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國豬肉股票有哪些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這是世界上最大的豬肉養殖傷,泰森食品公司,嘉吉公司等,以上是最有影響力的豬肉股票。
2. 雙匯集團的收購交易
中國公司對美國公司最大的收購交易「突然」浮出。
2013年5月29日,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和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NYSE:SFD)聯合發布公告稱,雙匯國際將以總價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根據協議條款,雙匯國際將支付史密斯菲爾德47億美元現金,並承擔後者債務約24億美元。雙匯國際的收購價為每股34美元,較史密斯菲爾德5月28日收盤價25.97美元溢價31%。以5月28日收盤價估算,史密斯菲爾德市值約為36億美元。 受收購消息影響,當地時間5月29日,史密斯菲爾德開盤價為32.55美元,較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大漲逾25%。
雙匯國際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和中國最大的肉類上市公司雙匯發展(000895)的控股股東,也是雙匯發展第一大股東雙匯集團的控股股東。史密斯菲爾德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也是美國最大的豬肉製品供應商之一。
一位接近雙匯發展的知情人士稱,「這是雙匯國際化戰略的一個信號,下一步雙匯國際化的步伐可能就會加快。」
兩公司早有接觸
根據史密斯菲爾德網站2013年5月29日的新聞稿,雙匯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同意通過戰略性合並,創造全球領先的豬肉生產企業。
雙匯國際承諾,收購完成後將保持史密斯菲爾德的運營不變、管理層不變、品牌不變、總部不變,同時不裁減員工,不關閉工廠,並將與美國生產商、供應商、農場繼續合作。
史密斯菲爾德在新聞稿中稱:「合並後的公司,不但將有更多機會進入巨大且仍在成長的中國市場,同時還保有世界領先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控制標准。」
路透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說,此次交易旨在將美國豬肉發送到中國。
雙匯國際、雙匯集團董事長萬隆表示,此次收購是中美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內最大豬肉企業的結合,集中了最先進的科技、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互補,將形成世界最大的豬肉企業。
據悉,此項交易已獲得雙方董事會的一致批准,尚需獲得史密斯菲爾德股東批准。
此外,該交易還需要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審批。在獲得監管批准並滿足例行成交條件後,兩公司預計此項交易將於今年下半年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有外媒2013年5月29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按照協議,如收購因監管原因流產,史密斯菲爾德將付給雙匯「反向分手費」。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曾對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發出逾185億美元收購要約,這個當時中國企業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終因美國國內反對等原因告吹。
另據路透社報道,摩根士丹利和銀行組成的銀團將為此交易提供貸款。
值得一提的是,兩大公司此前早有接觸。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早在兩三年前,史密斯菲爾德的老闆就來過雙匯集團。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Larry Pope說,該公司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試圖與雙匯達成交易。
兩大肉企的聯姻
官網資料顯示,史密斯菲爾德於1936年成立於美國弗吉尼亞州,2010年12個國家擁有獨立子公司或合資企業。史密斯菲爾德上世紀80年代獲得較快發展,到1998年,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的豬肉生產商。2010年該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
在生產能力方面,史密斯菲爾德有4個生豬場、85萬頭種豬、40家豬肉加工廠、1580萬頭豬的產量,產品不僅供應美國國內,還出口中國、日本、墨西哥等市場。
