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渦扇15公司股票

渦扇15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6-04 12:59:59

⑴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有哪些上市公司股票名稱是什麼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是由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原中國航空工業第一、第二集團公司重組整合而成立。集團公司設有防務、運輸機、發動機、直升機、機載設備與系統、通用飛機、航空研究、飛行試驗、貿易物流、資產管理等10大產業板塊,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西飛國際 sz000768 力源液壓 sh600765 中航精機 sz002013 貴航股份 sh600523 中航光電 sz002179 成飛集成 sz002190 深天馬 sz000050 飛亞達 sz000026 飛亞達B sz200026 中航地產 sz000043 哈飛股份 sh600038 東安動力 sh600178 洪都航空 sh600316 南方宇航 sz000738 昌河股份 sh600372 中航三鑫 sz002163 航空動力 sh600893 東安黑豹 sh600760 成發科技 sh600391 深圳中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H股0161 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紅籌股)0232 中國航空科技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股)2357 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機、轟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軍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秉承「航空報國、強軍富」宗旨,弘揚「敬業誠信、創新超越」理念,牢牢把握財富革的契機,大力實施「市場化改革、專業化整合、資本化運作、國際化開拓、產業化發展」,謀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以豪邁的步伐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大集團邁進。

⑵ ws20渦扇發動機是哪個公司生產的

WS-20 是一款推力范圍為13000至16000千克力(kgf)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WS-20是軍用代號,商用代號為SF-A。

由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設計、研製。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可作為大型軍商用飛機的動力,由1級風扇、3級增壓壓氣機、7級高壓壓氣機、短環燃燒室、1級高壓渦輪、3級低壓渦輪、簡單收斂噴管以及全許可權數字控制(FADEC)系統等組成。

(2)渦扇15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據外國媒體推測,這種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已經進入飛行試飛階段,將在未來5至7年內投入使用。至此,我國成為繼美、英、法、俄之後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大涵道比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的國家,該型發動機不僅填補了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一項重要空白,更是作為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可以說,邁過這道坎,中國航空發動機將正式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就像突破那層「窗戶紙」,一系列先進技術將被接連攻克。

我國除研製軍民兩用的渦扇-20發動機之外,還在研製以C-919民用飛機為裝機對象的長江-1000A發動機,並計劃在國內生產具有世界超一流水平的LEAP-X發動機。

除此之外,中國已經在研究下一代推力為200至400千牛的多款先進大涵道比發動機,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大涵道比發動機的春天已經來臨。

⑶ 殲31渦噴航模

殲31原型機2012年10月31日首飛成功至今3年已過,半載有餘。如今鶻鷹2.0版本呼之欲出,WS13E中推大改已經裝載梟龍戰機上密集測試。
2016年4月22日,中航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893)發布公告稱,中國正在建設三代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生產線建設項目 - 向黎陽動力投資961,238,447.62元人民幣,計劃2017年底前完成此項目建設。此次中航動力發布的公告中,三代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項目就是中國國產的渦扇-13系列發動機,包括非加力型WS13A,減重增推加力型號WS13E (也有大量軍迷稱之為WS13B)等,未來此生產線也可以整改成4代中推發動機生產線,這是後話了。2014年2月新加坡航展上,在回答媒體關於國產中推發動機何時才能裝配在「梟龍」上出口時,中航技副總劉宇回答到:「很快,實際上國產發動機的整個試制、試驗、試飛工作已經在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那麼應該說在1-2年之內就會得到滿意的答案」。這與此次中航動力發布公告的時間點完全吻合。
回顧歷史,梟龍雖然研製順利,正式研製到服役時間上創造紀錄,但是受困發動機進口,個中曲折不勝唏噓! 2005年,中俄簽署采購100台RD-93發動機時,合同條款中竟然明文規定「不得將RD-93出口給第三國」的條款,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希望使用RD-93發動機,並用於出口到中國和巴基斯坦以外的其他地區,中方必須向俄方報備並得到俄方批准才可成行。而得到俄羅斯許可的前提是不能對俄羅斯自己的戰斗機出口造成障礙!這也直接導致,本來在孟加拉國和緬甸戰斗機出口交易中十拿九穩的情況下,最後被俄方以發動機問題掣肘所反轉,最終兩個國家在2005年之後都不得不改變初衷,選擇了米格-29戰斗機。而這也直接扼殺了梟龍趁熱打鐵 - 最佳的出口窗口期,本來那時候以點帶面很容易打開銷售缺口,而自此冷飯難炒。最近這些年梟龍積極參加各種航空展覽,賣力試飛,甚至巴基斯坦受沙特邀請參加「北方雷霆」軍演,巴方派出「梟龍」戰機同沙特F-15戰機進行了演習,並且在觀禮台前進行了精彩的飛行表演,大量的亞非國家武官受邀觀摩,對梟龍表現也是贊譽有加,但是礙於發動機障礙,叫好不叫座,出口努力成效甚微。中方顯然不能坐等這種發動機卡脖子的惡劣效應繼續影響「梟龍」戰斗機的出口。

