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郭鹤年老先生祖籍是哪里的
郭鹤年老先生祖籍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
拓展资料:
郭鹤年,男,1923年10月6日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郭鹤年的名字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
郭氏集团(嘉里集团)渗透到世界各地:在他的领导下,把它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除在本国拥有众多企业外,新加坡、泰国、中国、印尼、斐济和澳大利亚等是他的主要经营范围。经营的业务也极为多样化,从甘蔗种植、制造糖、面粉、饲料、油脂、矿山,到地产、金融、酒店、产业、种植业、商贸和船运等。郭鹤年控制了马来西亚原糖市场的80%、世界糖市场的20%。70年代,郭鹤年开始进军酒店业,成立了香格里拉酒店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世界上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全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遍布世界各地。
郭鹤年被福布斯归入马来西亚首富,华人富豪榜第四位,旗下资产最大部分都在香港,包括大量的香港豪宅、商场、酒店、办公室、南华早报集团、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等等。他长居香港,而且积极开拓在中国大陆的企业版图。
早在1960年,郭鹤年就设立了马来西亚木板厂。马来西亚森林面积宽广,仅林业工人就达100多万人,优越的资源和劳动力条件为郭鹤年发展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2021年4月,2021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发布,郭鹤年以126亿美元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71名。
郭鹤年是一个典型的商人,具有华人传统的品德和作风。他为人随和,和蔼可亲,礼貌周到,平凡忠厚,没有豪门巨富惯有的那种霸气,以至于在人群当中常常不为人所注意。
郭鹤年虽然拥有巨额的财富,却生活朴素,从来不讲排场。作为香格里拉酒店集团的大老板,他每次因事住店时,总是住在普通的客房。他的长子郭孔丞举行婚礼时,以他在东南亚商界的地位和社会交往,本可以大摆筵宴,他却宁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分别宴请亲朋好友,每次不过20席。
——以上内容摘自郭鹤年网络
❷ 郭鹤年有“南洋李嘉诚”之称,他是如何建立起金钱帝国的
我们都知道香格里拉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酒店,但是说起是谁创建这样一个商业帝国,我们却知之甚少,这个人就是郭鹤年。他不仅仅是香格里拉之父,还是著名的亚洲糖王。如果说李嘉诚在华人圈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郭鹤年比李嘉诚还要厉害。这位企业家抓住每一次机会,不亏待每一个人,以不屈的毅力建造一个伟大的金钱帝国。
世界华人富豪
郭鹤年不仅在酒店,糖产业发展突出,他还成立粮油公司,像我们经常吃到的金龙鱼调和油就是他们家产的。除此之外还有航运,传媒等产业都有涉猎。就这样,在郭鹤年的带领下,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就这样诞生了。
❸ 郭鹤年有哪些成就,他是益海嘉里老板吗
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杰出的企业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著名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是他们家的产业,在今年福布斯亚洲发布的2021马来西亚富豪榜排名,郭老先生以122亿美元的财富雄霸榜首。他是丰益国际的创始人之一,目前丰益国际在华投资的益海嘉里由总裁穆彦魁,副总裁牛余新等高管在管理,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大的粮油企业之一。
❹ 郭鹤年曾是“南洋首富”,为何他最后选择从南洋“逃跑”
郭鹤年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陌生的,但是又是熟悉的。为什么呢?郭鹤年做事十分低调,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所以人们对他的了解是很少的。然而他名下的品牌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金龙鱼、南华早报等等。小隐隐于世,说的就是郭鹤年这种人吧。郭鹤年的经济财富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可以上榜的。郭鹤年的父亲早年在南阳经商,但是死后郭鹤年得到了一部分财产。他开始运用学到的商业知识,依靠敏锐的商业嗅觉,知道马来西也急需发展工业,所以他创办了炼糖厂。有时候把握了时机,就可以带来非凡的财富。郭鹤年抓住时机,慢慢地成了南洋首富,但是他后来却没有在南洋,而选择从南洋“逃跑”逃跑,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有时候机遇会造就不一样的人。一个人的成就不是只可以在一个地方,而是在不同的地方依然可以一如既往顺势而上。
❺ 郭鹤年的家庭背景
郭鹤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的一个华商家庭。他的父亲郭钦鉴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在六个兄弟中居小,其五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
20世纪初,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亚柔佛州的新山。他当过店员,也开过咖啡店,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三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3个儿子。郭鹤年生于1923年10月,行三,上有两个哥哥郭鹤举和郭鹤麟。当时郭家已成为当地小富,因此有能力供养子女读书。郭鹤年兄弟三人都毕业地新山英文学校及著名的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良好的教育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42年,日本军队占领了马来西亚,郭钦端不幸病逝,郭鹤青被日军拘捕数月,东升公司被迫停业。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东升公司重新走上正轨,并很快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战后初期,马来亚消费品奇缺,当局实施物品统制。任米粮统制官的达图·翁(马来西亚前总理达图·侯赛因·奥恩的父亲)与郭钦鉴有莫逆之交,他把采购大米和粮食的工作交由郭钦鉴处理。郭钦鉴抓住时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控制了柔佛州的粮食生意。同时,他还取得了政府包括医院和军部的粮食供应权,事业蒸蒸日上。此外,柔佛州的苏丹依布拉欣也对郭钦鉴的生意多方照顾,发给他一些执照和准证,使他得以从事某些特定的生意。到40年代末,郭钦鉴已经成为新山知名的富商,东升公司成为日后郭鹤年及其兄弟创建庞大企业王国的桥头堡。
