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未来城市
扩展阅读
永泰运化工物流股票代码 2025-07-04 04:14:12
东阳光科的股票价格多少 2025-07-04 03:37:09
圆通快递股票代码是什么 2025-07-04 03:36:31

未来城市

发布时间: 2021-05-29 15:50:22

㈠ 简述一下对未来城市的概念

城市的话,我觉得是一个生态的绿色城市,我觉得这种城市还是比较环保而且卫生。科技更发达。

㈡ 未来城市

未来,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呢?已经有很多建筑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令人耳目一新。20日的俄罗斯《真理报》对此作了详尽的报道。
在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里,一个未来城市看起来,基本上都是这样:拥有惊人高度的摩天大楼林立其中,许多飞行器忙碌地穿梭其间。而且大多数人似乎都认同这样的未来城市。城市居民的数量每一年都在递增。建筑师仍然在依靠摩天大楼作为扩大城市面积最基本的方法。然而,现在出现了另一种概念。天空触手可及建筑师夫妇艾克萨
维尔·泽维尔(XavierPios)和玛丽娅·罗莎·塞弗拉(MariaRosaServera)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国家来完成他们“虚拟仿生高楼城”的计划——一个能容纳10万人的城市发展计划。最后,中国表示对这项与众不同的事业很感兴趣。设计师相信,在15年内可以建成300层的大楼。摩天大楼将建在用来吸收地下振动的人造岛屿中心。这座高楼将容纳12个竖直的街区;设想一下每一个街区都会有一个宁静的湖泊,四周围绕着美丽的花园。这座宏伟的建筑除了是一个公寓联合体之外,还配有很多商店、幼儿园、漂亮的会客厅、娱乐设施、公园、池塘和其他城市居民的日用设施,可谓应有尽有。
日本竹中公司(TakenakaCorporation)也有类似的未来摩天楼设计。“天空之城1000”足有一千米高。这座大楼是为生活、工作和休闲建造的。还设有一本针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册子,详尽记述了安全和维护指示,以及一些援救措施。重建大都会中国和日本都忽略
了高楼城市居民的心理方面,因为它涉及的人口过剩问题,对这两个国家来说都是敏感问题。另外,人类自古是生活在地面上的,更适应水平移动。现在一些摩天楼的居民已经因为每天都生活在“高空”,而感到不适了。全球各地的工程师、艺术家和建筑师都一起为了未来城市的发展而努力着,并建立了一个动态城市基金会。
这个基金会设在北京。它的目的是提出和尝试设计,以减轻城市人口负担过重的问题。专家们建造了一个未来北京的实物模型,包含七座巨型高楼,楼与楼之间,用桥在不同水平面相连。模型也暗示了所有居民会分成三个社会团体。穷人属于底层,中产阶级占用中间部分,而富人则住在高高的云端。但是,住在底层的穷人肯定会感到缺少阳光,富人则可能会因为生活在半空中而感到不安。住在耸入云端的高楼里,或许会很舒适,但是它也有不便之处。我们不应该忘记,人们还要面对人类在高处生活时的心理问题。
其实,建筑师们自己对未来城市的概念也不是很满意。城市的实物模型能极佳地满足市场需求,这座城市会是生产商和消费者的乐园,但缺乏和谐与自由。智能城市韩国人似乎并不太
关心人口过剩的问题,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未来城市概念。2015年时,离首都汉城65公里远的海滨将建成“松岛新都市”,总面积是5500平方公里,50万人将在那里生活和工作。韩国人希望把它创造成亚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高科技之都,使它成为一个有完备计算机化功能的真正的“智能城市”。
城市里所有的建筑物都会有一个公共的数据库设备。城市居民只用一张智能卡就能做很多事情。比如付公用事业费和购物账单、在地方选举中投票、把房子锁上和打开,甚至能启动您的汽车。
当然,“松岛新都市”是设计成一个鼓励商业发展的免税经济区。投资者打算在这个计划上投足足250亿美元,他们也坚信这笔钱一定能返还。树上的家选择另类简约概念
的建筑师的作品,因为与上述的主流设计有一定距离,所以不太引人注目。加拿大建筑师汤姆·查德利(TomChadley)的“自由精神之球”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设计是,在离地2至3米高的树上建设供一个家庭用的圆型房子。迄今为止,这位建筑师的设计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直径2.7米的松树球伊夫(Eve),另一个是直径3米的杉树球伊林(Eryn)。第一个模式有两扇窗、一个梳妆台和一个双人床。第二个模式内部空间比较大,有五扇窗和能容纳四个人的所谓“阁楼床”。现在,汤姆计划改进球体内部,装备必要的设施。他想在森林里造很多这样的房子,然后把它们卖掉