WS13-WS13E發展脈絡梳理
1、讓我們重溫2010年4月份的一篇軍事八股文片段: 2010年3月18日,中航工業自行立項研製的「泰山」發動機配裝梟龍首次滑跑成功!首飛成功指日可待!現場歡聲潮起。一位年輕人熱淚盈眶,口撰一首小詩,抒發自己抑制不住的情感:「『泰山』不畏攀登難,『四共』研製整十年。配裝梟龍首飛日,飛發全線盡歡顏。」 他就是這一項目的主管,中航工業發動機
科研三部副部長盧繼斌。
泰山」發動機研製,是集團公司第一個自行立項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研製項目。這一項目同樣沒有國家投入,沒有現成的組織系統和管理模式。他針對自行研製的特點,一手抓現場管理,一手抓建章立制;他和同事們一道摸索,以「泰山」研製管理為平台,初步建立起了航空工業自行研製型號的管理模式。
2、另一篇采訪報道也可以佐證上面的部分信息:
2013年《航空製造技術》記者采訪王永明(「貴發所」副所長兼總設計師)問:梟龍戰斗機採用的「泰山」發動機,是中航工業第一個自行立項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研製項目,由中航工業渦輪院和貴發所共同研製。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款發動機。
王永明:「泰山」發動機是一款性能優異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可以作為輕型多用途戰斗機、高端無人作戰飛機、中型艦載機以及殲擊轟炸機等的動力裝置。該發動機由集團公司立項,貴發所設計、黎陽公司總裝總試,全行業共同參與研製,已前後經歷10年時間, 目前已進入定型考核階段,預計2014年可完成發動機定型。
問:30年來,從中航工業渦輪院到中航工業貴發所,您始終堅持在科研一線,親自指導和參與關鍵技術難題的解決。請介紹一下您近年來的研究成果。
王永明:作為科工局專家組成員,在航空發動機設計體系建設、航空發動機設計技術研究與驗證方面,提出了「關鍵技術—低壓部件—高壓部件—核心機/整機」的技術驗證路線。在渦輪院任總工程師期間,在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設計技術的研究、發展與驗證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進步。重點開展了高壓部件、系統和整機的技術驗證,形成了內容基本完整、設計方法和技術配套的推重比為9的中等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設計體系……其中「風扇低壓渦輪部件在整機平台上的綜合驗證」和「高效殼型渦輪冷卻葉片設計技術研究與研製」2個項目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作為中發高壓部件設計技術驗證課題的具體技術負責人期間,主持完成了從發動機整機到核心機、部件的技術層級分解和詳細規劃,完成了三大高壓部件的研製,並在部件和發動機真實環境下得到試驗驗證。從2011年5月以來,主要擔任幾型中小推力渦扇發動機的型號總設計師,總體來講,研製工作穩步推進,進展正常。值得一提的是,自行設計的某型發動機四級風扇設計方案通過評審,這是貴發所自主創新、預研型號並重的具體表現。

