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公司解散股票過戶協議
擴展閱讀
高速集團股票代碼 2025-07-03 17:56:18
浙大中控褚健股票代碼 2025-07-03 17:48:38
陳麗芬 2025-07-03 17:38:04

公司解散股票過戶協議

發布時間: 2021-06-26 13:41:03

㈠ 合夥公司解散協議怎麼寫

可以代為起草。

㈡ 公司注銷前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公司注銷後有效嗎

一、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而未進行清算,其主體資格是否存續在實踐中存在爭議 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法人股東做出的一種行政處罰。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法人股東才歸於消滅。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股東因被吊銷營業執照的股權如何處理,通覽公司法及現行法律法規,沒有關於法人股東因被吊銷營業執照的股權處理規定。 由於國家權利部門對公司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其法人資格的認識不同。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未經清算而已被注銷的公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企字(2002)第106號「關於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法人資格問題的答復」認為「吊銷營業執照、注銷登記是企業法人資格消亡的兩種形式,兩者的法律後果均導致企業法人資格消亡」。「吊銷營業執照就意味著其法人資格被強行剝奪,法人資格也就隨之消亡,並由登記機關在企業檔案上予以載明,不需要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再申請辦理注銷登記」。最高人民法院法經(2000)24號函答復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則認為:「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法人才歸於消滅。因此,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被注銷登記前,該企業法人仍應視為存續,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正是認識的不同,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未經清算而已經被注銷的公司」。 二、法人股東注銷後所持股權處理方法小結 (一)法人股東依法進行清算,由清算組處理公司所持股權 有限責任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屬於公司法上強制解散的情形之一。公司解散的法律事實發生之後,則必然導致公司的清算。這不僅是公司注銷登記的法定步驟要求,同時也是法人有限責任原則之必須。然而,對於被強制解散的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程序如何啟動,現行的《公司法》規定得比較模糊,無可操作性,致使有限責任公司被強制解散後,特別是因逾期不參加年度檢驗而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有限責任公司遲遲無人清算的現象比比皆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三條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第一百八十四條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五條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二)通知、公告債權人; (三)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四)清繳所欠稅款以及清算過程中產生的稅款; (五)清理債權、債務; (六)處理公司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七)代表公司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二)有主管單位的法人股東,由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依規定辦理相關轉讓手續 具體辦理過程應向當地有關登記機構(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咨詢。 參照:有主管單位法人股東因注銷申請過戶辦法——海南證華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服務有限公司 有主管單位的法人股東因被注銷而申請股權過戶需提供的資料: 1、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關於原企業(或法人機構,以下同)撤銷(或被注銷)的證明; 2、由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原企業申請開戶登記注冊書原件或加蓋工商局印章的復印件; 3、原企業證券帳戶卡(若已開戶並持有已託管股份)及持股憑證; 4、以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名義簽定所有的法律文書(轉讓協議須公證),上級主管單位對其處置原企業股份的行為出具《承諾書》(須公證); 5、受讓方的證券帳戶卡(若未開設者請先辦理開戶手續); 6、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和受讓方的經最新年檢有效的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復印件(註明「此復印件與原件一致」並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如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為事業法人,應提供事業單位法人代碼證原件及復印件(加蓋公章及負責人私章); 7、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和受讓方《法定代表人授權委託書》(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法定代表人證明書》(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若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為事業法人且代碼證上無負責人,則負責人證明書由該事業法人的上級單位出具; 8、被授權人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9、若原股份為國家股,過戶須按國有股處置辦法處理; 10、說明:法人股東若被吊銷,須提供法人股東在全國性報紙上刊登處置所持有股權的公告(公告期一個月)。 11、過戶手續費。 (三)由法人股東合法繼受主體或原股東依有關規定處理 若該公司有合法的繼受主體,則可由該繼受主體依有關規定處置所持股權。若該公司沒有合法的繼受主體,則其注銷前登記在冊的股東,在公司注銷後亦可就該公司所持股權主張公司剩餘財產分配權,即按照持股比例或該公司章程約定的剩餘財產分割比例,要求股權進行分割。 主張股權時應遵守公司有關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的規定,即應尊重公司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若公司其他股東行使了優先購買權,則接受主體或原公司股東有權要求對此股權轉讓價格進行評估,並就轉讓對價進行抵償或分割。 (四)擁有對外投資的公司被注銷後原股東權利如何救濟 公司對外投資是不可非議的。但是作為一個公司對另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後,其作為股東的權利如何行使,我國公司法沒有具體規定。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立法初衷,我們認為公司作為股東向其他公司或企業投資,首先公司應當享有所投資的公司的股東權利。我國原《公司法》規定了股東的權利有八項:1.出席股東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2.被選舉為董事會成員和監事會成員;3.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4.依法轉讓出資、優先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5.查閱股東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6.對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7.公司解散時,分配剩餘財產;8.其他依法應享有的權利。[1]當然原公司法對股東應履行的義務也有詳細的規定。2005年新修訂的《公司法》除保留以上股東權利外,更加強了對公司股東權利保護的可操作性,從多方面明確了股東權益保護的具體措施,如明確自然人死亡後股權可以繼承,擴大了股東知情權的范圍,並明確股東知情權的可訴性,少數股東有權自行召集和主持股東會議,賦予股東提起股東會、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和撤銷之訴,為加強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的責職,規定這些人員濫用職權,違法忠實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股東有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請求他們承擔賠償責任。 雖然我國新舊公司法並未明確公司作為股東的權利和義務,但以上股東的權利應是任何股東應享有的權利。那麼作為股東的公司注銷後,沒有向投資公司辦理變更登記,股東權利又如何行使呢? 新公司法明確自然人的股權可以依法繼承,而作為公司能否由公司股東直接繼承?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公司不是自然人,自然人繼承是一種身份關系,繼承股權是為了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公司其他股東非法侵害死亡人的股權。而公司在公司主體喪失後,由股東直接繼承股權是不符合公司立法本意的。因為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在注銷之前必須進行清算,清算是為了處理公司債權債務,從而結束公司有限責任不穩定的狀態,穩定社會經濟秩序。那麼公司未經清算被注銷,是否意味著公司主體資格完全喪失。我們認為僅以公司是否辦理注銷手續作為衡量公司主體存在與否的標準是不妥當的。這樣不利於保護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也容易導致諸多規避法律的現象出現,不利於經濟秩序的良性發展。所以既然公司未經清算被注銷,那麼其公司主體不能當然消失。其公司主體仍然存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行使公司的股東權利是合法合理的。 公司法定代表人當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以公司名義起訴侵害公司利益的人,是我國法律允許的,也是保護公司利益的一種方式。而公司的普通股東,以股東代表訴訟直接起訴也是可行的

