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的第一枚邮票和世界的第一枚邮票图片
黑便士——世界上第一张邮票,这一枚邮票发行在1840年5月1日经济发达的英国,,邮票设计者——罗兰·希尔。
2. 中国第一枚邮票图案是什么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大龙票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衬以云彩水浪。图幅为22.5x25.5毫米。齿孔度数为12.5。雕刻铜版凸印,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刷厂承印。分三期印制发行,分别称“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日期:1878.7-9(光绪四年)
齿孔度数:12.5
印刷版别:凸版
票幅:22.5x25.5
全张枚数:25(5x5),3分银后期为20(5x4)
印刷:上海海关造册厂
3.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
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薄纸大龙 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阔边大龙 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厚纸大龙 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按齿孔形态又分光盼、毛齿2套。
大龙邮票发行量共约法100万枚,关于它的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经研讨,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被认为在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之间。因此,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4.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橘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5. 新中国第一枚纪念邮票是什么
新中国的第一套邮票是: 1949年10月8日发行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邮票,全套4枚。
6. 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哪一年发行的
1878年7月
7.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那年发行的
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8.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谁发明的
1840年5月6日,英国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邮票。邮票是黑色的,上面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浮雕像。邮票的发明者是英国的教师罗兰.希尔。他后来担任了英国的邮政大臣。 英国“黑便士”是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原定于1840年元旦问世,但因未准备就绪,邮票到5月1日出售,5月6日才正式启用。 1840年5月6日,英国伦敦泰晤士河边的邮政总局热闹异常。浓雾散去,阳光和煦,人们兴致勃勃地赶到宽敞的工农业大厅,围挤在桃花心木的柜台前,用一枚枚金光闪闪的英镑,争相换购一张张新问世的“ 黑便士”邮票。一连两天,柜台里总能见到一位身材魁梧、长着络腮胡子的职员在细心地观察邮票出售的情况。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邮票第一次在伦敦问世,邮局喧闹异常。”第二天他继续写道:“昨天售出了价值 2,500英榜的邮票。” 他就是罗兰·希尔,由于他对邮政改革的贡献,并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而名垂青史。女王赐给他伯爵称号,国际集邮协会尊称他为“邮票之父”,许多国家还发行了纪念罗兰· 希尔的邮票。在邮票诞生之前,邮政收费是按照信件用纸的张数和投递路程的远近逐件计算的,而且是由收件人支付 邮资,收费的标准也很高。1839年,英国财政部公开悬赏征求邮票设计图案,收到了大约2,100多件作品,对其中4件设计颁发了一等奖,但没有一件被采用。于是,罗兰·希尔亲自动手设计。他以威廉·韦恩精刻的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纪念章作原图,画了两幅邮票图稿。邮票由雕刻家希恩兄弟雕刻版模,帕金斯· 信有限公司承印。在白色无底纹纸上,对着阳光一照,可以看到每枚邮票的正中有一小皇冠水印,这样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就诞生了。 “黑便士”邮票使邮政工作大大前进了步,标志着世界近代邮政的产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黑便士”是颜色和面值的合称。它采用黑色雕刻版印刷的无齿孔,不标国名,只有女王的肖像,这一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图案上方有“邮资”字样,下方是表示面值的“一便士”字样,印张每行由12枚邮票组成,共20行邮票组成,共20行,每张240枚。这是因为英国当时币制为1镑=12先令=240便士,一个全印张正好一英镑。特别有趣的是邮票的下面两角都各有一个英文字母,同一行上的每枚邮票图案左下角的字母相同。第一行A,第二行是B,以下按字母顺序类推;在图案的右下角的字母则表示邮票印在张中的位置,从左向右按字母的顺序排列,如第一横排从左至右为AA、AB、AC直至Al,第二横排依次为BA、BB、BC、直至Bl……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仿造。尽管1840年的邮票现存数量相当可观,但要复原原来的一个完整的印张却是非常困难的。由于邮票刚刚问世,人们还不大懂得邮票是什么,所以每整张“ 黑便士”的纸边上者印有说明文字:“每一枚邮票是一便士,每行十二枚售一先令,每全张售一英榜。把邮票贴在收信地址右上方,涂湿标签时,请勿擦掉背胶。”邮票原定于1840年元旦向世,但因未准备就绪,邮票到5月6日才正式启用,但不知哪个邮局提前售出了一些邮票,迄今已发现有3枚黑便士票是1840年5月2日在英国南部城市巴斯盖销的,被集邮家视为珍宝,标价很高。 从1840年5月6日起,黑便士邮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重印十一次,有30万全张计7,200万枚。其中第十一次即最后一次印量最少,只印了700全张16,800枚。在此期间共售出68,158,000枚。 与黑便士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图案相同的蓝色二 便士邮票,俗称“蓝便士”。据说是在印制时误将邮票印成了蓝色。邮票的版式和黑便士完全一样,它的发行量比黑便士票少,珍贵程度超过黑便士,但闻名程度却远不及前者。有的蓝便士的印刷透过纸背,背面可以相当清楚地看到女王的肖像,这种透印票尤其难得。目前存世的蓝便士邮票只有两种:一种是一组八方连邮票。票上盖有英国最早使用的“马耳他十字戳”;另一种是一枚信封残片,残片上贴有半枚蓝便士邮票,是用二便士邮票对剖使用的。 戳上的日期1841年3月27日,是世界珍邮之一。 黑便士面世九个月后,即1841年开始发行红便士邮票。改色的原因是因为黑色邮票上盖销黑色邮戳不易看清,有人将盖有黑色戳的邮票揭下来重复使用,于是就用同一版模将邮票印成棕红色的了。 黑便士邮票几乎具备了现代邮票的所有特点,具有科学性和使用性,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开创了邮票发行的新纪元。
9. 中国第一枚邮票是什么
大龙邮票,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 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以上来自网络知道。。
10. 我们中国的第一枚邮票是什么样的
我国第一枚邮票
我国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正中为一条腾飞的中国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称为“神龙戏珠”图,亦称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和5分银(黄色)。全张25枚(5X5),背面刷胶,有齿孔。由于档案残缺,大龙邮票的正式发行日期尚有争论。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