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然公司破產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摘要:本文從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例出發,結合國內銀行業務實踐,提出了對銀行信貸決策方面的一些建議和看法,主要有:對借款人資產負債結構、賬面價值與資產的市場價格的認識;借款人穩健經營問題,尤其是流動性風險問題;銀行分散化投資的信貸原則問題;關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問題,等等。
美國安然能源公司(Enron Corp.ENE),曾名列世界500強第16位,並連續4年榮獲「美國最具創新精神的公司」稱號,2001年被美國《財富》雜志評為全球最受稱贊的公司。2001年9月30日其資產負債表上顯示的總資產達618億美元;2000年8月,其股價曾超過90美元,其業績甚至超過IBM和AT&T這些市場表現優異的公司。但即使是這樣曾經是「業績優良」的巨型公司,在涉嫌做假帳 [1],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的消息公布後,該公司股價大幅下跌,標准普爾等評級機構將其債券評級下調為垃圾級 [2],不得不遞交了破產保護申請,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司破產案 [3]。該公司目前也在中國開展業務 [4],其破產在全球證券及銀行業中引起較大震動。本文從美國安然公司破產案例出發,結合國內銀行業務實踐,提出了對銀行信貸決策方面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要對公司的資產價值進行正確的判斷,不僅要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更要關注公司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其影響因素。
對企業資產價值進行評估,是金融分析的三大支柱之一 [5]。正確理解衡量資產與負債價值的核心原則,對於金融機構正確決策及防範信貸風險非常重要。
通常,我們在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進行評審時,關於企業的財務信息主要來源於其財務報表,但由於這些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是按照會計專業的原則制定的,僅用原始成本計量資產的價格,再考慮折舊後記錄下來。顯然,其所計量的某項資產或債務的價值,不僅沒有考慮資產與負債當前的市場價格,而且忽略了一些經濟意義非常重要的資產與負債。因此,某種意義上講,報表中的資產與負債僅為賬面價值,如果不與其市場價格結合起來,就不能對負債公司的狀況進行全面、准確的判斷。
例如,某家公司因產品質量可靠、信譽良好,或因研發高效而擁有具有市場優勢的科技產權,這些雖不一定直接表現為實際資產,但卻會影響公司的市場價值。同樣,有關其未來前景的信息,雖不直接表現為現實的資產或負債,但卻是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重要預期因素,如該公司為上市公司,股票價格會相應做出反映 [6]。
同資產、負債表的賬面會計價值相比,其市場價格與公司的現金流量、信用的聯系更加密切,對公司經營狀況的反映更敏感,影響更深,美國安然公司就是證明之一。安然公司在證券市場上的不良表現,很快使其能源交易及行銷業務受到重大影響,其曾是全美最大的在線能源交易平台(日平均成交金額高達30億美元)——網上系統交易基本陷於停頓,交易平台也在當天關閉。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使我們不難看出:財務會計報表只能部分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只有正確分析、預測公司資產的市場價格及影響因素,才能正確評價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
從另外一個側面也提醒我們,公司與資本市場的聯系,使得對其資產價值的評估更加復雜。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資金的同時,受市場敏感性及反作用的影響,公司也面臨更大的信用風險。可以想像,如果不是由於資本市場所做出的強烈反應,安然公司也許不會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破產。
但遺憾的是,目前在我國,銀行進行項目評估及信貸管理時,多數採用的還是傳統的做法,較多地注重會計報表,而對上市公司資產的真實價值及價值影響因素重視不夠;在對公司信用評估時,比較多地認為上市公司一般信用較好、且能受市場監督,而對於市場的反作用可能帶來的突發性的甚至是毀滅性的風險認識不夠。
二、一般企業都具有擴大負債的傾向,且當負債高於一定比例時,具有隱瞞真實負債的動機。
一般而言,公司管理者進行資本結構決策是為了增加股東財富。根據關於企業資本結構的MM理論,在理想、無摩擦的市場環境下 [7],公司發行的所有證券的市場價格由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實際風險決定,與其資本結構無關。由於無摩擦環境不存在,公司資產的價值會因資本結構的不同而不同。比如,由於公司所得稅的存在,藉助債務融資,公司可減少納稅的金額。債務的利息抵稅的現值會反映到股票的價格之中,對於一個無債公司,當管理者宣布公司將發行一定量的債券用於回購股票時,股票的價格一定會上漲。因此,為使股東財富最大化,一般管理者都會盡量增大公司資本結構中的負債比例。
但是,一般認為,當公司資本結構中債務所佔的比例逐步提高時,公司的違約風險也越來越大,當債務比例過高時,出現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增大。因此,當公司的債務比例高於某一值(最佳負債率)時,其股票價格反而會隨著債務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上圖是國外對於某公司的個案研究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出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隨負債率增大而變化的情況,股票價格處於最高點的負債率為最佳負債率(60%左右)。
企業管理者的目標是實現企業股東擁有價值的最大化,最佳負債率的存在從另外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上市公司為何盡可能擴大債務比例,而當比例高達一定值時又存在隱瞞債務的動機。再以美國安然公司為例,截止2001年10月末,該公司負債達312億美元(資產為498億美元),資產負債率為62.7%。從目前披露的情況表明,該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採用虛假的財務結構和激進的會計政策,缺乏穩健和審慎作風,雖然具有所謂比較強的創新精神 [8],但出現財務危機的風險也在同步加大。該公司在不斷擴大負債時,為使債務不會立即被投資者們所了解,通過賬務違規操作,將債務列入另外的業務部門,而不在資產負債表反映,欺騙投資者。
