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大陆的七代导演及其代表作
实际上现在提“第七代”这个词还有些早,他们应该被称为“新生代”、或者“新锐”导演,只有被历史的筛漏筛过之后,一切才见分晓。沙子漏下去,石头留下来,那时候“第七代”才会浮出水面。
但是我们认为“第七代”的概念今天依然要提,这样才会使他们感觉被注视,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沙子”涌现出来。或许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搭上第七代的列车,这不是坏事,谁也说不准,一个今天貌似平庸的家伙将来是不是一块石头。
实际上他们属于同一个群体。若列出他们的共同之处,那实在是很明显的:他们都年轻着,实践着,坚持着,对世界影响着。
导演:宁浩
代表作:《疯狂的石头》,《银牌车手》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给宁浩带来不小的压力,他的下一部类型片题材《银牌车手》虽然由“石头”的300万投资增加到1500万元,但宁浩还是称钱不够花,拍摄周期拉长,众人期待过高,都给他带来一定压力。目前该片已完成后期制作,宁浩表示不太去奢望它能延续“石头”的成功,只能力求会有一些突破。宁浩拒绝给他的新片下定义为“喜剧”,他说拍的是“荒诞剧”。无厘头的情节,令人捧腹的创意,例如“超人”代言壮阳药等等,影片中的诸多元素还是能看到黑色幽默的影子。
2003年北电毕业前,宁浩自己出资、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香火》入选当年柏林电影节和香港电影节,引起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关注,于是便有了《疯狂的石头》的投资。这部影片的成功让宁浩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迅速成为最被关注的新锐导演,也使他毫无争议地成为“第七代”导演的领军人物。
导演:徐静蕾
代表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倾诉她对男子缠绵一生的爱情,而这个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徐静蕾把茨威格的同名小说搬上银幕,并且是自编自导自演,开拓进取的勇气令人钦佩。本片获得第52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给徐静蕾的导演之路做出了巨大肯定。如果说《我和爸爸》还是一个透着拙气、凭借真诚打动人的作品,那么该片已经显露出徐静蕾较为成熟的导演掌控力。
从最受瞩目的女演员演变为有“才女”之称的新锐导演,徐静蕾的“转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做导演相比,做演员没有表达的自主权,况且聪明的人做演员始终是一种“浪费”,所以徐静蕾执起导筒是必然的。和大多数沉在“底层”的年轻导演相比,“名人”徐静蕾的电影道路会宽敞明亮很多。第一部电影《我和爸爸》,叶大鹰、张元、姜文一帮人鼎立相助,《来信》也同样是大腕云集,2千万的投资“手到擒来”。这一点,使得置身“第七代”导演中的徐静蕾成为一个“异数”。
导演:马俪文
代表作:《我们俩》
《我们俩》讲述的一老一少两代女性的故事,90分钟的故事只有两个小人物,但细节饱满,情感充沛,生活化的趣言妙语俯拾皆是,让人莞尔,质朴和幽默中却透出当代人深层的焦虑和悲哀。导演马俪文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出年龄悬殊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情感,感人至深,本片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一个朋友说,“其实马俪文是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科恩兄弟那样的导演的人,她骨子里的黑色和偏执无人能敌”,但出于可操作性,她之前导演的两部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们俩》都选择了低成本的温情电影。终于,2007年马俪文在刘震云剧本的基础上,拍出了商业电影《我叫刘跃进》,解决了文艺为体、商业为用的问题。虽然“黑色幽默”的不够,但黑和异足够,倒也不失气魄。对于第七代导演的现状,马俪文有自己的阐述:所有“新生代”导演都像野草似的,各用各的方式往上长,就看谁的生命力更强,又保持艺术性,又能与市场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导演:彭韬
代表作:《血蝉》