插入解讀:此前傳言的WS12(S3-2驗證機)和WS13B合並研製的傳言並非空穴來風。 2008年-2011年王永明在渦輪院(624所)工作,主持研製9推比的WS12發動機(S3-2驗證機)高壓部件、系統和整機的技術驗證,期間獲得了風扇低壓渦輪部件在整機平台上的綜合驗證」和「高效殼型渦輪冷卻葉片設計技術研究與研製」2個項目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研究分支項目和2008-2011年S3-2的項目完全吻合,也是9推比項目,說明王永明確實是S3-2主操刀手,2011年5月王永明調任貴發所,那時候WS13E中推改進型正面對「技術質量問題頻發的不利局面」,有官方媒體報道黎陽學習海爾砸廢坯、不可靠配件的報道,誓言工藝質量革新。此時緊急把他從渦輪院(624所)調任貴發所,協調主管WS13E項目勢在必行,也必然利用WS12(S3-2)的部分技術成果反哺WS13E的改進工程。 如此WS12和WS13E項目「合並之說」也是邏輯成立的!
另外:一些吵的沸沸揚揚的有關S3-2驗證機為4代中推的說法可以洗洗睡了,當初國內連山寨的三代中推10多年都沒整利索,去搞4代中推?S3-2充其量是渦輪院(624所)和黎明發動機廠分別按項目分配自籌資金的3代中推驗證機而已,也不過9推比的目標,屬於3代中推的分支體系科技預研,此項目基本在2011年終止,合並到WS13E項目中去了,其中低壓渦輪和風扇研製的不錯。而全新的4代機中推,一定是在WS15 四代大推成功基礎上,通過技術反饋全新研製,應該已經立項,但是尚需時日。本人覺得真正意義的4代中推一定是10推比起步,10-11噸水平,後期改進型到12噸級別。
3、2013年11月29號八股文節選(印證上面采訪):……2011年5月,王永明調任貴發所副所長兼總設計師……面對2011年型號研製任務繁重、技術質量問題頻發的不利局面……值得一提的是,他們自行設計的某型發動機四級風扇設計方案通過評審,這是貴發所自主創新、預研型號並重的具體表現……「貴在堅持、發展創新、有所作為」是對貴發所發展歷程的一個總結提煉……王永明根據貴發所的具體情況,在發動機研究院的統一框架下,提出了「加強型號研製、深入型號預研,預研和型號並重」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礎上制定了高空長航時無人機和無人戰斗機動力裝置預研等七個預研方向,明確當前及「十二五」時期抓好在研中推渦扇發動機研製,根據飛機動力需求派生發展,積極開展參研型號研製的主要工作目標……
解讀:通過以上信息,至少可以解讀出以下幾層關鍵點:
1)眾所周知,渦扇13發動機是在測繪俄羅斯RD93發動機基礎上仿製的,而且是多部門聯合參與研製的項目,大部分配件可通用,是在2000年前後即開始測繪研製,距離裝機梟龍滑跑測試,用了10年以上光景;
2)2010年只是裝機梟龍滑跑測試,並沒有完成起飛測試,而且2010年3月-2013年底並沒有再續接八股文證實WS13原型機裝機試飛,直到2014年新加坡航展中航技副總劉宇口頭證實試制、試驗、試飛緊鑼密鼓進行。說明WS13原型機在那次裝機梟龍滑跑測試中性能並不如意,回爐整改,並採用新的設備、工藝和材料來提升性能,這意味著許多試驗、測試工作要重頭再來,不亞於重新再造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可以認定為WS13向WS13E轉變的過程。
3)WS13發動機一開始並沒有獲得國家立項,而是中航集團內部自行立項、貴發所和624所合作、黎陽公司總裝的項目,獲得全行業的參與支持。而通過最新消息中航動力投資近10億元建設黎陽三代中推發動機生產線來看,WS13向WS13E升級改進期間重視程度大大提高。

