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何织田信长的战旗上印的是“永乐通宝”呢
第一,尾张织田家本身就是地主豪杰,在织田家眼中,金钱可以换来一切。 第二,永乐钱币也是当时日本境内主要流通的货币,信长用钱币作为军旗,无疑是向天下宣布,我织田信长才是日本战国实力最强的霸主。 第三,从字面上理解,“永乐”这词很吉利,信长本人对于看着很吉利的东西都很在意,包括把稻叶山城改名“岐阜”。 第四,有可能也是崇拜仰慕明成祖朱棣那样的皇帝。 国明朝以后铸币技术世界领先,那时候已经有宝钞,就是纸币,但是“永乐通宝”作为流传广泛的货币受到日本以及其他亚洲周边国家的青睐,在日本是官方流行的主要货币
② 永乐通宝,淳化元宝,嘉庆通宝分别是什么朝代
1.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2.淳化元宝在北宋太宗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开始铸造。相传钱文为宋太宗赵光义手书,即所谓的“御书体”,分楷书,行书,草书三种书体,而楷体一种的“元宝”二字仍然属于“隶书”。顺时针旋读,光背。
3.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钱径2.2-2.6厘米,重2-4克。钱面文字"嘉庆通宝"以楷书书写,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满文左"宝",右记局名19字。
③ 永乐通宝一枚,大家看看
好好收藏,应该不错。
④ 永乐通宝的介绍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⑤ 请你问古钱币中的永乐通宝一枚大概能换多少人民币。
古钱币中的永乐通宝一枚大概能换30元左右人民币,美品厚版150元左右.
⑥ 日本战国的军旗,在日剧《江 公主们的战国》中,织田信长的军队的军旗上是一个铜钱图,上写永乐通宝四个字
观点一
天之亮:
永乐通宝在日本战国是硬通货币,信长用此为战旗的意思大概是要像永乐通宝一样纵横日本。
观点二:
德川赖朝:
确实,唐宋元明时期,中国的铜钱就像现在的美元,属于硬通,这样就导致大量外流,中国在那个时期还发布了一些禁止大量外流的法令。
相关资料:
2005 年是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首航600周年。明朝永乐至宣德年间(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臣,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远航10万余里,足迹遍布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联系,郑和船队不仅满载着丝绸、陶瓷等中国特产品,还带去了巨额的国际贸易硬通货———永乐通宝钱,受到当时各国的欢迎。
永乐通宝是明成祖朱棣铸造的年号钱。明初推行纸钞为主的货币流通制度,使用大明通行宝钞,铜钱铸禁无常。燕王朱棣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外交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改革举措。外交政策上,朱棣一反明初闭关政策,实行“怀柔远人”的对外开放政策。出于外交和对外贸易的需要,永乐六年(1408年)开铸永乐通宝钱,“至九年又差官于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四布政司铸永乐通宝钱”,用于对外贸易和赏赐。
郑和下西洋就携带了大量的永乐通宝钱。郑和庞大船队每次都达200多艘船,2.7万多人,船上满载金银宝货、丝绸和青花瓷器。金银宝货以铜钱为大宗,因当时西洋、南洋许多国家流通使用中国铜钱,《瀛涯胜览》曰:“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每将珠宝换易”。有些国家还专门大量输入中国铜钱,如邻国日本就输入许多明钱,以洪武钱和永乐钱为最多。
永乐通宝钱成为当时对外贸易的主要货币。永乐通宝钱在国内出土的数量不多,甚至许多明清时期的钱币窖藏不见一枚。但在南海和国外很多国家地区却有大宗发现。20世纪70年代在东沙、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发现,被认为是郑和下西洋船队的沉船所遗下的铜钱,永乐通宝钱数量非常巨大。如西沙群岛第一次清理古钱,约80706枚,其中永乐通宝49684枚,占61%强。第二次清理能看清文字的铜钱有1995枚,永乐通宝1215枚,占明钱的91%。在东沙群岛清理古钱,发现明钱有大中通宝、洪武通宝、永乐通宝三种。国外考古中也有大量发现。如1930年入田整三对日本48处所发掘铜钱的分析统计,总数有 554714枚,中国钱占99.8%,其中永乐通宝有29225枚。南中国海及环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从肯尼亚、坦桑尼亚到阿曼、伊朗,从斯里兰卡、印度到泰国、马来西亚,都有出土发现永乐通宝的记录。
