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巴菲特買什麼股票
關於中國市場,巴菲特談論過很多,其中有兩句話最為重要:
1、中國市場的估值比美國低,股票更便宜!
2、中國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會有很多人參與到股市,人們會更加投機。
巴菲特依然表示,現在還是買入股票的好時機,但要做好長期應對疫情的准備,可能買了還會跌。「我們依然願意做一些非常大的事情,比如300億-500億美元的交易。
巴菲特 :買入股票,和好的公司一起成長
在巴菲特的理念中,買入股票盡可能長時間的持有一直是巴菲特所信奉的投資真理。比如在投資可口可樂這件事情上,從1988年開始巴菲特就開始買入,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在投資可口可樂這幾十年間,其股票已經給巴菲特帶來了豐厚的價值。
按照巴菲特的邏輯,第一必須要有一定的資金;第二要持有的足夠久。
選股要牢記這3點:好行業,好公司,好價格
第一,行業前景夠不夠大公司行業前景夠大,公司才能不斷做大市場份額。如果行業非常小眾,就算是市場份額達到了90%以上,也很難再做大,那麼這些上市公司業績無法繼續增長。
第二,公司有沒有競爭力任何行業都會遵循叢林法則,優秀劣汰是常態,我們投資上市公司,實際上就是去尋求擇優的結果。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經營情況越來越差,市場份額不斷下降,業績不斷虧損,價值就會不斷下降,就很難有投資回報。
只有那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才能在行業中將其他公司甩開,也就是價值投資經常說到的「護城河」,比如說有技術專利、獨家配方,或者有先進的組織架構和創新機制等等,能夠為公司在行業中競爭形成壁壘,鞏固龍頭地位,提升市場佔有率,形成贏家通吃的局面,持續創造新增價值,帶給投資者回報。
第三,是否有合理的價格投資一家公司,能不能有回報,不但取決於公司能否成長,有沒有競爭力,還取決於我們購買的價格,也就是投資的成本。比如說一家公司當前市值為500億,而凈利潤只有2千萬,市值與利潤比即市盈率達到2500倍,如果按照這個業績水平保持不變,需要2500年才能回本。
假設公司在未來五年高速增長,凈利潤增加9倍至2億,對應的市盈率依然高達250倍,依然是很高的估值水平。那麼很可能在現在買入,5年後業績大幅增長,很可能市值還不足500億,無法帶來回報,甚至可能出現虧損。原因就是買入的成本實在太高了,提前透支了業績,即便是上市公司業績持續五年增長,也無法追上估值的泡沫。
⑵ 巴菲特炒股票嗎
巴菲特的財富帝國根本不是炒股炒出來的,而是投資實體經濟的利潤積累而來的。巴菲特是20世紀世界最成功的投資家,並成為2008年世界首富。
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1930年8月30日— ) ,全球著名的投資商,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從事股票、電子現貨、基金行業。
在2008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財富超過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在第十一屆慈善募捐中,巴菲特的午餐拍賣到263萬美元。
2010年7月,沃倫·巴菲特再次向5家慈善機構捐贈股票,依當前市值計算相當於19.3億美元。這是巴菲特2006年開始捐出99%資產以來,金額第三高的捐款。
2011年12月,巴菲特宣布,他的兒子霍華德會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中扮演繼承人的角色。
2012年4月,患前列腺病,尚未威脅生命。
2013年福布斯財富榜以530億美元排名第四位。
2014年美國當地時間9月29日,《福布斯》發布美國富豪400強榜單顯示,憑借670億美元財富排名美國富豪第二名,沃倫·巴菲特自2011年起就一直保持這個排名。
2015年3月2日,福布斯發布2015全球富豪榜。
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別為比爾蓋茨、卡洛斯·斯利姆、沃倫·巴菲特,財富數分別為792億美元、771億美元與727億美元。
⑶ 巴菲特買股票原則
