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郝柏村
扩展阅读
叶刘淑仪 2025-07-12 02:08:32

郝柏村

发布时间: 2022-01-09 17:36:25

㈠ 郝柏村故居的详细情况

原台湾“行政院长”郝柏村故居,又称郝氏故居,位于葛武镇郝荣庄中心位置,原有老屋3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郝柏村父亲郝绪龄买入老屋南面邻居房屋两幢,整体布局为北进和中进各3间,南进4间,东厢房6间。东厢房由北向南依次为厕所和猪圈共1间,厨房1间,东北门厅1间,摆放粮食、谷草和农具的房子各1间,东南门厅1间。南、北庭院西面花池分别长植竹子、枸杞和花卉。
1992年,盐城市、盐城市郊区政府拨款,基本按原貌在原址重建“郝氏故居”,占地面积260平方米,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大门朝东(分东南门、东北门),主房前后二进各3间;附属房屋为东南回廊式厢房及厕所,共12间;庭院分南北两个。北庭院内有银杏树,西面花池置有假山,植有松、竹、梅“岁寒三友”和广玉兰树,南庭院西南墙角生长着一片翠绿的竹子。“郝氏故居”内外有“薰风南来”、“不忘根本,中华之光”木匾3块和“粗茶淡饭布衣裳老夫独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儿承当”等木刻对联,环境古典幽雅,富有旧式世家府第特色。
郝氏故居主房、厢房墙壁挂有反映郝柏村先生及其家人、直系亲属生活、工作方面的照片和文字说明版块近百幅。
郝柏村先生17岁离家,直至1999年4月从台湾第一次回故乡,时隔61年。东南门楼上石匾“郝氏故居”为2005年10月郝柏村先生回故乡时书写。
地址:盐城市盐都区葛武街道郝荣村。
公交:盐都车站乘葛武班车至葛武(15钟一班)。
自驾:沿宁盐路到大冈转大葛线至郝荣村。
开放时间:8:00—17:00。

㈡ 为什么称第一个春季第一个月是孟春而不是伯春

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因为春季三分,所以称为孟春、仲春、季春。

孟仲叔季,同时又习惯于四季排行。不管多于或少于四个,“季”都是最末的,如果只有三个,它就是老三。“春夏秋冬”就因各都分“孟、仲、季”三个月(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因而称为“四季”。

据《吕氏春秋通诠》所载,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春季三月,第一月为孟春,第二月为仲春,第三月为季春。孟春即是春季的首月。农历一年分十二个月,依次为: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2)郝柏村扩展阅读:

1、“伯”是排行老大,“仲”是老二。《说文·人部》:“伯,长也。”“仲,中也。”举孔子为例:孔子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孟皮,字伯尼;孔子名丘,字仲尼。“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下,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排行老大也有不用“伯”字而用“孟”字的。有人解释说“嫡长为伯,庶长为孟”,意思是说,古代贵族一夫多妻,如果长子是正妻所生用“伯”字,非正妻所生则用“孟”字。

2、“叔”通常是排行老三,但也可以是兄弟中较小的。《说文·又部》:“叔,拾也。”“叔”字的本义是拾取,字形以手拾豆会意;表示排行次序是假借用法,后来假借义通行,而本义反倒废弃不用了。如周武王灭商后,孤竹君的两个儿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长子叫伯夷,次子叫叔齐,就是一例。

3、“季”是兄弟中最小的,可以是排行老四,但不一定是老四。《说文·子部》:“季,少称也。”段注:“叔季皆谓少者,而季又少于叔。”汉高祖刘邦排行老三,因为他最小,所以又以刘季为字。
总之,古代兄弟姐妹中排行从长到幼分别称为:伯,仲,叔,季。有三个时,通常取孟,仲,季。古人又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又把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即春夏秋冬,每季平均三个月。所以就有了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的叫法。一样的分法: 一个月分为孟仲季,孟仲季就分别是上旬、中旬、下旬。

㈢ 郝柏村的人物简介

郝柏村(1919年8月8日-),字伯春,汉族,1919年8月8日出生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葛武镇郝荣村,台湾当局一级上将,曾任台湾地区“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职。其子郝龙斌为前任台北市长。
郝柏村乃陆军官校十二期炮科毕业,之后随即加入抗日战争,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又随孙立人所率领之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1948年于国共内战之辽西会战(辽沈战役)期间,他从锦州前线被召回,成为蒋中正总统的侍从官。台湾当局前“国防部长”郭寄峤上将为其岳父。
1958年金门炮战(八二三炮战)发生时在金门担任第9师师长,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门(烈屿)有功,因而获颁云麾勋章与虎字荣誉旗,并升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调升“国防部”副参谋总长。1978年6月,掌伪陆军总司令。1981年12月由蒋经国晋任一级上将,并调升台湾“国防部”参谋总长,在职八年。参谋总长原来两年一任,因种种特殊情况一再延任,成为历任在职最久的参谋总长。