郭钦鉴热心办教育和当地华人事务,曾任新山宽柔中学董事长和福建会馆主席、新山中华公会理事,被柔佛苏丹封为准拿督衔。他于1948年12月26日病逝,政府为纪念他对新山的贡献,特意将市内的一条横衔命名为郭钦鉴路。
父母对郭鹤年影响非常大,华商韬略曾发展文章报道说: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州协和大学,是受过新式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郑女士对家族生意不管不学,却自幼劝告孩子要有商业道德,不要崇拜物质。在世时,她曾在铁板上刻下“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亦是空,不为自己求利益,但愿大众共安宁”的金玉良言。郭鹤年非常孝顺母亲,说母亲是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而将郭鹤年引入商道的父亲也对他有着至深影响。“由于父亲是一位商人,诸如‘商业道德’、‘诚实’、‘一言九鼎’是他经常提到的词汇,这些都对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郭鹤年说。不仅是直接的道德教育,父亲也以自己的言行对儿子们进行着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本着“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理念,事业有成之后,郭钦鉴和他的兄弟们热心办学,为华人发展出力献策。日本侵略中国之后,郭钦鉴更出任新山华侨筹赈委员会主任,和家族成员积极筹款,支援祖国。
❻ 郭鹤年人物简介,郭鹤年夫人是谁
郭鹤年(Robert Kuok,1923年10月6日—),男,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出生于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郭鹤年是马来西亚最杰出的企业家。享有“酒店大王”和“亚洲糖王”之称。郭鹤年的名字不仅家喻户晓,而且已成为财富和成功的代名词。
中文名
郭鹤年
外文名
Robert Kuok
别 名
酒店大王”、“亚洲糖王
国 籍
马来西亚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市
出生日期
1923年10月6日
职 业
企业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毕业院校
新加坡莱佛士学院
主要成就
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
祖 籍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
❼ 世界百位富豪发家史——03“糖王”郭鹤年
马来西亚糖业巨子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出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他先是当店员,后来又自己开了家咖啡馆,并在那里成了家。郭钦鉴的哥哥郭钦暖也在南洋,兄弟俩经过数年努力,共同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1924年生于柔佛州新山市家中。郭鹤年上面还有2个哥哥,他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优裕,严父慈母,弟兄3个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学校读书。郭鹤年自幼聪明过人,而且非常好学。从英文学校毕业以后,他考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在求学期间,他刻苦发奋,博览群书,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1945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东南亚。马来西亚也被日军占领,并实行军管。郭钦鉴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祸不单行,不久,与郭钦鉴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儿郭鹤青又被日本宪兵扣押。公司只好关门,郭鹤年也被迫中途辍学。
二战结束后,郭钦鉴重整河山,再次开张。东升有限公司不仅恢复了生意,而且,由于他们的精心经营,市场不断扩大,发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长,郭钦鉴本来身体就欠佳,因多年创业操劳过度,终于一病不起,于1948年病故。
在父亲去世前不久,郭鹤年在新加坡独自创办了从事航运业的利克务公司。由于父亲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马来西亚。
郭鹤年的母亲是个识大体也很有眼光的聪慧女性,她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业便分崩离析。她建议郭鹤年与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们互相帮助,大家拧成一股绳,联手重新创业。
郭氏兄弟遵照母亲的意见,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遗产,并约请堂兄弟们来共同商量,各人入股,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当时虽然才25岁,但他精明强干,博学多才,众兄弟一致推举他为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年纪轻轻的他便挑起了重担,继承父辈开创的业务,仍旧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和糖。
与此同时,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利克务公司的业务也正常进行,而且也越做越好,日渐红火。1955年,郭鹤年将该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时兼管。
身居要职的郭鹤年深知自己的担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进一步发展事业,还必须拓宽眼界。为此,他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
在伦敦,他留心商业交易的工作方法,对英国人优秀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认真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他发现了糖业的潜在魅力。于是,他把精力集中起来,专门全面地对糖业的经营做了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当时马来西亚人食用糖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本国制糖业极为落后。郭鹤年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大刀阔斧地干一番。
