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巴菲特會買入哪家A股銀行
作者:劉建位
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讓美國以及歐洲的大銀行出現重大危機,政府不得不出手救助,銀行股股價一落千丈。目前我國股市的銀行股,盡管比歐美銀行盈利高,經營更穩健,但多隻股票市盈率僅為個位數。
危機,也謂危中有機。最近4年巴菲特增持富國銀行24億美元、買入美國銀行50億美元優先股。巴菲特正是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才得以低價買入最好的銀行股。巴菲特在2012年致股東的信中說:「美國銀行業正在起死回生。」
重溫1990年度巴菲特對他的第一大銀行重倉股富國銀行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巴菲特選擇銀行股的四個標准:業績一流、管理一流、規模較大、股價便宜。
巴菲特說:「過去的凈資產收益率為20%,總資產收益率為1.25%。」請注意,巴菲特除了凈資產收益率以外,還使用總資產收益率評估銀行業績。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銀行業並非我們偏愛的行業。如果資產是股東權益的20倍——這是銀行業的普遍資產權益比率(資本充足率的倒數)。那麼,只是涉及一小部分資產的錯誤就能夠毀滅很大部分的股東權益。因此,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去年年報中我們討論過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由於資產與權益比率為20:1的財務杠桿,同時放大管理上的優勢和劣勢的影響,巴菲特對以「便宜的」的價格買進一家管理糟糕的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相反,他惟一的興趣是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管理良好的銀行。
巴菲特1990年投資的富國銀行是一家規模很大的銀行,當時資產規模高達560億美元。2011年巴菲特投資組合中四大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排名分別是,美國銀行第1,富國銀行第4,美國運通第19,合眾銀行第10,都是規模很大的銀行。巴菲特之所以只投資大銀行,是因為銀行業規模優勢很重要,而且規模越大的銀行股很難被收購,股價往往更加便宜。巴菲特說:「我們買進資產規模560億美元的富國銀行的股票,占其股權比例為10%,大致相當於100%整體收購一傢具有相同的財務指標,而資產規模只有50億美元的小銀行。我們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價花費2.9億美元,但是如果整體收購這樣一家小銀行,我們就必須支付2倍的價格。」
巴菲特1990年買入富國銀行時市盈率不到5倍:「1990年我們能夠大規模買入富國銀行,得益於當時一片混亂的銀行股市場行情。這種混亂的市場行情是理所應當的:一個月接著一個月,一些過去一直很受尊敬的銀行被公開曝光做出愚蠢的貸款決策。隨著巨大貸款損失被揭露出來,投資者情理之中自然會這樣推論:沒有一家銀行披露的財務數據值得信賴。在投資者紛紛拋售逃離銀行股的風潮中,我們才得以投資2.9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買入的股價低於稅後利潤的5倍,低於稅前利潤的3倍
B. 巴菲特怎麼分析銀行股
閃牛分析:僅供參考!
第一:巴菲特持有銀行股一覽!
2016年年底巴菲特管理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所入股的銀行主要有7家!
其中,擁有最多股份的是美國運通銀行,達到15.47%,價值84億美元!
而在富國銀行的9.18%股份價值則高達231億美元!
此外,該公司還持有美國銀行(6.4%)、美國合眾銀行(4.77%)、高盛銀行(2.54%)、紐約梅隆銀行(1.81%)和M&T銀行(2.96%)的股份!
第二:銀行絕對是個好行業!
巴菲特:銀行業是個很好的行業, 很多銀行都有很高的有形資產回報率!
銀行存在的唯一問題是它們有時候會發展得特別瘋狂,做出一些傻事!
如果銀行不在資產上做出傻事,它就穩打穩賺錢!
如果銀行不跟隨潮流,也不放壞賬,那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行業。!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困境之外的銀行其ROE(凈資產收益率)一直很好。!一些運營良好的大型銀行ROE高達20%,令我驚訝的是,銀行業的利潤並沒有被擠掉!
第三:銀行管理層特別重要!
巴菲特:銀行這個行業杠桿太高,高達15到20倍杠杠!
高杠桿的放大效應將所有的優勢和缺點都成倍放大,只要資產出現一點問題就有可能把股東權益全部虧光,所以優秀的管理層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巴菲特重視銀行管理,因為管理對銀行業績影響很大!
在許多大型銀行中,錯誤不是例外,而是已經成為慣例。大多數錯誤源自於一種管理上的失敗,這就是我經常提及的「機構盲從症』,管理層盲目模仿同行行為!
第四:絕對不用便宜價格買垃圾銀行
銀行的高杠桿屬性,決定了我們絕對不能買垃圾銀行,因為你所含有的風險將會成倍放大!
巴菲特:「我們對於用便宜的價格買下經營不善的銀行一點興趣都沒有,相反地我們希望能夠以合理的價格買進一些經營良好的銀行。」
第五:3億美元買入富國銀行!
1990年,巴菲特在美國房地產破裂、投資者逃離銀行股份風潮之中以不到3億美元的價格買入富國銀行10%的股份!