2014年2月12日《中國航空報》消息片段摘錄:
2010年,原黎陽公司所屬5家獨立法人單位重組整合,實施了一場涉及體制機制、管理、流程、制度、薪酬、文化等各項體系全面融合的根本性系統變革……營業收入連續3年上台階,2013年營業收入突破50億元,同比增長26%,榮獲發動機公司經濟規模貢獻金獎和股東回報銅獎;發動機產銷量創近30年來新高,新機研製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前,國家對航空工業空前重視,發動機產業正處於重大戰略機遇期。黎陽圍繞集團公司2014「改革管理年」主題……實現兩型新機重大突破……積極推進「新機、新區、新制」三新發展戰略落地。
解讀:2014年2月權威媒體《中國航空報》證實了新機研製取得突破性進展,此新機就是大功即將告成的WS13E中推改,此時離WS13E十二五規劃期限也不遠了。 實現兩型新機重大突破再次強調了WS13E,另外一個就是岷山發動機-即WS17發動機,此發動機2012制出首台工程機,2014年點火試車成功。 此新聞和2014年新加坡航展中航技副總劉宇的話也是再次呼應的,說明WS13E的試制、試驗、試飛並非平坦,期間也是經歷了不小波折,終獲突破。
關於WS13E的風扇和壓氣機部件改進,及其WS17岷山發動機工程機,點火試車等信息有意者可以查詢2014年7月31日八股文「貴州航空發動就研究所冀國鋒動力研製展作為創新超越勇登攀——記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青年技術創新能手冀國鋒」,此處不再贅述。
再結合一篇重磅科技八股文驗證以上時間段和相關重點突破:
2014年1月12日,由陝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牽頭承擔的「立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課題在用戶現場西安三航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了驗收。該課題完成了VMT80和VMT100兩款4台樣機的研製,其中一台採用國產數控系統及力矩電機,機床X/Y/Z軸快移速度60m/min,工作台承重1500Kg/1200Kg,轉速500/600rpm,主軸轉速12000rpm,實現了車銑復合、五軸聯動加工功能。完成了整機試驗台、高速進給試驗台、車銑雙功能轉台試驗台、擺頭動力刀架試驗台和高速電主軸試驗台五個試驗台的建設,開展了銑車復合加工中心整機設計、機床綜合性能檢測及補償、機床熱變形及熱阻分析等技術研究和應用,設計並研製了雙功能車銑復合轉台、擺頭動力刀架、力矩電機等關鍵設備,具備了向用戶提供典型零件成套工藝解決方案的能力。經國家機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課題研發產品的幾何精度、位置精度、工作精度等指標都達到任務合同書的要求,機床MTBF超過900小時。
用戶使用VMT80加工了包括離心葉輪、XX17渦扇航空發動機風扇整體葉盤、某型軸流風機多種型號葉輪、XX13E渦扇航空發動機整體葉盤、某型渦軸航空發動機離心葉輪等多種零件。加工零件均滿足設計精度指標要求,通過了用戶驗收。用戶表示,VMT80立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使用效果可與國外同類機床相媲美,能夠替代進口,實現整體葉盤類航空發動機復雜結構件的多坐標聯動數控車銑復合加工。機床的成功研製及投入使用,可為我國航空發動機機匣、整體葉盤、鼓風機葉輪、葉片等復雜曲面零件加工提供裝備。
解讀:
1)此用戶即貴州黎陽發動機公司,首次官方權威點出了WS13的改進型號編碼「WS13E」,另一個WS17即JL10(L15戰斗教練機)用國產發動機,推力4700-5000KG水平。
2)此八股文發布時間2014年1月12日,時間上剛好和黎陽發動機新型發動機獲得突破性進展時間吻合。
3)中航動力向黎陽投資近10億人民幣建設三代中推發動機生產線,即從2014年開始投資,分三年完成,2017年底前完成項目, 秦川機床的VMT80成為此生產線核心加工設備之一。

承接2014年上半年密集信息,我們再來看2014年下半年-2016年初幾篇關於WS13E發動機的相關信息:
1)央廣網北京2014年9月21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近日,中航工業試飛中心在青海省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次殲擊機高原起降性能試飛任務,此次試飛是兩型發動機裝機狀態的首次高原試驗。
解讀:此簡短戰機發動機新聞,剛出來時候解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部分人當時也是和歐美解讀一樣,覺得是WS10B-2/3 和殲20發動機WS15高原測試,而2016年2月24日《中國航空報》劉永泉事跡介紹也印證了WS10B-2/3的高原測試。但是另一款發動機就此斷定是WS15,本人覺得過於牽強,眾所周知發動機高原裝機測試基本是最後一關適應性測試,一旦過關離量產定型不遠。從WS13E在2013-2014年爆料不斷的頻率看,本人覺得這款發動機10拿9穩是WS13E的高原裝機測試。因為時間點卡的非常到位,進度上和2014年新加坡航展中航技副總劉宇的講話也比較吻合。
2)2015年6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玉海在巴黎航展上充滿信心的宣布,JF-17梟龍戰斗機的國產引擎已經進入飛行測試階段。在中國與巴基斯坦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李玉海還表示中國正在開發雙座型梟龍戰斗機。====解讀:2016年4月27日,中國和巴基斯坦代表在成都飛機公司(CAC)共同舉行了JF-17B「梟龍」雙座戰斗機第一架原型機的開鉚儀式。此消息印證了李玉海的說法。同時也說明裝載WS13E發動機的梟龍正在緊張有序的密集試飛測試中。
3)2016年1月29日消息節選:
2015年是中航工業貴發所穩步發展的一年,貴發所全面統籌,突出重點,以科研為中心,以產品為根本,聚焦三個基本型,兼顧系列化發展,型號攻堅、管理提升、黨建文化等各項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抓統籌 保重點 科研工作創佳績。
型號研製取得新進展,一年來實現了一機立項,一機首飛,一機具備鑒定條件等重大成果。
技術研究擴展新領域,主動出擊,瞄準無人機、艦載機兩個方向,遵循基本型到系列化發展途徑,開展了大量技術預研工作。
解讀:一機立項是WS17岷山發動機,此發動機創造了22個月研製到樣機試製成功的記錄,於2014年點火試車成功, 正式立項。 一機首飛是指WS13E經過高原裝機測試成功後2015年內正式試產並裝備梟龍首飛成功。一機具備鑒定條件是WS13E衍生改的非加力型號發動機,用於長航程無人機、攻擊無人機使用,到了鑒定時期。