我國部分借款企業存在負債率偏高的現象。按照規定,新建項目資本金比例一般為35-20%,按此推算,部分新建企業負債率則高達65-80%;部分老企業負債率也高達60%以上。
從銀行債權人的角度看,對高負債公司負債的真實性及變動情況應引起特別關注。可以通過金融同業的信息溝通,加強對借款人實際負債的了解。
三、當公司真實負債高於一定比例時,受利益驅動的影響企業更趨向於選擇高風險經營。
公司的資本結構決定了誰將獲得企業未來多大部分的現金流量,債券、銀行貸款需要保證固定的現金支付,而股東回報是支付所有負債之後的剩餘部分。當公司的債務金額很大時,公司的股東與債權人之間便存在利益的沖突及協調問題,代表股東利益的管理者,為了獲得高收益會傾向於選擇風險很大的投資,因為如果項目失敗,債權人將承擔大部分損失,而當項目成功時,大部分收益由股東獲得。例如,如果公司目前的資產價值為1億元,一年後到期的債務面值為1.05億元。管理者可以選擇兩個投資項目,一個是無風險的,利率為5%、一年後到期的國債;另一個是風險很大的投資項目,一年後要麼獲得2億元,要麼什麼也沒有。即使後者成功的概率較小,管理者也會選擇它,因為管理者如果投資於國庫券,一年後公司的價值將為零,如果一年後公司的價值可能大於1.05,不管可能性多麼小,股東的財富將大於零。在本例中,債權人承擔了風險投資的所有風險,股東卻可以獲得所有的風險溢價收益。因此,當公司債務比例高於一定值時,債權人會面臨債務人經營選擇上的道德風險。
安然公司破產從實踐上證明了這一點。安然公司負債比例較大,曾一度被認為是採用新營運模式的典範,它起初主要是經營發電廠等能源資產,後經過所謂「革命性的轉型」,將其業務從傳統經營轉向能源買賣和約交易。安然公司在從電力這樣的公共事業產品,到像「天氣衍生金融產品」(是一種與天氣相關的保險形式)這種新奇的金融工具方面,成為一個大膽的交易商。所有這些,起初給安然帶來了巨大成功,但也為後來財務危機的爆發留下了隱患。
因此,當企業負債高於一定比例時,要謹防其經營選擇上的道德風險。越是由於企業貸款條件好,銀行要求資本金比例較低的企業,對於其經營范圍的變化越是要引起高度的關注。
四、注意公司資產無流動性而引致的財務危機
保持流動性是指具有保證支付到期債務的能力,流動性不僅要求維持日常運轉的經營性流動性,還要求在危機情況下保證融資需求能及時得到滿足。因此,上述兩個條件之一得不到滿足,就可能陷入財務危機之中,甚至有可能破產。
美國安然公司與2001年初被紐約證交所暫停交易的APP公司(主要業務為林、漿、紙)一樣,陷入危機的直接原因都是因現金及信用不足而導致的流動性不足。安然公司雖擁有遍布全球的發電廠和輸油管線,但卻沒有足夠的現金及信用償還債務,無法保證公司的流動性,公司不能正常運轉。財務危機爆發時,安然也曾許諾其資產流動處於穩定態勢中,但是其現金還是在不到三周的時間內耗盡。安然公司的個案,很可能使美國監管部門密切注意公布了巨額利潤但營運現金收入很少的公司。
可以想像,如果安然公司當時能設法解決流動性問題,該公司就會有起死回生的一線生機,而不必被迫匆匆進行清算。
安然公司的案例啟示我們,在項目的評估及信貸管理時,不僅要注意借款人的資產的整體狀況,還要分析其資產結構,尤其是企業資產的流動性及現金管理問題。我認為,在流動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的權衡中,穩健經營是基礎,保持合理的流動性,避免支付風險是企業實現經營穩健的關鍵。對此,單純的外部約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企業必須要注意從內因上解決,採取穩健的經營和財務政策。作為銀行,也必須從更高的層次認清這一點,避免貸款對象的流動性風險擴散到銀行體系,造成銀行的流動性問題。
五、關於銀行分散化的貸款原則
適當分散化的投資原則表明,通過分散持有風險資產,可以在不減少預期收益率的條件下,減少整體風險的暴露程度。
美國安然公司的案例說明,大公司如不能穩健經營,也會有出現重大財務危機的可能性。因此,即使前景良好的貸款項目,如貸款比例過大都需慎重行事,因為這樣會使風險集中集中積聚在少數貸款項目上。
安然公司的負債高達312億美元,但專家分析,安然事件雖然會對美國金融機構有相當的影響 [9],但由於許多債權銀行是以銀團貸款形式向安然公司放貸的,各家銀行貸款金額相對較小,有利於分散風險。因此,預計安然公司的債務問題對銀行體系的影響不會很大。
安然公司案例表明,對於同一項目及風險相關性較強的項目,把握分散化信貸政策是必要的。而我國目前的狀況是:即使是很大的項目(如貸款金額高達幾十甚至上百億元人民幣),往往融資由一家銀行或少數幾家銀行承擔,為了取得對某個大項目的貸款,獨貸某個項目的情況比較普遍。為防範風險,按照適當分散化原則進行銀團貸款是較好的選擇,銀行對此應引起高度重視。
六、慎發沒有任何保證的信用貸款
風險即不確定性,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關繫到投資安全。不確定性雖然是風險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但任何一種風險的情況都是不確定性的,沒有任何擔保的信用貸款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大。作為銀行,應審慎發放信用貸款。
新經濟的發展使技術折舊加快、經濟周期縮短,各種衍生金融工具與實體經濟的結合使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變得更加復雜,而且影響更深更廣。
任何公司都面臨不確定性的風險,即使是卓有建樹的大公司也不例外。如果公司選定權益或資產作抵押,則當公司沒有償還貸款時,借款人有這些權益或資產的第一優先權。在破產清算前,有抵押的債權人可以通過出售抵質押品獲得應得的收益,而沒有抵質押的債權人則存在不能收回債權的巨大風險。可以認為,在安然公司312億美元債務中,採取信用放款的銀行與採取擔保措施的債權銀行所具有的清償保障是不同的。
在貸款期限長達數十年的情況下,往往難以准確預測債務人可能遇到的風險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因此,即使對目前財務狀況仍十分良好的公司,銀行也應慎重發放無任何擔保的長期貸款。但是,目前在我國,銀行間為了爭取貸款客戶,對於一些目前看情況較好的客戶,大量發放無任何擔保的長期貸款(有的貸款期限長達15-20年)。安然公司的破產告訴我們,永遠強盛的公司是不存在的,其無擔保債權人的教訓值得國內銀行界借鑒。
客觀的說,美國安然公司的破產事件給資本市場的啟示是深刻的,尤其是對金融界的教訓更值得我們深思。作為銀行,如何對借款人資產負債結構進行正確分析,如何衡量借款人資產的實際價值,加強對借款人經營狀況的信貸管理,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信貸風險防範上,如何採取適當分散化的投資原則和正確處理信用貸款問題是我國銀行界面臨的當務之急。
參考文獻:
William F.Sharp: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The original edition ,McGram-Hill Companies,Inc.
