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智利銀行股票指數
擴展閱讀
簡單看股票盤 2025-07-11 09:45:39
股票價格與均線 2025-07-11 09:42:32

智利銀行股票指數

發布時間: 2021-06-05 07:25:02

㈠ 存在智利銀行的錢在中國四大銀行可以取嗎

不可以。
用戶只能向存款銀行進行取款操作。
或者轉賬入國內銀行後,進行取款操作。

㈡ 最近想拓展拉美市場,想問下智利當地的流行支付方式有哪些

智利當地的主流支付大概有三種:

1、Banco de Chile

也就是智利銀行,智利銀行是一家為客戶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商業銀行,總部位於聖地亞哥。根據2018年末的數據,它是智利總資產第二大銀行集團。如果按總收入計算,它是該國最大的銀行。

2、WebPay plus

WebPay plus是由Transbank提供的一種互聯網支付方式。WebPay PLUS有一個響應式支付表單,可以在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或台式機上使用。WebPay PLUS可以讓用戶使用信用卡或借記卡消費。

3、Redcompra

Redcompra支付系統是智利金融機構Transbank S.A.在2001年推出的支付產品,買家網購時選擇Redcompra支付方式,點擊跳轉到銀行列表,再通過常用的銀行來完成支付,在智利-可以覆蓋35%的網購者。目前Redcompra支付支持15家智利本國的主流銀行進行付款。客戶在付款交易時只用輸入四個數字(PIN碼),無需填寫身份證號碼或簽名憑證。

㈢ 智利的經濟為什麼繁榮

按照IMF的數據,2015年,智利人均GDP已經達到1, 3331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越了在中等收入陷阱掙扎多年的近鄰阿根廷(1, 3428美元)、巴西(8802美元),也超越了波蘭(1, 2662美元)、匈牙利(1, 2021美元)和克羅埃西亞(1,1551美元)等冷戰後重歸全球市場體系的歐盟新成員國。在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和低迷的環境下,從2010年到2013年,智利經濟連續4年保持3%以上的增長,盡管2014年智利經濟增長率曾一度降低至1.9%,但是我們預計2015年該國經濟將會增長2.1%,而今年的預測值則是2.3%。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85年40%下降到1997年的20%,而在2009年,智利的貧困人口僅占總人口的15.1%了。2009年的公共債務現在是在國內生產總值的10%,1983年後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每年4.6%的平均水平。

但增長不是一個隨機事件。智利繁榮,因為政府的負擔也有所下降。智利現排名第一的為自由在其區域內和排名第七的在世界上,甚至領先美國。輝煌的統計數字和其背後真實的經濟繁榮使得智利於2010年正式成為經濟合作組織(OECD)一員,這標志著智利廣泛地被承認為市場經濟發達國家。

稅收政策

在世界銀行2015年各國的總稅收表中,智利在全球248個經濟體中以28.9%的稅率位居低稅收榜的第36位,比傳統的低稅收國家瑞士還低(28.8%)。在1984年智利稅制改革前,智利對企業的課稅曾經達到了將近50%,當年的稅制改革曾經把稅率降低到10%。雖然民主化後稅率有所上調,但是智利依然處於低稅收國家行列。

養老金私有化改革

作為智利稅收制度改革的重要一環,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2005年,智利的最高累進稅率從58%降低到40%,這幫助了企業家和投資者在相對較低的稅負環境中創業。更低的賦稅有助於更多產業擺脫處於地下經濟所帶來的困擾。根據加拿大莎菲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2012年的一份統計報告 [1]),智利地下經濟的情況最少(智利得分20.3分,相比之下,薩爾瓦多47.4分,哥倫比亞得分41分,巴西則40.5分,墨西哥30.2分)。這一統計數據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智利經濟相對周邊國家更加健康的情況。

國有企業私有化

國有企業私有化也是智利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在之前文章中我們提到過的Copec和Endesa等智利能源行業巨頭,曾經都屬於政府經營,但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包括石油、電力、鋼鐵、電信、銀行業等都逐漸被私有化。國企私有化使得依靠納稅人的稅金補貼國企成為了過去,被私有化的企業在市場環境下無論是經營效率還是創新能力都大幅提高。此外,也由於市場的公平競爭,不再有擁有政府作為保護傘的國有企業的壟斷,新企業的進入變得更加容易,這也推動了智利的經濟增長。

對私有產權的保護

智利對私有產權的保護也是促進智利經濟成長的原因。沒有對產權的保護,再好的創新和應用也無從談起。比如,智利的采礦業由於私有產權得到保護,私人投資者在采礦業的運營成本大幅下降,而伴隨著的則是產出的大幅提升。尤其在智利私有化進程深入之後,這一情況更為顯著。

㈣ 智利銀行開的信用證為啥交單給香港分行

開信用證的銀行叫開證行。
為方便受益人兌用,開證行有時會在信用證中指定其他可兌用的銀行,出現在SWIFT格式信用證中的第41a欄位。
根據UCP600對交單的定義,受益人交單有幾種選擇:
1、直接交單給開證行;【實務中較少】
2、交給指定銀行,如有的話;
3、委託自己的銀行交單。