當時他對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股東說,「這是迄今為止最棒的一次投資」,原因是,自己以低價買到了一家管理水平一流的公司股票!
該投資成為巴菲特投資史上的經典之作。事實證明他的決策是對的,巴菲特持有這家銀行的25年裡,為他帶來了100倍的回報!
富國銀行前年的效率比為57.8%!
效率比用於衡量銀行的經營效率,數值越高就代表該銀行效率越低,即銀行的費用成本占營收的比重較高,銀行普遍的效率比都高於60%,這說明,富國銀行在效率上領先美國其他銀行,不僅令它具備了更強的盈利能力,而且在產品定價上相比其他競爭者更有空間,更有利於搶占市場份額。
C. 銀行股投資價值如何看
銀行股投資價值如何看?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從巴菲特買富國銀行看銀行股投資價值。
以前,銀行股是A股市場上為數不多估值體系與國際接軌的股票。隨著去年以來的震盪調整,現在成為估值較國際同類股票嚴重打折的品種。這仍未能提振銀行股走勢,以周五收盤為例,銀行板塊僅有一隻個股飄紅。
少不了先聊下估值工具,本文將用市盈率來對比幾個主要市場的銀行股。市盈率對銀行股而言可能是有爭議的估值方法,經常有人說市凈率是較正確的方法。考慮到市凈率不能反映出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且文中提到巴菲特買入銀行的理由時會涉及這一點,就採用市盈率這個指標吧。
從最新收盤價看,A股銀行股市盈率全部在7倍以下,均值略低於5倍,最高是平安銀行6.8倍,最低是興業銀行3.9倍,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都是4倍多。
對比其他股市的同類股票,上述股票估值顯然低很多。香港市場銀行股的標桿企業匯豐控股,市盈率12.5倍;美國市場的富國銀行為11.8倍,美國銀行更高達18倍。
咱們開始聊巴菲特。從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2013年四季度報告可以看出,巴菲特投資倉位最顯著的變化是繼續增持富國銀行,減持了康菲石油。經過多年增持,巴菲特持有富國銀行4.635億股,按最新收盤價46.05美元計算,持倉市值為213億美元。2009年一季度,巴菲特增持1236萬股富國銀行。當年,伯克希爾持有富國銀行超過3億股,占總股本的6%多;2012年增至4.08億股,持股7.7%,早已成為該銀行第一大股東。
之前很多投資人士分析過巴菲特為什麼多次增持富國銀行,包括巴菲特非常了解富國銀行,1989年開始買入富國銀行股票,持有的年頭非常長。富國銀行的業務競爭優勢明顯,一直都是美國盈利最多、效率最高的銀行之一,在起伏不定的銀行業里,業績相當穩定。富國銀行資金成本低,客戶基礎龐大。
但在買點上,我覺得巴菲特最看重的是估值低。翻看巴菲特的言論,他把幾次買股的理由說得很清楚:1990年買進富國銀行股票是因為該股數月時間股價幾乎腰斬。他說:1990年我們買入富國銀行的股價低於每股稅後利潤的5倍。”2009年富國銀行再次暴跌,巴菲特再次增持時,又解釋說富國銀行股價低於每股稅後利潤的4倍。巴菲特說他評估銀行股的方法主要是看資產盈利能力,而且要以一種穩健保守的方式來獲得盈利。
股價相對每股稅後利潤的倍數,其實就是市盈率。按照巴菲特的這個標准,A股市場上所有的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都在估值極低、投資價值極高的區間,因為它們的市盈率都在4倍至5倍。
富國銀行是一家盈利能力強的企業,2013年凈資產收益率同比增長16%。A股銀行業的2013年報尚未出爐,從2012年報、2013年三季報看,大部分銀行沒達到這個數字,也基本都在10%以上。不論如何,股價與每股收益的關系,直觀體現在市盈率上。相比富國銀行,估值低一半多的A股銀行股已經低於巴菲特的買點。
當然,估值高低、股價趨勢,綜合反映市場的新生態,投資者對行業、股票未來的預期,這遠不是市盈率等估值指標可以具化的。只是,作為尋求投資安全邊際的代表人物,在藍籌股低迷市道中,巴菲特的角度是可以參考的角度之一。
更多銀行股投資價值知識請關注股票知識網
D. 誰知道巴菲特當年買入富國銀行到現在盈利了多少倍
超過2倍了!
