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四大件 "是哪几种乐器
"四大件 "并不是指乐器,而是指四件家庭物品。
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后期,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被称为三转一响,又名四大件。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四大件所代表的物品逐渐发生变化。
1、自行车
20世纪50年代中期,随著生产渐渐恢复,自行车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因为那是大众可以负担的交通工具。当时著名的品牌有飞鸽牌。
2、收音机
自从中国可以自行生产晶体管之后,亦可以自行生产收音机
3、缝纫机
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思想有关。
4、手表
那时中国三分之一的人拥有。
(1)四大件扩展阅读:
三转一响又称四大件。20世纪60~70年代的流行词,指的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那时一般家庭有了这“三转一响”就觉得是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三转一响”是那个时代人民所能拥有的最高财富!同时也是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反映出那个时代中国的经济状况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
这些都是当时普通老百姓所希望拥有,也比较稀有的四件家庭物品,一般都需要凭票购买。而缝纫机、自行车和手表都是会转的,收音机是会响的,故又称“三转一响”。
缝纫机,一般是指“飞人牌”或“熊猫牌”的。
自行车,一般是指“凤凰牌”、“永久牌”或“飞鸽牌”的。
手表,一般是指“上海牌”的。
收音机,一般是指“红星牌”或“红灯牌”的。
B. “四大件”是什么,“四大件”的变迁说明了什么
“四大件”是指四种家庭物品。四大件在不同的年代,所代表的物件是不同的。
1、20世纪50-70年代:
“四大件”包括: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又被称为三转一响。
2、20世纪80-90年代:
“四大件”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2、21世纪:
“四大件”包括: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四大件”的变迁彰显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需求也随着社会在变迁。
(2)四大件扩展阅读:
20世纪6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明显贴着计划经济的标签。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财富的象征,以至于成了人们争相炫耀的资本。那时,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街上闲逛,其得意的劲头和现在开辆“大奔”去市场买菜的心情,估计是一样的。
哲学人说:时尚所创造出的美观东西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得丑陋。“四大件”作为时尚的一种标志,自然无法逃脱历史的自然法则。
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似乎也懒得总结什么“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生活用品目不暇接,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即使你真的遴选出了几件,没过多久,它们也会被更先进、更完美的商品所替代。
参考资料:网络-四大件
C. 为什么叫四大件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仍然是个商品匮乏、收入微薄的年代。据吉林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住户处许松山处长介绍,1984年以前,受“文革”的影响,全国居民收入虽比10年前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家庭用品仍以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缝纫机“四大件”为主。据抽样调查,1984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自行车178.2辆,比1978年增长86%;缝纫机67.7台,比1978年增长29%;手表281.7块,比1978年增长46.2%;收音机111.1台,比1978年增长27.4%。80年代中期以后,电视机、冰箱等高档消费品开始少量进入了居民家庭,“四大件”又被重新定义为“电视、冰箱、洗衣机、收录机” 。
年近半百的长春居民张宝江夫妇如今回忆起当年的“四大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味道。据张宝江回忆,自从1981年他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后,家里那12平方米小屋就成了街坊邻居的俱乐部,连邻居80岁的老奶奶都来看电视。夫妇俩每天都按时为大家准备茶水和香烟,而不论什么节目,邻居们总是等到深夜电视节目演完才肯离开。
张宝江说:“从下午下班一到家,就有人来占位置等着我们开电视机。有人看我们就得陪着啊,当时为了大伙高兴,我们俩可吃了不少苦。”
据他介绍,那时电视台的节目仅有中央和地方两个频道,对于生活单调、娱乐缺乏的人们来说,还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电视节目的选择也给不少家庭带来磨擦。张宝江的妻子黄雅琴很怀念和丈夫争看电视节目的年代,因为自己常常是“胜利者”,但现在家里一个房间一台大彩电,连最小的都是29寸,已经没有“争”节目的机会了。
与第一台电视机相比,张家第一台洗衣机的寿命就显得可怜一些。黄雅琴介绍,1985年买了第一台单缸洗衣机后,它就成为了“公用”洗衣机,邻居家里除了小件衣物自己洗外,大件的全部拿到张家洗衣机来洗,这台洗衣机在边修边使中不到两年就坏了。
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张家又添置了家里第三样大件——电冰箱,这是唯一让他们没有感到物有所值的物品。张宝江说:“那时就是看人家买冰箱,我们也买了一台。但买来冰箱就觉得没什么用处,除了冻冰块以外就没有什么往里放。”黄雅琴认为冰箱买得没有意义,因为根本没有食物可以冷冻储藏。
对于喜欢音乐的张宝江夫妇来说,收录机是带给他们欢乐最多的一大件。夫妻俩录制自己喜欢的音乐,学唱歌,学跳舞,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据许松山介绍,由于当时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观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都限制了人们在消费上的选择余地,因此人们基本上不会追求以消费的差异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居民经历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结构升级,据抽样调查,截止到1994年,吉林省城镇居民每百万户拥有彩色电视机81.08台、洗衣机89.4台、电冰箱40.96台、收录机72.11台,分别比1984年增长21.5倍、59%、203.8倍和2倍。随着新“四大件”的普及,居民家庭其他用品在数量、质量和品种等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D. 现在的四大件是什么
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在七十年代,这四大件是手表、自行车、半导体收音机和缝纫机;到八十年代,“四大件”变成了冰箱、电视机、石英手表和洗衣机;到了九十年代,空调、计算机、手机和小汽车则成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如今,再谈论四大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很多中国家庭都可购买大额的消费品。
之前那些年代的物件已经焕然一新,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更多的在房子、汽车、首饰、婚宴、存款和首饰上面。
拓展资料:
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电风扇。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四大件所代表的物品逐渐发生变化。
E. 各个年代的四大件是什么
四大件,又名三转一响,是中国在1950年代后期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电风扇。
自行车
1950年代中期,随著生产渐渐恢复,自行车成为大众日常生活的必备品,因为那是大众可以负担的交通工具。当时著名的品牌有飞鸽牌。
收音机
自从中国可以自行生产电晶管之后,亦可以自行生产收音机。
缝纫机
与中国传统的男耕女织的思想有关。
电风扇
那时中过三分之1的人拥有。
“四大件”的变迁
50-7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当时,手表,上海的90块,缝纫机180块,收音机 180块,自行车180块)
80-90年代的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500元左右)
新世纪新四大件: 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说起家用“四大件”,稍微有些生活阅历的人就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个字眼儿曾经风靡一时,很多人都以拥有它们而骄傲而自豪而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过。不像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会用懵懂的眼光注视你,然后冒出一句:“四大件”是啥?
