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光耀为什么要强行关闭“南洋大学”
是新加坡西化及去中国化的政治文化差异导致的。
新加坡虽是华人国度,也被西方归于“大中华圈”之中,但它毕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知道新加坡的华人精英阶层早已西化:在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下,在西方教育的长期熏染下,他们中的不少人,当然主要是些精英分子,仅以做大英帝国的子民为荣,而以做华人为耻。
因此新加坡独立建国后,“国父”李光耀先生便开始了去中国化进程:关闭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南洋大学;并以英语取代汉语作为普通话。
(1)陈六使扩展阅读:
南洋大学关闭后新加坡华文教育相关背景及发展:
1、在新加坡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早期主要与欧美联系,出口、贸易面向欧美,银行系统也和西方接轨。久而久之,英语学习和西方知识的传授在社会就业和教育体系中占了很大比重。
2、经过多年努力,新加坡年轻一代的华文水平再次回升,但与李光耀时代相比,新加坡社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年轻一代能用华文交流,但思维已严重西化。新加坡的中文教育名存实亡。因为对英语为第一官方语言的新加坡人来说,学汉语的难度已经不亚于欧美人。
2. 到底有没有新加坡南洋大学这所学校。为什么网上总是查不到。他跟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到底什么关系
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南洋华人凑钱建立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不过因为政治因素,南洋大学被拆分改组,可以说今天的南洋理工的前身是南洋大学,今天你能在南洋理工的校内看到南洋大学的校门。不过现在如果有人说是南洋大学招聘的一定是骗子。
下面是网络资料有兴趣可以看看。
南洋大学
(新加坡南洋大学(1955年—1980年))
新加坡南洋大学是历史上第一所海外华人大学,也曾是东南亚乃至海外唯一一所中文大学。陈嘉庚先生回到中国大陆后,他在南洋华侨组织如福建会馆中的一些职位由陈六使继任。继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后,陈六使在新加坡倡议办南洋大学。在英国殖民者的打压下,南洋大学甚至不能以学校的名义注册,最后注册了“南洋大学有限公司”。
捐资者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李光前这样的富商,更有无数的工人、市民、三轮车夫、舞女等各行业的草根阶层,可谓是上至富商巨贾,下至贩夫走卒。当时1770名三轮车夫为南洋大学“义踏”,百乐门舞厅舞女为南洋大学“义舞”,一时传为佳话。
3. 厦门的名人
近代
著名的科学家苏颂、卢嘉锡,政治家洪朝选、蔡献臣、施琅,军事家陈化成、彭德清,教育家周殿熏、林文庆、王亚南,文学家林鹤年、卢戆章、林语堂,医学家吴瑞甫、林巧稚,爱国华侨实业家叶清池、黄奕住、陈嘉庚、陈六使,体育家马约翰,文化名人林尔嘉、邱菽园、王人骥、李禧等等,也有清初海盗蔡牵、鸦片大王叶清和、地方军阀叶定国等历史人物
市政府
市 长: 刘赐贵
副市长: 丁国炎 詹沧洲 潘世建 黄菱(女) 叶重耕 裴金佳
秘书长:许明耀
古代
香山县(中山)古代名人录,以汉、唐、宋、明、清5个朝代之科举文武进士出身为主,全部在旧志中有传或记载。其中汉朝陈临、唐朝郑愚,是立县前之名人,故选入之。宋朝梁杞、陈天觉乃立县之功臣,马南宝乃宋亡殉国之重臣,今再立传。此外,元朝由于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以及其他种种原因,香山县士子参加该朝科举考试者不多,遍查《香山县志》,未有中进士者记载其中。故本志仅从明、清两朝共125名文武进士中(个别非进士出身)选47名官职较高、著作较多、名气较大者,列入古代名人录。
陈临 字子然,香山人。汉顺帝永建年间,郡举孝廉,先任苍梧太守,汉献帝建安年间,召聘为廷尉(掌刑狱、即司法官),卒年未详。
郑愚 香山人。唐开成二年(837年),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尚书郎,改桂管观察使、岭南西道节度使,命授邕州刺使兼御史大夫。僖宗中和初年(881年),命出镇南海,后召拜尚书左仆射(尚书省的副职),中和四年病故任内。
周尚文 字质善,神涌人,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进士,选龙岩丞,官至御史。
黄瑜 字廷美,县城人。明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举人。天顺初年(1457年),帝颁诏求直言,瑜应诏上疏六事。成化五年(1469年)授长乐县知县。以年迈告老归会城番山下,手植槐树两株,自称“双槐老人”,学者称“双槐先生”。卒年73岁。遗著有《应诏六疏事》、《书传旁通》10卷、《双槐文集》10卷、《双槐岁抄》10卷等。
黄� 字世美,黄梁都(今属斗门县)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升广西佥事,改任江西佥事,上荐升副使;兵备柳庆,南宁兼分巡右江道,到任不久病故。
黄经 字子常,石岐南门麻洲人。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举人。任霑益州同知,旋任教职,得泗州学正。辞官回里,撰纂《香山县志》、《滇阳第一州志》、《淮泗一览》、《小学节条》,作有诗文千余首。
黄畿 字宗大,县城人。幼年精通秋春二经,其撰文章涤弃陈词滥语,竞试不逮,愤收拾书卷,以侍奉亲老,绝求仕之志,归隐居于罗浮山之山巅。潜心研习《大易》、《中庸》。其文章为省内佼佼者。书云:“盖粤人著书之精奥者以畿为最。”世称“粤洲先生”。正德八年(1513年)陪子佐赴京应试,染疾不治,卒于途中,卒年49岁。嘉靖四年(1525年)以子佐贵,谥“文林郎”,追封翰林院编修。著有《粤洲集》、《皇极经世书传》8卷、《三五元书》25卷、《删正黄庭经》等。
黄佐 字才伯,号泰泉,县城人。正德十五年(1520年)庚辰科进士,廷试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有司请修《广州志》。以翰林外调,除江西佥事,旋任广西学官。因母病辞官归家。嘉靖十五年(1536年)以翰林编修兼左春坊左司谏。不久,晋侍读掌南京翰林院,擢南京国子祭酒,穆宗诏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后致仕归里筑室于禺山之阳,潜心研习孔孟之道,是岭南著名学者,世称“泰泉先生”。终年77年。其著作凡39种,数百卷外,还纂《广东通志》70卷、《广西通志》60卷、《广州府志》70卷等。