Zui Bodie,and Robert C.Merton: Finance, First Edition,Prentice Hall,Inc.
[1] 原由:紐約一家律師事務所代表在1998年10月19日至2001年11月30日期間買入安然公司普通股的投資者對安然公司提起訴訟,指控該公司發布了一系列的涉及其業務、財務報告和經營狀況的誤導性陳述。該訴訟指控某些安然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士和董事,在安然的審計公司Arthur Andersen LLP有預謀的、廣泛的幫助下,在一系列的關於該公司的實質性陳述中,違反了證券法,人為地推高其股票價格。另外,安然員工持股計劃參與者也起訴安然,並提議進行集體訴訟,指控安然的非法行動導致數千名該計劃參與者在該股的下挫中損失了數百萬美元。2001年11月20日,安然員工持股計劃參與者起訴安然,並要求進行集體訴訟,指控退休計劃經理們掌握著持有該股的風險的關鍵信息而沒有透露。Amalgamated銀行也起訴安然,並要求進行集體訴訟,指控安然在其股價因錯誤地虛報了的收益報告而大幅上揚之時,通過拋售安然的股票,而賺取了高達11億美元的利潤。
[2] 僅一天時間,安然公司的市值損失26億美元,創下紐約證交所單只股票跌幅及交易量歷史紀錄,11月30日已跌到每股26美分。
[3] 此前,最大的破產申請案為1987年遞交破產保護申請的德士古公司,該公司當時總資產為358億美元。
[4] 美國安然公司在中國的機構——安然石油天然氣中國有限公司,2001年12月12日發表聲明,決定「安然石油天然氣中國有限公司及其成都分公司現決定終止在華經營。」該公司主要從事在中國國內的天然氣勘探和開發業務,其成都分公司主要負責四川油氣田的開發。
[5] 另外兩個是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管理;
[6] 這也符合有效市場假說(EMH)所揭示的內容,即在市場信息完全充分的情況下,影響資產價值的全部因素已經體現在資產價格中。
[7] 指交易成本為零的金融環境,也沒有稅收成本,是一種理想化的金融環境,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存在。
[8] 美國《財富》雜志2001年2月將其評為全球最具有創新精神的公司。
[9] 安然公司的最大債權銀行是花旗銀行集團、摩根大通銀行和紐約銀行
B. 德士古公司的介紹
美國德士古公司(Texaco)——美國大型石油公司之一,又稱得克薩斯石油公司。總部設在紐約州的哈奇森。1901年成立,名為得克薩斯燃料公司。1902年建立新石油公司,取名得克薩斯公司。1959年改今名。最初經營石油開采,其後石油銷售網遍布美國,並在中東佔有大量石油資源,已成為擁有 120多家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國際石油跨國公司,在32個國家勘探石油,在18個國家開採石油,在130 多個國家銷售石油產品。
C. 德士古公司的破產時間
德士古公司在1984年與彭澤爾公司(Pennzoil)爭奪格蒂石油公司(Getty Oil)的並購戰中以高價勝出,破壞了一樁已經完成的交易。彭澤爾起訴了德士古,獲得了100億美元的賠償金。後來這一判決又減至10億美元。然而,1987年,最高法院宣布維持原判。德士古由於無力支付這項賠償申請破產保護。股東訴訟接踵而至,他們一致認為格蒂石油公司的兼並過程是違規操作。後來,德士古賠償了30億美元,股東的訴訟請求沒有得到批准。1988年,德士古公司開始重新經營,最終於2001年被雪佛龍公司(Chevron)以390億美元收購。
D. 美國四大財團
美國金融業十大財團
第十名. 美國十大財團 - 芝加哥財團 Chicago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財團。20世紀初期,由當地的富豪家族麥考密克家族、伍德家族及新興的克朗家族組成,以芝加哥地區為活動中心而得名。
芝加哥地區氣候適宜,雨量充足,土地肥沃,宜於發展農牧業,很早就成為美國重要的糧食區和牲畜區。農業和畜牧業發達,肉類加工和農業機械工業隨之發展,很快就使芝加哥地區成為僅次於紐約的工商業中心和金融中心。這些富豪家族結合在一起,形成了壟斷財團。1935年擁有資產43億美元,在當時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四位。
芝加哥財團的金融實力比較雄厚,擁有5家大銀行:大陸伊利諾伊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哈里斯銀行公司、北方信託公司以及美國銀行公司。此外,還有兩家保險公司:西納(CNA)金融公司和各州保險公司。近年來,芝加哥財團受到華爾街大財團的排擠,金融實力遠不如前。大陸伊利諾伊公司受到摩根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第一芝加哥公司又為洛克菲勒財團所控制,芝加哥財團實際上已從屬於這兩個大財團。
芝加哥財團所控制的工業部門,主要是農產品加工工業和傳統的農業機械製造業以及以農業地區為對象的商業。在農產品加工工業方面,它控制了12家肉類加工公司,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埃斯馬克公司和聯合食品公司。在農業機械方面,它擁有國際收割機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兩家財團共同控制)以及迪爾公司。這3家農業機械公司生產的拖拉機佔全國拖拉機銷售市場的60%。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芝加哥財團在石油工業方面的擴展引人注目,它在屬於洛克菲勒財團的印第安納標准石油公司和德士古公司擁有大量投資,而且有重要的人事結合。
芝加哥財團在商業方面佔有重要地位。擁有西爾斯—婁巴克公司、聯合百貨公司、珠寶商店和馬歇爾·菲爾德公司等巨大的商業零售公司。西爾斯—婁巴克公司創立於1866年,20世紀初經營郵購業務獲得巨大發展,零售商店和供應點遍及美國各地,1982年公司資產增366億美元,全年銷售額300億美元,在美國的百貨公司中居於首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九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摩根財團 Morga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其他財團又無不以摩根財團為進攻的主要目標,因而其實力地位相對下降,曾一度為洛克菲勒財團所超過。為挽回頹勢,它採取了多種措施。在金融方面,利用雄厚的金融基礎,擴展實力。在工業方面,積極開拓新興技術工業,60年代以來,在電子計算機、高速復印機和微型膠卷等工藝部門中,已躍居首位。財團所屬的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全世界生產電子計算機最大的企業。財團原來基礎較好的電器設備、電力設備和原子能設備等工業也取得很大發展。在軍火工業方面,摩根財團控制的通用電氣公司、通用動力公司和格魯曼飛機公司,名列美國國防部最大軍火承包商的前茅。至70年代後期,摩根財團的信託資產迅速增長,大大超過了其他財團,加以電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工業的興起,又使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成倍增長。摩根財團不論在控制的企業數目和擁有的資產方面,又都凌駕於洛克菲勒財團之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八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梅隆財團 Mell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梅隆家族為中心,以金融起家的大壟斷資本集團。創始人T.梅隆於1869年創辦托馬斯.梅隆父子銀行,發展迅速。1902年改名梅隆國民銀行是梅隆財團賴以起家的金融支柱。它以此為起點,逐步與工業資本融合,財團逐步形成。梅隆財團所控制的金融機構,除梅隆國民銀行外,還有匹茲堡國民銀行和通用再保險公司。長期來,梅隆財團通過這些金融機構控制了匹茲堡地區的銀行資本和工業資本。
