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孙宝琦的内阁组成
01,总理孙宝琦、
02,外交总长顾维钧、
03,内务总长程克、
04,财政总长王克敏、
05,陆军总长陆锦、
06,海军总长李鼎新、
07,司法总长王宠惠、
08,教育总长张国淦、
09,农商总长颜惠庆、
10,交通总长吴毓麟。 该内阁于1924年1月15日成立。该内阁半年的施政有两件大事:一是中国和苏联建交;二是向德国索赔成功。
不过孙宝琦自此至终都与曹锟的亲信、财政总长王克敏不和。半年以来,自金佛郎案到德发债票案,双方争吵不断。而曹锟又偏袒王克敏。执政后期,孙宝琦稍迁就王克敏,和他在德发债票案上合作。但是后来孙宝琦终于忍无可忍,在7月1日突然请辞,避居北京城郊。次日请辞获批,由外交总长顾维钧代理总理。
孙宝琦5个太太,8个儿子,16个女儿,女儿其中分别嫁给庆亲王奕劻、盛宣怀、袁世凯、张佩纶的儿子。孙宝琦的七女儿孙用番嫁给了张廷重(既张佩纶的儿子,张爱玲和张子静的父亲。)
『贰』 孙宝琦的山东巡抚
1909年孙宝琦回国述职,他就在庆亲王的极力保荐下美滋滋地当上了山东巡抚。但两年之后,孙宝琦却尝到了当巡抚的另一番滋味。
1911年11月13日,在山东联合会大院里布置了“山东独立大会”会场,上午8时已是人山人海,实现独立如同盛大节日的来临,山东各派政治势力的代表,如联合会的各界人士、同盟会的革命派、第五镇的官兵,以及商界、学界都派代表出席了大会,与会者近万人,孙宝琦也应邀参加会议。时任山东省各界联合会会长的夏溥斋宣布大会开始,与会者情绪热烈,众口一词认定:以山东所处的环境而论,正在危急存亡、千钧一发之际,非立即宣布独立,否则决不能挽救当前的局势。但是,任凭群情激昂,孙宝琦仍然保持着那副顽固的面孔。夏溥斋力劝孙宝琦认清形势,顾全大局。而孙宝琦却说:“吾为朝廷守土,土不能守,惟有死耳。即不死,亦不能率领诸君独立。”立宪派丁世峄等人要孙宝琦尽快表态,免得惹起众怒,局面不好收拾。孙宝琦却说:“我是清朝官吏,清政府只要存在一天,我须尽一日之责任。”同盟会会员纷纷厉声谴责孙宝琦的顽固态度,而他依然放言:“政府一日不倒,则山东一日不得与清政府断绝关系。”孙宝琦的这种顽固嘴脸与独立派形成水火之势,局面就这样僵持着。
时针已经整整转了一圈,持续了一天的大会依然没有走出僵局。晚上8点,同盟会与军队商议,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同盟会负责人丁惟汾派人将会场的各个门口守住,严禁人员出入,一些军人则掏出手枪,进一步鼓动示威,赢得会场上群众的高声附和,局面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这时,身穿黄咔叽军服、腰系棕色宽皮带、佩着肩章、斜挎红色值日带的五镇参谋黄治坤一个箭步登上台来,他拽着夏溥斋的胳膊厉声喝道:“夏会长,今天如果孙巡抚不答应独立,这个会就要继续开下去。我告诉你,我们五镇官兵在会场里有200多支手枪,他要是顽固拒绝,说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也许会出人命。”
孙宝琦一看这阵势,顿时失去了温文尔雅的常态,脸色由黄变红,由红变白,浸出一层冷汗。看到大势已去,人心难违,再这样磨蹭下去,局面将更加不堪收拾。他思考了片刻之后,便装腔作势地将头上的顶戴花翎摘下来,往桌子上一放,带着颓丧的腔调说:“大家既都认为独立相益,与山东有利,我也不坚持己见!”夏溥斋立即宣布:“孙抚台已经承认全省宣告独立了!”顿时,全场一片欢腾。同盟会会员将已经印好的《山东独立宣言》张贴在会场的四周,会场响起了一阵阵的口号声:“山东独立万岁!中国革命万岁!”