WS13E性能大揭秘
回顧並梳理這么多信息,到底WS13E發動機的性能如何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可查證的信息來解讀,以求達到最符合客觀現實的性能估測。
如前所述,王永明624所出身,主導研究了9推比的S3-2(9800KG加力水平,9推比)。2011年5月被緊急調任到貴發所擔任副所長兼總設計師,務必會把早先研究的S3-2驗證機成果和經驗應用於WS13E的改進工作中去。
下面簡單列舉一些WS13-WS13B發展中的新設備、新工藝及新材料的應用信息:
1)2006年1月航空報報道,紅湖機械廠2005年全面啟動WS13項目的核心機和整機研製任務,推動工廠由生產渦噴型發動機向生產渦扇型發動機的轉變。
WS13核心機的關鍵部件之一環形火焰筒需要在內腔進行高溫陶瓷加工,這種陶瓷是從未使用過的新材料。面對挑戰,紅湖廠6車間工藝室主任兼陶瓷主管工藝員成文衛勇挑重擔,經過多方查閱資料和自行設計工藝參數,終於成功完成了高溫火焰筒的陶瓷加工。結果表明,產品實物的各項技術指標和外觀質量都達到了樣機標准,個別指標還超過了樣機標准。
解讀:文中所提樣機就是RD93發動機,可以解讀出山寨的基準機WS13的燃燒室比RD93樣機更先進,可以承受更高的燃燒溫度, 這樣利於提升渦輪前溫度,WS13E從WS13改進,這個高溫陶瓷會繼續保留,燃燒室適當優化即可。
2)在介紹我國粉末合金的文獻里有這樣的文字出現:……FGH4095合金渦輪盤擋板已用於太行發動機並已批量生產,FGH4096合金渦輪盤、擋板已開始在推重比10發動機核心機上裝機考 核試驗,為WS13發動機研製了FGH4097合金高壓渦輪盤和鼓筒軸等9種部件,性能達到了國外同類產品的水平,通過了超溫超轉試驗。
解讀:WS13基準山寨發動機一開始用的是FGH4095合金高壓渦輪盤, WS13-WS13E改進中專門研製了FGH4097高溫合金,這是一開始加工設備所限,夾雜物處理不好,後來採用了前文所述的秦川機床的VMT80數控機床設備後解決了這個困擾多年的問題。
3) 發動機粉末合金高壓渦輪盤鍛煉的科技文獻摘錄:……某型發動機在進行300h長試試車過程中,材料為FGH4097粉末高溫合金的高壓渦輪盤發生斷裂,造成發動機燒毀,對渦輪盤掉塊斷口進行宏觀、微觀觀察以及能譜分析,對故障原因進行了排查並對排查結果進行了模擬試驗。結果表明:失效的高壓渦輪盤為疲勞斷裂,渦輪盤疲勞斷裂的原因是其冷卻孔邊存在的夾雜物以及夾雜物周圍的大面積原始顆粒邊界(PPB),夾雜物主要為電弧焊的焊渣,PPB是焊渣與合金反應生成的伴生物。
解讀:印證了上面2)的信息,WS13E採用FGH4097高溫合金作為高壓做粉末渦輪盤,
2014年發生疲勞斷裂,問題是出在加工工藝上,純度不夠,不是材料問題,因為新的加工設備的出現,問題圓滿解決。
4)WS13的單級低壓渦輪採用定向凝固無餘量精鑄復合空心氣冷葉片技術,高壓渦輪盤改用了FGH4097粉末冶金盤,低壓渦輪盤依然採用FGH4169合金。燃燒室採用環形燃燒室,有葉尖間隙控制的空氣熱交換器,綜合數字式全許可權控制系統
解讀:4.1)「2001年12月20日,「昆侖」通過全部的考核試驗。嚴成忠主持的定型攻堅戰宣告勝利! 「昆侖」發動機的研製成功,使我國在數十項先進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突出的當屬「昆侖」發動機採用的定向凝固無餘量精鑄復合冷卻空心渦輪葉片技術」——說明WS13E還是考慮了費效比的問題,沒有採用昂貴的單晶冷卻葉片,但是我們在定向凝固無餘量精鑄方面已經做的很成熟可靠了,繼續採用此技術,也可以降低風險。
4.2)高壓粉末渦輪盤採用的FGH4097比較先進,壽命預計也會大大增加;而低壓渦輪盤依然採用穩定可靠的FGH4169,也是成本和風控考慮為主,完全可以接受。
4.3)燃燒室在WS13基礎上小幅優化改進了些,因為我國陶瓷用在火焰筒內腔上已經穩定,而且受溫比RD93更高,也沒必要大動干戈。
4.4)全許可權數字控制系統(FADEC)應用順理成章。俄羅斯三代RD-33 及出口我國的RD-93,都不帶FADEC。而2012年突破技術升級的三代改進型RD-33MK加裝了FADEC系統,我國的FADEC系統技術積累非常成熟可靠了, WS13E上FADEC系統順理成章, 也會大大提升發動機的燃油效率和綜合使用壽命。
5)2014年7月31日八股文節選:
貴州航空發動就研究所冀國鋒動力研製展作為 創新超越勇登攀——記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青年技術創新能手冀國鋒
憑借著過硬的基礎理論功底,冀國鋒在工作中不斷嶄露頭角。2011年冀國鋒同志取得了高級工程師任職資格,並開始擔任壓氣機研究室的副主任職務。同年,冀國鋒在貴發所某重點型號中等推力的渦扇發動機研製項目中承擔主任設計師的職責。該發動機為推力增大型發動機,是在原准機的基礎上,保持核心機不變,通過改進設計風扇來增大發動機的流量,同時提高渦輪前溫度,來達到增大推力的目的
冀國鋒親自進行氣動方案的設計,並帶領壓氣機設計團隊的成員們加班加點,通過一維計算、二維設計、准三維葉片造型,再進行三維計算和結構強度設計計算,反復迭代,不斷優化,最終完成了四級風扇改進設計方案。
冀國鋒反復與渦輪院、動力所、動控所、西航等單位協調和溝通風扇性能試驗等技術問題,並配合風扇性能試驗件和試驗段的裝配。他還全程參與了改進風扇試驗件的性能試驗,在試驗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並發現和解決了很多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試驗結果表明,改進風扇的性能完全達到了設計指標的要求,風扇改進設計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解讀:此篇八股文是在WS13B技術全面突破,即將試產後發布的,回顧了WS13E核心改進技術的研製歷程, 信息量極大,也很直白。基本可以管窺WS13E的大致水平。
5.1)文中提及的「原准機」就是WS13基本型號,WS13E保持核心機基本不變情況下的針對性升級,最大的創新是全新研製的4級風扇。
5.2)核心機不變,並不意味著改進幅度不大,全新的4級風扇帶來更大的進氣流量。流量的增大必然要求壓氣機升級調整,做必要的適應性改進,壓氣機技術方面是冀國鋒的本職強項。
5.3)加力燃燒室因為陶瓷材料的優異表現可以承受更高的溫度,渦輪前溫度也會有明顯提升。而渦輪前溫度提升的直接後果是這推力的增大。

