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爱新觉罗的后裔是谁
爱新觉罗·溥杰(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满族,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同母弟弟。生于北京清皇室醇亲王府。爱新觉罗氏。其父醇亲王载沣是光绪帝载湉之五弟,为清末监国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为其胞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1961年1月30日,周恩来总理接见了溥仪、溥杰及其亲属,鼓励他们为祖国做出贡献。溥杰十分感激,在诗中写道:"今朝灿灿红旗下,新旧河山迥不同",真诚表示"矢当珍此桑榆景,尽我余龄觅寸阴"。果由一封建皇帝转变为人民政权最高立法机关成员。他不仅热心社会公益活动,而且将多年的积蓄捐献给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受到社会称赞。 溥杰自幼精习书法、诗词,具有坚实雄厚的诗、书功力,是海内外知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为海内外所珍藏。他将自己的书法经验总结为:"腕头力气刚浑劲,纸上临摹守碎离。心正自然丰笔韵,形拘自得趋丰姿。"在书界可谓自成一家之言。由于他身世独特,有感而发,感情真挚,意境求新,他的诗词也很有特点。著有《溥杰诗词选》传世。北京市西城区地安门内大街36号的满福楼的招牌三字亦是其题字。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醇亲王载沣之子爱新觉罗·溥任,宣统帝溥仪之弟。现在世
爱新觉罗·毓嶦,号君固,1923年10月10日生于大连。他的父亲溥伟于清光绪年间承袭了恭亲王爵。毓嶦在清皇室辈分的排列中属于乾隆皇帝钦定的“永、绵、奕、载、溥、毓、恒、启”中的“毓”字辈。1939年,毓嶦承袭了和硕恭亲王爵位,他也是中国最后的恭亲王。现在世
爱新觉罗·毓宜,又名金婉如。女,满族。1922年生,清庆亲王奕劻之曾孙女,载振之孙女,东北奉系将领张作相之五儿媳。现为天津市文史馆书画组成员、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
爱新觉罗·恒山
1954年生于沈阳,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中国社会名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名人艺术研究会企业名人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客座教授、辽宁省艺术学院教授、沈阳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沈阳中山金石书画会顾问,北京新时代国际传媒广告有限公司签约画家。
『贰』 清朝灭亡后 爱新觉罗后代去哪儿了
清朝灭亡之后,为了避免被歧视,爱新觉罗氏后代纷纷改汉姓,多数改姓金,少数改姓肇。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个皇帝均无子嗣,因此如今的爱新觉罗后裔应为道光后代。
当今满清皇室后裔有的对皇族后裔的身份避而不谈,爱新觉罗后代职业多为书画家,艺术造诣极高,据统计有100多位书画名家。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就是代表,也有的人对皇族后裔的身份为荣,例如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崌。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
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后妃,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的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现如今,姓爱新觉罗的人已经高达30~40万。
(2)爱新觉罗后裔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氏的历史普查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
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叁』 爱新觉罗现在还有后代吗
有啊。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肆』 爱新觉罗后代
家族世系谱