㈤ 智利銀行比索對人民幣匯率

貨幣兌換
1智利比索=0.0090人民幣元
1人民幣元=110.9117智利比索

數據僅供參考,交易時以銀行櫃台成交價為准 更新時間:2016-01-13 14:05

㈥ 智利信用證,applicant是銀行,buyer未指明,提單、發票的買房應該怎麼做提貨有沒有問題

這是不符合規定的信用證,信用證中根本就不能出現BUYER這個詞。我想知道的是APPLICANT和OPENNING BANK是不是一家?信用證中沒有明確這個BUYER是誰,你通知給誰呢?通知給誰都可能遭到拒付。即使是貨權給了開證行,APPLICANT也不應該顯示是開證行,這樣的信用證存在風險。

㈦ 養老保險管理股總結

二、近年來養老保險中出現的問題
經過多年改革,一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具有中國特色的養老保險制度已具雛形。但是,由於國力所限,加之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正處於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國現在的養老保險制度還面臨著許多問題。表現在如下方面;人口老齡化的壓力日益加劇,人口老齡化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構成了越來越重的壓力。西方發達國家通常在步入工業社會後才會出現老齡化,且老齡化速度較慢,我國則在工業化中期的起始階段、經濟建設資金需求集中的情況下便進入老齡化,使資源配置陷入困境。據世界銀行的統計,1990年60以上的人口比例,亞洲平均為6.8%,我國為8.9%。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期,到2026年這一比重將達18%,屆時全世界將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集中在中國。而目前,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部分平衡方式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到來時,會造成資金需求的積聚增長,社會負擔加重,對國家財政的穩定非常不利。
1、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明顯過窄,社會保險的基本定律之一是大致法則,只有當覆蓋范圍最大時才會最強,目前,就全國而言,除國有,集體企業基本覆蓋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外資企業大多數私營企業以及個體經濟從業人員尚游離在養老保險范圍外,還有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至今沒有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范疇,佔全國總人口80%的農村人口的老年保障問題也尚未解決,這一問題不解決,社會保障關於權利保障、普遍性、平等性等基本原則就沒落實,部分公民仍未享有相應的養老保險權益。
難題之一:個人帳戶出現「老人」無帳戶,「中人」帳戶資金嚴重不足,而「新人」帳戶給了「老人」,出現了空帳現象。
在總結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踐,借鑒外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我國政府選擇了適合我國國情的部分積累式籌資模式,對於剛參加工作的新人是理想的。國家規定,個人帳戶按照職工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建立,且企業繳費比例最高不超過20%。個人繳費年不得低於4%,最高不得高於8%,到達退休年齡後,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基礎養老金標准為當地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的20%,個人養老金的月標准為本人個人帳戶累計儲存額除以120(月),然而,目前轉軌面臨的尷尬局面,卻是「老人」無帳戶,更無資金積累:「中人」個人帳戶上資金嚴重不足,個人帳戶建立之前的工作年限,僅僅是視作個人繳費的年限而沒有資金累積,「新人」帳戶實際運作中現付給了現在的老人,帳戶實際上是個「空帳」。顯而易見,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偏差帶來的空帳,使得養老保險的運作仍然停留在現收現付上,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省(區)養老保險的確保發放面臨困難,「統帳結合」的改革目標模式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
難題之二:養老保險基金單一的來源渠道和單一的投資渠道,使目前基金的籌集與增值方式在日益增長的養老金支付面前顯得無能為力。
目前,養老保險的籌資渠道主要是企業繳費,而企業繳費的大頭又來源於國有企業,而國有企業包袱沉重,停產、半停產和破產企業增多,相當於一部分企業在交納養老保險時。同時承擔著「新人」退休費的支付,在這重負之下效益較好的企業繳納積極性也受到嚴重挫傷,使養老保險基金籌集上面臨如下態勢。
1、參加養老保險繳費職工人數連年下降,且降幅逐年增加,而離退休人員人數連年上升,且升速加快。
2、根據有關規定,養老保險基金目前只限於投資於國債和存入銀行,表面上看,這種投資是安全的,而實際上卻存在著貶值的風險。一是從1997年以來,我國連續多次下調利率,使存入銀行的養老保險基金已經很難保值,更談不上增值。二是國債現券的收益率也在逐漸降低,養老基金投資於國債也會面臨虧損。
難題之三:養老保險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不完善使現實的養老保險運作面臨困難境地。
1、省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和市地社會保險機構目標利益的非一致性,使得省級統籌的運作蒼白無力。
按照國家規定,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實行了省級統籌,但是運轉的效果卻十分不理想,由於目前市地以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仍然隸屬於地方管理,地方政府的利益必然是市地以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首選目標,而省級統籌的目標則是綜合平衡全省各地方、各行業部門之間利益,這就出現了地方社會保險機構目標利益的一致性,出現了省級統籌應承擔責任與其應具有權利相脫節,出現了地方和行業一致對付省級統籌的困難局面。