史密斯菲爾德2012年財年(截止到2012年4月29日)銷售額為131億美元,凈收入為3.6億美元。在營收中,豬肉部門貢獻111億美元、生豬生產部門貢獻30.5億美元,國際業務部門貢獻14.7億美元。截至2012年,該公司債務為16.4億美元,資產負債率33%。
據雙匯集團網站資料顯示,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在2011年中國企業500強排序中列166位。
雙匯國際2010年股東實力雄厚。 雙匯發展2012年年報顯示,雙匯國際的主要股東有:Heroic Zone Investments Limited(雄域公司)持股30.23%,鼎暉Shine、鼎暉Shine II、鼎暉Shine III、鼎暉Shine IV分別持股16.58%、9.20%、4.75%、3.17%,潤峰投資持股10.57%,郭氏集團持股7.40%,運昌公司持股6%,高盛策略投資持股5.18%,Focus Chevalier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新天域)持股1.73%,Blue Air Holdings Limited(新天域)持股2.42%,淡馬錫持股2.76%。
上述雄域公司由Rise Grand Group Ltd.(興泰集團)100%控股。據報道,2007年10月,雙匯集團及其關聯企業的相關員工約300人首先通過信託方式在英屬威爾京群島設立了興泰集團。
雙匯國際化步伐加快
收購史密斯菲爾德被視為雙匯發展國際化的第一步。
「雙匯集團一直有在美國建廠的計劃。」上述接近雙匯發展的知情人士說,在國際上,論產量,雙匯發展的肉類總產量,包括肉製品和冷鮮肉,2011年就已經超過史密斯菲爾德,但銷售收入不及後者。
「雙匯發展的定位就是肉類生產,股票市值已經超過一千個億,與全球肉類企業比是最大的。現在雙匯集團的業務基本上都在上市公司內,過去是母公司大,子公司小,現在是上市公司大,集團公司那邊只有很少一部分業務沒放進去,包括物流、商業和化工。」該人士稱,雙匯在三四年前就提出邁向國際化,自身定位不僅是國內最大的肉類企業,更要走向國際市場。
「雙匯國際化提的很早,但步伐走得比較謹慎。」該人士說,此次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是一個走出去的信號,下一步國際化的步伐可能會加快。
一位生豬行業分析師表示,雙匯集團近幾年沒有大的投資動作,「雨潤這幾年擴張很厲害,雙匯則基本上原地踏步」,管理層收購完成後,管理層有時間和精力「應該去做些事情」。
在雙匯國際化步伐中,雙匯國際或擔當著沖鋒陷陣的角色。
據上述接知情人士透露,雙匯國際下面有國際貿易部,2012年還計劃成立產品研發部,慢慢把雙匯國際發展成一個實體,「原來是虛的,現在慢慢做實,這可能都是為走向國際的一個謀劃。」 中國雙匯國際公司與美國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6日晚聯合宣布,兩家公司之間的收購交易獲得美國財政部牽頭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批准,豎起了繼2012年萬達收購AMC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又一里程碑。
雙匯國際2013年5月29日宣布將以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這筆交易將成為迄今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一次赴美投資。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批准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原因有三:首先,美國需要外國投資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當前,美國經濟依然在低速復甦,失業率雖有下降,但仍居7.3%的高位。其次,農業並非敏感領域,如果連這筆交易也不批准,將大大削弱外國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興趣。最後,雙匯承諾保留史密斯菲爾德管理層和員工,獲得勞工組織和地方政府支持。
反觀過去幾年中,美國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頻頻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撓中國企業在美國並購,傷害了投資者的赴美熱情。2005年,美國拒絕中海油收購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2008年,美國叫停華為收購美國信息技術企業3Com;2012年,美國阻止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在美收購風電場。美國國會在2012年下半年更是聲稱華為和中興的通信產品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勸阻美國企業不要與這兩家公司合作。
現階段來看,美國政府的「綠燈」,預示著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並購交易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內完成,也有助於緩解中國企業對赴美投資可能遇阻的疑慮。
