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合肥市小庙镇托管给高新区未来怎么规划
摘要 为拓展合肥高新区发展空间,更好发挥创新引擎作用,与蜀山区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经合肥市委、市政府已同意,将蜀山区小庙镇部分区域委托高新区管理。
② 合肥高新区以后的发展潜力怎么样
那边企业多,上班的在那附近还是不错的
③ 合肥未来五年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82个,今年拟改造265个
根据安徽省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官方微信号5月31日消息,《合肥市2021-2025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近日正式印发。《规划》按照“应改尽改”要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2021年至2025年,计划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82个。对2000年以前建成投入使用的老旧小区和政府投资建设的回迁安置小区优先纳入改造。
根据计划,2021-2025年合肥全市累计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总建筑面积2674.38万平方米,涉及9148栋,285053户,惠及866035人。
同时,合肥将加大资金投入,基础类改造按400元/平方米给予补助,市和区按6:4承担,市和县(市)按3:7承担。鼓励各地积极申请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老旧小区改造。合理确定改造资金共担机制,通过政府给予支持、居民合理出资、管线单位和原产权单位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金融机构可持续方式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
根据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合肥市财政局5月11日联合印发的《合肥市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在实施连片改造,补齐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方面,要求梳理老旧小区及周边资源,通过拆除违建、打通围墙、畅通微循环、设施共建共享等方式,将片区内有共同改造需求的独栋、零星、分散楼房进行归并整合。鼓励拟改造老旧小区与城市建设、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捆绑打包,进行跨片区组合改造。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注重风貌的协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
在资金保障方面,合肥老旧小区改造资金中,基础类改造主要由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省级财政补助资金、市、县(市)区财政资金组成。其中市、县(市)区两级按规定标准和分担比例承担。各县(市)区住建部门、财政部门要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补助资金。
在用好财政资金改造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居民、产权单位出资参与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支持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融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各县(市)区住建部门、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具体年度任务区分看,2021年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65个,总建筑面积881.76万平方米,涉及2585栋、97960户、304933人。其中庐阳区26个、蜀山区11个、包河区10个、瑶海区32个、高新区2个、新站高新区7个、肥西县49个、肥东县118个、长丰县3个、庐江县5个、巢湖市2个。
2022年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213个,总建筑面积459.88万平方米,涉及1850栋、51276户、154969人。其中庐阳区27个、蜀山区11个、包河区22个、瑶海区30个、新站高新区4个、肥西县19个、肥东县66个、长丰县3个、庐江县29个、巢湖市2个。
2023年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90个,总建筑面积595.22万平方米,涉及1839栋、64815户、199630人。其中庐阳区24个、蜀山区16个、包河区20个、瑶海区24个、高新区4个、新站高新区2个、肥西县12个、肥东县60个、庐江县22个、长丰县3个、巢湖市3个。
2024年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31个,总建筑面积378.84万平方米,涉及1897栋、34990户、98515人。其中庐阳区24个、蜀山区16个、包河区22个、瑶海区36个、高新区2个、肥西县6个、庐江县22个、长丰县3个。
2025年拟改造提升老旧小区83个,总建筑面积358.68万平方米,涉及977栋、36012户、107988人。其中庐阳区3个、蜀山区16个、包河区10个、瑶海区29个、高新区2个、肥西县4个、庐江县17个、长丰县2个。
④ 合肥未来3年高新区似乎被忘记的城西桥街道如何规划发展!!
有道理啊
⑤ 合肥高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哪个更好
合肥经开区更好些,合肥经开区是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名,有联合利华、日立、佳通等世界500强,而且西边是大学城、住宅区等
高新区离市区远了点,也不繁华,主要是的企业都是高新企业
⑥ 合肥高新区怎么样
合肥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也是安徽省唯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被国家批准成为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工业园区。以其先进的科技创新和卓越的投资环境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区域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来合肥市投资兴业、休闲置家首选之地。 合肥高新区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已形成了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以及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大批高科院校及科研机构都在高新区设立有研发及产业基地。 全区累计引进内外资项目800多个,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法国、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包括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 2004年11月,经国家科技部批准,合肥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高新区作为试点市示范区的建设主体,相继得到国家和省市在资金、技术、政策、人才和项目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为合肥高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在合肥高新区的积极努力下,示范区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路网框架建设初步完成,示范区科研孵化基地、特色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基地的建设,已完成规划设计,近百个项目顺利入驻,微软技术中心、国家生物防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循环经济研究院等国家一流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娃哈哈合肥基地、美的压缩机等重大工业项目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投资科研孵化、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项目。 “十一五”以来,合肥高新区步入加速发展阶段,全区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均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敢于自我加压,勇于奋进的合肥高新区又绘就了“千亿高新区”的美好蓝图,将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个宜商宜居、和谐发展、创新型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
⑦ 安徽肥西县是否规划为合肥市高新区
肥西县只是有部分区域划为高新区的版图.并未全部划为高新区
⑧ 合肥市高新区香樟大道与习友路怎么发展规划
干嘛?我就住在这边
⑨ 合肥市高新区和滨湖新区的有关产业政策
融智 聚商 通未来—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处城市西部,东连合肥主城区,环依国家级蜀山森林公园,周边驻有一大批重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规划建设面积78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是合肥市“141城市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这里交通便捷,毗邻合肥新空港,集现代化交通、工业、高档次人居于一体。先后荣膺“首批对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全国55个国家高新区综合评比中位居14位。
这里产业发达,特色鲜明。作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高新区着力打造政策优势和产业特色,建成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柏堰科技园以及南岗科技园竞相发展。已形成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公共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知名企业脱颖而出,中科院、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美国微软、思科等科研院所、高校和知名企业在高新区设立研发及产业基地。区内企业2000多家,荣事达三洋、美菱、格力、美的等国内家电龙头企业在此聚集,美、日、德、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兴办了1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十余家。
这里创新资源集聚,服务体系完善。拥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合肥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孵化场地50多万平方米,在孵企业500多家,毕业企业280多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基地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46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5个.从事风险投资、科技中介、信息咨询等机构和企业60多家。区内大专以上从业人员4.4万人,硕士以上3231人,留学归国人员316人,科技活动人员19776人,千人拥有研发人员数在全部国家高新区中排名第8位。实施产业化项目10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项目10个。培育上市公司10家,占合肥市的45%。四创电子、通用机械研究院、六方深冷、科大立安、阳光电源等企业的高新产品在神七飞天、抗震救灾、奥运、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等重大行动中大显身手。
这里政策聚焦,空间广阔。合肥高新区是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示范区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示范核心区的建设主体,该示范区位于大蜀山西麓,规划面积35.8平方公里。示范区规划发展公共安全、电子信息及软件、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动漫、LED、先进制造等产业。
目前示范区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基本建成,首期科研孵化区5万平方米投入使用,国家动漫及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大学科技园区二期、科研孵化基地二期年底建成,融合八大平台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加速推进。总投资约100亿元,年游客量350—500万人,融合文化创意、声光电技术与徽文化的动漫主题公园,计划于2010年春季开工。一座创新能力强劲,高端产业发达,国际化水平较高,创新人才集聚,辐射带动能力强、人居环境优美,具有高新技术产业特色的现代化科技新城正在中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