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潜艇失事如何救援
“深海120”—
水下援潜救生“急先锋”
11月15日上午,在南大西洋海域执行任务的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发出最后一次通信联络信号后,便销声匿迹。失联多天,很可能折戟海底的潜艇牵动着世人的心:遭遇了进水、起火还是掉深?能否找到又如何救援?
援潜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今,深海援潜救生仍是世界上尚未彻底解决的难题。援潜救生属于人道主义范畴,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达,将给遇险潜艇的艇员提供更大的生存希望。目前,有多个国家的搜救力量在相关海域对阿根廷失联潜艇进行联合搜救。
深潜救生艇是通过人工操纵可在水下机动航行的潜水装置,可对失事潜艇进行救援,因此被形象地誉为“深海120”。它的出征没有火炮齐鸣、导弹呼啸的快意潇洒,却往往与险情相伴,与生死相依。今天记者就带您一探水下援潜救生“急先锋”的风采。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航员是在舱内常压进行科学考察和资源勘探,一般选择较好的海况作业。而深潜救生艇水下作业针对性强,操纵员是带压与潜艇进行精准对接,援救潜艇艇员时需要打开舱门,程序复杂繁琐。与失事潜艇对接时,既要考虑水流和能见度的影响,又要考虑潜艇内压和潜艇倾角,要求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最大限度救援,操纵对接难度大,水下作业风险高。
此外,深潜救生艇操纵员要熟练掌握操纵、航海、水声、潜水医学、电气、机械、液压等多方面的知识,培训一名合格的操纵员至少需要2-3年时间。
② 这艘载有船员的潜艇失踪了365天,后来怎么样了呢
众所周知,当兵入伍自然能得到一定的福利和待遇,哪怕是普通的兵种,也会拿到满意的补贴,而潜艇兵就更不用多说了,毕竟他们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生活空间狭小,任务也繁重,再加上危险系数高,所以,国家必然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如果潜艇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遇难船员要么是0人,要么是所有人。
圣胡安号潜艇终于被发现,时隔失踪已经过去了整整365天,据国防部称,该潜艇位于大西洋870米深的海底,以当时国内的打捞技术来说,根本无法完成打捞任务,毕竟潜艇的重量加上海水的阻力,简直就是难上加难。就这样遇难潜艇兵的家人们纷纷来到了圣胡安号潜艇的基地,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痛哭了起来,虽然44名潜艇兵已经离世,但却会成为英雄永远活在阿根廷人们的心中。
③ 马岛战争 英国空军是怎么发现阿根廷潜在深水下的潜艇
1.那艘潜艇是浮起来换气的时候被发现的,柴油机-电动机潜艇,电池只能支持一天,然后浮起来换气发电
2.空军发现潜艇的办法很多,最常见的是投掷一次性声纳浮标,或者探测磁场,还有海水温度(潜艇的冷却水),声纳浮标最有效,但是需要大概知道位置,比如潜艇升起天线发报,被侦听到了,知道大概位置,派飞机去,将那一片海域撒上浮标,很容易,潜艇跑不快,飞机1小时后到只要搜索直径20海里的海面就基本能覆盖
直升机还有更便宜的办法,吊放声纳,用电缆吊进海里,能快速搜索大片海域
潜艇在直升机面前很脆弱,一般,4-6架直升机就能不间断的形成反潜屏障,对一个方向的潜艇防御,如果有10架以上,就能对整个180度扇面形成屏障,潜艇只能从后面追,但是,潜艇的速度又跟不上军舰(提速的话噪音太大,很容易被发现)
④ 美英法德一起出动都找不到 潜艇为什么这么难找
美英法德一起出动都找不到 潜艇为什么这么难找
TR-1700是德国基于209型潜艇技术基础上,研制的常规动力潜艇
