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解缙是哪里人
解缙(1369年-1415年),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明朝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善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2. 明代的解缙和谢缙是不是两个人
首先,你把字写错了,都叫谢缙。一个是画画的吴门画派,生于江苏吴县。另一个是翰林大学士,编永乐大典的,生于江西吉水县。
3. 为什么明朝皇帝朱棣非要杀解缙
朱棣杀1解缙的最主要原因是他涉足于太子的问题,这是人君大忌
永乐三年(1405年),朱棣召解缙入宫,磋商立太子之事。当时明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但解缙仍直言说:“为长,古来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归附,若弃之立次,必兴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朱棣听后面有不悦,对此议犹豫不决。解缙为说服朱棣,只说了一句话:“好圣孙(朱瞻基)!”两人相视而笑。最后朱棣同意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令解缙撰写立储诏书,以告天下,从此朱高煦深恨解缙 。当时恰逢朱高炽带领明朝大军讨伐安南,解缙上疏劝阻,朱棣不听。随后讨伐成功,并设置郡县。当时太子虽立,朱高炽表现并不令朱棣满意。此时朱高煦更受隆宠,礼秩超过了嫡亲标准。解缙上疏劝阻朱棣说:“启争也,不可。”朱棣随即大怒,称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对解缙很有意见。
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赐黄淮等人二品纱罗衣,而独不给解缙。淇国公邱福将朝廷机密"传达延外",朱高煦却嫁祸解缙“禁中语”五年,解缙又被诬为“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临行前,礼部郎中李至刚因与解缙有宿怨,又诬缙,故即改贬交趾(今越南),命督饷化州。
永乐八年(1410年),解缙入京奏事,正遇朱棣北征未归,故只好觐谒太子朱高炽而返。于是朱高煦又乘机进诲言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朱棣为此震怒,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当时解缙已同检讨王到广东去了,一路上,他俩看到赣江两岸旱情严重,便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引水灌田。奏书刚至,朱棣更加愤怒,诏令锦衣卫逮捕解缙入狱。大理寺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抃、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翰林院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御史李至刚等人均连坐入狱。其中高得抃、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病死于狱中。
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上囚籍,朱棣见到解缙姓名问:“缙犹在耶?”纪纲用酒将解缙灌醉,而后拖到积雪中埋起来,解缙立刻死了,此时解缙年仅四十七岁。解缙去世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子、儿女、宗族都流放到辽东。
正统元年(1436年)八月,明英宗朱祁镇下诏赦还所抄家产。成化元年(1465年)明宪宗朱见深下诏为解缙平反昭雪,恢复官职,赠朝议大夫,谥文毅。解缙死后,朱高煦谋反被诛灭;安南屡次谋反,明朝设置郡县不久最终也被迫撤销,这些均如解缙生前所言发生。
4. 大明奇才解缙是怎么死的
被灌醉后拉到雪地活活冻死的。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锦衣卫指挥纪纲向明成祖上报锦衣卫监狱在押的囚籍,明成祖看到解缙的名字说了一句:“缙犹在耶?”纪纲一听马上明白成祖的意思,当晚就准备好酒好菜,将解缙灌醉,然后把他拖到积雪中埋起来里活活冻死。第二天向明成祖汇报,说解缙昨夜突发疾病而死。明成祖就下令抄没解缙财产,将他的家人流放到辽东。
拓展资料
解缙(1369年12月6日-1415年2月22日),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明代大臣,文学家。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进士,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解缙因为才学高而好直言被忌惮,屡遭贬黜,最终以“无人臣礼”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被埋入雪堆冻死,卒年四十七,成化元年(1465年)赠朝议大夫,谥文毅。
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
5. 明朝时期的解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解缙(1369-1415),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洪武十二年进士。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大明第一才子、对联大师、《永乐大典》总纂修。他才思敏捷,十九岁中进士,为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上“万言书”批评朝政,被罢官八年之久。
永乐初,任翰林学士,主持纂修《永乐大典》,不久,又被排挤出朝。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解缙贬广西,降为布政使司参议,在广西逗留约两年。解缙之所以被贬广西,有这样的说法;明成祖有三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但立谁为太子,一直定不下来。次子高煦,为人专横,因打仗有功,暗中运动争立为太子。成祖宠爱高煦,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成祖默然不语。解缙又加一句“好圣孙!"成祖若有所悟。原来皇长子高炽之子深得成祖喜爱。事隔不久,成祖出示一张虎彪图,命廷臣应制作诗。解缙见图,立即写了一首呈上。诗写道:“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成祖见诗,知解缙借端讽谏,心中感悟,群臣也主张立皇长子高炽为太子,此事终于定了下来。太子虽立,仍不为成祖所喜。解缙进谏说:“这样做会引起争端,不好。”成祖不悦,认为他是有意离间,加以高煦挑拨,成祖一怒之下,便将解缙贬到广西。
解缙(xiè jìn ),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二十一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洪武三十五年十一月至永乐五年二月任内阁首辅(1402 解缙彩图
年-1407年)。永乐八年(1410年)他奔赴京城,私下谒见太子。事被高煦发觉,说他私觐东宫,必有隐谋。明成祖非常生气,将他逮捕下狱。他在狱中被关了五年,一次锦衣卫上报囚犯名册,成祖见了解缙的名字,问道:“解缙还在吗?”稍露怜惜之意。朱高煦得知此事,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买通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密令用酒灌醉他,而后拖到积雪中活活冻死。时为永乐十三年冬(1415年),解缙年仅四十七岁。
6. 朱棣很看重谢缙,称他为旷世奇才,那么,为何能眼睁睁看着他惨死狱中呢
解缙这个人一共辅佐过三位帝王,分别是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他在洪武21年中的进士,而因为他文采很不错,所以他所写文章非常受朱元璋的喜爱,朱元璋曾对他说:“我和你名义上是君臣,但实际上关系就像父子,你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解缙这个人虽然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却低的吓人,朱元璋对他说了这句话以后经常没事就跑去给朱元璋献计献策,而且自视甚高,动不动就参别人一本,弄得满朝文武皆对其感到愤恨,直到最后惹怒了朱元璋,将其贬回了家并令其再读十年书。