欧洲之行不仅大大地丰富了郭鹤年的商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国后,除了经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和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创办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郭鹤年着手致力于糖业经营。
他首先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第一家制糖公司,开办了糖厂。糖厂的原料主要是从泰国购进粗糖,再进行加工精炼。产品不仅运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同时也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
除了加工糖,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直接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他自然从中取得了巨额利润。到1962年,人们就开始称他为马来西亚的"糖王"了。
1968年,郭鹤年又筹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进一步扩大马来西亚制糖业。他的运气不错,很顺利地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借到1.45万英亩土地,他把这些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在种植园附近是他与联邦土地局联合建立的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就近炼制种植园生产的甘蔗。
最初几年,种植园收成并不好,但是几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产量迅速提高,糖厂的产量也跟着提高。从1973年起,马来西亚基本实现了砂糖自给。
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他的股资总额达7400万马元,从而接收了这家糖厂。这段时间,他一向重视的糖业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报刊报道,当时,郭氏企业集团已经在国际市场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控制了150万吨。占国际糖业市场的10%左右。在马来西亚糖业市场,则占了80%。
从60年代开始,郭鹤年就冲出了单一的经营范围,开始创办了航运业。70年代初,他发展了房地产业。时至今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除经营糖和大米,还经营工业、种植业、航运业、矿产业、房地产业、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仅在吉隆坡就有郭氏公司的23家公司总部。郭鹤年可谓"富甲一方"了。
粮食业是郭氏家族发达的基础事业。自1962年创办联邦面粉厂以来,郭鹤年后来又在巴生投建了面粉厂,并先后在巴生和新山合营4家面粉厂,独资创办了巴生古当食油有限公司。1985年扩大经营后的联邦面粉厂有限公司资本增至8500万马元。
60年代末, 旅游 业开始兴隆,郭鹤年便着眼于豪华酒店的建造,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泰国曼谷、斐济和香港等地投资建造了香格里拉酒店。其中以投资额达1.63亿港元的九龙海滨香格里拉酒店最为出名,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超豪华设备,有742间客房。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形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
日益雄厚的资本为郭鹤年经营房地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1972年,成立了专门经营房地产业的彩虹有限公司,他在新山市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筑了彩虹花园等住宅区。其中柏龄花园拥有1.1万间房舍,占地面积达到903英亩。到1984年,这家公司积极着手继续扩大房地产经营的后备工作,再一次大量征用土地,购买了新山市郊的1025英亩地皮。
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没有使郭鹤年陶醉,他又将眼光瞄准了矿产开发。不久之后,他的玻璃市种植机构便买下了拉曼锡矿41.37%的股权,将这处矿产纳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随着郭鹤年在国内外贸易和工业中所占地位日渐显要,他的企业已不再只限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了。70年代到80年代以来,他积极向外发展,香港已成为他企业经营的另一个中心。《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机构、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厂、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等6家公司的股票已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总资产约14亿马币。1984年净利润约1亿币元左右。
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主持的"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机构,将代表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颁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奖意味着非凡与惊人,他在公众的心目中的确是一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国际性企业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不能良好地服务于 社会 ,那么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会挣钱的商人。郭鹤年不是那样的人,他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个国家民众所公认的。
郭鹤年是一个不慕虚名的人,他讲话言简意赅,做事向来踏踏实实,不像某些企业家那样喜欢炫耀,爱当明星。他务实,不喜欢参与政治。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了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 旅游 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