目前在潜艇失联海域执行搜索的有阿根廷、智利、巴西、秘鲁、英国、挪威、美国、西班牙、乌拉圭、法国、哥伦比亚、德国等十几个国家的有关力量。截至11月20日,参与搜救的海空力量包括:
阿根廷:2艘驱逐舰、4艘轻型护卫舰、2艘调查船、1艘巡逻船、1艘运输舰、1艘补给舰、2架S-2E反潜机、1架直升机、1架比奇巡逻机、1-4架C-130运输机
巴西:1艘护卫舰、1艘破冰船、1艘潜艇补给舰、若干架P-3AM反潜机和C-295运输机
智利:1艘科考船、1架C-295运输机
哥伦比亚:1架CN-235运输机
法国:1架猎鹰-50搜救机
德国:1架P-3反潜巡逻机
挪威:1艘搜救船
秘鲁:1架福克-60客机
西班牙:水下救援设备
英国:2艘巡逻舰、数架C-130运输机
美国:1架NASA的P-3C反潜巡逻机和2架P-8A反潜巡逻机
乌拉圭:1艘救援船
不难看出,虽然看起来各国集合起了19艘船,15架左右各型飞机的搜救队伍,但是一来这支搜救力量并非在某一指挥部下统一行动的搜索力量,二来对于搜潜而言,派来的搜索力量很多不适用。
在航空力量角度,许多国家派出的各种运输机、搜救机本质上都只能承担海面搜索观察任务,使用它们性能有限的雷达对海搜索或者干脆让随机乘员利用目力从侧面的舷窗向下观望。这在能见度好或者搜索水面船只的时候还有点用,但圣乔治湾位于咆哮西风带,常年风高浪急,加上18-21日海上海况极差,这不仅使目视观望发现潜艇毫无可能,海浪的干扰也大大减小了可能存在的潜艇通气管被发现的概率。
剩下的飞机里,S-2E太老旧效果不佳,直升机无法在不良海况下飞行,实际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就只有分属三方的3-5架P-3和P-8A反潜巡逻机。他们只能依靠空投有限的声呐浮标,对水下进行短时间小范围的探测,自然效果不佳。
至于磁异探测仪,虽然P-3系列都有这套设备,但是这种只能在潜艇正上方飞过才有可能发现潜艇的设备考验的实际上是飞行员的“人品”——即它能不能把自己的航线“蒙”到潜艇身上。当然飞机的飞行速度快,理论上搜索的范围较大,特别是在海况较差,水面舰艇很难开展有效搜索行动的时候,飞机仍然可以进行“聊胜于无”的搜索就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水面舰艇一般来说只要装备有声呐,就能使用主被动两种模式对水下的潜艇进行搜索。此次参与救援的舰艇里,除了补给舰、破冰船等一些纯粹的后勤舰艇外,一般的驱护舰和巡逻舰应该多少有一套声呐系统。
一般来说,主动声呐是一种主动扫描水下环境的手段,而被动声呐则是通过监听水下噪音并加以分析,来探测潜艇的位置。尽管这两种手段是反潜战中最常见的手段,但在搜索可能失事的潜艇时,这俩手段都算不上靠谱。
主动声呐对水下目标的探测原理应该说众所周知,对于水下潜伏的潜艇而言,主动声呐大部分时候能让潜艇“现形”,毕竟在海水中突然出现的几十米长的大型障碍不可能是别的,只能是潜艇。但如果潜艇“沉底”,声呐若是想将潜艇与周围的礁石区分开来,难度就比较大。毕竟声波只有穿透和反射两种情况,分不出反射的目标是一块石头还是一层钢板。
不过对潜艇来说,海底凹凸不平,完全“坐沉”海底很可能对潜艇艇体造成损坏,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对于失事潜艇来说,如果潜艇已经完全失去动力,坐沉海底动弹不得,那在主动声呐看来就真的和礁石一样,如果没有十分精确的海图进行仔细比对,或者对海底进行仔细的绘制,是很难将潜艇区分开来的。
被动声呐在这时候会好一些,因为只要潜艇有噪音,被动声呐理论上就能听到。潜艇在靠近水面使用的柴油机,水下使用的电动机,发射鱼雷时或者排除艇上废弃物时喷射的压缩空气,螺旋桨切割海水产生的气泡破裂的声音,轴系振动的声音,都可能被各种类型的被动声呐发现,时间一长,就会被定位。
2000年俄罗斯海军沉没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被外界发现失事的第一证据就是艇上鱼雷爆炸产生的巨大声响。一般来说,海洋背景噪音大概在100分贝左右,而与TR-1700型差不多的209型潜艇的水下噪音一般有127分贝,这不到30分贝的噪音,就是将潜艇从水下探查出来的关键。