2、日益膨脹的社會保險工作業務,使現實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難以承載。
隨著行業統籌下放到地方和地方企業實行省級統籌,加上失業保險的重新定位,醫療保險改革啟動,以及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保合一,省以下各級社會保險業務與現實弱小的社會保險機構載體形成的矛盾愈來愈突出,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形成小馬拉大車。
3、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經費不能及時到位;使養老保險在運作中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納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所需經費改由財政核撥,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是,運行的結果是一頭卡死了,經辦機構不再提取管理費。而另一頭財政撥付給經辦機構的經費卻嚴重不足,這一現象嚴重挫傷了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積極性。
4、現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嚴重滯後,使養老保險在運作中缺乏科學的決策基礎。
養老保險的深化改革,特別是社會統籌和職工個人帳戶、以及省級統籌的實際運轉。使養老保險的信息量急劇膨脹。客觀上要求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更加科學化、規范化。而實施更高一級管理需要擁有數據完備,信息共享、反應快速、計算科學的管理手段和輔助決策手段;從目前情況看,基本養老保險的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信息系統的建設遠遠難以滿足養老保險業務處理與管理決策的要求。一套完整的社會保險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不僅需要大量的財力投入,更需要人才的准備。
三、根本問題是做出什麼樣的制度安排
(一)建立一個以基金制計劃為核心的多層次養老金制度
在上述思路下,我國的養老金制度將主要由兩大層次組成:基本層次是面向「老人」的基本養老金計劃,以現收現付的方式進行融資,按規定發放。現階段,由於「老人」還是退休者中的大多數,因此這個計劃還要佔據較大的比重,但長期看,只要這個計劃的覆蓋面不再擴大,那麼它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萎縮,從而把養老金制度的主幹部分置於第二個層次的基金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基金制計劃可以適時引入更多的子計劃,如旨在增加投資回報的增值投資計劃,旨在進行有限的收入再分配的填補計劃,等等。在第二個層次之上,也可以再建立第三個層次的自願儲蓄養老金計劃,以及鼓勵個人購買商業性的養老保險等等,作為以上兩個層次的主要計劃的補充。
在統一制度中,對於制度實施時已經退休的職工已有一定工齡的職工和實施後新加入養老保險的職工有不同給付規定;體現「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和「中人」過度辦法。年支出的估計需要分別估計「老人」支出,「新人」支出和「中人」支出。「新人」支出在1998年新參加工作並加入個人帳戶養老保險的職工退休後才會發生,「中人」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度性養老金三部分。其中,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計發辦法與「新人」同,過度性養老金體現「中人」在新制度實施前積累的養老金權利的兌現。
1、「老人」支出
在新制度實施時已退休的職工,以過去制度的規定給付退休金。過去制度以一定的養老金替代宰規定給付水平,同時根據工資和物價作指數化調整。某年某一年齡上「老人」的人均支出等於該年這一年齡上「老人」在退休當年的年工資與制度規定的養老金替代宰之積,並在規定的退休金調整指數下調整。加總所有年齡上的老人支出就是「老人」總支出。
2、「中人」支出
「中人」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和過度性養老金三部分。職工死亡時個人帳戶的累計額一次性退還其受益人,其中,基礎養老金是退休時當地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20%。根據1996年社會平均工資,在假設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卑下,可以估計出今後各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年隔熱買帳。年個人帳戶養老會個人帳戶的累計額根據一定的繳費率和繳費工資基數,在假設的個人帳戶累計利率下估計。
「中人」過度性養老金採用調整替代宰和指數化調整,指數化調整為原勞動部推薦使用。
指數化調整方法
過度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計發系數
「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
指數化月繳費工資:「中人」退休時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繳費工資指數
繳費工資指數:退休前各年繳費工資在社會平均工資中的比值之和/繳費和視同繳費年數
3、「新人」支出
按照統一方案,「新人」退休金支出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養老金測算方法與「中人」相同。「新人」人數根據人口預測,參考世界銀行的預測結果估計。
(二)養老基金要成為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
擁有足夠的投資工具,是這樣的養老基金會能夠存在和發展下去的一個重要條件,即使基金的投資組合完全是由基金董事會自主決定的,那麼,國債也將是二個基本的投資工具,因此。更具意義的將是討論養老基金應該持有何種股票以及如何持有。