1985年,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这就意味着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将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这个公司是马华公会于1975年组建的,主要经营种植业、金融业、制造业、保险业、船运以及贸易等。马华合作社握有马华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华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主席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华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由他们4个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主持和领导新的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
郭鹤年等人这种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南洋商报》发表专论,对他们的义举给予赞扬。郭鹤年一直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85年,马华公会总主席、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独自负担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 社会 ,引起了广泛注目。
郭鹤年在马来西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举国瞩目的人物,他参与的这两件事都与马华公会有关。这使得他在该国广大的华人 社会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了中国。不久之后,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华人,随着中国大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郭鹤年有可能把这里作为他投资的主要目标。
❽ 金龙鱼和香格里拉的创始人郭鹤年,成功要借势,不能让合伙人吃亏
金龙鱼食用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中国人买3桶食用油就有1桶是金龙鱼 。
从食用油的销量占比来看,2019年,金龙鱼以高达39.8%的市占率占据我国食用油行业的绝对龙头地位。
金龙鱼食用油隶属于益海嘉里集团,而母公司新加坡丰益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粮油食品集团之一,成立于1991年,总部设在新加坡。
2019年丰益集团的营业收入为426亿美元,位列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第285位。
香格里拉酒店, 隶属于香格里拉集团,总部香港,被称为全球十大知名酒店集团之一,被公认为全球最佳酒店控股及管理公司之一。
香格里拉集团在全球76个目的地拥有、运营和管理着100多家酒店。香格里拉酒店有87个,其中中国占21家。
金龙鱼和香格里拉酒店的创始人就是郭鹤年,被称为财富与成功的代名词。
郭鹤年是马来西亚华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郭宅村,是马来西亚的首富,2019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第104位,财富值128亿美元。
郭鹤年的成功和成就跟他的为人处世理念分不开。
一、做人低调。
郭鹤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低调做人,自己虽然是首富,但是从来不炫富,不高高在上,非常节俭,接地气。基本上不接受媒体采访,也很少抛头露面,所以关于他的新闻很少,照片更少,也因此显得很神秘。
1986年,马华公会前总会长陈群川因涉及新泛电事件在新加坡法庭受审。在听审席中,坐着一位相貌忠厚的中年人。
当后来郭鹤年保释陈群川时,人们才发现这个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郭鹤年。
郭鹤年出差住香格里拉酒店,就住普通间,随行人员也不张扬。
就连儿子结婚也不讲求排场,简单地邀请一下双方亲友,一场婚宴也就摆了二十桌。
二、借势而为,不让合伙人吃亏。
郭鹤年之所以能将企业从一家个体工商户发展为跨国集团,跟他的借势而为,不让合伙人吃亏的理念分不开。
他的每一个领域的投资,都有合伙人,而且这些合伙人都是在该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
郭鹤年作为华人,为什么能在马来西亚成为首富,而且富可敌国几十年屹立不倒?
他自己虽然不热衷政治,但是,有很多政界的朋友,包括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印尼总统苏哈托等政要都关系融洽。
他与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胡先·翁是同学,都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读书。
郭鹤年年轻时,第一家公司是设立在新加坡,名叫力务克公司,后来成立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总部也设立在新加坡,为什么?
因为郭鹤年和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也是同学,都在新加坡莱佛士学院读书。
为什么这些政客愿意帮助郭鹤年,或者愿意借势给他,因为他能做到舍得,不让合伙人吃亏。
1971年,他在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陈修德的邀请下,出面组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在总共2000万元资本中, 政府占61%,郭鹤年占10% ,大部分钱都是郭鹤年筹措的。
郭鹤年为了进军香港市场,成立的香格里拉集团,里面有香港影视业巨子邵逸夫的股份,并在80年代与邵逸夫共同收购香港无线电视,自己任董事局副主席,邵逸夫任主席。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格里拉集团看中内地市场,开始全面布局。一个陌生的市场怎么开展?
那就是找合伙人,他们选择的合作伙伴是浙江省 旅游 局,即浙江 旅游 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杭州香格里拉酒店。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只拥有杭州香格里拉45%的股权,从此开始了在内地的带资管理。
印尼富豪黄鸿年讲过一件事,自己带了一瓶好酒找郭鹤年喝酒,结果喝完酒郭鹤年又送了他两瓶好酒。
在《郭鹤年自传》里,郭鹤年说: “只要做到谦虚、正直、不欺诈、不乘人之危,这世界上就有做不完的生意。我即使掌握了很多市场资讯,也从不胡来。我是一个坚信原则的商人,所以大家都挺喜欢我。如果算错了利润,我们会马上退回,从不争辩。”
其实,通过郭鹤年的成功可以看出,做人要低调,高调会招人妒忌,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使保持低调做人,还会招到别人的嫉恨,更别说高调做人了。
而儒家文化里的舍得,在他的事业开拓中体现得更加明显,他的每次事业的成功,无不是通过先舍后得,给予合伙人更多的利益,那么自己也会得到合伙人的信任和帮助,借势而为,取得成功,最后达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