都督只当了13天
“山东独立大会”的最后一项议程是选举山东都督,各派议论纷纷,意见统一不起来,还是夏溥斋从中斡旋:“正是孙抚台的顾全大局,山东独立才得以实现,况且他提出的4个条件我们也都已接受,我看就选孙抚台为山东都督吧。”大家沉默不语,夏溥斋接着说:“既然大家都不说话,就算默认了,下面请孙都督宣誓就职。”孙宝琦也不推脱,慨然允诺,大摇大摆走到台上宣起誓来。
独立实现后,孙宝琦身为已与清政府决裂的山东军政的都督,仍循旧例在珍珠泉抚署召开司道会议,他态度暧昧,明里暗里却极力纵容煽惑反独立的情绪。他寄函外国驻山东官员,通报情况,仍袭用独立之前所用政府关防,沿用清朝宣统皇帝的年号。
清政府、顽固派对山东独立恨之入骨,因此,取消独立的逆流也在暗中酝酿着。至袁世凯掌权,这股逆流便形成为强大的复辟力量。经过几天紧锣密鼓地筹划,顽固派张广建、吴炳湘伙同五镇内的反独立派、咨议局的失意政客、各界落难士绅,向新政权、独立派、革命群众发难了,他们成立了名曰“山东全体维持会”的反独立组织,当天就在济南的山西会馆召集会议,孙宝琦参加了会议。而此时,五镇炮标标统张树元则下令支起了4门大炮,其中两门对着都督府,两门对着联合会驻所,以大炮威胁与会人员,并告知:“会议事项立即议决,不得拖延。”炮口威逼下的会议,十分顺利地签署了“决议”。对于独立,孙宝琦本来就不赞同,而取消独立孙宝琦则是求之不得。一看时机已到,孙宝琦在会场上迫不及待地宣布取消山东独立,将都督改为巡抚,一切恢复旧制。山东独立轰然而起,倏然而倒,仅仅维持了13天。
取消独立后,孙宝琦的处境更为尴尬,宣布独立是他,取消独立也是他,如此朝秦暮楚,视政治大事为儿戏,其主子对他不能原谅,革命党人更是无比义愤,“议灭掘祖坟歼族类,以泄公愤”。此时的孙宝琦,内为清廷诘责,外被革命党人及广大民众声讨,他曾自喻“君亲两负,不可为人”。心力交瘁的孙宝琦,对政事亦无力处置,对政场也无心眷恋了,至此,他开始杜门谢客,无奈之下借机称病,躲入外国医院。之后,孙宝琦被正式解职,他在山东已无立足之地,惶惶然如丧家犬般离开了山东。
“我不是东西!”
孙宝琦的政治生命没有就此结束,1913年9月他又就任当时政府的外交总长,次年代理国务总理。民国初年,民国政府与逊位清帝国旧官吏们之间的往来仍然比较多,但孙宝琦在山东独立前后的表现一直被人“记着账”。当时,清室遗老们常拿此类事情侮辱攀附新贵者。孙宝琦曾为大清山东巡抚,摇身变为民国政府里的国务员,贵为外交总长,因而经常被人拿来诟骂。一次,孙宝琦与赵秉钧等国务员到大清“小朝廷”来致祭,孤臣孽子梁鼎芬一眼发现了“老朋友”,他直奔这位穿大礼服只鞠躬不下跪的国务员面前,指着孙宝琦的鼻子问:“你是谁?你是哪国人?”孙宝琦被问怔了,梁鼎芬提高嗓门:“你忘了你是孙诒经的儿子!你做过大清的官,你今天穿着这身衣服,行这样的礼来见先帝先后,你有廉耻吗?你是一个什么东西!”“问得好,你是个什么东西!”清朝旧臣劳乃宣也跟了过来,他们俩一唱一合,引过来一大群人,把孙宝琦等人围在中心。孙宝琦面无人色,低下头连忙说:“不错,不错,我不是东西!我不是东西!”