《血蝉》改编自白天光的同名小说,讲述两个被拐卖后被逼利用身体残疾乞讨的小孩的经历。导演彭韬用手持拍摄延续原作的残酷风格,用绝望的人物命运和复杂的人性弥补原作的单薄与不足。该片和大多数现实写照的影片一样,采用非专业演员出演全部角色,影像风格朴实。该片最终在第60届瑞士洛加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电影促进联盟奖”。一个德国记者这样评价《血蝉》: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它真实,自然,美丽,我希望在德国影院也能看到这部电影。
国内的新锐导演倒是一大筐,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33岁的青年导演彭韬,是其中“艺术绝对至高无上”的代表人之一。拍这部电影彭韬甚至是自掏腰包,把自己拼命赚来的钱投在电影上。他说有了一张国际电影节的奖状,就不需要买衣服了。《血蝉》是彭韬的处女作,洛迦诺之行也是他第一个参加的大型国际电影节。无论如何,他的“运气”没辜负他的投入,这个“新生代”导演还是升起来了。
导演:李玉
代表作品:《苹果》
“没有想到,中国竟然能够产生这样令人捧腹又直面人性的现实题材电影!”这是英国最著名的电影杂志《帝国》对《苹果》的评价。飘在北京的洗脚妹刘苹果是社会中最弱势的一个群体之一,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简直可以用“荒诞”来形容。老公不信任她,老板强奸了她,老板娘百般刁难她,社会几乎是抛弃了她……影片的删减部分是最为遗憾的,不仅是激情戏,很多关系到主人公命运的细节也被删去。有人说,未删节版的《苹果》和删减版的几乎是两个星球上的不同电影,这一点让导演李玉欲哭无泪。无论如何,这是一部敢于诚实地面对自己、勇于说真话的电影。柏林电影节主席Dieter Cosslick毫不吝啬对它的赞美:“《苹果》是真正有力量的电影,是我任期中所看到的最好的中国电影。”
33岁的李玉半路出家,影片却频频获得国际影展认可,每一部又都在国内引发争议。2000年,她拍摄了第一部记实风格的故事片《今年夏天》,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艾尔维拉.娜塔瑞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影片”特别奖,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在国内引起关注。第二部电影《红颜》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让李玉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新作《苹果》获柏林金熊奖提名,获金马奖10项提名,屡遭删减后去年11月底已在国内上映。李玉认为,自己的本意并不是制造争议,只是把自己感受到的人生表达出来。
导演:程裕苏
代表作品:《我们害怕》
《我们害怕》由棉棉编剧、主演。获得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青年电影龙虎大奖”评委们的评语是:“这部数码影片清晰呈现了中国社会的最新发展,其中既有伟大的成就,也有恼人的东西。”影片拍得很有生气,也很诚实。整部影片充满了程裕苏眼中的上海符号,程裕苏说,“所有的一切都试图表现最真实的上海和上海人。”无论影片的主题、故事和导演风格,比其他年轻导演都更为丰富、平实、大气,也更具思辩色彩。
导演程裕苏曾被美国《新闻周刊》、《综艺》杂志、德国《明镜》周刊、英国《环球银幕》誉为:“中国最值得期待的新锐导演”。1996年程裕苏获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影制作硕士学位,回国后涉足DV拍摄。第一部电影《我们害怕》由程裕苏自费花十万元拍成,第二部影片则由阿迪达斯的总裁主动投资,原因是他喜欢《我们害怕》。第二部片影片《目的地,上海》,获得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该电影节对其的评价是:“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西方从张艺谋到贾樟柯处得到的对中国及中国电影的印象。”这与程裕苏对“第六代”的态度不谋而合,“他们看我的作品不会多说,我看他们的作品也不会多说,因为你的角度和他们的角度不一样,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反差。”
备选人物:胡戈
代表作:《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都说陈凯歌用三亿元捧红一个胡戈,这话颇有道理。恶搞“馒头”让胡戈一举成名,但他从此也沉浸于网络视频的涂鸦之中。虽然他的“新片”层出不穷,但总是跳出不出“网络”和“短片”的局限。可能是胡戈太过熟悉网络世界,也可能他的兴趣止步于此,总之,这事有些小小的遗憾。假设胡戈开窍之后去拍电影的话,可能不比第七代中的任何一个导演差,但这只是假想,胡戈一天不从捣鼓网络短片的兴致中跳出来,就不能给我们这些看客足够的底气去挺他。无他,期待胡戈早日从网络中醒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乐趣。
Ⅱ 马俪文的导演经历