在進一步討論國有股轉化這種辦法之前,我們還是先來探討一下基金是否可以通過直接入市的方式來增加融資,這本來不應稱其為問題,但事實上,以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滾存節余,即使全部投資於股票市場,那麼恐怕要有數倍的回報率才能彌補現在的養老金負債。在這樣的壓力下,實際上很難保證基金會自覺地成為一個穩健的機構投資者。所以,在入市之前,養老金基金還是要有一個能夠承擔起一定風險的資本規模,而增加其資本規模的途徑是增持國有股。所以;我們為養老金基金持股所設計的步驟是,首先以增持的國有股實現基金資本的擴充,使其具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爾後通過國有股上市流通,帶動保險基金入市。
第二個主要的條件是,養老金基金要有專業的託管機構去管理其投資。因此,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和金融機構要指定一批託管人,使他們具備託管養老託管基金的法定資格,由於在基金會和託管人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所以,政府的社會保障管理機構和金融監管機構通常要對基金託管人實行嚴密的監管,這種監管通常是以託管法為法律依據的,在我國現在還沒有這樣一部基金託管法,因此需要制定和實施這樣一部法律。
接下來的問題是現在有哪些機構將來可以成為養老基金的投資託管人,在目前的基本養老制度中,政府規定基金要以財政專戶存於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商業銀行,所以,這四家銀行在擔當著與託管機構類似的角色,但他們並不是真正的託管機構。如果銀行要成為真正的基金託管機構的話,那麼,他們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法所規定的商業銀行只能分業經營的原則。
其他有條件成為託管機構的還有保險公司、證券機構以及目前仍處於幼稚狀態的本土投資銀行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當然,如果我們不把目光局限於中資金融機構的話,那麼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或投資公司來託管養老基金,也可以列入考慮范圍之內。我們認為,上述各類金融機構,將會成為孕育未來養老基金託管人的母體。
(三)市場化導向:競爭性和價格機制
從完全市場化的角度出發,我們自然會想到讓養老基金會自行決定養老金的繳費率。從原理上講,當養老金制度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態時,是能夠形成一個均衡價格的。
為了保證實現這樣一個均衡價格,基金會的制度必須是競爭性的。在現實條件下。建立這樣一個競爭性的基金制度的真正困難恐怕不在於能否建立起多個基金會——這個問題的答案應當是肯定的——而是在於繳費和收益能否在不同的基金會之間自由的流動,流動性不足將會成為建立競爭性的養老金制度的最大障礙,而且,這個障礙在短期內恐怕難以克服。
上段論述的現實依據是,目前的基本養老金制度應當是實現了省級社會統籌的,假如我們以養老金基金會的建立成本最小化作為首要的選擇的話。那麼,在省級層次上成立基金會,應當說是選擇了新舊制度之間距離最近的兩個點架起對接的橋梁。然而,依附於行政架構的養老金基金會還不是真正的市場競爭者。如果這個問題放在一個省的內部來解決,理論上難度會稍微變得小一點,但又有兩個新的問題卻會隨之而來:一個是,實際上或許沒有幾個省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建立起嚴格符合相關規范的競爭性養老基金會;另一個是,迄今為止已經實現了的省級統籌將會前功盡棄。兩相對比,基金會還是要在省級規模上建立更為合適。這樣問題就集中在如何把現有省級統籌的基本養老基金改造為最終能夠導致基金的競爭模式。
解決這個問題的第一個步驟是,各個基金會選擇自己的託管機構,進入資本市場,取得因會而異的投資回報率;第二個步驟是,政府的社會保障監管機構、金融監管機構以及法律部門對各個基金會的會計(特別是其中的管理會計、審計、信息披露以及個人帳戶的計帳等各個環節實施統一的規定;第三個步驟是,政府的社會保障監管機構制定規定繳費率(養老金價格)的上下限,但是把繳費率具體決定權交給基金會,這就引入了競爭機制;最後一個步驟是,任何一個基金會都對其他基金會的會員開放,最終啟動競爭。
在這樣一個架構的基礎上,養老金基金的繳費辜和收益率最終會穩定在某一個水平上,這將是由市場決定的競爭性價格和受益水平。當然,這里並沒有包括管理費用;決定管理費用水平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即要有一個競爭性的託管人市場,政府只負責決定管理費用率的上限,認定託管人的託管資格,對託管人進行外部審計和監督,把對託管基金會的選擇權交給基金會,假如這個構想能夠實現的話,那麼養老金基金的繳費率(包括託管費用)將是由市場決定的競爭佐價格。如果養老金的受益水平與市場決定的繳費率是精算關聯的,那麼受益水平不足或過度的可能性在此也會消失。
如果把本文所設想的養老金制度和其他國家的作一個類比,我們的設想在制度整體上應該類似於智利,而基金這個層次上則要類似於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設想之可行性的關鍵在於這些基金會是否真的能夠建立起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並不取決於組織架構本身,甚至不取決於養老金制度或社會保障制度本身,而是取決於這個制度以外的東西。這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第一個方面是政府能不能根據市場經濟的原則處理好它和基金會的關系。這不僅是指政府機構是否具有處理好這種關系的思想和政策准備,現階段來說,更重要的恐怕已經是是否具有處理好這種關系的技術准備。第二個方面是涉及到養老金制度的各種既得利益能否大致達成一個平衡,第三個方面則是管理機構是否具有足夠的動力和能力,從整體上提高管理的組織效率和技術水平。
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是在理論准備嚴重不足,方案論證很不充分的情況下倉促啟動的。這個教訓告訴我們。關於養老金制度的改革,目前最為急迫的還是要設計一個綜合考慮長期效應和短期效應、實現收入再分配和支持經濟增長、培植制度本身發育和產生正的外部效應(至少是不產生負的外部效應),以及兼顧養老金制度改革與配套性制度成長的整體方案,切不可為了解決一時的燃眉之急,而使本已明確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正確目標變得模糊不清。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㈧ 智利的經濟

