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9北京有多少人口
2019年末时北京市常住人口有2153.6万。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3月2日发布的《北京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城镇人口18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6%;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2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
(1)北京有多少人口2019扩展阅读:
北京人口结构的阶段性特征:
一,人口规模结构: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增长势头有所减缓。新世纪以来,北京人口规模结构中户籍人口增长稳定,常住外来人口集聚膨胀,达到历史最高峰。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2015前后)北京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但增长势头将有所减缓。
二,人口空间结构:人口向分散化发展,聚集势头仍较突出。近年北京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远郊区分散趋势十分明显。各区县人口规模增长总体趋势没有完全停止,城市中心区(主要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居住密度继续增长并高于其它功能区。同时,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城市中心区具有优质资源和就业岗位,其工作密度远超过居住密度。城市中心区承载着居住密度和工作密度的双重压力。
三,人口素质结构: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人才资源仍较匮乏。众所周知,北京是全国教育资源最为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人口素质普遍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人口多,人才少的结构性矛盾。
四,人口年龄结构:人口红利处高峰期,少子老龄日益凸显。2010年,北京劳动年龄人口总量1621.6万,占常住人口82.7%,达到峰值;人口抚养比20.94%,处于历史最低值。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人口抚养比首现拐点。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到81.5%,人口抚养比上升到22.86%,但仍然远低于53%的“人口红利”期标准。
此外,北京(1991年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2%)比国家(2000年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进入老龄化要早很多年,但直到2012年北京老龄化程度才达到9.1%,比全国还推迟一年(2011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9.1%)。客观地说,北京当前正处劳动力丰富、抚养负担轻的“人口红利”高峰期。
五,人口性别结构:人口出生性别失调,性别不平等问题突出。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出生人口性别比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有所降低,但仍高于国际通行标准107(2010年出生性别比为109,2000年出生性别比为110),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失调。
在北京这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人口出生性别比超出正常值。一方面受常住外来人口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社会存在性别价值的差异论,强调男人比女人更有经济价值和传宗接代的特权,至今仍深刻影响着首都北京社会。加之,受严格的生育制度影响,生儿倾向更加明显。
② 北京市里有多少人
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
③ 北京常住人口2020总人数口
北京常住人口2020总人数口21,542,000人,面积16410.54平方公里。
北京市,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万人,城镇人口1865万人,城镇化率86.6% ,常住外来人口达794.3万人。
北京地处中国北部、华北平原北部,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6%;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
常住人口出生8.12‰,死亡率5.49‰,自然增长率2.63‰。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2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
(3)北京有多少人口2019扩展阅读:
2019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发展质量继续提升,需求结构持续优化。其中,服务性消费对市场总消费增长的贡献率达72.7%,生活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较快增长。
从民生领域看,2019年北京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3%,快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在稳就业及个税改革带动下,工资性收入增长9.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在社会保障方面,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20.2%,快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5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末,北京市有各类收养性单位585家,比上年增加22家。
新增幼儿园76所,在园人数增加1.7万人。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占商品房施工面积的比重为41.3%,销售面积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37.3%。
北京被世界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 。联合国报告指出北京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城市第二位。2019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0.1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北京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以内
人民网-北京常住人口增速降至“1时代”
④ 北京有多少人口
北京市,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也是中国4个直辖市之一;北京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地区,中心位置东经116°20′、北纬39°56′,东与天津毗连,其余均与河北相邻,北京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1][2]。截至2019年9月,北京市下辖16个市辖区。[3]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境内流经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穿过崇山峻岭,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汇入渤海。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4][5]
⑤ 北京市的面积和人口各是多少
土地面积
北京全市土地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平原面积6338平方公里,占38.6%。山区面积10072平方公里,占61.4%。城区面积87.1平方公里
东城区 人口63万,面积25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10
西城区 人口79万,面积32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32
崇文区 人口41万,面积17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61
宣武区 人口57万,面积17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54
朝阳区 人口156万,面积471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20