1996年马俪文计划将张洁的小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搬上大荧幕,影片从1998年开始拍摄,中途因资金问题搁浅。
2001年重新拍摄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并获得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长春国际电影节优秀华语故事片奖、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第二部导演作品《我们俩》获第18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及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
2005年自编自导的第二部导演作品《我们俩》获第18届东京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以及第1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女演员奖。2006年马俪文拍摄了《桃花运》,但还未完成。 2007年导演作品《我的名字叫刘跃进》。 2008年重新开拍《桃花运》。
2016年,执导冒险喜剧爱情电影《A测试之爱情大冒险》 。 (图册“马俪文”部分图片来源: )
Ⅲ 马俪文的早年经历
马俪文1971年出生于一个单身家庭。6岁时跟随父母到了哈尔滨,9岁时父母离婚,靠单亲妈妈抚养长大。 高中毕业后,马俪文进了哈尔滨中药二厂的艺术团。1989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但是没有考上。1990年重考被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专业录取。中戏毕业后,进入一家广告公司,主要工作是给猪饲料广告写策划;后来做过场记,做过副导演,担任副导演时曾因“不能胜任”被撵出了剧组。
Ⅳ 马俪文的QQ是
uiotu78o
Ⅳ 这个是谁.
高圆圆,倚天屠龙记周芷若的扮演者
Ⅵ 谁有马俪文导演的《我们俩》的中文字幕啊,发给洒家一个呗。我下了电影没字幕,悲催了,洒家先谢了。
到射手网看看。专门提供电影字幕的。不过,《我们俩》说的都是中文……难道你是一位外国友人。
Ⅶ 马俪文执导
2002年《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导演
2005年《我们俩》编剧及导演
2007年《我叫刘跃进》导演
2008年《桃花运》编剧及导演
Ⅷ 导演,马俪文,属于第几代导演,她有怎样的镜头特色,和电影风格
马俪文,原名马晓颖,天津人,1971年生于江西的一个单身家庭,在哈尔滨长大。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导演班,历经场记、编剧、副导演等直至导演,同时从事小说创作。2002年导演了处女作《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电影。2005年凭作品《我们俩》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和中国电影金鸡奖。
俪文最大的特点是聪明,秦海璐是冷艳,她们总能从相同中看出不同,从现实中看出长远。电影是震撼和新鲜的,我相信大家看过后会有过去没有过的感受。(刘震云评价过)[12] 马俪文性格里有东北人的豪爽。并没有优秀的家学底子,学东西都是来自草根闯世界的经历,没有读过多少大师作品,就看过几部鲁迅的书,喜欢村上春树的朴素文字,执导的大多数影片都是自己亲自写剧本。( 2008年12月26日)
马俪文的作品总是擅长从女性自身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披露人性。(2010年4月27日)
马俪文导演真的特别幽默,而且乐观、坚韧,特别会照顾人。拍我和李晨淋雨的那场戏的时候,由于没有取暖设备,马导特意拿了灯到现场,给我们取暖,当时真是特别受感动。(小宋佳评价过)
--摘自 网络
Ⅸ 我们俩结局什么意思
《我们俩》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我们俩》镜头在最后一幕,拍摄小马推门走进老宅子,而老宅子早已成为他人的婚房,预示着老太生活的彻底落幕。新旧交替,红色的新婚场景与曾经的灰调场景形成强烈反差,像是建立在老太坍塌废墟上的一座城堡,以喜衬悲,突显出老太晚年悲凉,也预示了孙子新生活的开始。
该影片讲述了一位在四合院里生活的孤单老人,因为将房子出租给来北京上学的女孩,这一老一小之间发生了一段动人的故事。
Ⅹ 谁知道电影导演 马俪文
导演是马俪文
姓名:马俪文 原名:马晓颖
性别:女
获奖情况:第14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马俪文获最佳导演奖。
第18届东京电影节,由马俪文执导,84岁的金雅琴主演的《我们俩》获最佳女演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