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
扩展阅读
300872股票行情 2025-07-29 18:22:31
牛顿买股票说了什么 2025-07-29 18:09:42
国庆 2025-07-29 18:08:50

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

发布时间: 2022-02-15 03:24:34

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十项巨大成就

1、改革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2、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全体国民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与此同时,全体居民共享改革成果,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家庭财产由无到有,由少到多,跨越了温饱、小康两个生活阶段,逐步向富裕迈进。

3、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面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还不仅仅是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4、文学艺术日益繁荣

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带来了文学艺术创作观念的可喜变化,创作活跃,成就斐然,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5、公共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三十年来,从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6、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迈上新台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鉴于十年浩劫严重破坏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刻教训,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和抢救工作。以1982年出台并于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为基础,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和工作体系。

7、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对文化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三十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建设的经济政策,使长期困扰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资金短缺的难题得到缓解。

8、对外文化交流步伐加快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出封闭,融入世界。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形成了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

9、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从局部到整体,从机制改革到体制创新,经过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到党的十六大之后,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多种管理手段的转变。

10、中国的发展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探寻到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为与中国有着类似经历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即为“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1)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扩展阅读:

张健雄表示,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其中的开放,就是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国的开放政策就是打开国门,扩大国际贸易、引进外资,我们的改革是以市场经济为目标的,这个政策为我们融入世界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初期,中国是全球化运动中的一个被动的参与者。但是,经过改革开放30年,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从一个被动的参与者,逐渐向主动的参与者转变,中国的企业也在成长壮大,也开始走出国门。

㈡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征文)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㈢ 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成就与经验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我们党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并丰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1.国际影响力增强。

2.综合国力排名靠前。

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法制意识提高。

㈣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成就作文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1.经济建设成就斐然
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约占世界的5.5%,而1978年时中国GDP仅为世界的1.8%,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低(据著名经济学家Angus•Madison《中国长期经济运行》(1998年)一书,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法计算: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32.4%,居世界第一位,1890年降为13.2%,1919年降为9.1%,1952年降为5.2%,1978年降为5.0%,改革开放后1995年上升为11%)。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1989年时也只有55.5亿美元。
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2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年产2亿吨钢铁的生产大国;中国的水泥产量和煤产量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电视机、电冰箱、DVD、空调、摩托车、手机、钢琴、化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磷国、第一铜消费国、第一机床消费市场、第一家具出口国、第一电话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国家、第一鞋类与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集装箱制造业占世界的70%;中国城市的高楼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粮食、果蔬、肉类、棉花产量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养羊大国。
中国在航天、高铁、水电站、核电站、运载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最近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让中国在通向航天强国之路上迈出了大大的一步。
2.社会生活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5年41.8%(“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数据,北京晚报2005年09月14日)、2006年的43.9%(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9月27日)、2007年的44.9%(2008年07月21日,13:40:04,中财网),近30年向城市转移了4至5亿人;目前,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000多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
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或一定的成就。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世界第一、博士生数量世界第一、大中小学生数量世界第一;政府先后在农村和城市推广了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又开始实施师范大学生免费教育试点。中国在实现教育公平上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医生数量世界第一;国家规划免疫预防的疾病由7种扩大到15种,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患者实施免费救治;国家安排资金改造和新建1.88万所乡镇卫生院、786所县医院、285所县中医院和534所县妇幼保健院,为1.17万个乡镇卫生院配置了医疗设备;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
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6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293亿、1.405亿和1.035亿(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09月27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
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范围。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和每人每天支出1美元的国际贫困(赤贫)线标准,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6.24亿,到2003年降至2.2亿。另据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PPP)计算,2007年中国贫困人口1.35亿人,占人口比例10%。
3.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只能奉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了;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如“四清”运动迫害死亡77560人;“文革”迫害死亡773万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最高领袖的个人独裁已经让位于政治局常委的集体领导;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媒体摆脱了全盘歌功颂德的局面,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显。

㈤ 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歌颂祖国伟大的成就的诗歌。

诗歌的名字是《祖国的十月》

祖国啊!这诗意的名字
弥漫着您的每一个季节
那是羽白色的鸽子 在蓝天下
唤醒了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啊!祖国 我爱您爱得太深太久……

十月啊!我的祖国
请赐给我一束火炬吧
我追随你的脚步
让每个梦境都滴着甜蜜
让所有的歌喉都沾满金色的音符
临摩你的日子——
请为我铺开满天的彩霞
我要为你的葳葳蕤蕤注入永恒的活力
最初的十月 总是如热泪落花沾满回声
共和国的跫音走过你的心田
延伸到最激昂澎湃的旋律
在我的心中 您不仅仅是一座憩息的绿岛
你是一朵可供我踏着节拍上升的红云
无论山川、维谷、田畴、小径、苍海
无数次失败和成功使十月更加饱满
啊!祖国……
十月的王冠为谁而戴?