綜上所述, WS13E的技術數據躍然紙上,首先看WS13基準機的公開數據:
發動機長度:4.14米, 最大使用重量1135KG。 推重比7.6-7.8,加力推力8700KG上下,中間推力(軍推)5200KG左右,涵道比0.57,渦輪前溫度1650K,首翻800小時,總壽命2200小時,無FADEC。
為了便於類比,簡單梳理下俄羅斯RD33MK的數據信息:
RD33MK從RD33-SEP3發展而來,於2012年才完成國家試驗,裝載在出售給印度的米格-29K艦載機上。
發動機長度:4.23米,通過長期的減重努力,最大使用重量降低到1062公斤,勉強達到改進目標。加力推力公開的觀點是8805KN(最大應急推力摺合9000KG),推重比8.5左右,中間推力(軍推)5400KG。俄羅斯宣布的首翻壽命超過1200小時,總壽命大於4000小時(本人感覺有一定水分)。該發動機配置了FADEC。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說俄羅斯為了繼續把梟龍戰斗機當搖錢樹,推出了RD93MA帶FADEC計劃,主要改下附件機匣位置、適配單發機,適當減壽增推到9300公斤左右,以適應梟龍改進型的增推要求。
結合以上類比,推測ws13E數據如下:
1) 中國也會走類似RD33-SEP3改進到RD33MK的路徑,採取減重增推的模式,增重增推的模式基本可以否定。預計會在機匣上使用復合材料減重,同時因為FADEC的裝配,也可以優化管線,適當減重。發動機最大使用重量從1135KG降低到1050KG左右,但是很難降低到1000KG之內。
2) 最大加力推力從8700KG上下增加到9000KG出頭,雖然增幅只有300KGF左右,因為發動機自重降低,推比卻可以大幅提升到8.5以上水平。而裝配單發梟龍BLOCK2-3,可以再適當減壽增推