60至70年代的“四大件”,明显贴着计划经济的标签。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半导体(收音机),这“四大件”会让上了年岁的人如数家珍。是它们伴随着百姓走过了一段能让人开怀大笑,也能使人潸然泪下的历史,而他们一生中的某段人生经历已经和这“四大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联系,在其头脑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因为一块手表曾经就是她的嫁妆,而一辆崭新的“飞鸽”或“永久”也许使他当上了新郎。那时的“四大件”无疑是财富的象征,以至于成了人们争相炫耀的资本。那时,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街上闲逛,其得意的劲头和现在开辆“大奔”去市场买菜的心情,估计是一样的。
哲人说:时尚所创造出的美观东西总是随着时间而变得丑陋。“四大件”作为时尚的一种标志,自然无法逃脱历史的必然法则。进入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欣欣向荣的是凭票供应时代的终结。老“四大件”再也不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诞生。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每个家庭的家居生活,它使人们在8小时以外有了更为新鲜的娱乐方式,它使居民们的菜篮子四季长青。然而,新“四大件”走入家庭没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没落。黑白电视虽好,但它的魅力哪里比得上彩色电视?何况这个世界本就五彩缤纷,人们希望看到它本真的面貌。录音机的效果也不差,可把它和“家庭影院”放在一起,明显就相形见绌了。还有家用电话、空调、电脑、微波炉……随着90年代的来临,人们在尽情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和舒适的同时,似乎也懒得总结什么“四大件”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各式各样生活用品目不暇接,使人很难从中选择出哪种商品与你息息相关,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大件”。即使你真的遴选出了几件,没过多久,它们也会被更先进、更完美的商品所替代。
崭新的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它会给人们的居家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乐趣。许多需要我们劳心费神的事情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工作学习、走亲访友、外出购物……网络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去做我们想做的事情。不知未来还会不会有“四大件”这个称谓存在?如果有,什么是网络时代的家用“四大件”呢?也许有一个小型的家庭健身房——因为人们的健康是网络无法包办的;也许应该有辆私家车,人们用它作为外出旅游度假的工具;也许……因为“四大件”从诞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蕴意,但现在已经不会有人再为它奔忙了——鲜明的历史痕迹注定了它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消失的命运。.
谢谢
F. 现代的四大件是什么
在六十年代,四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价钱一共是350元,在八十年代,录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价钱是5000元,现在的四大件是电脑,手机,空调和小汽车,价钱大概是10万元左右。
G. 四大件是哪几件
“四大件”是指四种家庭物品。四大件在不同的年代,所代表的物件是不同的。
1、20世纪50-70年代:
“四大件”包括: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又被称为三转一响。
2、20世纪80-90年代:
“四大件”包括: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2、21世纪:
“四大件”包括:手机、电脑、汽车、房子。
四大件”的变迁彰显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需求也随着社会在变迁。
(7)四大件扩展阅读:
“四大件”作为时尚的一种标志,自然无法逃脱历史的自然法则。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 进了中国社会的千家万户,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欣欣向荣的是凭票供应时代的终结。老“四大件”再也不会被人们趋之若鹜,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件”的诞生。
黑白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电子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每个家庭的家居生活,它使人们在8小时以外有了更为新鲜的娱乐方式,它使居民们的菜篮子四季长青。然而,新“四大件”走入家庭没多久,就由流行走向了没落。
因为“四大件”从诞生之日起,就隐含着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蕴意,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普通百姓最奢华的奢饰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变迁,四大件也在慢慢的转变。
H. 四大件有哪些
四大件的变迁 1,40-50年代的四大件: "三转一响"——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 2,60-70年代的四大件: 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 3,新世纪新四大件: 手机,电脑,汽车,住房
I. 求解,什么是四大件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四大件,又称三转一响。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个名词,指的是当时国家有能力出产,而为各个家庭所希望拥有的四件家庭物品。
这四件家庭物品分别为: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及手表
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四大件所代表的物品逐渐发生变化:
1、80年代中期以后的“四大件”:电视、冰箱、洗衣机、收录机
2、如今“四大件”:住房,汽车,好工作,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