梅隆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資格最老的是美國鋁公司。它的前身是匹茲堡冶煉公司,1890年就為梅隆父子銀行所控制。1910年以來,美國鋁公司一直壟斷著美國鋁的生產,是梅隆財團的工業支柱之一。另一個重要工業支柱是海灣石油公司。它是美國最大的石油壟斷企業之一,主要業務包括石油開采、提煉、運輸和銷售;80年代以來擴大了石油化工和乙烯的生產能力,在美國化學公司中占第三位。梅隆財團在鋼鐵工業生產中也佔有一定的地位,擁有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國民鋼鐵公司(與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惠靈—匹茲堡鋼鐵公司、阿勒格尼—勒德盧姆工業公司等4家大鋼鐵公司。此外,財團還擁有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與洛克菲勒、芝加哥及克利夫蘭財團共同控制)及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羅克韋爾公司末受任何財團滲透,專門設計和製造飛機、導彈以及火箭,長期以來一直是五角大樓和國家宇航局的主要承包商,獲利甚巨。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七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洛克菲勒財團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以洛克菲勒家族的石油壟斷為基礎,通過不斷控制金融機構,把勢力范圍伸向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美國最大的壟斷集團。創始人J.D.洛克菲勒以石油起家,1863年在克利夫蘭開辦煉油廠,1870年以該廠為基礎,擴大組成俄亥俄標淮(原譯美字)石油公司,又很快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並以其獲得的巨額利潤,投資於金融業和製造業,經濟實力發展迅猛。資產總額在1935年僅66億美元,至1960年增至826億美元,25年中增長了11.5倍。其後又繼續獲得巨大發展,1974年資產總額增達3305億美元,超過了摩根財團,躍居美國十大財團的首位。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
洛克菲勒財團是以銀行資本控制工業資本的典型。它擁有一個龐大的金融網,以大通曼哈頓銀行為核心,下有紐約化學銀行、都會人壽保險公司以及公平人壽保險公司等百餘家金融機構。通過這些金融機構,直接或間接控制了許多工礦企業,在冶金、化學、橡膠、汽車、食品、航空運輸、電訊事業等各個經濟部門以及軍火工業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軍火公司有: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馬丁·馬里埃塔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斯佩里·蘭德公司和威斯汀豪斯電氣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等。洛克菲勒財團還單獨或與其他財團共同控制著聯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環球航空公司和東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國最大的航空公司。
1973年能源危機以後,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同美國壟斷資本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給洛克菲勒財團以沉重打擊。該財團採取各種措施挽回這種不利的局面。首先參與美國國內石油的開發,爭取國內沿海地區近海油田的租賃權,1976年獲得阿拉斯加和大西洋沿岸中部的石油租賃地130萬英畝。又與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共同開發英國北海油田。它還滲入能源工業的其他有關部門。此外,還大力向石油化學工業發展。
洛克菲勒財團不但在經濟領域里占統治地位,在政府中也安插了一大批代理人,左右著美國政府的內政外交政策。它還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會、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等組織,向教育、科學、衛生以至藝術和社會生活各方面滲透,以擴大其影響。
但是洛克菲勒財團80年代以來,經濟實力日益衰退,地位也隨之下降,已為摩根財團所超過。主要是因為美國財團互相滲透,洛克菲勒財團所屬的大企業如埃克森公司等和大銀行如大通曼哈頓銀行等,都已受到別的財團的滲透而成為共同控制的企業。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六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克利夫蘭財團 Cleveland Finan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以所在地克利夫蘭得名。
19世紀後半葉,克利夫蘭地區的幾家相互密切聯系的富豪家族,主要有馬瑟、漢納、漢弗萊、伊頓等家族,利用當地豐富的煤鐵資源,創辦鋼鐵工業,獲得巨額利潤後,又投資於銀行業,並向橡膠工業和鐵路運輸方面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具備了財團的條件,1935年擁有資產14億美元,為當時美國的第八家財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又獲得進一步發展,1955年資產增達157億美元,上升為美國第六家財團。60年代,由於財團所處的地區限制,實力衰退。
克利夫蘭財團的經濟實力以鋼鐵、橡膠、鐵路運輸等部門為主,在美國基本工業中有一定的地位。鋼鐵工業是該財團的主要利益所在,它控制了美國最大10家鋼鐵公司中的4家,即共和鋼鐵公司、萊克斯—楊斯頓公司、阿姆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洛克菲勒財團共同控制)和國民鋼鐵公司(與梅隆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在美國橡膠工業中也有重要利益,美國最大的兩家橡膠公司——固特異輪胎橡膠公司和費爾斯通輪胎橡膠公司,均為克利夫蘭和其他財團共同控制。克利夫蘭財團金融資本薄弱,它擁有的克利夫蘭信託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實力有限,籌措資金只得仰賴東部財團,特別是摩根財團的金融機構。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五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加利福尼亞財團 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倔起的新興大財團,包括美洲銀行集團、舊金山集團及格杉磯集團。這三個集團的經濟實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加利福尼亞州軍火工業的迅速發展而獲得急劇增長,特別是金融資本的增長速度尤為驚人,形成以美洲銀行為金融中心的大財團。1974年擁有資產1671億美元,在美國十大財團中居第三位,在美國的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主要作用。它與南部財團組成一股新興的軍火工業集團勢力,成為與東北部老財團相抗衡的力量。