所以说解缙死主要还是怪他自己情商太低了。
7. 明代才子解缙是怎么死的
明代才子解缙就是其中的一个。 关于解缙的死,毛佩琦先生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只是简单地说:“学士解缙被关在监狱里头致死。”在《毛佩琦细解明朝十七帝》(第一部)里,毛先生说得详细一些:“至于解缙,有一天他被士卒灌醉,然后扔在雪地里,结果一代才子被活活冻死了。”(188页)可惜,这个说法并不准确。 《明史·解缙传》载: (永乐)十三年(1415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明成祖)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 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揣摩上意、灌醉解缙并将其害死的人叫纪纲,他的官职是“锦衣卫帅”。锦衣卫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始设置的护卫皇宫、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并兼治刑狱的机构。“锦衣卫帅”即“锦衣卫指挥使”,是主管锦衣卫的头头,官列正三品。这个人物能够将登记囚犯的簿籍直接呈送给皇帝御览,显然并非普通人,毛先生却把他说成是个“士卒”。此外,解缙既不是“被关在监狱里头致死”,也不是被“扔在雪地里”活活冻死,而是被埋在雪中立即丧命的。这虽然只是个别情节上的出入,但考虑到解缙不是个“无名之辈”,他的死既然史有明文,还是说准确点好。
8. 明朝的解缙是什么人,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解缙 解缙(xie jin)(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今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
9. 明朝的内阁首辅解缙,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
解缙的死,究其原因是解缙对自己的“定位”不恰当所造成的,解缙适合当一名学者、作家、教师,而不是大臣。
当然了,这是客观原因。主观上,朱高煦和朱棣这对父子显然没朱元璋的度量和眼光。一个小人心机,一个小肚鸡肠,解缙并无越界,更无违法,惩戒警告可以,下狱致死,实在太过了。
10. 明朝的解缙是什么人,他的生平是怎样的
解缙 解缙(xie jin)(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绅,又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鉴湖(今吉水县文峰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洪武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褪概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属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涌数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参加江西乡试,名列榜首(解元);次年,会试第七,廷试与兄纶、妹夫黄金华同登进士第。选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明成祖时,入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后又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令制作,皆出其手。 解缙有治国安邦之才。初入仕时,甚受朱元璋宠爱,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对缙说:“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日上万言书,剖切陈词。他建议:政令要稳定,刑罚要简省,要整理经史,制定礼乐,表彰贤士,崇祀先哲,禁绝娼优,易置寺阉,薄赋敛,减德役,焚经咒,绝鬼巫,裁冗员,节流开源,以苏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当择贤者,授职当最德才;应改革时弊,鼓励农耕,实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义仓之举,免去苛捐杂税,使民休养生息;要尚武以固边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连妻子,捶楚不加于属官。奏疏呈上,太祖连连称赞解缙有安邦济世之奇才,治国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缙又献《太平十策》,再次陈述自己的政治见解。 [编辑本段]解缙生平故事 解缙这个人从小就是神童,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在明史上是个集诗文和书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劲奇古,诗豪放羊瞻,书小楷精绝,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时,然纵荡无法。 但凡这类年幼就名噪全国的人,骨子里的才气放逸,桀骜不逊,是后天名就者无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点不好,这样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场就很凄惨。虽然他主持撰修《永乐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终还是被锦衣卫活埋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别看只有四十七岁,解缙却历经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朱元璋的时候,因才气过人被重用,后来因抗旨敢言被收拾罢官,朱允炆的时候从新启用。到了朱棣的时候更惨,就因为进京奏事的时候,皇上不在家而见了太子,自以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回去了,好家伙,一个“无人臣礼”之罪,就被下旨入狱,酷刑伺候,然后雪中活埋。 胳膊拧不过大腿儿,这是真理,但这个“小胳膊”非要和“大腿”较量,那就是他的不识时务。得罪了谁别得罪小人,小人之人只认自己,不认道理,而解缙的嘲弄又是毫不留情的诗文伺候,当时的权臣对他既恨又怕,所以,陷害而死不足为奇----得罪人的买卖,花了身家性命的血本赔了给人家。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个对子说给哪个文人,哪个文人都不愿意听。人家怎么也是文人,有没有真才实学,关你何事?你是才子又能怎么样哪?给你来点儿干净的埋法----雪埋行不?让你看别人都黑,看不见自己黑,好好让你干净干净! 曾经一个当时的权臣本来依仗自己的权势,想给你个小解缙一个教训:“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这“小胳膊”一点儿也没给人家个面子,上去就来:“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别人是看了“老畜生”的笑话了,“老畜生”却要恨你一辈子,不陷害你陷害谁?你的对句高妙,那就来个高妙的办法要你的命,还是雪埋! 要说解缙不懂温柔也不是实事求是,他的对子:“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谐音、立意、意境完美无暇,但可是你这种温柔怎么就不能对那些世俗小人温柔温柔哪?对着那些花花草草温柔有谁回报你吗?死到临头,让你吝啬对世俗小人的温柔,给你找个没花没草的季节,冬天咋样?还就是雪埋! 文人、权势和世俗,口诛笔伐的可畏,冤枉死你个大才子,后人记住了《永乐大典》,后人记住了你解缙的丰功伟绩,后人也面对你的才气逼人暗自悲叹, 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