利政府對外實施全面的開放政策,鼓勵外國投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國家的生產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使智利成為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
聖地亞哥的智利中央銀行作為該國的中央銀行。智利貨幣是智利比索(CLP)。智利是南美洲最穩定和繁榮的國家之一,導致拉美國家在人類發展,競爭力,人均,全球化,經濟自由收入,腐敗程度較低的感知。自2013年7月,智利被認為是由世界銀行為「高收入經濟體」,因此作為一個發達國家。
智利擁有最高程度的經濟自由在南美(排名全球第七)中,由於其獨立和有效的司法體系和審慎的公共財政管理。2010年5月智利成為第一個南美國家加入經合組織。2006年,智利成為該國與拉丁美洲最高的人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
銅礦開采彌補了智利國內生產總值的20%和出口的60%。埃斯康迪達是全球最大的銅礦,在全球生產超過全球供應量的5%。總體而言,智利生產全球銅的三分之一。Codelco公司,國家礦業公司,競爭與私人的。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20世紀80年代後,智開放市場,加強宏觀調控,調整產業結構,經濟取得較大增長,被世界銀行和西方國家譽為拉美經濟的樣板。特別是2003年以來,智政府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得益於銅、三文魚、紙漿等智出口支柱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經濟穩步增長。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影響,智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經濟增長放緩。2009年下半年以來,智經濟企穩回升。2010年「2.27」地震造成智基礎設施損毀嚴重,經濟損失達300億美元,約占智國內生產總值17%。皮涅拉政府加強宏觀調控,重點圍繞恢復交通、住房、就業和漁業四方面展開災後重建工作,智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勢頭。2011年下半年以來,受美歐債務危機發酵、全球金融形勢動盪等影響,智經濟增長明顯放緩,2012年經濟增長5.25%。
智利經濟初期極大建立在礦業上,尤其銅礦是該國最大資本,外資直接投資有52.9%集中在礦業開采。然而也導致單一化產業風險,銅礦價格嚴重關聯財政狀況,近年銅礦純度也開始下降,導致經濟開始需要轉型。觀光業較不興盛有較大成長空間,而其南半球的地理和天候對於特定天文觀測較有利,吸引每年不少天文愛好者旅遊觀測行程,帶動了較特殊的天文觀光產業。旅遊智利經歷了持續的增長。2005年旅遊業增長了13.6%,但主要遊客來自較貧窮的其他南美國家導致消費不高,美國遊客有增長趨勢然而依然較少,旅遊大多集中在夏季(十二月至三月),並主要集中在沿海灘塗城鎮。阿里卡,伊基克,安托法加斯塔,拉塞雷納和科金博都在北方的主要夏季中心,和Pucón的岸邊比亞里卡湖是在南方的主要中心。南方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國家公園(最流行 的是孔吉利奧國家公園在阿勞卡尼亞)和周圍Tirúa和卡涅特的沿海地區與莫查島和納韋爾布塔國家公園,奇洛埃群島和巴塔哥尼亞。
葡萄農業是其另一大支柱,葡萄酒業也有較好展望,2013年出口至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皆有顯著成長,橄欖油、藍莓、覆盆子及蔓越莓類產值也達4億美金之上,近1/3出口美國。智利國土狹長海岸線長達4,000餘公里,漁業資源豐富,海產類資源也甚豐,養殖鮭魚、鱒魚等技術在外資進入後興起。
其稅制在21世紀後逐漸改革,是外資一大注意事項,因為不少稅率上升,公司所得稅由20%在4年內逐步提高至25%,啤酒附加稅由15%提高至20.5%,葡萄酒由15%提高至24%,印花稅由0.4%提高至0.8%。稅務成本的上升導致低毛利勞動產業相對於其他南美國沒有競爭優勢。其金融業和房仲業較沒有豐厚利潤,法規也偏嚴,導致智利的服務業不突出,所以依靠服務業的高獲利來應對增長的稅額不適用於智利的投資經營。 智利近5年的主要經濟指標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GDP(億美元)1646203924862664.842772.38GDP增長率-1.5%5.2%6.0%5.4%4.1%人均GDP(美元)967211929144131531315791 2011年,智利農、林業產值33660.66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8.39萬人。2010年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67.41萬公頃。
水果種植業
智利是南半球最大的鮮果出口國,全國7800處果園、518家水果出口企業,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出口75種水果。主要水果有蘋果、葡萄、油梨、李子、桃、梨等。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為16.6萬公頃,年總產量334.1萬噸。
林業
智利森林資源豐富,國土面積45%適合森林生長。全國森林覆蓋面積8.42萬平方公里。根據智利國家林業局2010年統計資料,天然林13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18.4%,人工林27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3.1%。主要樹種是輻射松(73.5%)和桉樹(18.5%),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
畜牧業
智利牧場面積12.93萬平方公里。2011年產牛肉19.1萬噸,羊肉1.12萬噸,豬肉52.8萬噸,禽類55.6萬噸,牛奶19.7億升。
漁業
智利氣候、地理和水質等環境條件優於,是世界上人工養殖三文魚和鱒魚的主要生產國。2011年捕魚量為443.5萬噸。 截至2012年10月,外匯儲備389.43億美元,外債余額1141.45億美元。主要銀行有:
智利銀行,成立於189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2562.35億比索;
國家銀行,成立於1853年,2010年資產總額188018.35億比索。 據智外交部國際合作署統計,2006至2009年智接受國外合作項目援助4259萬美元和9104萬歐元。
對智提供合作項目援助的主要國家有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際組織主要包括歐盟、聯合國和美洲國家組織等。