十月的第一个早晨 在天安门前
我感受到丹桂的余韵 和丰收鼓乐的震响
我追忆汉白玉雕上那些历史的声音
思绪已变幻
飞舞的云彩
万里的江山
怎能不熏陶我美好的品格和操守?!
上升的十月 已千帆竞发
还有我的歌唱 我的祖国
幻化成一群高翔的白鸽
振翮不已
振翮不已……

㈥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取得的成就有些什么

一、经济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中,我们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 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在此体制下,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并赶超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不足100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2200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二、民主法治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始终奉行“以人为本”的作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不断开创中国社会主义新局面。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只能奉旨“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绝大多数国民的公民权利获得保障;中国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民主政治有所进展,集体领导取代了个人专断;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新闻媒体摆脱了全盘歌功颂德的局面,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大;人大、政协、司法、监察、审计等的独立作用越来越明显。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社会渐趋稳定和谐。

三、文化体育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稳步发展。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也使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20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二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51金21银28铜,获金牌榜第一名。2010年亚运会,我国更是以199枚的金牌总数,稳居第一。刚结束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38金27银22铜,仅次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一切都是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辉煌。

四、民生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年的1.6%。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过去25年全球脱贫事业成就的67%来自中国,联合国2008年发展目标报告中称,中国通过深入有效的扶贫措施,已经提前实现绝对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的目的,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人男女寿命分别达到71岁和74岁,比1978年提高了4岁多。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也取得了进展。2006年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1.293亿、1.405亿和1.035亿(据《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9月27日报道);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完善,2007年在全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451.9万农村居民纳入保障。农村的新农合制度也发展的如火如荼。

㈦ 改革开放三十一年的成就介绍

改革开放31年,中国取得了辉煌成绩。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30年来,我国GDP约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6619亿元,跃至世界第四。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000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原理,改革开放具有历史必然性

先谈谈改革的必然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最终根源在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任何时代的生产力总是和一定的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与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尖锐的矛盾,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了,生产关系相对于社会上层建筑来说又称为经济基础,当经济基础需要变更或者已经部分变更时又与原有的上层建筑发生矛盾。这就需要对上层建筑进行变革。所谓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所谓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这一基本矛盾的理论是解释一切改革和革命,一句话是解释一切社会变革的最基本最普遍最科学的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解决。我国原有体制生产力的发展,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通过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教育、科技、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解放被旧体制束缚的生产力。所以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拿农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来说,将人民公社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

㈧ 改革开放三十年

改革开放年三十年
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后,我们的祖国在一步一步走向了富强。
我们的国家在08年将要开奥运会的时候,四川面临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灾难——5.12大地震。四川7.8级地震惊动了世界,灾区人民的命运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 中国在短时间内克服了困难。世界人民对我们刮目相看。
世界首家“知识银行”诞生在了我国,这有是一个突破。中国是金融危机受影响最小的一个国家。中国从过年才能吃一顿肉,而现在我们每天都吃大鱼大肉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我们建起了高架桥、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妈妈对我说,在过去汽车是一个稀罕的物品。谁家有汽车,她和小伙伴就去看,摸一摸就很兴奋,爸爸对我说爷爷有辆自行车别的小朋友都很羡慕,他和大爷经常抢着骑,而现在爸爸妈妈说的这些随处可见,谁家没个自行车?
汽车也在多数家庭里了。在过去,穷人很多,穷人里大多都是农民,现在在党的带领下农民都富有了。真是新农村、新面貌。
中国富裕了,不再是腐败的社会,受欺负的时候了,中国站起来了!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一展雄姿,让世界人民看到我们祖国的变化,让祖国的未来一片光明!

㈨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作文

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近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祝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

㈩ 改革开放前30年的成就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

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

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

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2008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眸辉煌的30年,有数不

清的丰功伟绩,有数不清的沧海桑田!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

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

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

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位远离

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

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

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

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

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

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

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

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

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

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0年来,上海改革开放力度

不断加大,成果辉煌,正向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

心之一的目标迈进; 30年来,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

活,分享着改革开放的成果。

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实践。短短30年间,一

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民众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满足。中国

改革开放的进程,其实就是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的

进程,此种进程的题中要义,即在于以真正的企业取代行政机构

成为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以真正的企业家取代行政官员成为经

济发展的选择主体,这一转型的进程,推动着资源配置由计划主

导向市场主导的持续演进。30年来,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

风,中华大地焕发出了更新更强大的活力,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

党的领导之下,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并取得了举世瞩目

的成就。30年来,我国经历了一个伟大的发展进程,国民生产

总值年均增长9.7%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30年间增长了近100倍

,城乡居民储蓄则增长了700多倍,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每一个中国人都有理由为此感到自豪。

1978年1月1日,中国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有计划、有步

骤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1980年,中国先后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的厦门

和海南省分别建立了

5个经济特区;

1984年,进一步开放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

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广西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

沿海经济开放带。

1990年,中国政府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并进一步开放一

批长江沿岸城市,形成了以浦东为龙头的长江开放带。

1992年,又决定对外开放一批边疆城市和进一步开放内陆所有的

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还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了15个保税区、

3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

知》。

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战略决

策。

2005年,中部崛起在两会期间被高调提出。同年,浦东获批首

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则是在加入WTO过渡期即将结束的

背景下,中国为全面开放及深化改革谋划的下一步。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综合试点改革试验区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