『叁』 孙宝琦为何把女儿都嫁入豪门,到头来没一个幸福
他想保持自己家的地位,可是由于眼光不好,所以女儿都不幸福。在清末民初,当时的家世观念很重,两个人成亲讲究门第相配,如果一个穷男孩娶了豪门小姐,就会出人头地。例如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和总理唐绍仪的千金唐宝钥结婚,从而得以顺利发展。同样的,要想维持自己的社会地位的话,就得和同样的豪门结婚。这个叫孙宝琦的人做过清朝的巡抚,也做过北洋政府的总理,但他的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
第一任妻子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这位姑娘就是很有名的作家张爱玲,她和女儿的关系非常恶劣。张爱玲曾经写过一个恶毒后母的形象,而这就是以她为原型来写的。我们总说富不过三代,但在孙宝琦这是富不过二代,为了维持家族地位,他把女儿嫁给了豪门,结果却一个都不幸福。要么是女婿的家族失势,要么是女婿是个靠不住的人,所以这么看来他的眼光也不怎么样。
『肆』 孙宝琦的人物履历
清末大臣,晚清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随光绪帝至西安。翌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代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出使德国大臣。1908年回国,充帮办津浦铁路大臣。1911年初,任山东巡抚。辛亥革命时,于驻法公使任上与庆亲王联姻成为清王朝的红人(事起孙中山赴法开展革命活动,机密文件被叛徒盗取送到孙宝琦处,孙施展手腕,一面送还原件给孙中山向革命党示好,一面又与庆亲王联络向朝廷表忠)。时值山东革命党人纷纷集会,要求山东独立,并推举他为交涉长,但他竭力阻挠和反对。武昌起义之后,在山东独立实现、并被推为总统(大都督)后,他不久就宣布此系误会,变化无常。他大肆破坏独立,镇压群众,在短短10多天内山东独立即被取消。 1913年9月,任北京政府外交总长。1914年2月,代国务总理。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辞职。1916年,任审计院长。1916年4月,任财务总长兼盐署督办。6月兼汉冶萍钢铁公司及招商局董事长职务。1920年春,任经济调查局总裁。1922年1月,任扬子江水道讨论委员会会长。同年4月, 任外交部太平洋会议善后委员会副会长。1924年1月,任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委员会委员长,任内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向德国索赔成功。 1925年2月,任淞沪商埠督办。1926年任中法大学董事长。1931年2月在上海去世。
『伍』 孙宝琦把女儿们都嫁入豪门,为何到头来没一个幸福
我觉得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孙宝琦自己眼光不太好,太过于追求表面的东西,所以缺少先见之明。
比如,他的大女儿孙用慧是嫁给了当时盛恩颐,盛恩颐是盛宣怀的第四个儿子,他当时是非常有名的洋务派干将,也就是跟李鸿章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他们家族无论是财政还是声望都十分的强,但是盛恩颐却不争气,以至于把家产都败光了。
他的二女儿孙用智嫁给了载伦,也就是庆亲王的儿子。三女儿嫁给了王文绍,此人非常的厉害,曾经因为辩论文明一世。四女儿更是了不得,孙用履嫁给了皇室,成为了皇室的儿媳妇。五女儿嫁给了袁世凯的儿子。孙用藩嫁给了李鸿章的外孙张志沂,但是张志沂这个人人品有问题,所以两个人还是离婚了。
其实,纵观孙宝琦的女儿们其实都嫁的很好的,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一个真的得到了幸福,要么她们的家族没落,要么就是本人人品有问题,基于这些,其实还是孙宝琦自身太过于追求虚无的东西,缺少远见。
『陆』 孙宝琦的人物事迹