美國咨詢公司羅迪厄姆公司研究員蒂洛·哈內曼認為,中國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未來還有可能超過美國,而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才剛剛起步,預計今後還將有大量投資進入美國市場。
2012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高達6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17%。然而,中國在美投資規模僅相當於西班牙,遠低於英國、日本和法國,與美國一年吸引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2500多億美元相比,中國的份額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帶去的不僅是資金,也有助於加深美國民眾對中國的認識,避免因受某些政客誤導而產生偏見。兩周前,中國大片《一代宗師》在AMC影院等諸多美國院線上映,觀眾評分與《速度與激情6》等美國大片不相伯仲。也許幾年後,雙匯火腿也將走上美國家庭的餐桌,一改美國人對中國食品安全的刻板印象。
新華社華盛頓9月6日電
新華社華盛頓2013年9月6日專電(記者 高攀 王宗凱)美國食品公司史密斯菲爾德6日宣布,中國雙匯國際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交易已獲得美國聯邦政府批准。
史密斯菲爾德當天發表聲明說,該項收購交易已獲得美國財政部牽頭的外國在美投資委員會的批准。
聲明還說,完成這筆交易還需等待史密斯菲爾德公司股東批准,史密斯菲爾德將於2013年9月24日舉行股東大會對此進行投票。
這是迄今中國企業規模最大的赴美投資案。為此,美國國會2013年7月10日專門舉行了聽證會,以評估該項收購是否符合美國利益。
史密斯菲爾德首席執行官拉里·波普當時在聽證會上表示,該項收購旨在滿足中國持續增長的豬肉需求,有助於美國向中國出口更多豬肉,也可幫助美國農業擴大生產和增加就業。美國政府的放行預示著這筆標志性的跨國並購交易有望在未來幾個月完成。 全球最大豬商股東批准雙匯收購
2013年9月24日晚,雙匯以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豬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
在股東大會上,有76%的普通股股東同意接受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首席執行官Larry Pope對於這個結果表示在被雙匯收購後,公司的業務將正常開展。
最終完成交易於2013年9月26日完成,從交易所退市後將作為雙匯國際的全資子公司。
史密斯菲爾德已有80年歷史,在全球4個國家有員工4.6萬人,在美國有400個豬場,和2000戶豬農簽署供應協議,雙匯同意這些協議仍然有效,已達到美國豬肉向中國出口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
美國當地時間9月26日上午10時,由中國銀行牽頭的40億美元銀團貸款按時交割,標志著雙匯並購案最重要的融資環節順利完成,隨後雙匯國際與史密斯菲爾德正式簽署並購交易生效協議。
3. 雙匯發展為什麼股票跌那麼多
2021年8月17日深夜,雙匯董事長「萬隆」的長子「萬洪建」發表了一篇文章《萬洪建:我眼中的父親和萬隆》,披露萬隆與雙匯的大量內幕信息,萬洪建文章一出,次日「萬洲國際」股價暴跌11.33%。
暴跌原因如下:
1、萬洲國際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雙匯被抽血」
「萬洲沒有實際的生產運營,它實際上就是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的拼盤,它的作用,就是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財務手段,復雜的架構,將國內雙匯的錢不露痕跡轉出境外,從來沒有逆向迴流過。」
2、違規關聯交易損害上市公司利益,導致雙匯損失超8億元
「今年2月26號,萬老闆攜郭麗軍一起簽發「關於調整美國六分體價格建議」,不理會國內雙匯管理人員的強烈反對,繼續大量進口美國六分體,2月底進口六分體的市場平均價格只有21500元,你們卻強行將美國產品進口結算價格從21000元/噸大幅提高到25800元/噸,進口量接近10萬噸。目前這批從美國史密斯出口到中國的六分體,給中國雙匯造成的損失多達8億人民幣以上。」
「該凍肉躺在雙匯倉庫,成為雙匯的巨大潛虧」
3、強行低價收購員工持股獲利50多億,私吞3.5億股獎勵股票
「利用自己雄厚的勢力,在員工處於一盤散沙的弱勢背景下,巧取豪奪,從員工持股的興泰公司,強行用一半的低價交易,萬隆先生自己獲利50多億港幣」
「以收購(史密斯菲爾德)成功為借口,聯同自己秘書自我獎勵50多億港幣仍不滿足,再把原來承諾授予管理團隊的3.5億股萬洲獎勵股票,在2017年,也全部抓入他一個人的口袋。」
4、CFO/CEO用人不當
萬洲的CFO「郭麗軍」雖然精通財務,但是不懂雙匯的產、供、銷、研,連自己本身主導的萬洲外匯對沖,這兩年給萬洲帶來的累計虧損超過千萬美元,喜歡看YouTube裏海外人士的政經言論,並據此作為萬洲國際外匯對沖與戰略規劃依據。「2018年,父親談到郭麗軍不懂英文」。
即使這樣,依然在8月12日任命郭麗軍擔任萬洲CEO!