但是潜艇如果失事在水下的话,艇上大多设备都无法操作,加上电力有限,也不大可能持续使用电机等设备,所以作为一个噪音源,失事潜艇实际上是不可持续的。
至于所谓“艇员敲击艇壳求救”的声音,一来这种声音距离稍远就会被海洋背景噪音所掩盖,二来如果不是艇员们有组织、有节奏地在水下敲击,而是出于求生本能的乱砸一气,其持续强度和时间,都难以满足被搜救人员发现和找到的要求。
实际上,对于潜艇事故而言,如果不是那种和别的船只剐蹭之类的小伤或者内部非关键设备的故障,大部分“伤筋动骨”的潜艇事故中,由于潜艇本身储备浮力有限、设备密集且艇员人数少,绝大多数艇员很可能在事故第一时间就已经遇难。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事故中,首舱的爆炸直接导致前三四个舱段内的艇员在第一时间内死亡,只有在艇尾的少数人依靠残存的空气生存了3天。这还是艇上准备演习,艇员各就各位,封闭各分舱之间舱门的状态。
2003年中国海军361潜艇事故中,处于通气管状态的我军361号艇在通气管因风浪关闭后,柴油机在不足两分钟内就耗尽了艇内的氧气,导致艇员全部牺牲。
美国海军失事的“长尾鲨”号潜艇,也是在艇上失去电力下沉超过最大耐压深度后,耐压壳破损导致所有艇员全部死亡的。
从“圣·胡安”此次原本预计的航线看,该艇经过的海域大多数是水深不足200米的浅海水域,潜艇即使失事,也不会发生深度过大导致解体的事故,最多是坐沉水下。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潜艇内艇员是否能够幸存,潜艇本身最后被寻获的可能性依然相当大。
但从艇员生命的角度看,由于对于人员生存至关重要的氧气存量不多,即使他们能够在事故第一时间幸存下来,留给救援人员的时间,也确实是不多了。
⑤ 英国已烂成一滩泥,为何阿根廷不趁机收回马岛
虽然英国这些年由于脱欧闹剧的影响已经元气大伤,但是英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实力还是要远远超过阿根廷,更重要的是阿根廷国内的经济发展也非常的糟糕,阿根廷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也使得阿根廷现在并没有多余的心思来收回马岛。如果这个时候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发生冲突的话,将会使得阿根廷的经济出现崩溃的局面。
所以我们希望阿根廷和英国之间能够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马岛争端的问题,因为马岛争端的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对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以及稳定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以及伤害,如果双方爆发军事战争以及冲突的话,将会导致两国的经济雪上加霜。
⑥ 印尼海军失联潜艇已沉没,事故原因是什么潜艇的事故还有哪些
印尼海军失联潜艇已沉没,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专家认为可能是潜艇在很深的水域导致外壳外破损,还有的人觉得是因为潜艇里面的蓄电池或者是鱼雷发生爆炸导致的潜艇沉没。
这件事情发生在当地时间21号的时候,印度尼西亚的军方已经确定在21号凌晨的时候有一艘潜艇与总部失联,而且在舰艇当中有53人正在执行一系列的训练任务。现在造成了重大的事故,专家提出了很多的猜想,可能是由于潜艇潜入的水域非常的深,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的潜艇外壳破裂,然后使潜艇下沉。还有的人觉得是由于长期以来没有对蓄电池或者是鱼雷相关的装备进行维护,导致了这些部件发生爆炸。关于潜艇沉没事件,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
⑦ 小时候看的一个电影,美国科幻,在海底寻找 黑匣子 ,忘记名字了!
惊爆无底洞 ??