1902年至1905年,孙宝琦出任驻法公使,后还兼任驻西班牙公使。在欧期间,他用心考察列强政情,参观兵工厂、机器厂,思想日趋维新。1904年,他上书清廷,倡言立宪,成为清朝大臣中第一个明确提出“立宪”的人。其时,有一湖北籍留德学生王发科,因参加兴中会被另一满族留学生以言语威胁。王发科胆小怕事,遂与汤芗铭合谋盗取了孙中山的文件包,内有机密文件和兴中会会员名单。二人如获至宝,交至驻法公使馆以求“戴罪立功”。不料,孙宝琦不仅没有严查,反而叱令二人将文件包送还,还派人密函孙中山“危险速逃”。孙宝琦思想之进步,由此可见一斑。
1905年年底孙宝琦归国,即署理顺天府尹。1907年任驻德公使。当时德国正欲交好中美,共抗英日,孙宝琦即奏请清廷借机收回青岛主权,后知收回青岛无望,于1908年辞职回国。
孙宝琦与奕劻是姻亲,1909年10月,受奕劻推荐,孙宝琦得任山东巡抚。上任不久,他即大展身手,开始立宪活动,还向德国收回了部分铁路路权,为时人所称颂。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宝琦顺应民意,于1911年11月13日宣告山东独立,任山东都督。同时他又向朝廷解释是“奏请独立”,目的是应付时局,伺机恢复。11天后,袁世凯以强硬手段迫使孙宝琦宣布取消独立。经此大变,孙宝琦心力交瘁,告病辞职。
1912年冬,袁世凯委任孙宝琦为考察日本实业专使,出使日本,以示友善。第二年,又起用孙宝琦为外交总长,取代陆征祥处理中俄外蒙问题。1913年11月5日,两国签署《中俄声明文件》,埋下了外蒙古脱离中国的恶果。
1914年,孙宝琦连任徐世昌内阁外交总长,并兼代国务总理。夏,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趁机抛出“二十一条”,孙宝琦拒绝接受日本要求,遭到反对后,主动辞去总理职务。之后,孙宝琦先后担任过财政总长、税务督办等职务,周旋于北京官场。一战结束后,他联合各界人士,发起取消不平等条约和收回租界运动。
1923年,曹锟贿选成为总统,为收买人心,他在1924年1月授意众议院推举孙宝琦为内阁总理。7月,因孙宝琦反对金佛郎案与财政总长王克敏发生冲突,被迫辞职下台。孙宝琦此次担任国务总理,不过短短半年时间。
1925年8月,北京政府任命孙宝琦为驻苏第一任特命全权大使,成为民国外交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后因经费问题迟迟不得到任及中苏关系发生动荡,孙宝琦在1927年3月辞职,正式退出政坛。
1927年,孙宝琦赴天津静养,并从事慈善文教活动,1928年,定居于上海。晚年的孙宝琦为人清廉,乐善好施,但他举债投资失败,生活终究拮据起来。1931年2月3日,孙宝琦胃病发作,医治无效,在上海病逝,享年65岁。
『柒』 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降半旗,一人去吊孝,为何直接被骂的面红耳赤
隆裕太后去世后,去给隆裕太后吊孝,还被人骂得面红耳赤的人就是孙宝琦。因为他在隆裕太后葬礼的那天穿了一身西方国家的服装,也就是一身西装。而且孙宝琦当时是按照西方国家的礼仪祭奠隆裕太后的。他被人骂做西方国家的狗贼,说他不伦不类。因为当时还是封建王朝末期,很多人还接受不了他这样的做法。
后来没多久光绪帝就死了,年幼的溥仪被扶上了皇位,隆裕太后垂帘听政。因为隆裕太后没有慈禧太后的权势多,所以她一直被慈禧压制着,后来袁世凯到了朝中掌握政权,就逼迫年幼的溥仪退位。无奈之下隆裕太后签定了退位协议,从此退出了政治的舞台。没过多久就去世了,而袁世凯还是给她最高规格的葬礼,全国都降半旗以怀念隆裕太后。
『捌』 民国总理孙宝琦的简介有哪些
孙宝琦(1867—1931) ,字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民国时期外交家,自幼好学。以父荫任户部主事,后改任候补直隶道员。
本名
孙宝琦
别称
晚年署名孟晋老人
字号
字幕韩
所处时代
清末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浙江杭州
出生时间
1867年
去世时间
1931年
主要成就
清末大臣、外交家,北洋政府第四任代理国务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