1、巴菲特說投資的原則其實很簡單,第一條,不許失敗;第二條,永遠記住第一條。因為如果投資一美元,賠了50美分,手上只剩一半的錢,除非有百分之百的收益,否則很難回到起點。點評:很多新股民不了解這輪牛市背後上漲的邏輯,那麼在下輪熊市來臨時,很可能會賠得一干二凈,如何在牛市中盈利,熊市中不虧損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2、找出傑出的公司,即一個經營有方,管理者可以信賴的公司,它的內在價值有業績支撐的個股。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於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點評:牛市來了,有多少上市公司玩10送10類似的游戲,就連中國不少價值投資者追捧的中國平安的都不能倖免。選一個好公司,踏實的睡覺。
⑷ 巴菲特是通過什麼途徑購買股票的
他的伯克希爾哈薩維公司是個保險公司,保險就是機構投資者,只不過他的公司喜歡長期持股。
⑸ 巴菲特購買股票是不是和普通股民一樣多在二級市場上購買
也可以和企業談判 購買未上市公司的原始股,類似風險投資。
或者是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股票。
⑹ 巴菲特買股票是公開的嗎
當然是公開的。但他更願意買入非上市公司的整個股權,控股經營。當他買入上市公司流通股的時候,會按照交易所的規則進行披露(比如股本超過多少等),他自己說過,進行買入之前是要保密的,防止他人超底。
⑺ 和評:巴菲特怎樣決定買入股票
巴菲特給與我們的啟示:
第一、我們買入股票的目的是只要撿到大便宜就決定了長期投資的勝利。
所以,當股市中到處是價廉物美的便宜貨,甚至還有價格低估得可笑的股票,使得我們不僅無需為公司的未來增加的價值支付任何代價,甚至相對於現在的價值也打了折扣。如果公司未來給你來什麼驚喜的話,也都是免費的。——面對如此難得而一生也僅能遇見幾回的機會,何懼之有?又何必患得患失是否買在最低價?關鍵是,你買足夠多了嗎?
第二、沒有那些危言聳聽的專家,沒有那些擔憂,沒有那些恐慌,怎麼會有如此難得的大便宜?
第三、正是因為不確定讓眾人裹足不前,所以,才有機會撿到大便宜。如果都確定了,你只能出高價搶購了。
第四、捨得,中短期被套是長期投資獲得大豐收必須心甘情願付出的代價。——那些妄圖買在最低價、買完就漲的人,往往結局是因小失大。
⑻ 巴菲特買股票會擇時嗎
當前諸多公司選擇拆股,巴菲特卻認為拆股促進短線交易,而非讓股東長期持有。巴菲特建議個人投資者買入並持有,更具體講是對股指買入並持有。事實上,巴菲特很懂得擇時投資,他會買入後賣出,比如前些天伯克希爾年報顯示,當前其持現金比例為公司成立以來最高。那麼巴菲特是如何把握買賣時點的呢?
1992年,巴菲特在致股東的信中稱:
人們應該投資貼現現金流(Discounted Cash Flow)最大的資產。盡管多數時候估值模型顯示,股票比債券便宜,但並不總是如此。若經過計算後債券比股票便宜,那麼應買入債券。
道理很簡單,債券VS股票,誰便宜買誰。然而問題是,巴菲特是如何計算「價值」的呢?他提到的貼現現金流基於多種假定(未來年度的現金流收入、貼現利率等),參數不同結果大不相同。
JESSE FELDER在其博客中寫道,有一種便捷的方法來近似「貼現現金流」。巴菲特曾表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Market Cap / GDP),是判斷估值處於什麼位置的最好指標。有人對巴菲特最愛的指標進行研究,發現它能很好地預測股市。FELDER用1950~2013年數據進行測試,發現若該比率低,那麼未來10年收益率就高,反之亦然,這在80%的時間里是成立的。數據來自FRED和Roert Shiller教授網站。
1999年,巴菲特稱很難認為未來17年股市會如過去17年那樣出色。巴菲特認為1982年時股市非常誘人(美股整體市值與GDP之比為0.333),而1999年時他認為美股不太具吸引力了(比率為1.536)。
下圖為1950年以來,美股整體市值與GDP比率VS10年期美債收益率。如果每年年底做一次美債與美股的調倉,那麼會是:1950~1980年持美股,1981年持美債,1982~1995年持美股,1996~2002年持美債,2003~2004年持美股,2005~2008年持美債,2009~2012年持美股,2013年起持美債。
⑼ 巴菲特購買股票是不是和普通股民一樣在二級市場上購買嗎
不 太一樣 ,巴菲特 有的 是 用優先股 入的 ,有 的 是 買的 買的中國的H股。
建議看看有關巴菲特的書籍
⑽ 巴菲特是如何買賣股票的,他是不是和散戶一樣用的一般的股票軟體進行股票投資的呢
巴菲特買股票是買公司的,美股跟A股不一樣,巴菲特買股票從來不看K線,不看大盤,他做的是價值投資!在A股那樣做,會賠死的!如果想炒股,不知道怎麼選股,可以看下妙財量化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