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資本極為雄厚,擁有的主要商業銀行有美洲銀行、西方銀行公司、安全太平洋公司以及舊金山地區的韋爾斯·法戈公司和克羅克國民公司等。
美洲銀行是加利福尼亞財團的金融核心,其前身為義大利移民後裔A.P.基安尼尼於20世紀初所創辦的義大利銀行。由於業務的迅速發展,至20年代就成為美國西部最大的銀行;30年代初,與加利福尼亞美洲銀行合並,改名為美洲銀行(全稱美洲國民信託儲蓄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它帶來了巨額利潤,超過了當時紐約的大通國民銀行,成為美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只是美洲銀行的最大表決權已為摩根財團和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控制,加利福尼亞財團在美洲銀行的勢力遠不如前。
加利福尼亞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以農業和采礦業為主;大戰期間和戰後,由於加利福尼亞州已成為美國最大的軍火生產基地,該財團所控制的工業公司以軍火生產為主。例如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利頓工業公司以及諾斯羅普公司。這些公司都是美國前十名的軍火商和軍火出口商。戰後,洛克希德飛機公司在美國國防部的軍火訂單中,長期居於首位。但是這些生產軍火的公司的控制權,逐漸落入東部大財團的手裡,加利福尼亞財團的實力地位已相對下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四名. 美國十大財團 -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戰後興起的東部大財團。歷史雖短,但其控制的資產總額已超過幾家老財團,躍居十大財團的前列。該財團以第一花旗銀行為核心,依靠它的巨額資金,向軍火工業(如火箭、導彈以及飛機等)和民用工業(如電子、化工、石油以及有色冶金等)擴張勢力,控制了一大批著名的大企業和大公司。它也是對外擴張最活躍的財團之一。
第一花旗銀行的前身是創立於1812年的紐約花旗銀行,該行為華爾街最老的銀行之一。至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受斯蒂爾曼和洛克菲勒兩大家族的控制,作為標准石油系統(美孚石油系統)資金調度中心,並因此獲得迅速發展。30年代受到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業務一蹶不振。在50年代發生的企業兼並浪潮中,它又重新活躍起來,1955年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更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用現名。以該銀行為核心形成了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擠入美國十大財團的行列。
第一花旗銀行財團所以發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由於該財團的經濟實力是由第一花旗銀行同與軍火生產有密切關系的大公司和大企業所構成。它所控制的從事軍火生產的波音公司和聯合飛機公司,除生產大型民航客機外,歷來都是美國主要的軍火承包商,主要承包噴氣式轟炸機、民兵Ⅲ洲際導彈、阿波羅計劃以及製造火箭和宇宙空間發射器等軍用產品,每年從軍事訂貨中獲得驚人的高額利潤。財團所屬其他企業還有大西洋里奇菲爾德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菲利普斯石油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施樂公司、明尼蘇達采礦與製造公司、履帶拖拉機公司(與摩根財團和杜邦財團共同控制)以及生產電子計算機的國民現金出納機公司。在商業方面則有彭尼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和珠寶商店(與芝加哥財團共同控制)。上述企業都在國內外居於壟斷地位。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三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杜邦財團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是由杜邦家族組成的依靠化學工業和軍火工業起家的財團。創始人為法國移民E.I.杜邦·德內穆爾。他在法國大革命期間逃到美國,1802年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市創辦杜邦公司,經營火葯生意;經過杜邦家族5代人的經營,終於使杜邦公司變成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公司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資產從戰前的7500萬美元增加到1918年的3億美元;成為當時最大的壟斷公司之一。杜邦財團也由此形成。1935年,杜邦財團的資產總額增達26.3億美元,在當時的美國八大財團中居於第六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杜邦財團從五角大樓獲得價值210億美元的軍事訂貨,戰後又參加原子彈的製造,經濟實力大為增強,在十大財團中躍居第五位;但至60年代,由於財團之間的競爭加劇,杜邦財團的地位下降,退居第九位。
杜邦財團的經濟實力以工礦業為主。1974年該財團的工礦企業資產占其資產總額的69%。工業資本又主要集中在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杜邦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化學公司,其所需原料80%是石油。,自1973年以來,一再受到石油危機的沖擊。80年代以來,該公司轉向發展塑料工業和大力開展科學研究,生產不以石油為原料的產品,如用微生物發酵生產合成纖維等。杜邦財團的另一家大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與摩根財團共同控制),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
杜邦財團的銀行資本較其他財團薄弱,缺少一個資金雄厚的金融機構作為核心,長期來,其金融業務不得不依附於摩根財團和其他財團提供資金。
杜邦財團是一個典型的家族托拉斯,杜邦財團基本上是由杜邦家族組成,其資本多半是家族的財富。所有重要職務都為家族的成員所控制,直到70年代上半期;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才相繼由外界「能人」擔任。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二名. 美國十大財團 - 得克薩斯財團 Texas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得克薩斯州倔起的一個新財團,主要是依靠石油工業和軍火工業發展起來的。以K.W.麥基遜、S.理查遜、H.L.亨特、J.柏朗、J.A.埃爾金斯等創立的家族為代表。