丰台区 人口84万,面积304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71
石景山区 人口34万,面积86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43
海淀区 人口168万,面积426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0080
门头沟区 人口24万,面积1455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2300
房山区 人口75万,面积2019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2400
通州区 人口61万,面积912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1149
顺义区 人口54万,面积1016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1300
昌平区 人口44万,面积1352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2200
大兴区 人口54万,面积1031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2600
怀柔区 人口27万,面积2128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1400
平谷区 人口39万,面积1075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1200
延庆县(延庆镇) 人口27万,面积2000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2100
密云县(密云镇) 人口42万,面积2226平方千米,区号010,邮编101500
⑥ 北京人口有多少
2019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
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市城镇人口186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6%;常住外来人口745.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4.6%。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12人,比上年末减少1人。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9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353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4万元。
(6)北京有多少人口2019扩展阅读
从民生领域看,2019年北京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3%,快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其中,在稳就业及个税改革带动下,工资性收入增长9.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在社会保障方面,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20.2%,快于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1.5个百分点。
截至2019年末,北京市有各类收养性单位585家,比上年增加22家。新增幼儿园76所,在园人数增加1.7万人。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占商品房施工面积的比重为41.3%,销售面积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37.3%。
⑦ 北京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北京人口2021
北京市总人口数达21893095人,占全国人口的1.55%,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9.63%。以此推断,截至到2020年11月1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429.76万人,突破400万大关,这个数据的另一个标志性意义是:北京或于2021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20%,作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四人普”的数据显示,1990年北京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04%,标志着北京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假定2021年北京市总人口不变,按照占比20%倒推,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量达到437.86万人,北京市就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个数与“七人普”数据的差值是8.1万人,也就是说,只要2021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净增长超过8.1万人,北京市就将跨入中度老龄化门槛。
根据2020年10月北京市老龄办发布的《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367.7万人;2015-2019年,户籍老年人口总量从313.3万人上升到367.7万人,增长54.4万人,年均增长10.88万人。可以预判,2021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增量达到8万人以上是基本肯定的,北京市于2021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将是“板上钉钉”事情。
事实上,“七人普”数据显示,全国已经有辽宁、上海等11个地区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另有河北(19.85%)、内蒙古(19.78%)、湖南(19.88%)、陕西(19.20%)等4个地区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北京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居中”的位置,在全国排名第15位,排在第一位的是辽宁(25.72%)。在4个直辖市中,北京排在上海(23.38%)、天津(21.66%)、重庆(21.87%)后,居第4位。
北京人口2021总人数口是多少 2021北京实际人口数
北京2021总人数
但值得注意的,一是北京市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比预期的早,二是人口老龄化呈加速上升的趋势。根据“六人普”和历年来的数据,此前有关部门的预测方案是北京市在2022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而更为乐观的预计是在“十四五”末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从“七人普”的数据看,这个进程比预期的加快了。2000年以来,在北京成功申办和筹备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进程中,北京市人口一直处于持续快速上涨的趋势,大量的外来人口流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也带来了“大城市病”等问题。“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开启了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随着上世纪60年代“婴儿潮”出生人口进入老年期,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带来的人口总量的控制、外来就业年龄人口流入减缓等等几方面的因素叠加,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相对于“十三五”时期将显著加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老龄人口被视作是社会的负担,大众和学界对于人口老龄化的认知是消极的,一些地方政府从招商的角度出发,会淡化对老龄化数据的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人口老龄化的态度逐步从消极向积极转变。“十四五”期间,北京要正确看待老龄化加速的趋势,增强紧迫感,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系统应对。要以积极老龄观为引领,构建一个积极的能动的老龄政策体系。所谓积极的是指乐观的、不悲观的,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要在贯彻落实中央确定的人口总量“天花板”的前提下,实施更加安全韧性、开放包容的人口均衡策略,适度减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努力挖掘人口红利和发展潜力,激发发展动力和内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