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邓小平南巡是哪一年
1992年。
清朝乾隆皇帝曾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六次巡幸江南,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
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江南主要指长江三角洲地区,尤其特指江浙长江以南至钱塘江口,加上扬州一带,江浙两省的核心地区,有时也包含安徽东南部及江西东北部。
清代前期与中期最繁华的是苏州和扬州,还有杭州。
这里古称吴越,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江浙两省地盘虽然不大,人口也不很多,大约只占国土面积和总人口的2%,但它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其经济和人文在全国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清朝两省上交的赋银赋粮分别达到全国赋银总数的20.8%左右和赋粮总数的30%左右,盐课银占全国盐课银总数的68%左右,关税占全国税额总数的一半。
这里出产的丝绸和茶叶历来是宫廷内外的高档必需品,饮食也被认为是明清两朝宫廷菜系的正宗,至今国宴仍保留相当比例的扬州苏州菜谱。
㈡ 特区姓社不姓资这次讲话后来被称为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后来被称为“南巡讲话”——1992年2月23日,震惊世界的小平“南巡讲话”横空出世,如石破天惊,举国兴奋。
对国人来说,“南巡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㈢ 90年代海口海甸岛卖的最贵的楼
。从1999年至2007年,海南花8年时间,终以把被誉为“天涯,海角,烂尾楼”三大景观中的“烂尾楼”盘活。
击鼓传花 海南炒房成风
1992年的春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动身南巡。当时的国内,针对改革的诸多争论、质疑声不断,邓小平以他独有的睿智和眼光,在南巡过程中,发表了许多振聋发聩的讲话,勇敢地为改革开放大业护航。南巡讲话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判断标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做了改革开放以来较全面明确的阐述。小平同志在他的暮年,对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政治经济大局进行了准确的的定位。“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南巡讲话精神已成为中国继续前行的号角。
海南建省后,闯海南,淘金去,成为无数内地人的选择。“那是一个疯狂的时代。”经事的人,无论成王败寇,都认同这一判断。
“十万大军下海南,各大财团抢地盘”。满大街都是各地口音的炒房炒地者,他们口中吐出一个个惊人的天文数字,数字背后却只是一块不毛之地,或是刚刚挖了个坑的“大厦”。这些天文数字还在不断膨胀,直到演变成一个令其原形毕露的词汇:海南地产泡沫。
“一开始都不敢相信,不敢签。在1楼签了房产购卖合同,到6楼加价就卖了。现在想想都害怕。”潘石屹曾这样回忆。
周先生是某省驻海南办事处专业,曾经为单位在海南炒房地产。
1992年,周先生来到海南。那时候,海南房地产正是热火朝天的时候,大家都像疯了一样。除了炒房地产,海南还在热炒内部股。社会上购内部股,根本不问这是什么公司的股票,都是用真金白银去购。到较后,全部变成了废纸。
在海南“地产泡沫”较膨胀时,各地“热钱纷纷流入,房价以每天200至300元的速度上涨。那时候拿到银行的钱太容易。眼见着有人打电话向银行要2000万元,银行员工就来你的办公室,帮你办好贷款的手续。2000万到手后,购下当时很有名的汇宇金城的一栋楼。过段时间,2600万卖出去,600万就这样到手了。
“钱太好挣了,在当时,100%的率根本不算高。那时候海甸岛有栋松雷大厦,炒卖了17手。较后楼还没完工,之前16手炒家的钱也一直没到位。到崩盘的时候,较后一家将之前的16家全部告上法庭,前16家每家凑些钱,才勉强把楼给完工了。”尽管幸运地全身而退,周先生还是对当年的惊心动魄和集体荒谬刻骨铭心。
房价飞涨 海南留下阵痛
1992年,海南全省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这一年,海口市经济增长率高达83%,海南全省财政收入的40%来自房地产业。
房价一路飙升。1991年,海南省房地产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仅仅一年,就猛增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上半年顶峰时期,高达7500元/平方米。房价高涨的背后,海口市地价由1991年的几十万元/亩,一路狂飙至680万元/亩。带着几万元“闯海南”的人,一觉醒来已身家百万。
无数的房地产公司开始击鼓传花式地炒卖这个岛屿上的地皮和房产。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公司,每天较多达300家。高峰时期,总人数不过160万的海岛上,竟然出现5000多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320个人一家。
开发商在银行大量贷款,甚至把仅仅是在图纸上的房子高价抵押给银行,以此收获倒卖地皮的资金。
1993年,宏观调控一出手,海南留下了遍布全省的“烂尾楼”,总面积达1631万平方米。其中“烂尾楼”工程的两个“重灾区”海口和三亚,分别有179宗和120宗“烂尾楼”工程。据统计,海口市烂尾楼的总建筑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米,沉淀资金149亿元。当时只有700多万人口的海南,房地产积压量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开发商纷纷倒闭,老板逃离使银行不良贷款率一夜间剧增,很多开发商以天价抵押的楼盘甚至还没动工,已建成的抵押项目也大幅贬值。
华夏证券、南方证券等一批老牌券商因为对海南地产的大笔直接投资而损失惨重。省内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大量投资房地产而出现了严重的资金困难。
1995年8月成立的海南发展银行出现近三年的挤兑风波,直到1998年6月21日被央行宣布关闭。这也是建国后头家因支付危机关闭的省级商业银行。
耗时八年 海南房产复苏
1999年,海南处置“烂尾楼”工程正式开始。当年,政府给予了海南诸多优惠政策,如换地权益书和减免契税、营业税等。此外,政府还给予海南5亿元的财政补贴,海南省政府也免除相关税收10亿元。同时,海南出台了加快停缓建工程的决定。不进行处置或者没有能力进行处置的,由政府部门代为处置。同时,对已经投入续建的工程,还出台了免征、减征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规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使得有实力的开发商纷纷参与到续建工程之中。
2000年是海南房地产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国务院批复的《处置海南省积压房地产方案》正式实施。
2003年,三亚市政府对位于大东海11层高的万国旅游城实施了定向爆破拆除,对16层高的侨友大厦进行了人工拆除。其间,“炸”出了许多年来深藏不露的开发商及其关联人,从而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一轮处置积压房地产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的高潮。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海南的闲置建设用地绝大部分被收回或盘活,已处置了23353.87公顷,占闲置总量的98.13%;全省共批准复工建设的停缓建工程项目面积1608.17万平方米,占原规划报建面积的98.6%;销售或出租原空置商品房444.63万平方米,占积压总量的97.6%
㈣ 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复杂的局势,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疑问,对党的基本路线产生动摇。实际是解决姓“资”和姓“社”的问题。意义: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熟,“南方谈话”及时深刻地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和坚定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成为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第二份宣言书,指引了中华民族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正确航向。从此,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㈤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谁说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是什么人说的
1、“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2、1992年1月29日,小平南巡途经顺德,视察了以“容声冰箱”闻名遐迩的原珠江冰箱厂。小平在听完原顺德县以及珠江冰箱厂的发展情况汇报后,当即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发表谈话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3、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既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命题,又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真理。它是在总结了我党近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以后,得出的具有深远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㈥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哪一年
南巡谈话发生在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当时邓老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凭着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深切期待,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