㈨ 股指的相關信息

2013-1-22,滬深兩市早盤漲跌互現,滬指早盤低開0.07%,報2326.49點,深成指早盤小幅高開0.3%,報9591.82點。
盤面看,除ST板塊逆市走強外,其餘多數板塊紛紛回調震盪。其中,釀酒食品、航天軍工、LED、通信、水利建設、券商、銀行等板塊跌幅居前。
大盤經過持續沖高後,股指存在高位調整需求,但中長期趨勢依然不變,後市仍需滬指2300點大關支撐。滬深300指數從長期看會繼續上揚。
知名股指一覽表 指數名稱 系列指數 編制公司 標准普爾指數 標准普爾500指數 標准·普爾公司 標准普爾1200指數 標准·普爾公司 標准普爾100指數 標准·普爾公司 標准普爾400中型股指數 標准·普爾公司 標准普爾600小型股指數 標准·普爾公司 道瓊斯指數 道瓊斯運輸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公用事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平均價格綜合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生物科技分類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醫療保健供應商分類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醫療產品分類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醫葯分類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斯托克50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全球股票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全球1800/600指數系列 道瓊斯STOXX600指數(歐洲)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美國600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亞太600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全球1800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行業領先指數 道·瓊斯公司與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 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指數 道·瓊斯公司與第一財經有限公司 道瓊斯中國指數 道瓊斯中國88指數(道中88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中國指數(道中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上海指數(道滬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深圳指數(道深指數) 道·瓊斯公司 道瓊斯中國海外50指數 道·瓊斯公司 納斯達克指數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Index®)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100Index®)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CleanEdge®美國流動系列指數
(NASDAQ CleanEdge® U.S. Liquid Series Index)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生物技術指數
(NASDAQ Biotechnology Index®)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工業股指數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保險股指數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銀行股指數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電腦股指數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納斯達克電信股指數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 上證指數 上證成份指數(上證180)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50指數(上證50)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紅利指數(紅利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180全收益指數(上證180全收益)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50指數全收益(上證50全收益)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紅利全收益指數(紅利指數全收益)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綜合指數(上證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新上證綜指(新綜指)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A股指數(A股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B股指數(B股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工業指數(工業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基金指數(基金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國債指數(國債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上證企業債指數(企債指數) 上海證券交易所 中證指數 中證1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2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5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7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8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滬深300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南方小康產業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中證流通指數 中證指數有限公司 路透中國年金指數 路透社財經資訊 深證指數 深證成份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成份A股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成份B股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100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新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中小板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綜合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A股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B股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農林牧漁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採掘業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製造業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食品飲料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紡織服裝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木材傢具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造紙印刷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石化塑膠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電子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金屬非金屬指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機械設備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醫葯生物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水電煤氣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建築業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運輸倉儲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信息技術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批發零售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金融保險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房地產業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社會服務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深證傳播文化指數 深圳證券交易所 美國證交所指數 US Major Market(美國證交所主要市場指數) 美國證交所 美國證交所綜合指數 美國證交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網路股指數 美國證交所 美國證券交易所網路設備指數 美國證交所 日經指數 日經225股指指數(日經225)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經500股指指數(日經500)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經300股指指數(日經300)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經綜合股指指數(日經綜合) 日本經濟新聞社 日經店頭平均股票價格指數 日本經濟新聞社 恆生指數 恆生金融分類指數 香港恆生銀行 恆生公用事業分類指數 香港恆生銀行 恆生地產分類指數 香港恆生銀行 恆生工商分類指數 香港恆生銀行 紐約證交所指數 紐約證交所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交所工業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交所金融業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交所運輸業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 紐約證交所公用事業股票價格指數 紐約證券交易所 羅素指數 羅素2000指數 美國投資服務公司富蘭羅素(Frank Russell) 羅素1000指數 富蘭羅素(Frank Russell) 羅素3000指數 富蘭羅素(Frank Russell) 台灣指數 台灣加權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 台灣中型100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有限公司(FTSE) 台灣50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有限公司(FTSE) 台灣發達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有限公司(FTSE) 台灣高股息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有限公司(FTSE) 台灣資訊科技指數 台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指數有限公司(FTSE) S&P加拿大綜合指數(加拿大) 阿根廷指數(阿根廷) TSE-35(加拿大) 多倫多證交所 巴西指數(巴西) IPSA(智利) IPC指數(墨西哥) Lima General(秘魯) IBC(委內瑞拉) 加拉卡斯證券交易所(Caracas Stock Exchange) 維也納指數(奧地利) 布魯塞爾指數(比利時) PX50指數(捷克) KFX(丹麥) HEX25(芬蘭) 赫爾辛基交易所 巴黎券商公會40指數(法國)/CAC 40 法國SBF公司 General Share(希臘) MIB 30V(義大利) 義大利證交所 阿姆斯特丹指數(荷蘭) 奧斯陸指數(挪威) BVL30(葡萄牙) Moscow Times(俄羅斯) SAX(斯洛伐克) Madrid General(西班牙) Stockholm General(瑞典) OMX(瑞典) 瑞典OMX公司 SMI(瑞士) ISENational-100(土耳其) 英國倫敦金融時報指數 金融時報30指數 英國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100指數 英國金融時報 金融時報500指數 英國金融時報 美國市場中國概念股指數 DAX指數(德國) 法蘭克福證交所 KOSPI 200(韓國) 韓國證交所 費城半導體指數(美國)