剧情简介:
美国深海勘查潜艇“赛任1号”在一次例行任务中失事,当局命令潜艇设计师(主人公)组织一支由军人和各类科学家构成的小队,乘坐另一艘同型潜艇“赛任2号”下海救援“赛任1号”,成员里面有两个女性,其中一个是潜艇设计师的前妻,当然在一段生死历险之后由破镜重圆了。
搜索的线索是“赛任1号”上面的一只“黑匣子”。救援队据此潜航到一个非常隐蔽的海沟。途中这艘黄色潜艇被一个巨大的白色不明物体包裹住,艇长用电击法驱走这个怪物。三名潜水员出艇勘查事故,但却发现这里的海藻发生过变异,大得出奇。不料一个潜水员被隐藏在海藻林间的异形生物突袭而亡,另两名生还者采集了一些海藻返回潜艇。
潜艇为了躲避变异生物的袭击,进入了海沟内部探险,结果发现海沟最底部居然有一个隔空洞穴,潜艇浮出水面,艇员们穿着如同宇航服的特种防护衣进入这个幽深的洞穴。谁知那边竟然有人工开凿的痕迹,而且里面到处都是变异生物,有的类似放大了上百倍的蜜蜂,有的类似海蛇和恐龙的杂交体,并且所有的生物身上都带有剧毒。队员们在留守在潜艇中的通讯指挥员的指示下不断深入,寻找遗失的黑匣子。然而队员们受到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当他们在一出洞壁边巡视时,墙洞中的一头身形模糊稀烂的异形怪物穿破一名队员的保护罩,进入他的体内。痛苦难忍,队员们开枪打死了他。
潜艇上的海藻也是变异品种,入侵了潜艇上的饮水系统,被海藻接触或者饮用了被海藻污染的水,都会被海藻侵蚀,逐渐变为海藻的饲料。并且一个杂役兵后来被强烈感染而死。
在队员们划着橡皮筏返回潜艇的时候,又被游在水中的异形逐个消灭。后面还剩那个潜艇设计师和两个女队员以及一个男科学家继续在洞中考察。他们发现了一个实验室,在一个干成僵尸的研究员面前的电脑上查到了所有的秘密,原来这个海沟是美国政府研究生物武器的秘密基地,科学家通过生物基因杂交生产出了大量的生物武器,但是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所有的科学家都被那些生物杀死了。接着他们便捣毁这个试验基地,不料在一个基因交换室却遇到了最可怕的怪物——一个竖挂在墙壁上的多脚海星。在大家用步枪抵抗这个海星的时候,一个男科学家被海星用巨大的触手卷走,一个女队员被海星吸进口中,她当时既然还说“我进去了……”真是佩服这部片的导演。
任务结束,残余的旧情鸳鸯回到潜艇上,准备走人,却被一直呆在潜艇中的通讯指挥员截住。这个坏家伙终于吐露实情,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黑匣子,这次行动的真正目的就是取回生物试验的那张资料软盘,所以他才一步步引导者队员们接近那个嗜血实验室,而且第一批返回的队员们有两人本来可以免受异形攻击的,也是这个坏家伙搞的鬼,他把舱门从里面锁上,上面的两个队员就进不来了,活活的被异形拉进水里。
显然,通讯指挥员轻而易举的达到了自己的满盘计划,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他把辛存的三人:旧情鸳鸯和艇长关在寄生着变异海藻的单舱内,自己准备启动逃生舱闪人。还好,潜艇设计师还把那张要命的软盘留在手中,提出和通讯指挥员合作,从而把这个家伙骗进来,最后这个坏蛋被海藻感染而死,而且是弄得倒在地上用口对着海藻浆液吸了几口。
正当他们准备用逃生舱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却发现艇长没有跟随他们一起进入逃生舱,艇长告诉他们,刚才制服那个坏家伙的同时,他也不小心被海藻感染了,最后那对夫妻带着光盘用逃生舱逃离了那个危险的地方,准备回到陆地上揭露政府的阴谋,而艇长则启动了潜艇的自毁系统(艇长和夫妇俩挥手告别的造型相当酷,相当动人啊),将海沟的出口封闭,使那些变异生物无法离开那个地方,到正常的环境中威胁其他生物 。
⑧ 阿根廷海军的后马岛战争时代
阿根廷海军的后马岛战争时代
近年阿根廷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但该国不可能独身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阿根廷海军获得的经费一直不能满足需求。在可预见的未来,阿根廷海军想恢复到足够与巴西海军抗衡的实力几乎仍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82年的那场战争直接摧毁了曾经傲视南美的阿根廷舰队。马岛战争是二战结束后的第一场以海洋为主要战场的局部战争。从马岛战争的经验教训中,英国对航母、核潜艇和远洋两栖舰艇的使用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精确制导武器在战争中的运用也有了深切认识。同时,作为战败的一方,马岛战争也是阿根廷海军命运的转折点,不过并不是从战争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而是战争使得阿根廷海军从此衰落。