得克薩斯財團的銀行資本比較薄弱,雖擁有4家銀行和3家保險公司,但沒有形成強大的金融中心。4家銀行是:達拉斯第一國民銀行、休斯敦第—城市國民銀行、達拉斯共和國民銀行和得克薩斯商業銀行。得克薩斯財團所控制的工礦企業以休斯頓的坦尼科公司為最大。它本是美國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公司,現已發展成多種經營的綜合公司,該公司因受到洛克菲勒財團的滲透,已成為兩家財團共同控制的公司。在軍火工業方面,得克薩斯財團控制了兩家著名的公司。一家是LTV公司(原譯林—特姆科—沃特公司),創辦人J.J.林,善於兼並,在1960年兼並特姆科飛機製造公司,後又於1961年兼並沃特公司(製造飛機和導彈)。80年代以來進行多樣化經營,但仍以製造軍火為主,獲利甚厚,發展迅速。另一家為休斯飛機公司,創辦於1933年,經營業務本限於設計和實驗性製造,1942年才開始商業性生產,製造飛船、偵察攝影機以及各種飛機零件。80年代上半期,該公司生產的電子控制系統和其他電器部件,在美國飛機製造業中處於領先地位,因此該公司生意興隆,營業額大增。此外,得克薩斯財團還擁有一些生產尖端技術工業產品的公司,如得克薩斯儀器公司。
今天看不完,明天接著看!收藏本頁
--------------------------------------------------------------------------------
第一名. 美國十大財團 - 波士頓財團 Boston Financial Group
美國十大財團之一,也是美國最老的壟斷財團之一。它是由19世紀經營奴隸貿易而致富的波士頓地區的洛威爾、勞倫斯、亞當斯以及洛奇等家族同新興的肯尼迪家族聯合組成的。當時,這幾個家族把從海外殖民掠奪中積累起來的巨額資金投資於商業銀行、保險事業和投資公司,並依靠這些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經營紡織、製革、製鞋、服裝、食品以及化工等輕紡工業。由於輕紡工業發展迅速,至20世紀初,波士頓這幾家世代互相通婚的家族,便以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為核心,形成了波士頓財團。
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創立於1859年。1903年與馬薩諸塞銀行合並後,仍稱波士頓第一國民銀行。它是美國最早的一家跨國銀行。除銀行外,波土頓財團還擁有4家著名的保險公司,以約翰·漢科克互惠人壽保險公司和馬薩諸塞互惠人壽保險公司為最大。
波士頓財團在工礦企業方面的實力不及東部大財團。它所控制的工業原來主要是輕紡工業,從50年代起,利用麻省理工學院的科研成果發展新興技術工業,從輕紡工業轉向電子、光學、空間、導彈等方面發展。例如它所控制的特克斯特隆公司,戰後兼並了許多中小公司,實力壯大,經營方向也由輕紡工業轉向宇航工業和電子工業發展,成為擁有70多家子公司的多樣化公司。它既製造航空和宇航產品、各種電子部件、飛機部件,又經營鍾表發條、傢具和家禽等行業。它的一家於公司貝爾宜升飛機公司,是一家軍火出口商,為五角大樓和外國製造直升飛機。波士頓財團在發展新興技術工業方面具有優越的技術力量,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著名大學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波士頓地區尖端工業的發展。其所屬特克斯特隆公司、雷錫昂公司和波拉羅伊德公司等,由於新興技術工業的刺激,經濟實力增長很快。在政治上,波士頓財團曾聯合格克菲勒財團支持J.F.肯尼迪擔任總統。肯尼迪人主白宮,替波土頓財團爭得大批軍事訂貨,引起摩根財團的強烈不滿。1963年11月盟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給波士頓財團一大打擊,使它在同其他財團的競爭中地位不斷下降。
E. 世界六大石油企業巨頭是哪幾個
一、皇家荷蘭集團;
二、埃克森公司;
三、英國石油公司;
四、德士古公司;
五、菲利普斯石油公司;
六、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
F. 美國三大破產案是哪三大
1、雷曼事件
2008年,有著158年歷史的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 Inc.)提出了破產申請,其引發的連鎖反應致使信貸市場陷入混亂。這讓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加速跌入深淵,也讓幾乎所有人都因此蒙受了損失,不論是遠在挪威的退休人員,還是Reserve Primary基金的投資者都未能倖免,而後者是美國一家貨幣市場共同基金,曾被認為同現金一樣安全。
幾天之內,由此引發的混亂甚至讓華爾街的中流砥柱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也深陷其中。深受震懾的美國官員急忙推出了更為系統的危機解決方案,並在周日同國會領導人就7000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救助計劃達成了一致。
2、華盛頓互助銀行
在收購一角銀行(DimeBancorp)後,華互銀行在紐約掀起了一場風暴。2008年9月25日,華互銀行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
華互銀行倒閉的原因則是該銀行的股價在2008年的股市中大跌87%,信用度也隨著股價大幅降低,公司嚴重虧損。但是在被FDIC查封接管前的一段時間,華互銀行試圖尋找買家,以緩解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困境,其潛在的客戶有花旗集團、匯豐控股、摩根大通,以及富國銀行等。
3、美國世界通信公司
美國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簡稱世通)是一家美國通訊公司,2003年因會計丑聞事件破產。
在2002年6月的一次例行的資本支出檢查中,公司內部審計部門發現了38.52億美金數額的財務造假,隨即通知了外部審計畢馬威(畢馬威當時新進接替安達信成為公司的外部審計)。
2002年7月21日,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破產保護案。2003年4月14日,公司更名為MCI, 將總部從密西西比遷至維吉尼亞。
(6)德士古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雷曼事件的影響
股票市場:
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迎來名副其實的「黑色星期一」,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創「9.11」事件以來單日最大下跌點數與跌幅,全球股市也隨之一瀉千里。
亞太股市2008年9月16日大幅下跌,其中日本、香港、台灣、韓國跌幅都超過了5%;澳大利亞股市也遭遇地震,澳元16日開市走弱,股市收市已經跌了超過1.5%。
國際經濟
更深層的國際影響,則是各國對通脹的擔憂恐將就此被對緊縮的擔憂所取代。瑞銀資深經濟顧問馬格努斯認為,債務違約和資產價格下滑,將給各國經濟構成惡性循環的連鎖壓力,導致銀行經營困難,企業獲得貸款難度大增,最終不得不更多採用裁員、減產等極端手段渡過難關,從而導致經濟進入全球通縮時代。
各國尤其各新興國家的央行將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一方面,本國經濟的長期過熱,讓他們不敢對通脹掉以輕心;另一方面,雷曼兄弟事件將導致的全球性通縮危機,又讓他們在抉擇本國利率政策方面遭逢進退兩難的窘境。
