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質押給銀行的股票被強平了嗎
如果沒有跌破平倉線不會被強平
『貳』 質押股票給銀行是利好還是利空
很難簡單的判斷利好還是利空。
對銀行來說,應該是利好,毫無疑問,它可以從中獲益。對質押股票的人來說,他可以從銀行得到一筆錢,解決當前的急需,這是利好;但如果拿去投資,結果不斷虧損,那麼質押股票這件事對他構成利空。即使質押者是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當前也無法知曉是利好或利空。
『叄』 銀行賣出他人公司質押的股票需要出公告嗎
需要,但不會說銀行。而是會在公告里說出,部分股東解除質押股票的。
『肆』 解除質押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權解除質押到底是利好還是利空,應根據不同的情形辯證看待此問題:
一、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過高,容易導致平倉風險,對股價存在利空的可能。
一般財務狀況健康的控股股東大概率不會選用激進的質押比例,退一步來講,控股股東質押比例過高,很有可能是因為用盡了其他的融資方式,可選用的融資手段已不多。如股票價格下跌觸及平倉線,控股股東需及時追加擔保品,過高的質押比例容易出現「無票可補」的情形,假使又碰上控股股東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此時出資方將進入平倉處置程序,平倉中的巨量賣單將逼迫股價進一步下跌,股價下跌又將引起另一個出資方的股票也觸及平倉線進入違約處置程序,又一輪的巨量賣單使得股價加速下跌,進而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股價將應聲下跌,將造成「跌跌不休」的負面影響。
二、控股股東質押比例較低或其他非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情形,不應過度解讀。
上市公司股東通過股權質押方式融資是當前資本市場常見的做法,股權質押由來已久,2013年6月滬深交易所推出場內股票質押業務以來,股權質押變得愈發普遍。根據滬深交易所數據,截至2017年11月,場內股權質押待購回融資金額已達到1.58萬億元,股權質押佔比超過10%(已質押的股份數量/上市公司總股本)的公司已達到1733家,佔全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的50%。
對於處於正常范圍內的質押情形,股權一旦被質押,則不能參與集中競價交易、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行為,股東在還清債務之前,股票將會被質押凍結不能買賣,上市公司可供賣出的股份數量減少,根據供求關系,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減少股票的供給可以適當推高股票價格。
(4)銀行處置質押的股票擴展閱讀:
因上市公司不得為股東提供擔保向銀行貸款,越來越多的大股東正尋求以股權質押的方式來獲得貸款。股權質押是指出質人以其所擁有的股權作為質押標的物而設立的質押,股權質押是補充流動資金的一種手段。
作為內幕消息橫行的市場,大股東的動向一直是股民關注的焦點。而「股權質押」,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開展資本運作的一種工具,在A股市場已經相當普遍。因此,透過「股權質押」來分析上市公司後續的動向已經成為投資決策時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伍』 大股東在銀行質押股票的公司會退市嗎
大股東質押股票,不會退市,企業連續兩年虧損,股票面值二十個交易日低於1元,才會退市。
『陸』 為什麼「銀行業金融機構因處置貸款質押資產而被動持有的股票,只能單向賣出」
法律規定,而且我國金融業不能混合經營,做銀行不能買賣股票基金
『柒』 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於因處置貸款質押資產而被動持有的股票,只能單向賣出,這里的單向賣出什麼意思
銀行業金融機構一般僅限於投資政府債券和地方政府債券,而且通常一短期國債作為其超額儲備的持有形式。我國現行法貴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可用自有資金及中國銀監會規定的可用於投資的表內資金買賣政府債券和金融債券。對於因處置貸款質押資產而被動持有的股票,可能單向賣出。
以為金融機構持有有價證券有很多的限制,所以因貸款被動持有的股票只能在規定時間內賣出,
摘自證券市場基礎知識第
一章證券市場概述 第10頁
『捌』 質押股票給銀行,銀行可以在未到期限時賣出股票嗎
只要沒有超過質押警戒線,銀行無權賣出股票。即使達到警戒線,也會事先跟你溝通之後再做處理。
『玖』 大股東在銀行質押的股票 還能交易嗎
已經質押的股票,是不可以交易的,相當於凍結了,等質押到期了,才可以解凍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