,确实是黑色的,所以从颜色上说天玄是对的。此外天道高远,像老子说的,形而上的天道的理体,玄之又玄,深不可测,是我们现有的智慧不能理解的。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

地黄也有两重意思。我们中国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确切地说,指的是先秦以前的文化,即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代的文化 。上古时期,夏商周都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再缩小范围,应该说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是母亲河,从昆仑山(约古宗列盆地)发源,汇集于星宿海,过矶石山,经九曲十八弯,从西北高原流下来,同时带下来黄土形成了冲击性平原。那水的颜色是黄的、土的颜色也是黄的,农作物黍、稷都是黄的,所以说地黄。

另一重的含义,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地球在内,都是大爆炸的产物,在初始状态都是炽热的物质。地球就将其温度凝聚在地核的岩浆之内,并借助太阳不断地补充。有温度才可能有生命现象,在色谱分析上,玄色是冷色,黄色是暖色。地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长养和哺育作用,所以中国人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

天道高远,地道深邃,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迷信的人说:"人死了以后归于黄泉,过了奈何桥就是黄泉道了"。话虽不可信,其意无非是指那个不为活人所知的另一个深邃的世界。

可见,要弄明白"天地玄黄"四个字,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宇宙洪荒

《淮南子》上说,上下四方叫作宇。上下四方又叫六合,所以宇是空间的概念。古往今来叫作宙,是历史的承续,是时间的概念。宇宙一个说的是空间,一个说的是时间,代表了现代科学里"时空"的观念。我们今天所用的宇宙一词,只是言物理的太空,只相当于古人所说的"宇",没有宙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时间不是客观存在,是人的主观感觉。空间状态的延续是时间,脱离开空间就没有时间,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空间拓展了时间就随着延长了,反过来,空间缩小了时间也就随着缩短了。古人有"王质观棋"的故事。晋朝的王质进山砍柴,看见松下有两个童子在下棋,他就驻足观了一盘棋。棋罢,斧子把儿已经烂了。回到家里,同时代的人都过世了。可见空间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今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一天的时间比起我们小时候的一天,显得很短。这很自然,因为空间缩短了。唐朝的玄奘去印度取经要走三年,现在坐飞机几个小就到了,交通的便利缩小了空间,自然我们在时间的感觉上就缩短了。

此外,时间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宇宙中的质量、能量和速度可以互相转化。宇宙的速度极限是光速,即30万公里/秒,当运动速度到达光速,时间就趋近于零。超过光速运动,时间就倒转了,就是科幻片里描绘的"时光隧道"。到达这一步,人类才能说"进化"了,否则总是研究猴变人、人变猴的,一点新意都没有。但问题是,零也是存在的一种形式,不是不存在。我们即使进入了时光隧道,也只是倒计时,还是没有超越时空的束缚。《金刚经》和《老子》是东西方两大圣人教给我们破时空的经典,早已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读这两部经的,今天我们把它当作宗教著作拒绝接受,这是我们现代人的福薄,享受不了。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状态,是50亿年以前(太阳系形成),那时地球的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的本义就是大水,指地球上的早期洪水说的。地球上的洪水至少闹了三次,大禹治水的一次是最近的一次,大约在4000年以前。大禹平水患,定九州,这是人类史上出现的改造自然的最早的范例。

荒的本义是草木的蒙昧,指代的是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以前,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囤蒙昧的状态中。中国自古就有盘古开天地的故事,说的是盘古氏开天地。在久远前天地还未分开的时候,有一个人,他像胎儿一样盘缩在像鸡蛋壳一样的天地里面睡觉,一睡就是一万八千年。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少岁了,所以叫他盘古。他睡醒了以后觉得又黑又闷,就把这个鸡蛋壳一斧子劈成了两半。轻者上升为天,浊者下降为地,为了固定住天地,他每天身高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于被固定住了,盘古也化作了天地的一部分。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与宇宙大爆炸说有一点神似。

日月盈仄

谈到日月星象就进入了中国传统天文学的领域。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天文学,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是中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日月是最容易观察的,同时也是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体 。因为,其一日月离我们距离近。月亮距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其二我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表面直径一样大。中国人将日叫做太阳,把月叫做太阴,再加上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就叫做七曜,或七政。

七曜,就是七颗光明闪耀的星球。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

盈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

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仄。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中国人出门做事,喜欢挑个黄道吉日。那什么是黄道呢? 黄道是太阳围绕地球运转一圈所形成的轨迹。有人一听就跳起来了,胡说!不科学。太阳怎麽会围绕地球转呢?是地球围绕太阳转。我们说这要看基点在哪里,如果以地球为基点,以太阳为参照物,在地球上观察太阳的运动,确实是太阳围绕地球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晚上从西方落下去,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日升日落。我们换一种说法,说成:在地球上观察太阳运动所形成的视运动的轨道就叫黄道。随你怎么说都是一回事。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什么叫白道呢?白道是在地球上观察月亮围绕地球转一圈所形成的轨道,叫白道。地球赤道是在南北极之间,画一条假象的平行线,把地球分成南半球北半球两部分。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

月亮盈亏变化的一个周期,就是中国最早使用的太阴历,太阴指的月亮。根据月光的盈亏变化来记载时间的长短,就是太阴历,简称阴历。夏商周三代各自有各自的历法,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也就是夏朝的太阴历。

辰宿列张

这一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一书是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及门客共同著作的。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曾孙,汉厉王刘长之子。《淮南子》中有一句:"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可见《千字文》的作者周兴嗣,对五经和诸子百家读得烂熟,可以信手拈来。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星和宿有什麽区别呢?单颗的称星,一颗以上的一团星、一组星,就叫宿。我们看看天上的星,基本上都是星座、星团,一疙瘩一块的,根本数不出有多少个,只能叫一宿,一个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象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向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

西方人不叫星宿,叫星座。星座是一个星群,如有大熊座、仙女座、双鱼座等等。西方天文学本有48个星座,以后希腊人又加上40个,总共88星座,都是根据西方神话传说的人物、动物、器皿等命名的,例如射手座、水平座、金牛座等等,和我们中国的不一样。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比如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象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 ,在季为春,升发温和,我们是东方龙的传人,龙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中国人的发祥地。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象个蛇,另一组象个龟。

古人从小就对星宿非常熟悉,行文写诗,信手拈来。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斗牛是北方玄武的两宿,月亮运行到斗牛之间,表示时值中夜了。现代科技发展了,我们对天文反而一窍不通了,中国的孩子参加国际组织的夏令营,居然不会在夜晚用星辰辨别方向,外国人很觉奇怪。

列是排列,陈摆开来的意思;张是张布,展开挂起来的意思。两句话联起来,字面意思就是:

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

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气候与物候历来就是农本国家的大事,游牧民族就无所谓了,不太重视。气候注重的是地球上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物候则关心生物消长的节律性,偏重在生物与自然的关系。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

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 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 ,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律吕调阳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