㈣ 台湾的郝伯村将军生平

郝柏村乃陆军官校十二期炮科毕业,之后随即加入抗日战争,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战役及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又随孙立人所率领之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1948年于国共内战之辽西会战(辽沈战役)期间,他从锦州前线被召回,成为蒋中正总统的侍从官。[1]中华民国前任国防部长郭寄峤上将为其岳父。1958年八二三炮战(金门炮战)发生时在金门担任第9师师长,奉命率部戍守小金门(烈屿)有功,因而获颁云麾勋章与虎字荣誉旗,并升任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1977年4月,晋升陆军二级上将,调升国防部副参谋总长。1978年6月,掌陆军总司令。1981年12月由蒋经国总统晋任一级上将,并调升国防部参谋总长,在职八年。参谋总长原来两年一任,因种种特殊情况一再延任,成为历任在职最久的参谋总长。

㈤ 郝柏村主籍哪里人是否有兄弟姐妹

我是看了凤凰大视野 才知道的 郝柏村(1919年7月13日-),中国台湾著名军事将领,字伯春,江苏盐城人,中国台湾陆军一级上将,陆军官校十二期炮科毕业,随即加入抗日战争,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之役及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又随孙立人所率领之中国远征军38师赴缅甸作战,战胜后转进印度休整。1948年于国共内战之辽西会战(辽沈战役)期间,他从锦州前线被召回,成为蒋中正总统的侍从官。曾任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部长、以及卸除军职后担任行政院院长。是继陈诚以后,第二个在行宪后曾出任武官最高职参谋总长及文官最高职行政院长的人,现任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为其长子。

㈥ 郝柏村故居的郝柏村生平

郝柏村先生1919年出生于盐城郝荣庄(今盐都葛武镇郝荣村)。6岁起在本庄净土庵读私塾三年,后又到尚庄小学和盐城县立第二小学念书。13岁小学毕业后考取盐城中学读初中。1935年,16岁的郝柏村考取了常州中学高中部。因家境不十分宽裕,他便放弃了念高中的打算,来到南京,报考不需缴纳任何费用的黄埔军校。经初试和复试,郝柏村被录取为军校第12期新生。当时军校分步兵科和炮科,郝柏村分在炮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军校由南京迁到庐山,不久又迁到武昌,因形势逼人,军校加快了教学步伐,黄埔军校第12期学生于1938年元月提前举行毕业典礼,毕业后放假两周,郝柏村回到家乡,休息两周,返校后被分到湖南宁陵炮兵学校,学习由苏联援助的火炮使用技术。
此次一别家乡整整60年,一个甲子,他都没有机会回家乡一趟。 1940年,郝柏村炮校学习结束后,分在炮兵14团5连任代理连长。先后驻防在湖南邵阳、广西兴安一带。1944年,又被派到重庆陆军大学第20期学习,学习结束后,升任炮兵14团参谋主任,随部队先后驻防郑州、徐州,于1948年初调防沈阳。辽沈战役前夕,郝柏村奉命离开部队,到南京国防部待命,后被分配去陆军196师任上校参谋长,驻防湖南衡阳。
渡江战役前夕,郝柏村离开部队来到上海,旋即又来到重庆,在重庆附近的一个县城的永川中学当半年教员。 1950年春,郝柏村由香港辗转来到台湾,凭个人资历,在炮校谋了个教员职位,两年后升任炮兵学校总教官。1954年,被送到陆军大学将官短训班培训一年,结业后,被分到第三炮兵任上校指挥官。1958年8月升任第九师少将师长兼战地指挥官,戍守小金门。后又被送到台湾“三军联合参谋大学”将官班深造,旋又被派往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深造,1963年回台湾,出任陆军第三军副军长。1964年4月晋升金门防卫部中将副司令。同年10月,台湾举行“双十节”阅兵,“国防部”指派郝柏村为阅兵总指挥官。第二年,郝柏村接替胡琏,出任“总统府”的侍卫长。
1981年10月,郝柏村任“国防部”参谋总长,晋升为一级上将。在198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是中常委中唯一的一位职业军人。1988年1月蒋经国逝世后,李登辉上台,郝柏村被留任参谋总长。1989年11月任“国防部长”。1990年初春,被提名出任“行政院长”,兼任国民党宪政改革策划小组副召集人,“国家统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任三年多。
1993年8月,郝柏村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任“总统府”资政。
退休以后,郝柏村多次来大陆祭祖、省亲、旅游。
1999年4月3日13时05分,郝柏村先生偕夫人郭莞华,率儿子郝龙斌、郝海婴及孙女郝汉祥一行12人搭乘华航班机离开台北,经香港转港龙KA810班机抵达南京,开始了他阔别家乡61年以来的首次返乡祭祖扫墓之行。
2001年7月,郝柏村率领廿多位台湾高级退役将领赴桂林旅游,其中包括五位上将,多位中将,是台军访问大陆最高级退役将领团。
2005年10月,郝柏村来江苏省扬州、盐城两市访问。在扬州这座古城,道出了其心声“踏进扬州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扬州变化太快了,真可谓一天一个样!”