阿根廷是南美领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海岸线长达3800公里,国土资源丰富,农牧业和矿业极其发达。在20世纪初期,阿根廷曾是世界上人均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得该国有条件建立起了一支强大舰队。早在1914年,阿根廷海军就拥有了无畏型战列舰,比日本海军第一艘无畏舰“扶桑”号还早1年。尽管二战后由于国内经济政策的失误,阿根廷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越拉越大,但仍是南美洲仅次于巴西的地区性大国。
在“废墟”中重建
在马岛战争前,阿根廷是南美第二大海军强国,拥有1艘轻型航空母舰、2艘万吨级巡洋舰和先进的常规潜艇,但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的失败使其海军遭受重创。尽管从战争的结果看,阿军只阵亡不到1000人,战争初期攻占的马岛被英国重新夺回,阿根廷的领土与战前相比并没有任何损失,但这场战争却使阿根廷海军损失惨重,1艘巡洋舰被击沉,潜艇“圣菲”号遭英国海军重创后被俘,在拖航途中沉没。此外,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的A-4“天鹰”攻击机和“超军旗”攻击机群几乎损失殆尽,有的飞行中队甚至全军覆没,包括2艘大型补给舰在内在多艘水面舰艇被击沉。
与军事上的惨败相比,更严重的后果来自阿根廷国内。战争的失败使得阿根廷海军士气遭受沉重打击,议会对军队也失去了信任。尽管在战争中阿根廷海军(航空兵)和空军作战极其英勇,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绩,但也确实暴露了很多问题,如对现代战争缺乏基本认识,贸然让其唯一可用的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出海巡航,伴随它出航的是几艘反潜系统无法工作的老式驱逐舰,结果被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盯上,成为核潜艇问世以来的唯一战果;武器装备的质量检查不过关,导致装备了许多劣质武器和弹药,而这些没有炸响的弹药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战争的结局;对进口的武器缺乏配套训练等,这些都成为阿根廷国内攻击海军“作战不力”的理由,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阿根廷对海军的投入在战后数年里不断下降,新型舰艇装备计划被推迟,现役舰艇也因为得不到充足的资金而维修不善。
马岛战争27年后的今天。阿根廷海军已无大型水面舰艇,中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技术水平不断下降,海军员额从1982年的36000人缩减到16200人。这支曾经与巴西海军不相伯仲的南美第二海军,如今已经沦落到一支只具有近海防御能力的“岸防部队”。
无奈告别航母时代
航母在阿根廷海军历史上的装备情况可以看作是阿海军命运的直接写照。阿根廷海军曾经装备过2艘航空母舰,其中马岛战争时仍在役的是购自英国的“五月二十五日”号轻型航母。该舰为英国巨人级,满载排水量19800吨,于1943年下水,1945年1月驱役,1948年被荷兰海军买下,1968年再转手到阿根廷海军。
“五月二十五日”号舰龄虽老,但也并非不堪使用。实际上在1982年英国派出的远征舰队中,除新建造的“无敌”号航母外,也有一艘建造于二战时期的航母“竞技神”号,该舰在经过现代化改造后搭载“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在马岛战争中颇为出彩,战斗力不在“无敌”号之下。印度于1986年从英国购进“竞技神”号之后最近再次进行现代化改造,安装了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以色列“巴拉克”近程舰空导弹,预计还将服役到2010-2012年。
