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第二天就要解禁的股票,頭一天還有大資金流入呢
這是因為要解禁的股票頭一天大傢伙都在關注買進。所以說要有大資金流入的。
Ⅱ 股票里的解禁股是什麼 有哪些解禁類型
由於某些原因如:股權分置改革,而使部分的原法人股轉化為了流通股,但是,這部分轉化來的流通股並不能馬上進行流通買賣,它要經過一個期限,如:36個月,60個月,在這一期限內就是"限售",過了期限就可以和一般的流通股一樣進行買賣了,這就是"解禁"
深滬兩市的股東限售股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小非解禁。
其中
大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於5%,在股改一年後方可流通
中非:似乎這種說法不多,可能理解為即股改後,對股改前佔比例介於大非和小非之間的非流通股.
關於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在此之前,限售流通股在股改後一定時間內是禁止上市流通的,達到一定持股時間後,便可解禁上市了,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
總體上說解禁是偏空消息,但也不是一定的。
Ⅲ 上市公司為何要解禁解禁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解禁的股票分為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是公司增發的股份。這些股票都在以前購買這些股票的人的手中。 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我可以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拋售,什麼時候拋售,都由持有人自己決定。
大小非解禁的成本基本都是1元,限售股解禁的成本就是其增發價格 非是指非流通股,由於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 持股低於5%的非流通股叫小非,大於5%的叫大非。 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後,他們就會拋出來套現,就叫減持。 這等於大幅增加股票市場的股票供給量,改變股票的供求關系,若大小非解禁後採取減持,將促使股價下行。
Ⅳ 指數型基金 權重股解禁
目前的基金合同允許指數基金在指數調整公告之前提前買入
所以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後都可以
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減少跟蹤指數的誤差
如果提前買了 這時就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如果買遲了 也必然會產生誤差
到底什麼時候買 這就需要基金經理自己掂量掂量
但是ETF作為特殊的指數基金,由於在申購時只能用一籃子股票進行申購,所以它只可能在指數調整公告之後才跟著調整
具體是什麼時候,可以留意華夏基金中關於50ETF申購贖回清單中的調整公告
注意:華夏50ETF的託管行是在工商銀行,所以它是不允許買入工商銀行的股票的
Ⅳ 解禁股票是什麼意思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市值解禁的對象
解禁是指原來限售的股票在渡過了鎖定期之後就可以在二級市場上進行買賣,限售股主要包括以下四個類型:
1.股改限售股;股改以前規定,上市前發行的股票不能流通,股改以後就可以在一定時間後流通,也就是人們說的「大小非」,它增加了市場上股票的供應量,必然會給股票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所以國家會控制它循序漸進地進行。
2.IPO限售股;股改後再上市的公司,上市前發行的股票也需要鎖定一段時間後才能流通,是為了防止股東在公司上市後立馬套現的現象發生,保持公司股價穩定。
3.增發限售;公司實施定向增發新股,也需要鎖定至少1年才能上市的。
4.配售股;IPO發行的時候向特定投資人配售的股份,也是需要鎖定至少1年才能上市的。
市值解禁的影響
限售股市值解禁對公司的影響需要結合不同的情況來分別討論。
一般來講,如果解禁股的股東是大批自然人小股東,通常他們的意圖就是通過上市套現獲得收益,在股票上市後通常都會獲得數倍的收益,這方面尤其以股改限售股為甚,因為其成本非常低,套利空間非常大,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投資者們看好公司的發展前景,也可能不會繼續持有。而且還存在主力為了逼出散戶故意砸低股價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會導致股價下跌。
如果解禁股的股東是機構投資者或者國資股等情況,則股價一般會比較平穩,甚至微微上漲也可能發生,因為他們的目的都是繼續保持公司的控制權,有將公司做大做強的決心,所以在解禁期到來時不會大量拋售股票。
而定向增發解禁的話,通常增發的機構在定增時會享有一定的折扣,這些優惠的目的就是在解禁之後能賣個好價錢,機構投資者會有很強的賣出慾望,所以這也會造成股價的下跌。
就投資者心態而言,如果當前股票價格過高,那麼限售股被賣出的可能性會比較大,但是持有者認為後市會有很好行情的話,反而不會急於變現,對股價不會有很大的影響。對於主力而言,就要考慮到主力是否有足夠的籌碼,或者是否有建倉的想法。
所以說到底市值解禁只是一個放大鏡,真正能對股價影響的因素還有很多,在關注股票解禁相關的信息時,也要關心個股本身的質量和限售股的結構。投資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行為,做決策前應當仔細分析所有的數據,做到理性投資,才有盈利的機會。
Ⅵ 基金中的「解禁」是什麼意思
基金裡面沒有解禁,是股票的解禁。
原始股和限售股發行後,有一定的年限不能上市流通。按照持有的股份大小也可以稱做大非,小非(大非流通股股東和小非流通股股東)
解禁的意思是到了規定的年限後,這些股票可以上市流通了。
Ⅶ 上市公司原股東如何解禁手裡的股票
這個不區分是自然人股東還是法人股東,只是區分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是董監高還是一般股東。
如果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鎖定期是上市後三年。如果是董監高,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任職期間每年只能轉讓不超過25%,離職後半年內不能轉讓。如果是一般的原始股股東,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
還有一些特別規定,是針對在上市前突擊入股情況的。
股東解禁劃分為「大小非」。俗稱的「大小非」指的是因股權分置改革而產生的限售股。「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大非」則是指持股量在5%以上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除了因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外,A股市場還因IPO和增發而源源不斷地湧出限售股。其中,IPO限售股分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份兩種。
首發原股東限售股指開始發行前原有股東限制流通的股份,一般限售期長達三年。根據證監會去年9月份發布的新規,若發行人在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之前12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持有人承諾不予轉讓的期限為12個月,而此前鎖定期為36個月。
首發戰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發行股票上市時,向某些特別選定的對象發行的占發行數量相當大比例的股份。一般情況下,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鎖定期限為3至6個月。而在上市公司增發股份時,針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也要求有一定的鎖定限售期,通常需要鎖定半年。
Ⅷ 為什麼總是有人買解禁的股票,明明資金面緊張,還是去買,怎麼解釋這種現象
首先,解禁是大小非向市場拋售。對於當前的股價而言,他們獲利非常豐厚。但就當前的價格而言,對比其他沒有解禁的公司股價,並不一定解禁股的股價就高,相反,很多因為有解禁預期的個股,前期跌幅比較大,股價還相對比較便宜。這事市場去買解禁股的一個原因。
其次,解禁有大宗交易途徑。相對於在二級市場收集股票籌碼,從大宗交易市場買賣股票,對股價影響較小,這對有志於做股價的主力機構而言,有解禁、有大宗交易的股票更有吸引力。如果能拿到這樣的籌碼,省去其在二級市場吸籌的時間和股價可能被推高的隱形成本。
……
Ⅸ 什麼叫做股票解禁什麼基金什麼的,它對我們買股票有什麼影響嗎
股票解禁是非流通股變成流通股;
也就是以前是不可以在市場上交易的部分股,現在可以上市交易了;;
股票在發行的時候,都是有流通股和流通受限股(打開F10,裡面有「股東進出」項;可以看到有哪些受限股了;
非流通股東他們持股的成本相當的低;有的甚至才幾毛錢或者經過配送後基本上是零成本的;也就是說,就算他們在3塊錢把股票賣了,還是賺錢的;如果非流通股上市之後,會增加市場的資金壓力;賣的人多超過買的人多,股票自然就要下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