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流通股增加是什麼原因
限售股解禁、增發新股、送配股等都會增加流通股。
流通股是指上市公司股份中,可以在交易所流通的股份數量。與流通股對應的,還有非流通股,非流通股股票主要是指暫時不能上市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
隨著中國股市的健全發展,非流通股將逐漸成為歷史。股票全部流通是我國近年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
(1)上市公司全流通股票的原因擴展閱讀
總股本=流通股+非流通股。
A股市場中總股本和流通股不一致,小於總股本。表示上市公司有未解禁(解禁是指股改後使部分非流通股可以在市場中流通)部分,如果總股本和流通股一致,代表股票處於全解禁的狀態。
解禁的股票分為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產生的,限售股是公司增發的股份。這些股票都在以前購買這些股票的人的手中。解禁只是一個時間窗口,意義就是解禁當日開始,解禁的股票就就可以交易了。並不是說一定要全部當日拋售,可以繼續持有,也可以選擇拋售,什麼時候拋售,都由持有人自己決定。
❷ 股票全流通的問題 啊
我國股市開始,由於所有制的問題,把股票分成了法人股和流通股,為了保證"公有制",國家必須要持有大部分股票,所以規定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只能由大股東也就是國有資產管理持有,但是在股票權利方面,和流通股是一樣的,可以同樣分紅、表決。後來,上市公司也出現了非國有企業,但法人股制度一直保持了下來。因此,客觀上,在證券市場交易的股票只是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只有1/3。所以流通股才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客觀上縮小的股本,所以市場給予了它們很高的流通性溢價,股價比不能流通的法人股高出很多,甚至幾倍幾十倍。但是,這種股權人為割裂的現象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所以就會有「全流通」問題。
「全流通」問題的難點就是,市場上的股票數量一下子多了2倍,那裡來的資金接受這些股票?流通股東當初是因為法人股不能上市才願意以高價買流通股,如果法人股上市,對流通股是不公平的。
股票全部流通是我國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是保證我國股市正常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流通解決了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分散不合理的問題,最終公司大小股東都站在一個起跑線上,相對來講,散戶的利益並不大,只是獲的對價而已,而非流通股股東的利益最大化了,全流通後給股市影響可想而知,是利空,不是利好啊。
❸ 關於股票全流通的問題
股票為什麼要進入全流通,就是要把大股東與全體股東的利益拴在一塊兒,如果不讓大股東持有的股票上市,他就不會關心自己的股票價格的高低,圈來錢即達到目的。如果大股東的股票可以全流通,他可以按市場價格套現,來補充流動資金的不足。大股東大量的拋出自己的股票,會造成股票市場的價格波動,但大股東最了解自己的公司經營情況與未來前景,他認為未來的經營前景一定會好,會獲得較大的利潤,那麼他的股票價格也一定會上升,到那時他可以拋出少量的股份而收獲較多的資金。如果大股東認為自己的公司未來前景不是很好,整個行業又處在低迷時期,且股票市場又處在熊市中,他才會大量拋出自己的股票,來保住自己的資金周轉,反過來如果在低迷時期他大量的拋出了自己的股票,他所持自己的股票比例就會降低,如果被有實力的集團慧眼潛在前景,而大量買入他的股票,那麼大股東的寶座就會讓出,被別人收買去做了大股東。因此大股東也不會輕易地拋出自己的股票。
至於資金的流入流出總量來講是平衡的,但一般講的資金的流入流出是指大機構或基金、券商等的主流資金的流入流出,他們的對手盤就是散戶股民。
❹ 怎樣理解大型國企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
大型國企股票全流通有一個好處是國家一般情況下不會減持股票。他們需要控股權。
❺ 股票全流通的含義
股票全流通的含義:
由於我國股市形成的歷史條件比較特殊,我國形成的股票的類型和國外有所不同。在上市公司的股票中,一般可將其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兩大類。而把這部分非流通股股票全部解禁了,全部可以流通交易了,100%的可以交易就叫股票全流通。