“五月二十五日”号在当时未接受现代化改造,舰载机为美制A-4“天鹰”攻击机和S 2反潜巡逻机,但因为主机故障无法出海,其舰载机也转移到陆上机场使用。战后由于资金短缺以及阿根廷议会对大型水面舰艇不再感兴趣,“五月二十五日”号逐渐被放弃。1983年,“五月二十五日”号完成了最后一次现代化改造,主要改造项目是升级指挥控制系统和更换舰载机着舰设备,但并未对动力进行修整,原先因严重故障而损坏的主机继续使用,最大航速只有13节。
1985年“五月二十五日”号从阿根廷海军现役舰艇序列中除名,先是转入预备役,随后又被私下出售给拆船公司解体。1989年阿根廷政府在发现海军私自出售“五月二十五日”号时,曾派遣调查人员介入,但此时的“五月二十五日”号已经开始了拆解工作,再也无法挽回了。当时的阿根廷海军管理一片混乱,外界许多人还不知道这艘航母已经被拆成废铁,甚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版的《简氏舰船年鉴》仍将该舰放在阿根廷海军的舰艇序列中。
与阿根廷航母的破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阿根廷的邻国,潜在海上竞争对手巴西一直在大力推进航母计划。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海军的“米纳斯吉拉斯”号航母即将退役,巴西即在国际上积极寻找替换者,最后选中了法国的退役航母“福熙”号,这是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舰母服役后替换下来的中型航母,满载排水量32780吨,舰上设施齐全,装有大功率蒸汽弹射器、斜角飞行甲板和大尺寸机库,搭载“超军旗”舰载攻击机,在法国海军服役时还做过“阵风”战斗机的起降试验。“福熙”号落户巴西,使得巴西和阿根廷的海上力量对比急剧失衡,无航母的阿根廷海军从远洋作战能力上已经与巴西海军有了级差。其实,法国也曾经向阿根廷推销过这艘航母,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
当前阿根廷海军将建设重点放在了中型水面战舰和潜艇的改造升级上,暂时没有购买或建造新航母的打算,因此阿根廷的“无航母时代”还将持续下去。
对英国货说不
在马岛战争爆发前,阿根廷一直与英国保持着较良好的关系,不仅两国商贸往来频繁,阿根廷军队也向英国采购了大量武器装备,其中包括当时英国最先进的42型防空驱逐舰。阿根廷一共向英国购买了2艘42型,首舰“大力士”号于1971年在英国维克公司开工,1976年正式服役,2号舰“圣特立尼达”号由英国提供配件,在阿根廷里奥圣地亚哥组装建造,于1981年正式服役。
来源:军事世界画刊
⑨ 马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为什么这么胆小,损失一艘旧式巡洋舰就不敢出窝了
1.阿军整体装备和训练水平逊于英军,从开战时起就没拿到过制海制空权。
2.阿军国防体系落后,非常显著的问题就是,他一共只有9发飞鱼,剩下的开战后让法国扣下不给阿军了,阿军自己没法生产和补给作战所必须的空空,空舰,岸舰弹药。其余的小问题当然就更多了。
3.当时阿根廷是军政府执政,而并非民主政府,所得到的阿国内各界的支持没有达到最大化,国内矛盾在开战前就不少,打完之后军政府直接下台了。
4.英军得到美国的很多弹药补给和情报支援,法国也断了阿根廷的弹药和战机零配件等等。
从开战起阿根廷就是被压着打,只不过这巡洋舰沉了之后更胆小和谨慎而已。
⑩ 英国这几年不比从前,阿根廷能够重新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吗
众所周知,英国与阿根廷之间一直存在着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领土争端。而这一群岛的目前的实际控制权在英国,但是以目前阿根廷的实力,阿根廷仍然不能重新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即使英国实力已经不如从前,但是相比较而言,英国的国家实力总体仍然强于阿根廷。因此总体而言,就算英国的实力有所衰减,但是现有阿根庭的实力仍不足以与英国去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