按《满洲氏族通谱》,努尔哈赤原本姓觉罗。宋朝徽钦二帝及其从亡的宗室大臣等后裔,基本上都转化为赫哲族(黑斤~徽钦族),也有的融合于斡朵怜、胡里改两万户部落中,南迁辗转落脚地方(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后称董鄂部。但他们都以“觉罗”~赵为姓。又因其为中原贵姓,故女真人中也有随之姓觉罗~赵者。后又因诸觉罗氏的居地或处境不同,乃演化为:伊尔根觉罗、阿颜觉罗、舒舒觉罗、葛籣觉罗、西林觉罗、通颜觉罗、扈伦(呼伦)觉罗、嘉木瑚觉罗、阿哈觉罗、伊拉拉觉罗、察拉觉罗等等。诸觉罗的前两(三)个字是地名或身份,后两个字是姓。这些觉罗~赵姓都是在“爱新觉罗”之前就有的。[来源请求]明朝建州女真大首领锁罗骨,以赵为姓。又称伊尔根觉罗,相对伊尔根觉罗的民觉罗,爱新觉罗意思是官觉罗,其实就是官赵[来源请求]
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原初期,子孙并未按照辈分命名,康熙年间才开始采用汉人按辈分取名的方法。康熙初年,几名皇子曾先后以“承”、“保”、“长”三字命名,康熙二十年才固定划一采用“胤”字,其中康熙帝之子雍正的名字为胤禛,孙辈用“弘”,曾孙辈用“永”。乾隆时,又根据他作的一首诗,定了后人用“永”、“绵”、“奕”、“载”。道光时定了“溥”、“毓”、“恒”、“启”,咸丰时定“焘”、“闿”、“增”、“祺”。1938年修续爱新觉罗氏宗谱的同时,溥仪又添了12个字,“敬志开瑞,锡英源盛,正兆懋祥”。
清朝皇族兄弟在避讳上亦没有划一方法。胤禛登基后,其兄弟则改名为“允”字辈,但其子乾隆帝弘历即位后,并不要求兄弟避讳。当乾隆传位予永琰后,为免其他人要改名,反而将永琰改名为颙琰。道光帝绵宁继位后也把自己名字改为旻宁。
家族庞大,为了细分,由嘉庆开始,又规定同辈同一世系第二个字的部首要相同。例如咸丰帝叫奕詝,有同父异母兄弟奕䜣、奕誴、奕譞等,他们的名字的第二个字都是“言”部。庆亲王奕劻,因其不是道光之子,则是“力”部。
顺序 辈份用字 部首 例
1 雍正 胤 / 允 示 胤禛(雍正帝)
允礽(原太子)
2 乾隆 弘 日 弘历(宝亲王)
3 嘉庆 永 / 颙 玉 永琪(荣亲王)
颙琰(嘉庆帝)
4 道光 绵 / 旻 心 绵亿(荣郡王)
旻宁(道光帝)
5 咸丰 奕 糸
言 奕纬(隐志郡王)
奕譞(醇亲王)
6 同治
光绪 载 水 载沣(醇亲王二世)
7 宣统 溥 人 溥俊(原大阿哥)
8 毓 山 毓岩(宣统帝嗣子)
9 恒 金 恒镇(毓岩长子)
咸丰帝只有两子,长子同治帝无嗣,次子未命名夭折;而光绪帝和宣统帝均无子嗣,因此将道光帝的直系子孙当作近支。道光帝是“绵”字辈,近支至“恒”字辈已为六世,“启”字辈以下行辈的第二字偏旁已无统一了。
『伍』 爱新觉罗后裔是谁。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分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如~爱新觉罗·紫薇 爱新觉罗 ·州迪和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赵",有的为"罗"等等,很多.
清皇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不愿提皇族身份
62岁的崇文区副区长金毓嶂是醇亲王载沣的长孙。他说 “我们家的人都不姓爱新觉罗,都什么年代了,姓那个有点儿古怪。”
醇亲王载沣的11个孩子中4个是男孩,除末代皇帝
溥仪外,还有溥杰、溥供和溥任。溥仪无后,溥供3岁早夭,溥杰只生有两个女儿,溥任的长子就是金毓嶂。溥任的次子金毓峑在北京某大学任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三子金毓岚是朝阳区和平街第一中学的高级语文教师,还是一位古玩收藏家。
对于家族中出了两个皇帝,金毓嶂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他的家族对此很不情愿,也很不胜任。“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总是提起皇族身份。”金毓嶂说。
为爱新觉罗姓氏自豪
在身份证上,这位45岁的女画家名叫毓紫薇,爱新觉罗·毓崌是她的正式名字。姓氏的恢复对她的事业有所帮助。“画会好卖一些,”她说,“人家一看,‘爱新觉罗’,就认你的画。”毓紫薇说,自己的画是“有行无市”,大多卖给了朋友。
毓紫薇是崌亲王奕
讠宗的第4代孙女,奕讠宗
是道光五子,即金毓嶂的曾祖父——第一代醇亲王的哥哥。“从心底里,我对爱新觉罗这个姓氏感到自豪,”她说,“因为我们这个家族里出了康熙、乾隆这样的好皇上。”
难以概括的群体
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在前北京市民委副
主任赵书看来,“正支的皇族后裔很少自己冠以爱新觉罗氏,旁支的就喜欢这么叫,尤其是在书画界。”他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作“时代功利性”。
在沈阳,60岁的德崇开了一家“爱新觉罗·德崇文化商行”,专门经销清代传统的文化工艺品。如果你叫他“德崇”,他会嗓音洪亮地纠正你:“我是爱新觉罗·溥旻!”不过,他的家谱中的贵族血统要追溯到努尔哈赤才可见到。