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㈦ 邓小平南巡如何改变了中国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小平同志决定南巡,面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我们很多同志拿不准主意,很多人对苏联解体的归因不够清楚。
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之所以解体,全在于戈尔巴乔夫的软弱,都是因为他反对和平演变不够才让苏联钻了空子。小平同志认为这种说法太过主观,过于忽视经济,他认为苏联长期未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1
南巡讲话
在南巡前,小平同志提出了几个问题,一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取得了哪些成就,发展最快的是哪几年,二是究竟是什么观念阻碍了改革。三是苏联和东欧发展的怎么样?
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广州、上海,其中留下了很多讲话,他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不能变。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 社会 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能相信你,拥护你 ……在这短短十几年,我们国家发展这么快,使人民高兴,举世瞩目,足以证明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正确性。”
小平同志还先后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乡改革,同时他提出 社会 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
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 社会 主义国家也有市场,走市场经济不等于不是 社会 主义,全党全国不应过度纠结姓资姓社的问题。
他说:“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的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和新路”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是否有利于发展 社会 主义 社会 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 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计划多一点,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 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 社会 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 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证券,股市这些东西好不好, 社会 主义能不能用,还是要坚决的试。“
小平同志的讲话为改革定了调,继续确立了接下来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而且要大胆引入市场经济,南巡讲话后,营造在各地方的阴霾终于散去,各地开始大胆地推动改革,引入外资,中国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
按照小平同志的指导,1992年10月十四大,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了建立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1993年11月,江泽民同志又提出发展非国有经济,并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非国有化改革。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教条主义的存在,中国上下还只能提商品经济,以减少质疑,南巡讲话后,中国突破了教条主义的藩篱,开始建设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
2
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中的问题
南巡讲话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今,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借助市场经济的发达,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GDP接近准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收入相对于1978年增长了200多倍,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增长了10几倍,因为改革开放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并在2020年实现了全面小康。
企业层面,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接近60%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我国的私营经济高度繁荣。其中一些企业还走出国门,在海外杀出了一条血路(比如华为、小米、TikTok),这些成果离不开南巡讲话。
虽然我国的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几十年来,我国的贫富差距逐步拉大,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同时,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出现了政商关系不清和市场垄断的情况。
但市场经济中的问题不应成为我们否定市场经济的原因,市场经济对我国利大于弊,不能因为发展中的问题就否定发展本身,如今,一些网上极端的声音鼓吹计划经济,称要消灭民间资本,这不仅违背中央政策和 历史 经验,也违背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意愿。
对于市场经济中的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看待,边发展边解决,绝对不能因噎废食,妄图用倒退的观点去解决问题。
目前,中央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中央提出共同富裕,反垄断就是为了解决当下市场经济的弊端,防止政府与市场的劣劣结合,而促进优优结合。只要中国不断进行改革开放,不断在改革与发展中解决问题,我国就会越来越好,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
正如现在提出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㈧ 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影响和意义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现象
第五,谈话还指出,一些在管理位置上的领导一定要有接受新思想的态度
正文: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事隔十年了,大家仍对这个事件记忆犹新,那是因为,邓小平的这个举动在当时令所有中国人大感意外;也因为,他那一路的讲话具有异乎寻常的震撼力和感召力;还因为,他的这个出人意料的行动和那些出人意料的讲话,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一种拨正航向的作用,以“反对和平演变”为中心的新政治运动,从此偃旗息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一轮改革开放正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心。
1978年4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在所形成的《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强调: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对港澳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港澳的经验,把靠近港澳的广东宝安、珠海划为出口基地,逐步将其建成具有相当水平的对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吸引港澳客人的游览区。报告中,中央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对外开放对于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创办经济特区的思想也由此萌动。
80年代末,改革开放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对于中国改革将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人们没有统一认识,整个社会气氛亦见低迷,邓小平同志不顾高龄,前往有“改革开放窗口”之誉的深圳、珠海、上海、武昌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谈话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就没有出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所取得的成就,并且指出了下一阶段深入改革的方向,把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那以前的整个80年代,是中国改革的第一次浪潮;从那以后,直到2001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次浪潮。
邓小平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