何派行 字应充,小榄人。嘉靖二十年(1541年)辛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中,旋调福建太平府知府。嘉靖四十年入京觐见皇帝,晋陕西行太仆寺少卿;万历十七年(1589年)转本寺正卿。致仕归家,终年未详。
4. 暨南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暨南大学的知名校友挺多的,但是在暨南大学珠海校区的我见过真人的,感觉挺少的。能记得的只有以下几个~~~
1. 陈艾森
没办法,想不记住都难。大一的时候,整个跳水队都来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了。身边的迷妹从几天前就开始嚎叫。当然,我也很激动。陈艾森耶,那么多个冠军都被他拿了。而且,他长得挺帅的,嘻嘻~~~
3. 朱志强
朱志强是我们律师专业的一名优秀校友。不是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啊,网络上找不到的。暨南大学的知名校友挺多的,律师专业出色的人也挺多的,听老师说做法官,在检察院工作的也挺多的,但是我都没见过。朱志强师兄被特别邀请来给我们讲讲座,我才记得的。
那天的讲座我没去。我的老师说,他三十左右就有自己的律师事务所了,最重要的是那所律师事务所现在已经规模挺大的了,有一百多人。这么年轻就能带领这么多人,知识储备一定很好。这带给我的触动挺大的。
以上都是令我记忆深刻的优秀校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们有所帮助!
5. 新加坡人怎样看待陈嘉庚和陈六使
早期新加坡的富人,热心公益,慷慨解囊,尤其是对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懈。
6. 为什么李光耀禁止新加坡华语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华语教学,新加坡教育部计划在未来五年,在全国所有小学以及三分之二的中学开设华语会话课程。
新加坡教育部长尚达曼3月7日在新加坡国会表示,到2012年,新加坡所有小学生将有机会选择学习华语或马来语会话课。此外,从明年起,想选修第三种语言的中学一年级学生,除法语、日语和德语外,也有印尼语和阿拉伯语可供选择。
尚达曼强调,让新加坡人从小学习英语和母语以外的语言,将加强他们对其他族群的了解,也有助于在全球化时代占据优势地位。
自前年起,新加坡便在一些中小学开办了非强制性的华语会话课程。截至去年,新加坡共有58所小学和47所中学开办了华语会话课程。由于不算学分,成绩的优劣并不影响学生的总成绩,因此,学生们选修华语课程非常踊跃。此外,从今年起,一些华文考试将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避免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应试。
参考资料:http://qwgzyj.gqb.gov.cn/hbsx/135/886.shtml
7. 陈氏的古代名人
1、陈胜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一说今河南商水县西南)人。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8. 陈六使的介绍
陈六使(1897-1972年),著名南洋企业家、慈善家,1897年诞生于中国福建省同安县集美乡。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故名六使。父母早丧,家境非常贫穷。1913年,与七弟文章一起进入集美小学念书。同班的还有刘玉水。
9. 为什么有人说林语堂晚节不保
因为林语堂晚年很贪腐,所以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
林语堂违背南洋大学创办本质的消息,事情越闹越大,企业家的资金也迟迟不到位,所以最后迫不得已林语堂拿了南洋大学的遣散费辞了校长一职。也是因为南洋大学的事件导致了林语堂晚节不保的传言。
国人眼中的大师级人物,却非常贪婪,晚年担任南洋大学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提到林语堂,人们就会想到他的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等等,人们眼中的国际大师。这个人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9)陈六使扩展阅读:
林语堂早年已立志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仍未建立起来;又由于汉字本身是符号文字而非字母文字,长期以来人们对制成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多持怀疑态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林语堂在数十年间不断研究探索,自斥资金,购置设备,一再尝试。
以致一度倾尽家财、负债累累,终于成功发明 了“明快中文打字机”,于1946年在美国申请专利。1952年,取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打字机以“明快”命名,乃取其明易快捷之意,寄托了他希望人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心愿。
除开“明快中文打字机”,他另有若干项小发明亦获得专利,其中一件就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10. 民国大师级人物,3获诺贝尔奖提名,为什么晚节不保
因为钱,在没有经过大家允许的情况下拿走了三十万美金。
三次诺贝尔奖提名,那就是民国大师林语堂,有点类似于薛之谦似的,林语堂段子讲的贼溜,人家薛之谦主业是唱歌,副业写段子,林语堂是写书写的像段子,当然作为文学大师写的段子肯定要文雅点,不会出现屎、尿、屁之类的词汇,林语堂的段子得有点文学素养才能听得懂,不然一般人是领会不到其精妙的。
后来他做的事儿很出格,就把他给罢免了,林语堂估计心里有气,带着学校的三十万美金就走了,那钱属于公款,用于学校建设的,也因为此事儿,只要一说起林语堂那话语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