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央匯金公司與中金公司
中金公司就是著名的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由於該公司近年來承銷了許多有名的上市公司的發行工作而聲明大振,一舉成為一級市場執牛耳的公司。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是由國內外著名金融機構和大型公司共同投資,具有戰略夥伴關系的國際投資銀行。中金公司的股東分別是牶中國建設銀行(佔42.5%),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35%),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佔7.5%),香港名士集團(佔7.5%)。股東總資產逾5800億美元。業務范圍廣闊,包括企業重組,收購與合並顧問項目融資顧問,人民幣普通股、人民幣特種股,境外發行股票,境內外政府債券的承銷,自營買賣,甚至取得A股經紀業務資格。中金公司成功承銷中國電信(香港)在紐約和香港的成功上市。共籌集資金42.2億美元,境內外運作也是大手筆,堪稱中國第一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匯金公司,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投資公司,2003年12月16日注冊成立,注冊資金3724.65億元人民幣,性質為國有獨資,辦公地點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23號平安大廈七樓。
公司管理層
公司董事會和監事會成員分別由財政部、人民銀行和外匯管理局委派。公司成立時董事長為外管局局長郭樹清,副董事長為外管局副局長馬德倫(2004年10月證監會主席助理汪建熙接任),總經理為外管局副局長胡曉煉(2004年9月調任人民銀行行長助理,總經理由謝平接任)。董事會成員包括:外管局副局長李東榮,外管局儲備管理司司長黃國波,財政部金融司司長徐放鳴(因經濟問題已被拘),財政部金融司副司長孫曉霞,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衛星,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謝平(2004年9月接替胡曉煉擔任總經理),央行貨幣金銀局局長葉英男。監事會成員包括:財政部財政監督司司長耿虹、央行會計司司長胡正衡和經濟學家鄧先宏。
公司定位
代表國家對國有大型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的權利和義務、維護金融穩定、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高效運用外匯儲備、對外匯儲備保值增值負責。
投資記錄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銀行225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中國建設銀行200億美元;
2003年12月注資建銀投資公司25億美元;
2004年6月注資交通銀行30億人民幣;
2005年4月注資中國工商銀行150億美元;
2005年6月注資銀河證券公司100億元人民幣;
2005年7月注資中國進出口銀行50億美元;
2005年8月注資申銀萬國證券公司25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國泰君安證券公司10億人民幣另提供貸款15億人民幣;
2005年8月注資銀河金融控股公司55億元人民幣;
2005年9月注資光大銀行100億元人民幣;
相關爭議
匯金公司雖然名為公司,但有觀點認為它仍是政府機構,由於國資委不負責管理金融類國有資產,所以匯金公司被認為是「金融國資委」。此外,動用國家外匯儲備用於國有企業因制度和機制的原因產生的虧損,也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質疑,在程序上也有如吳敬璉等人認為匯金公司應取得人大財經委的授權
B. 收購兼並對股票好嗎
利好。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收購兼並其他公司,有利於上市公司業績的提高,屬於利好。
C. 公司收購兼並地塊對股票是利好還是利空
收購兼並一般都是利好,因為一般來說,在不考慮風險的情況下,公司擴大再生產都會增厚業績,而市場業績為王,所以可以認為是利好
D. 收購兼並股票會漲嗎
收購兼並股票並不一定會上漲,如果是被兼並方一般股票價格是會上漲的,但是如果是收購方,反而股票下跌的可能性更大。
E. 一個公司以收購股票的方式實現對另一公司的兼並通常是在市盈率較低時實施。
個人觀點,我覺得是市凈率較低的時候才有收購價值。當PB接近股價時,這時候它的股價是與公司真實資產價值最為接近的時候,尤其是跌破凈資產時,這時候收購簡直就是打劫。
市盈率較低時,是針對這個公司未來發展,如果它盈利能力強,則在投資這家公司之後,公司能讓股價回到高位,但是這並不是並購企業最關注的,因為收購之後不可能讓它繼續獨立運營,必然在各個方面與母公司進行融合重組,按照母公司的需求進行改造,那麼這家公司之前的贏利能力就變得並不太重要,而它的股價是否接近於資產價格則是衡量這筆買賣是否劃算的最重要標准。
因為PE代表未來,PB代表現在。
所以投資者看的是市盈率,而並購者看的是市凈率。
或者說:市盈率決定投資價值,市凈率決定收購價值。
完畢
F. 如果某家上市公司被兼並或倒閉,那持有它公司的股票怎麼辦麻煩告訴我
兼並就是重組。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被重組股票的價格可能會大漲。如果是上市公司倒閉了。股票要退市。上市交易的股票就暫停交易。轉移到三板市場。這個市場跟主板是不一樣的。都是些退市的公司股票。每逢周一三五交易一次。專門組織交易。上市公司倒閉以後資產清算完了之後股票一般還是有價值的。不會沒有。只是可能很少。
G. 匯金公司持有哪只股票336.12萬股
匯金公司持有的股票大概有房地產,他在了36%的股權
H. 並購對股價影響
公司收購股價會上漲還是下跌?
這個答案其實是不一定的。如果收購的公司是一個爛攤子,業績不好,沒發展前途,負債累累,那麼對發出收購要約的公司而言,則是一個利空消息,公司業績會被拖垮,股價也可能因此下跌。但是如果收購的公司前景很好,而且對發出收購要約的公司有很大幫助,則是一個利好消息,公司股票價格可能會上漲。
上市的公司按照總資產,根據評估機構的相關證明和路演的結果實行定價和發行相應的股份數,再在二級市場上融資.然後根據現有的股份數額,計算原來的股份
上市公司收購針對的客體是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即公司發行在外且被投資者持有的公司股票,不包括公司庫存股票和公司以自己名義直接持有的本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前者如公司在發行股票過程中預留或未出售的股票,後者如公司購買本公司股票後尚未注銷的部分。我國現行法律因採取實收資本制,公司擬發行股票須全部發行完畢後,才得辦理公司登記,故我國公司法排斥了公司庫存股票;同時,我國僅允許公司為注銷股份而購買本公司股票,上市公司持有本公司股票也屬禁止之列。
公司並購對的股價影響:
1、並購傳聞通常會導致公司股價上漲
通常在市場上有並購傳聞的上市公司,股票價格都會受到傳聞的影響,多數會呈上漲的走勢。
2、股票價格上升大多發生在企業並購公告發布之前
股票價格一般會在企業並購公告發布之前上漲,而在企業並購公告發布之後,股票價格上升態勢通常會逐漸趨緩,甚至反轉下跌。
3、並購企業的實力及其所屬行業對其股票價格波動產生重要影響
一般來說,並購企業的實力越強,所屬行業越好,並購事件就越容易引起股價上漲,反之則有可能引起股價下跌。
4、混合並購對並購企業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最大。
《公司法》對公司的合並進行了明確的界定:公司合並可以採取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兩種形式。一個公司吸收其他公司為吸收合並,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兩個以上公司合並設立一個新的公司為新設合並,合並各方解散,公司合並時,合並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當由合並後存續的公司或者新設的公司承繼。
《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收購可以採用要約收購、協議收購及其他合法的方式。
不久前剛剛通過的《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對上市公司收購作出了最新的界定,指出上市公司收購就是投資者通過股份轉讓活動或股份控制關系獲得對一個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的行為。投資者進行上市公司收購,可以採用要約收購、協議收購和證券交易所的集中競價交易等多種方式進行。允許依法可轉讓證券和其他合法支付手段作為上市公司收購的對價,解決上市公司收購中可能出現的現金不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