永乐通宝钱书法绝伦,铸工精湛,整齐划一,是中国货币史上精美的货币之一。这些铸造精整的永乐通宝钱主要用于对外贸易,为明初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600年前的国际贸易硬通货。邻国日本、越南等也曾大批仿铸使用永乐通宝钱,现在所见永乐通宝钱背“治”、“木”等字的皆为日本所铸。
⑦ 日本战国织田信长的旗印为什么是明朝的永乐通宝
在平安和镰仓时代之后,日本的商业和物流的发展使其对于共同货币的要求大量增加,但是因为战乱导致的律令体制和造钱关所的衰废,使中国的货币得以输入和流通。永乐通宝主要流通在伊势,尾张以东的东国,特别是在关东,永乐通宝甚至被赋予了基准货币的地位,因此也诞生了永高制用以计算年贯。还记得织田信长发家的地方就是尾张,而且其通往天下的大门美浓,也是属于伊势-关原这一线以东,即我们所说的东国地区,在这一地区,永乐钱的影响由上可见一斑,所谓天下布武,财富的支撑自然必不可少,作为财富的象征之一以永乐通宝作为旗印也成为可能。这里说的是:织田信长以永乐通宝作为旗印,说是因为货币流通的缘故。
明朝靖难之役后,朱棣登基做了皇帝,他派遣使者分赴四方去册封周边小国的王。足利义满(室町幕府三代将军)接受封赏,承认中国为日本的名义宗主国,被明朝册封为“日本国王”。足利义满派遣使节献上抓获的倭寇,与明朝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双方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日本以藩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朝贡名义上是给天朝进贡,实际上赏赐的东西远远超过进贡的东西,所以周边小国都争先恐后来进贡,简直是发家致富的捷径。后来明朝也受不了了,就规定像朝鲜这些国家一年进贡不能超过3次。为了彰显自己是天朝上国,皇帝的赏赐自然是十分的丰厚,其中就包括大量专门为对外贸易和赏赐而铸造的永乐通宝。日本使团每次进贡后都是满载而回。后来日本方的细川氏和大内氏因为争抢朝贡贸易而导致了宁波之乱(争贡之役),这事件直接导致明朝废除福建、浙江的舶司,导致明朝与日本的贸易途径断绝,为后来的“倭乱”埋下了种子。
除了朝贡,永乐通宝真正大量流入的来源是民间贸易,大明对银的需求量很大,在西班牙全球贸易扩张以前,银的来源主要是日本。所以明朝前期和日本的民间贸易还是很繁荣的,因为这里面有着巨大的利润。商人为之趋之若鹜,以至于海禁政策出台以后,还有很多商人冒着危险从事走私活动,直到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海盗。
由于明朝的强大当时的明朝货币在整个东南亚就是硬通货,跟现在的美元一样,到哪都是被承认的。而反观日本,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幕府被架空,各大名称霸一方,民间、甚至大名都在私铸铜钱,但是他们铸造的铜钱质量都远远比不上大明的永乐通宝,私铸的铜钱被称为恶钱,老百姓也不傻都是想着花劣币收良币。这样一来永乐通宝就显得非常珍贵,对老百姓非常重要。很多大名为了治下的经济稳定都颁布过《撰钱令》以此来规定劣币跟良币的兑换比。比如:大内家、以及后来的织田家。
织田信长的龙兴之地是尾张国,尾张的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打仗打的最终还是经济,织田信长能崛起很大一部是因为他的物质基础,有钱有粮打仗不慌。织田信长作为战国思想最为开放的大名,他首先搞起了兵农分离,大大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军队战斗力强了,财富也多了。
⑧ 永乐通宝的外观是什么样的
永乐通宝的铜色紫红。钱面永乐通宝4个字楷书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其文字笔画清秀,有宋钱的风韵,制作精湛,整齐划一。存世所见几乎全部为小平钱,光背无文,钱的直径2.5厘米,重4克左右。永乐通宝小平钱传世比较多,价格不高。
⑨ 永乐通宝普通的多钱
小平钱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