⑷ 太行、岷山、泰山、昆侖發動機,渦扇15、渦扇20,AL-41F、斯貝發動機,性能各自如何哪個更勝一籌

1、岷山是小推力發動機,用於L15教練機,推力4700。以前中國出口K8用的是萊特公司TFE731-2A。而新一代教練機L15用的是烏克蘭的AI-222發動機。
所以岷山發動機推力很小,但是填補了國內空白。

2、秦嶺發動機是英國斯貝發動機的國產型號。(通稱渦扇-9,秦嶺是代號)中國向英國購買了自行生產、改進的許可證。這種發動機是中推力發動機。也是中國首個成功生產的軍用渦扇發動機。由於該發動機設計定型為60年代,現在已經落伍。(說句題外話,中國斯貝從引進到國產化秦嶺成功,歷經戰整30年)

3、渦扇15(峨眉)。中國購買俄羅斯雅克141戰斗機的R-79B-300發動機圖紙和技術,歷經10年尚未研製成功,預計裝備J20。該發動機是中國最先進的發動機。推力16000-18000。大推力發動機。

4、渦扇10(太行)。中國進口俄羅斯發動機AL31的替代品。由於現在中國依然大量進口AL31,可見渦扇10質量肯定不咋地。大推力發動機。

5、渦扇20。中國用來裝備運20的發動機。未研製成功。推力13000-14000。

6、渦扇13(泰山)。中推力發動機。俄羅斯RD33的仿製品。在研製過程中,用於飛豹、FC-1。推力5000-8000。

7、渦噴14(昆侖)中推發動機。裝備J8。80年代產品,嚴重落伍。

⑸ ws一15航空發動機是哪家公司生產的

ws-15航空發動機生產商為西安發動機公司

⑹ WS(渦扇)-10,15發動機是完全自主研發的嗎

是的,WS-15發動機在試飛時的推重比是9,而後期發展計劃是10,水平大體在中上游。

1、WS(渦扇)-10,15發動機比太行先進一代推比10一級為第四代研製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

2、WS(渦扇)-10,15發動機已經完成核心機的研發,要真正生產定型還需要5-8年時間,最大推力達到18000KG左右。

3、加力推力:161865-181373N。


(6)渦扇15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1、渦輪風扇發動機由風扇、低壓壓氣機(髙涵比渦扇特有)、高壓壓氣機、燃燒室、驅動壓氣機的高壓渦輪、驅動風扇的低壓渦輪和排氣系統組成。

2、其中高壓壓氣機、燃燒室和高壓渦輪三部分統稱為核心機,由核心機排出的燃氣中的可用能量,一部分傳給低壓渦輪用以驅動風扇,餘下的部分在噴管中用於加速排出的燃氣。

3、風扇轉子實際上是1級或幾級葉片較長的壓氣機,空氣流過風扇後,分成兩路:一路是內涵氣流,另一路是外涵氣流,風扇後空氣經外涵道直接排入大氣或同內涵燃氣一起在噴管排出。