对比几个历史阶段皇室后裔或低调或高调的行为方式,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辛亥革命后,皇族后裔纷纷改姓,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又强调阶级划分,因此皇室后裔对“爱新觉罗”姓氏比较忌讳;现在他们以家族为自豪,恰好说明社会心态的宽容与进步。
『陆』 爱新觉罗的后裔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沈阳,我家邻居原来就姓爱新觉罗,现在改姓金了,一个老头,另一部分在北京当时清朝结束了没走的,当然了,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皇亲国戚在日本,听说已经改成日本姓氏了
『柒』 谁说爱新觉罗的后代
爱新觉罗的后代有不少,我给你列举部分。
1.爱新觉罗·溥杰
1907年4月16日—1994年2月28日
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捌』 爱新觉罗家族还有后人吗
有的。
2015年04月16日,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上百名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到现场悼念。爱新觉罗辈分为溥、毓、恒、启四辈,但生活中都是按金姓称呼。
(8)爱新觉罗后裔扩展阅读:
爱新觉罗·溥任,又名金友之,1918年9月生于北京什刹海北岸摄政王府。1947年创办北京竞业小学,至1988年退休。曾任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
退休后致力清史研究,发表了《晚清皇子生活与读书习武》、《纳兰性德与〈通志堂集〉》、《清季王府于饮食医疗偏见》、《醇亲王府回忆》等文,还整理了其父载沣的《使德日记》等。
『玖』 爱新觉罗还有后裔吗
有啊。很多的。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到末代皇帝溥仪清朝灭亡止,后金、清朝一共存在296年,经历了11代12位皇帝。在这近3个世纪中,后金、清朝的皇帝,拥有众多的王妃皇后,他们的子孙也拥有远超过常人妻室与妃妾,加上中国崇尚多子多孙的古老传统习俗,因而爱新觉罗家族子孙繁衍十分迅速。
有的学者认为,后金入关前,在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1936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收集了这个家族几百年来的世袭繁衍材料。自16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努尔哈赤这一支系的后裔,仅男性就有近3.4万多人,整个宗室的后裔有4.6万多人,还有觉罗系统的后裔计3.4万多人,合计有8万多人,而这还仅仅是男性。如按皇子与皇女的比例来计算的话,那么,爱新觉罗家族在3个多世纪中,宗室的后裔有 8万多人,觉罗的后裔有近6万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计有后裔近14万人。这近300年的时间,爱新觉罗家族,由于处于一个拥有特权的时期,子孙繁衍的速度是很快的。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近70年间,爱新觉罗家族流散各地,皇族身份已成了历史,政府行为的修谱已无可能,纯正的血统已无保障,婚姻状况也日趋复杂,几乎没有任何家谱问世,家族人口的统计已很困难。但1937年之前康德伪皇帝在伪满洲国最后一次整体的修缮了家族谱系,所有宗室、觉罗都罗列其上,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后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根据原先存留下来的碟谱和东北辽中新民地区的情况又由家族族长带领修缮了谱系,《爱新觉罗宗谱密雅纳支》 每十年系统修订一次,已经成为定规。经辽宁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批准,爱新觉罗密雅纳支派恢复了家庙,每年的阴历五月十三举行家族内祭祀。
不过,一种趋势是很明显的,爱新觉罗氏的人口,仍然还在不断膨胀,血缘关系也由近及远,逐渐形成众多分支。据估计,如今爱新觉罗氏大致有30—40万人。 其实到清朝最后的三代皇帝,由于近亲结婚,几乎是没有子女,有也是早早夭折,所以现在估计子孙很少。
爱新觉罗这个姓,后来也有了简化,有的改为"肇",有的为"罗"等等。
爱新觉罗氏后裔在全国分布广泛,其生活状态多种多样,对待“爱新觉罗”姓氏的态度也各不相同。
爱新觉罗家族的子孙当中,有一位最有才华的人物,名叫爱新觉罗恒强,据说是宗室里面最出色的一位青年代表人物,只是详细资料不详,是怡亲王之后,汉名叫吕强,此姓的由来据说是按皇宫的宫去掉了帽子而为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