為了解決這個阻礙我國股市發展的問題,2005年,我國監管部門開始全力推進的「股權分置」改革,讓所有的股票都可以自由買賣,也就是「全流通」,讓股市在制度在走向完善,讓其正常發揮作用。這項改革,涉及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利益再分配。股改有利於股市的發展,導致了2007年我國歷史以來最大的牛市產生。
目前,我國股改已基本完成。部分股票陸陸續續解禁,進入二級市場,開始全流通。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投資者進入股市之前最好對股市有些初步的了解。前期可用個牛股寶模擬炒股去看看,裡面有一些股票的基本知識資料值得學習,也可以通過上面相關知識來建立自己的一套成熟的炒股知識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❻ 股票全流通的問題 啊
我國股市開始,由於所有制的問題,把股票分成了法人股和流通股,為了保證"公有制",國家必須要持有大部分股票,所以規定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的,只能由大股東也就是國有資產管理持有,但是在股票權利方面,和流通股是一樣的,可以同樣分紅、表決。後來,上市公司也出現了非國有企業,但法人股制度一直保持了下來。因此,客觀上,在證券市場交易的股票只是流通股,占總股本的比例只有1/3。所以流通股才可以在市場上交易,客觀上縮小的股本,所以市場給予了它們很高的流通性溢價,股價比不能流通的法人股高出很多,甚至幾倍幾十倍。但是,這種股權人為割裂的現象不利於證券市場的發展,所以就會有「全流通」問題。
「全流通」問題的難點就是,市場上的股票數量一下子多了2倍,那裡來的資金接受這些股票?流通股東當初是因為法人股不能上市才願意以高價買流通股,如果法人股上市,對流通股是不公平的。
❼ 股票全流通的股價的影響
全流通將使大股東的財富激勵和財富效應發生變化,從而根本改變大股東的行為,使大股東的行為能與中小股東的行為在利益上有一致之處。「全流通以後,在中國國情下大股東可能會有更多的注資行為,因為大股東利益可以通過股價來實現,同時,大股東也會產生粉飾報表的沖動」。
全流通時代需要觀念的變化,比如,全流通時代,上市公司高管的股票買賣從壞事變成了好事,通過披露上市公司大股東和高管買賣股票的信息,比上市公司的高管宣稱自身股票多好更重要。當然,在大股東和中小投資者由於全流通使得取得利益上的部分一致時,小股東也還應注意到,大小股東實現自己利益的方式不一樣,看待股票運行的角度也有差異。比如,大股東在股價高的時候會傾向於減持或增發股票進行再融資,這在西方的規范市場都是很普遍的行為,而這種行為可能會影響到股價。
「但反過來,這也是全流通市場上自我平衡的合理機制,市場漲得多了,大家就不敢往上炒,也就自動地抑制了股價的上升」。他指出,從一定意義上說,全流通時代最大的莊家就是大股東,只不過這時候把暗庄變成了明庄,大股東的行為是在陽光下的,是市場平衡的因素。
全流通也會給證券市場帶來一定的壓力,在流通比例大幅上升的情況下,會對證券市場的價值中樞形成一個很大的考驗。他提出,如果說要找一個價值標桿,與A股市場最接近的標桿是香港市場。目前,香港市場已有一半多的市值貢獻來自於內地企業,這個市場分享了內地經濟增長的所有好處,而且,在香港市場上的投資者也越來越多是內地投資者。香港是世界上名列第一的自由經濟體,是真正國際化的市場。
❽ 上市公司得股票是全流通得好,還是部分流通得好,為什麼
上市企業全部股份都處於流動狀態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意味著企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
這里有一個問題:「所有的股份都處於流動狀態」;和「所有的股份都可以流動」是兩個有所區別的概念。
一般而言,如果上市企業的創始人;只是把企業上市當作一夜暴富的手段,那麼其瘋狂拋售其持有的股份,自然會對價格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實現自身財富的增長,更好的辦法是;讓一部分股份在市場上流動,而創始人持有一部分(當然這一部分;也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
❾ 股市全流通時代是什麼意思
股市全流通時代通俗的說法就是指:上市公司所有股東都可以隨時買賣自身持有的股份,並且今後的股市隨時面臨著大股東減持套現的壓力。
因此如何選擇上市公司將是投資股市中最關鍵要素。因為稍有不慎將會給投資者帶來嚴重的投資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