G. 求一些世界著名的石油企業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成立於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佔60%股份,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英國)佔40%的股份。兩家母公司均為上市公司,皇家荷蘭石油公司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蘇黎士等9個城市掛牌上市,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在倫敦、紐約、巴黎等5個城市掛牌上市。 1996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位。該公司集團主要從事石油上下游及化工業務,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00多個於公司,現有員工10.1萬人。公司集團總部分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現任主席賀詩德(C.A.J.Herketroter)。
埃克森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在1999年美國《財富》雜志根據1998年總收入排名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埃克森公司位居第8位,在石油公司中排在第1位。同時,埃克森公司也是美國《石油情報周刊》1998年12月14日根據1997年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石油產量 、天然氣產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銷售量六項指標綜合測算排名的世界第6大石油公司。
英國石油公司(BP)是目前世界第四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包括油氣勘探及開采、煉油和營銷、石油化學品三個主要領域,還涉及金融、太陽能等其它方面。在1996年美國《幸福》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公司中名列第21位,在世界大石油公司中名列第4位。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現任董事長戴維·西蒙(David Simon),總經理約翰·布朗(John Browne)。BP公司是世界上公開上市的第三大石油公司,其股票在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東京掛牌上市。
德士古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也是西方石油"七姊妹"之一。它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煉制、運輸和銷售。該公司在1995年8月7日美國《幸福》雜志公布的,按總收入排名的1996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包括服務類公司)中位居第44位,在石油公司中位居第6位。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總收入為455億美元,利潤額為20.18億美元,總資產為269.63億美元,股東權益為103.72億美元,職工總數為29000人。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原油儲量為3.7億噸,原油產量為3735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69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212億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為6022萬噸,油品銷售量為1.48億立方米。
該公司1996年利潤和股東權益較1995年均有大幅度提高。1995年該公司利潤為6.07億美元,每股利潤分成為2.1美元,而1996年兩項指標分別為20.18億美元和7.52美元。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是美國一家國際化經營的大型石油公司,成立於1917年。1995年擁有石油儲量1.49億噸,天然氣儲量1900億立方米;1996年石油產量為1095萬噸(23.7萬桶/日),天然氣產量為157.7億立方米。1996年總收入為158.07億美元,凈收入為13.03億美元,總資產為135.48億美元。雇員人數為1.72萬人。 主要子公司有菲利普斯石油資源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化學亞洲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菲利普斯66公司。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是Wayne W.Allen,總裁兼總經理是James J.Mulva。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是由法國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與法國埃爾夫公司共同合並組建的一體化石油公司。2000年2月9日,歐盟委員會批准了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對埃爾夫公司的購並議案,兩家公司合並後,道達爾菲納公司持有埃爾夫公司95% 股份。5月24日,該公司董事會批准用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由公司以外的股東持有原埃爾夫公司4 .44%的股份,具體兌換方法是4股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原埃爾夫公司的3股股票。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石油公司主要從事油氣的勘探、生產、煉油以及成品油、顏料和特殊化學產品的銷售、貿易、原油及其衍生物的船運及天然氣的運輸和銷售。
H. 求格瑞克相關資料,包括母公司,股票代碼,股價,市值
8月17日,一家名為「GreenDrogonGas」(下稱「綠龍煤氣」)的美國能源公司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二板市場(AIM ,Alternative I n v e s t m e n t M a r k e t)登陸,其主要投資為在華的5大煤層氣(註:甲烷氣體,俗稱瓦斯)項目。與之相對的是,與綠龍子公司格瑞克國際公司(下稱「格瑞克」)同步進入國內煤層氣開發的海外石油巨頭,幾乎全部失守國內市場,其中包括菲利普斯、阿科能源以及德士古公司等。
當天,綠龍煤氣發行了450萬股,每股5.56美元,有望籌得資金2500萬美元。
美國綠龍海外上市
綠龍煤氣是透過其子公司格瑞克在華進行運作的。從1999年至今,公司已經與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聯公司」)簽有5項合作開發協議,涉及開發的面積約6700平方公里、16.55億立方米煤氣。