㈩ 日本地震會影響中國的股市嗎那醫葯股是不是要漲

強震重創了日本民眾的正常生活,對日本及全球股市也造成了短期沖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最近20年中大地震災害對全球股市、特別是對A股的影響後發現,對A股影響最深刻的莫過於2008年發生在我國汶川的「5·12」特大地震。盡管外圍地震災害也會對A股產生短期沖擊,但從中長期來看,地震等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有限。

「短期肯定會帶來沖擊!」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對全球資本市場,尤其是A股,至少會產生心理上的沖擊。影響到底會有多大,目前尚難作出准確判斷。不過,日本大地震應該只會短期沖擊資本市場。

華西證券研究所研究主管曹雪峰認為,雖然從中長期來看影響非常有限,但是自然災害對大盤指數的沖擊效果短期內還是明顯的。根據歷史經驗,周邊及全球其他國家發生的地震、海嘯等大型災害會對部分細分行業產生短期利好或是負面沖擊。

航運漁業救災物資受關注

日本大地震之後,A股哪些行業會率先作出反應?綜合多位市場分析人士的觀點,航運、漁業、救災物資三大領域率先進入視野。

「不排除部分航線因為風險因素而漲價!」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某大型券商航運業研究員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已有至少20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部分太平洋島嶼發布海嘯警報,如果日本大地震持續,對航運業的整體影響是偏負面的。

不過上述人士進一步認為,部分航線或因為風險因素而提高運價或徵收附加費。基於心理預期,沖動資金或許會關注航運股帶來的機會。具體來講,地震可能拖累日本經濟的復甦進程,油運和集裝箱運輸會受到負面影響預期比較多,而干散貨市場因為替代性需求而短期有可能受益。A股中涉足干散貨市場的航運股主要包括中國遠洋(601919,收盤價10.43元)、中海發展(600026,收盤價10.20元)、招商輪船(601872,收盤價4.40元)、中遠航運(600428,收盤價8.64元)等。

除了上述航運股外,板房與帳篷的短期需求也可能上升。曹雪峰認為,日本地震發生後,從雅緻股份(002314,收盤價18.48元)本周五收盤前半小時的反常走勢來看,部分短線資金已有活躍的態勢。因此,與板房以及帳篷生產相關的上市公司可能會受到投機資金關注。不過,從歷史經驗來看,這僅僅是短線的投機行為,建議投資者謹慎參與。

另外,投資者或許會擔心,我國的漁業會受到相應的沖擊,特別是一些以日本為主要出口國的上市公司。不過,這些擔心或許是多餘的。

從出口來看,A股有部分上市公司如東方海洋(002086,收盤價17.52元)、獐子島(002069,收盤價39.44元)、好當家(600467,收盤價13.73元)等公司對日本有少量的出口份額。金元證券一位分析師認為,短期來看,地震對這類公司的出口可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因為出口日本的數量相對較小,因此影響將有限。從另一方面來講,短期需求受到壓制之後,反而會有一個補充庫存的需要。從中長期來看,由於日本的漁業受到破壞,這些公司或許會得到更多的日本訂單,但這還需要時間來證明。不排除投機資金藉此產生短期的「遐想」。