㈦ 郝柏村的人物故居

郝柏村故居,盐都县葛武乡郝荣村,地处里下河合陇圩,与兴化市的大邹镇隔河相望。这里地势低洼,常遭水淹,明万历年间,乡人取土筑庄圩,庄东庄西各留下一个人工湖,后人称之“日月双照”,引以为祥瑞。一条东西向的夹沟河穿庄而过,一座小巧玲珑的砖拱桥,将南庄与北庄连成一体,庄南是上官河与兴盐界河交汇处,河面开阔,水流湍急,盛产鱼虾蟹鳖。白天可见罾簖相连,渔舟如梭;夜晚渔火点点,波光粼粼,人在柳堤上信步,有飘飘欲仙之感。在北庄,有一幢大门朝东、前后两进,东、南两厢和天井组成的普通砖瓦结构民居,便是台湾原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先生的故居。前进三间为客厅、书房,抱柱上有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不过奢华不过俭,也知稼穑也知书。后进三间,为郝柏村父亲郝绪龄(字肇基)和母亲袁珍宝的卧室,郝氏兄妹就出生在这里。南厢房是储
藏室和男仆卧室;东厢房是厨房和女佣卧室。天井有四个花池,分别种有春兰、秋菊、芍药、牡丹,西南角还有一片竹林,环境十分幽雅。
郝柏村共有兄弟姐妹七人,哥哥和姐姐幼时出天花夭折。弟弟郝柏森曾任贵州遵义市政协副主席,已去世,三个妹妹郝锦春、郝秀春、郝争春,大学毕业后从教,均已退休。郝柏村父亲郝绪龄是独子,自幼娇生惯养,读了很多古书,等到他要考秀才时,科举制度己废,眼见清廷腐败,国运日非,便绝意仕途,守着祖上留下的一百多亩地,在家耕读课子。他对郝柏村抱有很大期望,郝柏村刚满六岁,父亲就送他去家塾拜族人郝荫嘏(人称八先生)为师,读书识字,家塾设在郝荣庄西北角的净土庵内。此庵建于清康熙24年,由前殿、后殿、东西厢房组成,前后殿飞檐琉瓦,古色古香,两厢皆屏风隔扇,壁挂字画,四周有回廊相通。
因历史原因,郝柏村故居易主后年久失修。1992年4月,原盐城市郊区政府拨款,将郝柏村故居按原样修复。同时修复了郝柏村父母之墓。墓在村西郝荣公路旁,有一条20米长的砖铺甬道与公路相连,墓前两侧依次种植了黄杨、紫薇、塔松和水杉,花冈石墓碑上刻有显考郝公绪龄妣袁氏珍宝之墓。郝柏村考入黄埔军校后,从未回过家,父母先后去世,他也未扫过墓。1999年清明节,郝柏村偕夫人郭莞华带领儿孙、亲友50多人,从台湾来故乡扫墓,他在父母的墓前,泪流满面,长跪不起。
距郝柏村故居不远的郝氏宗祠,也一并修复。郝族迁盐始祖郝贵四原是苏州阊门富户。因洪武赶散迁此,传至郝柏村,已历十八代。清乾隆年间,郝建三扩修。民国十年再修时。大门上方的龙凤灵奇石匾,改由郝绪龄手书。祠内有一银杏树,已逾百年,古拙苍劲,枝繁叶茂。郝柏村回故乡扫墓时,曾在此树下对人说:我小时候很顽皮,常和小伙伴比赛爬树,那时我可以毫不费力地爬上这棵树顶,没有哪个小伙伴比得上我。如今的郝柏村故居,己成为盐城旅游的一个景点,每年都有不少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来此观光,受到好客的郝荣村村民的热情接侍,使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

㈧ 郝柏村今年多大

他是1919年八月八日出生的,到今年虚岁101了

㈨ 郝柏村故居的介绍

郝柏村先生的故居在北庄,有一幢大门朝东、前后两进,东、南两厢和天井组成的普通砖瓦结构民居,前进三间为客厅、书房,抱柱上有郑板桥写的一副对联: 不过奢华不过俭,也知稼穑也知书。后进三间,为郝柏村父亲和母亲的卧室,郝氏兄妹就出生在这里。 南厢房是储藏室和男仆卧室;东厢房是厨房和女佣卧室。天井有四个花池,分别种有春兰、秋菊、芍药、牡丹,还有一片竹林,环境十分幽雅如今的郝柏村故居,己成为盐城旅游的一个景点,每年都有不少港澳台和海外侨胞来此观光,受到好客的郝荣村村民的热情接侍,使他们留下了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