據格瑞克一位高管介紹,實際上早在上世紀90年代公司就與國外合作開發煤層氣。不過格瑞克進入中國還是在世紀之交。公司相關人士並不願意透露此次在倫敦上市的原因,不過業內人士稱,美國市場對公司審計要求較為復雜,使得企業奔赴簡單易行的歐洲股票市場進行交易。
能源巨頭撤退
與綠龍煤氣合作的中聯公司則是國內唯一一家從事煤層氣勘探、開發及銷售的專業公司。近幾年,該公司的合作夥伴也在悄然發生轉變。
1999年至2004年,與之合作的大部分外資企業都是國際石油界的航母企業,如菲利普斯、德士古等。但這些巨頭現已基本撤退或暫停國內的煤層氣項目。僅有綠龍煤氣、遠東能源、美國奧瑞安能源、英國瑞弗萊克油氣等中小型能源企業潛行中國。
中聯公司一位研究員表示,目前菲利普斯和阿科能源都已將合作區塊轉讓給了遠東能源和德士古。而德士古雖然簽訂了合作協議,卻沒有繼續投資開發。
近十年來,煤層氣的開發對改善能源結構、加快利用潔凈能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由於該行業利潤率低,投資見效慢,因此外資紛紛撤離「這些外資企業做了一段時間後,發現產量達不到預期目標,所以就中途退場了。」該研究員還表示,石油價格的飆升也促使他們抽身而去。
山西汾渭能源開發咨詢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常毅軍則表示,初期開采條件的不成熟是導致產量不濟的重要原因。
他說,隨著國內政策的到位、管網鋪設的加快以及開采方式的不同,煤層氣的勘探生產也將逐步加快。
I. 七姊妹的雪弗龍德士古公司
「七姊妹」中的雪弗龍公司和德士古公司與2001年合並,成為兩個實體ChevronTexaco(雪弗龍德士古公司),全球最大的綜合能源公司之一. 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SanRamon,,約有18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該公司從事各個方面的石油天然氣工業,包括勘探和生產; 提煉、運輸和銷售; 化學品的製造和銷售; 發電. 2005年公司更名為 Chevron ,在全球市場上更加統一品牌;同時購入Unocal石油公司,提升了在全球能源領域的領導地位.雪佛龍公司最早的起源為1879年在洛杉磯背面的 Pico Canyon,發現石油;促成太平洋沿岸石油有限公司的成立,這後來演變成為加州標准石油有限公司,也就是合並之前的雪弗龍公司。雪弗龍公司的另一個主要分支——德士古公司是1901年成立的得克薩斯燃料公司,位於德州博蒙特,後來被稱為德州石油公司。
J. 世界石油企業巨頭有哪些
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國石油公司,成立於1907年,一直由皇家荷蘭石油公司佔60%股份,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英國)佔40%的股份。兩家母公司均為上市公司,皇家荷蘭石油公司的股票在阿姆斯特丹、倫敦、紐約、蘇黎士等9個城市掛牌上市,殼牌運輸和貿易公司在倫敦、紐約、巴黎等5個城市掛牌上市。 1996年皇家荷蘭/殼牌公司集團在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6位,在全球石油公司中排名第1位。該公司集團主要從事石油上下游及化工業務,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00多個於公司,現有員工10.1萬人。公司集團總部分設在荷蘭海牙和英國倫敦,現任主席賀詩德(C.A.J.Herketroter)。
埃克森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在1999年美國《財富》雜志根據1998年總收入排名的世界500家最大公司中,埃克森公司位居第8位,在石油公司中排在第1位。同時,埃克森公司也是美國《石油情報周刊》1998年12月14日根據1997年石油儲量、天然氣儲量、石油產量 、天然氣產量、石油加工能力和油品銷售量六項指標綜合測算排名的世界第6大石油公司。
英國石油公司(BP)是目前世界第四大上下游一體化經營的跨國石油公司,業務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范圍包括油氣勘探及開采、煉油和營銷、石油化學品三個主要領域,還涉及金融、太陽能等其它方面。在1996年美國《幸福》雜志評選的世界500強公司中名列第21位,在世界大石油公司中名列第4位。公司總部設在英國倫敦,現任董事長戴維·西蒙(David Simon),總經理約翰·布朗(John Browne)。BP公司是世界上公開上市的第三大石油公司,其股票在紐約、倫敦、巴黎、法蘭克福、蘇黎世、東京掛牌上市。
德士古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跨國石油公司之一,也是西方石油"七姊妹"之一。它主要從事石油和天然氣的勘探、生產、煉制、運輸和銷售。該公司在1995年8月7日美國《幸福》雜志公布的,按總收入排名的1996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包括服務類公司)中位居第44位,在石油公司中位居第6位。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總收入為455億美元,利潤額為20.18億美元,總資產為269.63億美元,股東權益為103.72億美元,職工總數為29000人。1996年,德士古公司的原油儲量為3.7億噸,原油產量為3735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69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為212億立方米,原油加工能力為6022萬噸,油品銷售量為1.48億立方米。該公司1996年利潤和股東權益較1995年均有大幅度提高。1995年該公司利潤為6.07億美元,每股利潤分成為2.1美元,而1996年兩項指標分別為20.18億美元和7.52美元。
菲利普斯石油公司是美國一家國際化經營的大型石油公司,成立於1917年。1995年擁有石油儲量1.49億噸,天然氣儲量1900億立方米;1996年石油產量為1095萬噸(23.7萬桶/日),天然氣產量為157.7億立方米。1996年總收入為158.07億美元,凈收入為13.03億美元,總資產為135.48億美元。雇員人數為1.72萬人。 主要子公司有菲利普斯石油資源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化學亞洲有限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國際有限公司、菲利普斯66公司。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是Wayne W.Allen,總裁兼總經理是James J.Mulva。
道達爾菲納埃爾夫公司是由法國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與法國埃爾夫公司共同合並組建的一體化石油公司。2000年2月9日,歐盟委員會批准了道達爾菲納石油公司對埃爾夫公司的購並議案,兩家公司合並後,道達爾菲納公司持有埃爾夫公司95% 股份。5月24日,該公司董事會批准用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由公司以外的股東持有原埃爾夫公司4 .44%的股份,具體兌換方法是4股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的股票兌換原埃爾夫公司的3股股票。道達爾菲納埃爾夫石油公司主要從事油氣的勘探、生產、煉油以及成品油、顏料和特殊化學產品的銷售、貿易、原油及其衍生物的船運及天然氣的運輸和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