不過,東方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則認為:「由於本次日本強震是發生在日本外海,因此,不會對我國沿海的漁業產生後續的破壞。」他同時表示,這並不表明在日本漁業受到破壞之後,我國的相關漁業上市公司可以從中獲利,主要是因為,日本漁業是以捕撈為主,而我國漁業是以養殖為主。此外,日本對食品相關安全要求明顯要高於國內。因此,日本對後續魚類等產品的需求或許會在震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轉向海外,並且應該是以歐美為主。

短期沖擊不改中長期趨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對歷史資料的初步統計發現,多數情況下大地震會導致當地股市出現下挫,但持續時間都十分短暫,連續下跌一般不超過4個交易日,不會對股市產生中長期影響。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地震對股市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自然災害的進程。如受災地區盛產某種產品,出於該產品短缺導致全球價格上漲的預期,A股生產同類產品的公司因為預期受益而可能被關注;另外,隨著人們對震區核電站是否會發生泄露的擔心,提供核電設備的個股也可能因投機資金「浮想聯翩」而借機炒作。

有媒體報道稱,美國曾經對1970年以來的20多次突發事件做過統計,所有這些突發事件對經濟的不利影響一般來說不會超過一個季度。

鏡頭回放

「5·12」大地震後A股小跌

說到地震對A股的影響,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里氏8.0級地震,這是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來中國境內發生的烈度最高的一次地震。巧合的是,地震發生時,股市臨近收盤,上證綜指在兩次沖擊3700點無果後快速回落。許多投資者到收盤時還不知道四川發生了大地震,因此當天滬深股市基本上沒有對地震作出明顯反應。收盤時該上證綜合指數報3626.98點,上漲13.49點,漲幅0.37%。

但是,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即5月13日,市場的悲觀情緒快速宣洩,上證指數低開近3個百分點,最後收盤時下跌1.84%,在此後的3個交易日中股指並沒有太大的震盪。

而「5·12」地震之後,因為市場預期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建材類需求均會出現上升,四川的基建企業四川路橋(600039,收盤價8.79元),以及水泥企業*ST金頂(600678,收盤價6.30元)、四川雙馬(000935,收盤價12.88元)均在地震之後出現階段性的快速無量拉升,但這些個股很快就被打回了原形。

歷史資料

20年間全球大地震對股市的影響

◆事件:智利地震 震級:里氏8.8級

最近幾年突發自然災害對全球資本市場短期影響最明顯的,要數智利2010年2月27日發生的里氏8.8級大地震。

智利為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2009年精銅產量534萬噸,佔全球產量的33.8%,2009年中國進口精銅320萬噸,進口精銅礦613萬噸,其中智利為主要的銅資源進口來源地。因此大地震引發全球對銅短期供給將銳減的擔憂。表現在A股上,在智利礦產業受損情況尚不明確時,主營為銅的個股受到短期資金的 「瘋狂」炒作,包括精誠銅業(002171,收盤價22.15元)、雲南銅業(000878,收盤價26.20元)、江西銅業(600362,收盤價39.91元)及銅陵有色(000630,收盤價29.07元)在內的多隻有色金屬股全線漲停。

但是,3月1日晚間即從智利傳來消息稱,地震中心離主要的銅礦產區較遠。接下來相關個股在3月2日開盤後迅速回落。

◆事件:中國台灣地震震級:里氏7.3級

1999年中國台灣「9·21」大地震發生後,當地股市暫停交易。從9月27日復牌起,台灣加權指數從9月20日的8016點開始下挫,到9月30日報收於7599點,期間經歷了5個交易日的震盪下跌,累計跌幅為5.2%。之後台灣加權指數出現了一定幅度的反彈。

◆事件:日本地震 震級:里氏6.6級

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庫縣神戶市一帶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盡管在發生地震的當日,對地震國的股指有所影響,但是,由於當時A股與全球股市聯系還不很緊密,因此,對A股基本沒有多少影響。

2003年9月2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東南約80公里的釧路海域發生里氏7級地震,當天東京日經225指數在開盤後不久就下跌了92.81點,跌幅達到了0.9%。位於北海道的各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在短時間內股價大跌,其中,北海道電力公司和北海道銀行的股價損失最為慘重,這跟「5·12」汶川大地震期間部分四川地區個股出現急速殺跌有相似之處。

◆事件:其他地震 震級:里氏6~7級

1994年1月17日,美國洛杉磯市西北35公里處發生里氏6.6級地震,由於當時A股與全球股市聯系還不很緊密,因此,對A股基本沒有多少影響。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發生里氏7.9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亞洲股市在隨後幾個交易日內普遍下跌,12月29日泰國航空大幅下挫3.5%,帶動泰國SET股指下跌1.5%,領跌亞洲股市。新加坡航空和馬來西亞航空分別下跌了1.7%和2.3%。新加坡海峽指數也跌0.22%,收於2051點。盡管日本、韓國並沒有受到海嘯影響,但投資者同樣擔心它影響本國經濟。日經指數下跌了0.03%,收於11362.35點,韓國、印尼股市分別下跌了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