4、渦輪風扇發動機組合了渦輪噴氣和渦輪螺槳發動機的優點。渦扇發動機轉換大部分的燃氣能量成驅動風扇和壓氣機的扭矩,其餘的轉換成推力。

⑺ 華為概念股中哪些是作答h ws

給你提供一點線索

英偉達是給華為手機生產電池的

還有藍思科技是生產華為手機的玻璃材質背殼

⑻ 航空發動機概念股票有哪些

中航動力(600893)目前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整機業務的龍頭,成為中航工業發動機整合平台的預期最強烈。公司曾參與國內多個新型航空發動機的科研、製造任務,如「秦嶺」發動機和「太行」發動機等。2014年6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增加了黎明、南方、黎陽動力三家擁有發動機整機業務的公司,產品范圍從大型發動機擴展為大中小型發動機,從渦噴、渦扇發動機擴展到渦噴、渦扇、渦軸、渦槳、航模發動機,集成了我國航空動力裝置主機業務的幾乎全部型譜。
中航動控(000738)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唯一供應商,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業務占公司收入60%以上。已與通用、羅羅、賽峰、霍尼韋爾、漢勝等國外航空工業巨頭建立合作關系,在航空發動機燃油泵、滑油泵、輔助動力裝置的研製中深入合作,不斷提升產品國際核心競爭力。公司體外發動機板塊下尚有中航工業集團下屬國內唯一航空動力控制系統專業研究所(614所),承擔各類軍、民用飛機、艦船、導彈以及燃氣輪機發電等動力裝置控制系統和其它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研製和生產任務,未來有資產注入預期。
成發科技(600391)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產品體系包括軍品和非軍用航空發動機衍生產品兩大部分。成發科技在長期的軍品型號研製以及與國際知名航空企業合作過程中,建立了機匣、鈑金、葉片、軸承等四個專業化優勢平台,形成了技術、熱表、裝試等三個能力中心,初步掌握了國際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製造技術。

⑼ 中國有哪些飛機發動機製造廠

中國十大航空發動機製造公司:

1、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中航工業西安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航工業西航」)建於1958年,是中國大型航空發動機製造基地和國家1000家大型企業集團之一。

公司的經營范圍有: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煙氣透平動力裝置,航天發動機及其零部件,汽車發動機,壓力容器、儀器、儀表、工具、計測設備、普通機械、電器機械及器材、機械備件、電子產品的製造、銷售與維修;機電設備等

2、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航發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黎明始建於1954年,是國家「一五」時期建立的第一家航空發動機製造企業。

公司主要產品:航空產品有三個重點型號的新機及系列發動機批生產和修理;非航空產品主要有航空轉包零部件、燃氣輪機、汽車渦輪增壓器、鋁型材及其製品等

3、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發南方工業有限公司 曾用名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航發南方公司或南方公司,行業代號331廠,隸屬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

始建於1951年10月,是國家「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國家首批建設的六個航空工業企業之一和國家首批試點的57家企業集團之一,是我國中、小型航空發動機主要研製生產基地。

4、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於1981年5月30日在貴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貴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牟欣,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法律、法規、國務院決定規定禁止的不得經營等。

2017年12月,入選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5、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中航工業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發集團」)創建於1958年,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航空發動機及其衍生產品科研、製造基地。

公司擁有6個分公司、 6個全資子公司、2個控股和4個參股公司,建立了規范、高效的集團管控體系。公司現有職工4,700餘人,佔地面積66萬平方米,總資產40.7億元。

6、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

中航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為60億元。公司主要從事民用飛機發動機及相關產品的設計、研製、生產、銷售、維修、服務、技術開發和技術咨詢等業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今天透露,承載著為大型客機裝配「中國心」任務的中航工業商用飛機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2009年01月18日在上海正式注冊成立。這標志著被譽為航空工業「皇冠上明珠」的大飛機發動機研製工作,在我國開始實質性起步。

7、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

是以主要生產航空發動機、直升機減速傳動系統、航空發動機及飛機附件傳動系統、航空機電產品、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等產品的高科技企業。

建國初期以來,東安公司累計修理、研製、生產了數十個機種15000多台套航空發動機、9000台套直升機傳動系統,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8、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海特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現代飛機機載設備維修規模最大、維修設備最全、維修項目最多、客戶覆蓋面最廣的航空維修企業,是我國至今唯一家航空維修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02023)。

海特集團成立於1992年,主要從事航空機載設備檢測、維護、修理;支線飛機、直升機、公務機等中小型發動機維修;航空技術及軟體開發;航空機載設備及航空測試設備的研製和銷售、航空培訓。

業務涉及波音、空客系列及各類支線飛機、通用飛機、直升機、公務機等40多種機型,是我國現代飛機機載設備維修規模最大、用戶覆蓋面最廣、維修設備數量最大、維修項目最多的航空維修企業

9、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

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4月,注冊資本6310萬美元,投資總額1.89億美元,投資來源地為中國、德國(中外合資)。2003年1月 22日,第一台發動機進廠維修,標志著珠海摩天宇正式投產營運。

珠海摩天宇當年就先後獲得了中國民航總局(CAAC)、歐洲聯合航空局(JAA)和美國聯邦航空局(FAA)三大維修許可證,成為國內及亞太地區最具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維修基地之一。目前,珠海摩天宇是亞洲第一家同時具備V2500及CFM56-3/-5/-7四種系列主力發動機大修能力的基地。

10、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

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於1999年7月1日在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柴維璽,公司經營范圍包括CFM生產的飛機發動機的維修、修理、檢修和其他相關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