富國銀行是美國唯一一家獲得AAA評級的銀行,建於1852年,名稱一直未變;按商業銀行資本市值,全球排名第四。
第一,富國銀行是以全能型的以客戶為導向的銀行。銀行的目標是滿足客戶在財務上的全部需求,幫助他們在財務上取得成功。銀行的服務是以客戶為中心的,而不是以產品為中心的,這一點貫穿在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中,成為富國的核心理念和發展的動力。
第二,富國的交叉銷售的模式為利潤創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富國銀行有一個與其他銀行不同的地方,它的分支機構都不叫做分行,而是叫做商店。這是一種有特殊意義的叫法。富國很注重銷售,尤其是交叉銷售,平均起來,它可以向一個公司客戶推銷5.3個金融產品,向個人客戶平均推銷4.6個產品。這種交叉銷售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富國銀行對客戶資源的利用能力,實現了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富國銀行很注重對風險的控制,尤其是在風險的分散化上做得很好。富國擁有80個業務單元,分別為客戶一生中可能產生的各種金融需求提供合適的產品,這樣就把業務的風險分散化了,使其不容易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風險的分散化也是富國銀行不良貸款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四,富國十分注重對於渠道的建設,富國的櫃台、電話、網路和ATM的建設都十分完備。網路銀行是全美最好的,ATM網路是全美第四大的。這些措施能使富國的客戶隨時隨地享受服務。
該企業在2007年度《財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二十六。
巴菲特向來價值投資,不好的企業,沒有潛力的企業他一般不會投。
E. 股神巴菲特是怎樣起家的
巴菲特是美國「股神」。
從20世紀60年代用低價收購了瀕臨破產的伯克希爾公司開始,巴菲特就連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難以想像的投資神話。在美國,伯克希爾公司的凈資產排名第五,其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成就,就是因為巴菲特一直信奉這樣一條定律:在眾人相中的地方投資,是不可能發財的。
簡單而樸素的價值投資策略(買入估值便宜的好公司),給巴菲特帶來了長期年化20%的收益率。而巴菲特的幾個經典投資案例,包括可口可樂,吉列,富國銀行等也常常被投資者津津樂道。
(5)富國銀行股票巴菲特成本擴展閱讀
1980年,他用1.2億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單價,買進可口可樂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樂改變了經營策略,開始抽回資金,投入飲料生產。其股票單價已漲至51.5美元,翻了5倍。至於賺了多少,其數目可以讓全世界的投資家咋舌。
2008年9月,在拋甩股權為主流、持有股權為找死的亂世里,伯克希爾用1.03美元(8港元)價格吃進了2 .25億股比亞迪股票,成本約為2.32億美元。僅僅一年後,比亞迪的股票就猛漲到了88港幣,一年實現11倍收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菲特
F. 巴菲特到底是如何光靠股票就成為世界首富的
巴菲特能成為富翁,原因很多。當然,在他的投資生涯的後半期,他已經不僅僅在做股票了,他擁有了一家保險公司,保險公司的特殊性,給他的投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而且這種資金還沒有成本。再加上資金規模的巨大,他能夠影響所投資公司的經營,這都是他成為富翁的原因。所以,研究巴菲特的投資,他的後半期並不是僅僅依靠炒股票取得的利潤。老巴能成為首富,因為他即是一名優秀的投機者,更大層面上也是一個優秀的企業家。
所以,作為我們中小投資者,大可不必研究他後半段的投資經驗,我們要研究他從窮光蛋發家致富的過程,也就是他淘得第一桶金的方法。將來您要發了財,您也能象他一樣搞這些資本運做,畢竟誰錢多,誰的投資途徑就更廣泛嗎。
他能依靠股票取得第一桶金,首先是因為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非常符合股票市場。比如,他個性沉靜,喜歡深沉的思索;非常勤奮,對任何知識都充滿了興趣;個性非常穩定,沒有那些普通人的不良習性;人品非常優秀;獨立思考能力非常強,幾乎不受外界的影響等等。
其次,這個人在發財之前有過長期的投資失敗經歷。根據他的傳記,老巴這個人很小就投身了股票市場。但是他和我們大多數散戶一樣走的是技術分析的道路,炒短線。這導致他很長一段時間沒賺到錢(我們普通人只看到他一夜暴富的經過,卻沒有注意在發財之前他所經歷的長期失敗過程)。正是長期的失敗經歷,他本人又非常善於思考,使他對資本市場的投機機理有著非常刻骨的理解。這種經歷是每個投資者都要經過的課程,只是很多人堅持不下來,或著不善於思考,總結不出有用的經驗。所以,老巴在走上價值投資道路後,具備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不僅僅懂得企業投資,而且精通投機,是一個兼備型的人才。比如,中石油的投資,他的拋售時機把握的簡直太精確了,幾乎就在金融危機爆發的前夕,這都是他在青少年時期炒短線積累的投機經驗造成的。所以,我不支持普通人一上來就搞價值投資,我支持新手應該用至少5年的時間在股市裡炒短線,表面上看這是在浪費時間,但是只有這種浪費才能讓一個人終身能立足於這個市場。只有短線的經歷才能真正讓一個人把握好價值投資,價值投資也可以說是技術分析的升華。
最後,老巴在創業的時候,正好趕上美國二戰以後的經濟騰飛期,您有空可以找找美國60年代的大盤走勢圖就明白了。
所以,老巴能成為首富,原因很多。反正靠股市發財和其他生意一樣,都需要耐心與執著,別指望一夜暴富。
一家之言,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