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什么意思
意思是: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子夏曰博学而笃志扩展阅读: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㈡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的译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解读:子夏说,一个人知识要渊博,但是知识越渊博思想越没有中心。
就是博学不一定有用,博学要笃志,有一个中心,意志坚定,借力人品,那么知识渊博,有如一颗好的种子,意志的坚定是肥料,培养出花和果来,内在没有一个中心,知识渊博,思想越危险,觉得样样都有道理,容易动摇,应该是真理只有一个,要把他找出来,所以要笃志。
“切问而近思”,切问就是经验多,多听多问。但要注意,中年人都体会得到,人生经验多了,结果容易走上两条路:灰心和怨恨。觉得自己几十年都上当,社会上没有真理,切问包括了经验,所以有了经验还要近思,要真正有思想学问,去体会人生经验就好了,近思有两个意义,一个是思想要有中心。一个是不要想得太虚太玄太高远,要切近的平实的思想。
子夏教育学生如果能做这两句话,那么孔子所标榜的“仁”这个学问的中心就有了。
才商聚评说:
在这个时代的创业者,能够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对的人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道应该在哪个地方搁下那颗心。老是搁不在当下,老是这个项目也想做那个项目也想做,都想抓住,总喜欢心猿意马,做不到聚焦。导致做不出成绩烦躁而不宁,
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
㈢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求而,和笃,和切,的意思
《论语·子张》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
笃:忠实,坚守
仁:仁德
而:并列连词
切:恳切亲切
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的意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处:《论语·子张》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扩展阅读:
孔子的两个学生子游和子夏,在如何教授学生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而且争得比较激烈,不过,这其中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只是教育方法各有自己的路子。
孔子并不笼统反对博学强记,因为人类知识中的很多内容都需要认真记忆,不断巩固,并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接受新的知识。这一点,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有某种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