5、雙匯國企改制時,涉嫌侵吞國有資產
「2007年,雙匯的國企改制進入尾聲,參與國企改制的鼎暉公司不知何故,私下無償授予萬隆先生5%的雙匯股份,由於雙方無法或不願公開此項交易,於是這5%的股份就直接轉賣給了香港一家公司,而萬隆先生私下獲得了2億美元的對價款項,之後你興奮地將這筆巨款存放在香港DBS銀行。」
6、股權轉讓收入2億美元,沒交稅
「2007年已經過了15年,這筆巨額收入至今沒有申報,至今沒有納稅」
4. 國內首款人造肉食品即將上市,會有什麼反響
近來,「人造肉」已經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隨著「人造肉」的上市,各種以之為原料的食品也開始多了起來,日前,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李健實驗室團隊和植物肉品牌Starfield合作,共同研發出了中國第一代「人造肉」產品——仿老上海鮮肉月餅的植物「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月餅預計於9月面市。消息一出,反向各異,專家表示人造肉月餅的接受程度可能較低!
究竟「人造肉」是什麼肉?中國人會買賬嗎?國產人造肉啥特點? 從5個層面全方位高度模擬動物肉
美國時間8月8日,原本僅在57家門店試水的漢堡王「人造肉」漢堡廣受好評,漢堡王將這款「不可能的皇堡」推廣到全美7000多家門店。
8月13日,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宣布,將推出一系列以大豆為基礎的素肉產品,包括大豆漢堡、肉丸、香腸和肉餡等「Pure Farmland」系列產品,並即將開始銷售。
不僅取得了良好的反饋,人造肉在美股市場也是表現不俗。今年5月2日,美國「人造肉」上市公司Beyond Meat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比爾·蓋茨、推特聯合創始人比茲·斯通,以及演員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多位明星投資人對其青睞有加,其股價在當天收盤時上漲163%,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納斯達克市場最牛IPO表現。
在中國,受國產人造肉即將上市的消息影響,人造肉概念股也出現持續漲勢。本周以來,東寶生物、雙塔食品均出現漲停行情,哈高科、四環生物等跟漲。而自5月以來,雙塔食品股價已累計上漲100%。
5. 雙匯集團的發展歷程
1984年,萬隆當選漯河肉聯廠廠長,當年即盈利,結束了26年的虧損歷史;
2000年雙匯率先從歐洲引進國內第一條冷鮮肉生產線;
2010年中國最有價值品牌評選雙匯品牌價值196.52億元;
2013年,雙匯國際(現更名為萬洲國際)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成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食品企業;
2014年雙匯母公司萬洲國際在香港成功上市;
2015年8月,雙匯集團榮登《中國製造企業協會》主辦的「2015年中國製造企業500強」榜單,排名第50位;
2016年6月22日,雙匯集團財務有限公司開業暨財銀合作簽約儀式在雙匯集團總部隆重舉行;
2016年,雙匯集團母公司萬洲國際以營業收入212億美元首次上榜《財富》世界500強榜單;
2017年正式進入香港恆生指數成份股,成為港股大藍籌;
2018年雙匯以品牌價值619.46億元上榜第十二屆中國品牌價值500強
6. 雙匯是上市公司嗎
雙匯是上市公司。
雙匯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總部在河南省漯河市。在全國18個省(市)建有30多個現代化的肉類加工基地和配套產業。
形成了養殖、飼料、屠宰、肉製品加工、新材料包裝、冷鏈物流、連鎖商業等完善的產業鏈,年產銷肉類產品300多萬噸,擁有近百萬個銷售終端,全國除新疆、西藏外,雙匯的產品都可以做到朝發夕至。
2013年5月雙匯擬71億美元收購世界最大生豬養殖企業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的全部股份,使雙匯集團成為世界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
雙匯的公司規模:
雙匯集團是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每年消化3000萬頭生豬、50萬頭活牛、20多萬噸雞肉、5萬噸雞蛋、5萬噸植物蛋白,通過養殖業年轉化糧食800多萬噸,帶動周邊養殖業、飼料業、屠宰加工業實現產值400多億元,間接為150多萬農民提供了就業。
集團以屠宰和肉製品加工業為主要產業,旗下涵蓋養殖業、飼料業、屠宰業、肉製品加工業、化工包裝、彩色印刷、物流配送、商業外貿等配套產業群。
雙匯集團發展目標是,使雙匯成為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肉類供應商。「十一五」末屠宰生豬達到2500萬頭,肉製品150萬噸,肉類產量進入世界行業前三強,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為「十二五」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