㈢ 未来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

“那就好像地球穿上了一层宝石和珐琅做成的外衣。其光辉夺目绝对令人无法想象。”同时他还预言,街道上的马粪堆很快就将会没过中伦敦和曼哈顿那些大楼的二层。 这两项预言都没有变成现实。这种对城市未来的预言很少(如果有的话)会变成现实。然而,尽管预测未来困难重重,但人们总是禁不住会这么做,特别是在建筑师、规划者和城市经济学家正卓有成效地为我们建造未来城市之际。都市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但现在正在建造的城市将定义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我们有必要指出,凭借自身弹性,全球知名城市已证明了批评者是错误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董事托尼特拉弗斯(TonyTravers)表示:“近至上世纪70年代、甚至80年代时,人们还认为,随着历史较为悠久城市的人口不断减少,它们的全盛期已过,将变成多余的东西,人们开始到越来越偏远的地方工作。” “但我们现在发现,人们喜欢居住和工作在大城市。而住在大城市、彼此离得很近的人们,也往往更愿意生活在较小的环境里,更为密切的生活在一起,不用那么频繁的开车,就在当地购物,更多的使用公交。”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的荷兰籍创始人雷姆库哈斯(RemKoolhaas)曾就城市的未来撰写过大量文章,他同时也对“垃圾空间”(即商场和停车场、配送中心和城外棚屋的非空间——它们是现代都市文明的碎片)和“拥挤文化”等概念进行了定义。在对“拥挤文化”的定义中,他将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列为未来的城市(不管你喜欢与否)。 库哈斯担心的不是拥挤,而是空旷。他指出:“在全球有些城市的中心,似乎没有人是常驻居民。” “例如迪拜,它既是一个总是很空旷的城市,也是一个总是很拥挤的城市。它向我们同时展示出了拥挤和空旷这两方面。” 他补充称,伦敦和纽约也是如此,这两个城市的中心正越来越变成富人的保留地,把社会中的其他各色人群排挤出去,而这两个城市曾经的繁荣正是仰仗后者。 至少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城市中心实现了有远见的建筑师尤纳弗里德曼(YonaFriedman)对休闲(而非工作)城市的预言。在他的预言里,城市中心不是商业或生产之地,而是一处壮丽景致。 另一位荷兰建筑师雅各布范赖伊斯(JacobvanRijs)认为,“单一文化是真正的问题”。他对未来城市的看法与弗里德曼的假设一致。 范赖伊斯的公司MVRDV甚至提议建造生猪加工大厦,在大厦里,生猪被饲养,然后在同一个城市建筑物中被加工成食物和皮革。 他解释称:“让城市兼具各种用途是使其得到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必须是生活和工作、家庭和通勤者的混合体。从社会角度讲,混合型城市是可持续的——我们从未真正读到过可持续性的这一面。” 大约20年前,美国学者和作家约耳加罗(JoelGarreau)在《边缘城市》(EdgeCity)一书中对新城市的条件进行了界定。它既非传统的城市,也非郊区,而是兼具这两个特点,例如在加州硅谷周围涌现的城镇。 加罗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想法,他现在称之为“边缘城市2.0”。 加罗表示,“网络化的电脑正在事实上改变着城市,其速度比汽车以往改变城市的速度更快。”他刻意进行了比较。 他解释称:“如果你的运输技术是皮鞋和驴子,那么你最终得到的是耶路撒冷。航海和马车时代的到来让耶路撒冷人群拥挤的街道走向了消亡,波士顿和阿姆斯特丹由此建立起来。”根据同样的逻辑,铁路创建了芝加哥,汽车创建了底特律和洛杉矶。 加罗继续说道:“接着,喷气式客机让西雅图和悉尼等城市繁荣了起来。如今,网络化的电脑正改变着房地产的性质。” 加罗列举了美国西北部增长迅速的城市韦纳奇(Wenatchee)的例子。“它位于山脉的一侧,气候比山脉另一侧的西雅图要好。人们在那儿居住,是他们可以在西雅图上班、每周有两天面对面交流,其余时间则可呆在韦纳奇。美国增长最快的那些城市都像这样散布开来。” 社会学家萨斯基亚萨森(SaskiaSassen)也被科技的潜力及其在建设“智能城市”中的作用所震撼。 她表示:“中国和印度正从零开始建设数百个城市,他们需要这样做。其中一些城市将成为智能城市,由电脑控制。” “我们注意到,科学家和电脑程序员现在正把都市化当作一个复杂的、拥有自身“模糊逻辑”的系统来讨论。我们无法把纽约或伦敦改造为智能城市,它们已过于定型。但这些新城市可以被完全网络化,它们的功能可被嵌入系统和科技之中。” 她以思科(CiscoSystems)在韩国仁川正在做的工作为例:在那里,这家美国公司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智能城市,在这个城市,从公共服务到能源利用等一切都受到监控并可高效运转。 几乎毫无疑问的是,亚洲在建造大城市方面正走在世界前列。现居北京的德国建筑师奥勒舍仁(OleScheeren)认为,亚洲处于“无畏的状态”。在OMA供职的舍仁是北京宏伟的央视大楼的项目建筑师。 他表示:“欧洲城市正在尊敬之情和焦虑间徘徊。但在亚洲,建筑探索正大规模出现。他们开始认识到这种坚决存在的种种问题,但并没有陷入欧洲式的犹豫文化。” “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西方建筑师看到,那里建筑探索的规模庞大且超乎常人的想象。这个亚洲城市看上去可能不会立刻给人以舒服的感觉,但它将继续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勇敢的坚决探索。” 把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引入非洲城市所需的技术则截然不同。但生于坦桑尼亚、现驻伦敦的建筑师戴维阿贾耶(DavidAdjaye)认为,改建城市的新方式正在出现。阿贾耶曾在非洲很多地方工作。 “在欧洲,我们习惯于让基础设施隐藏在城市之下。但在非洲,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将在现有城市的上方架设基础设施——电缆、高架铁路。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把这些改建城市的新方式当作蓝本,将之重新用于西方城市。” 建筑师、城市规划专家特里法雷尔爵士(SirTerryFarrell)认为,领导力是关键。“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拥有一位优秀的市长。在任何一个城市里,主导城市规划的人应该是市长。为了让城市变得宜居,我们需要开始理解城市的复杂性。但这需要通过管理来完成。”译者/梁艳裳

㈣ 未来城市是如何的

应该是立体化发展吧,比如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陆地面积是一定的,而人口却不断增长,我们将来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一辆车,而车放在哪儿呢?我们都可能会想到向地下发展,但我们仍可以向天空发展,比方说只给你一辆车的位置,却要停100辆车,这时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电梯,把车辆一辆一辆竖着放.所以以后我们的城市也必须这样发展,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而且人类也可能基因改变,向小人类发展,在往外扩展,火星等等,那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