㈢ 想退出這個公司了,股份退出協議應該怎麼寫

1、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一旦出資到公司,就不能退出股份。
2、股東如果不願意再繼承作為該公司股東,可以將股權轉讓給其他股東或者股東之外的人。
3、如果符合《公司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的條件,股東可以要公司收購其股權。
《公司法》第三十五條公司成立後,股東不得抽逃出資。
第七十一條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
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徵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
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
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七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股東會該項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
(一)公司連續五年不向股東分配利潤,而公司該五年連續盈利,並且符合本法規定的分配利潤條件的;
(二)公司合並、分立、轉讓主要財產的;
(三)公司章程規定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者章程規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現,股東會會議通過決議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續的。
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六十日內,股東與公司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九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㈣ 公司解散過程中股權能否轉讓

對於公司解散過程中的股權轉讓,人們常常抱以懷疑的態度,似乎公司進入解散狀態後,股東便不可以進行其股權的轉讓。
其實,股權存續期間與公司存續期間相伴隨,股權隨公司主體設立而生效,亦隨公司主體消失而失效。正如人們所知,公司解散僅是引發公司清算進而消失的法律緣由,自公司解散至消失將有一個過程,甚至還會是漫長的過程,公司解散並不等同於公司的消失。故公司解散期間,股東可以繼續行使其股東權利,如查閱帳簿的知情權、剩餘財產分配權、以及終止解散而恢復公司的權力等,其中當然也包括股東轉讓其股權的權利。
很顯然,解散過程中的股權轉讓,是公司運營實踐中的客觀要求,斷不能想當然地否認其應有的法律效力。

㈤ 企業注銷期間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是否有效

一、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而未進行清算,其主體資格是否存續在實踐中存在爭議
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是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據國家工商行政法規對違法的法人股東做出的一種行政處罰。法人股東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法人股東才歸於消滅。有限責任公司的法人股東因被吊銷營業執照的股權如何處理,通覽公司法及現行法律法規,沒有關於法人股東因被吊銷營業執照的股權處理規定。
由於國家權利部門對公司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其法人資格的認識不同。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未經清算而已被注銷的公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企字(2002)第106號「關於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法人資格問題的答復」認為「吊銷營業執照、注銷登記是企業法人資格消亡的兩種形式,兩者的法律後果均導致企業法人資格消亡」。「吊銷營業執照就意味著其法人資格被強行剝奪,法人資格也就隨之消亡,並由登記機關在企業檔案上予以載明,不需要被吊銷營業執照的企業法人再申請辦理注銷登記」。最高人民法院法經(2000)24號函答復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則認為:「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應當依法進行清算,清算程序結束並辦理工商注銷登記後,該企業法人才歸於消滅。因此,企業法人被吊銷營業執照後至被注銷登記前,該企業法人仍應視為存續,可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活動」。正是認識的不同,在司法實踐中出現了「未經清算而已經被注銷的公司」。
二、法人股東注銷後所持股權處理方法小結
(一)法人股東依法進行清算,由清算組處理公司所持股權
有限責任公司被吊銷營業執照屬於公司法上強制解散的情形之一。公司解散的法律事實發生之後,則必然導致公司的清算。這不僅是公司注銷登記的法定步驟要求,同時也是法人有限責任原則之必須。然而,對於被強制解散的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程序如何啟動,現行的《公司法》規定得比較模糊,無可操作性,致使有限責任公司被強制解散後,特別是因逾期不參加年度檢驗而被吊銷營業執照後,有限責任公司遲遲無人清算的現象比比皆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一百八十三條公司經營管理發生嚴重困難,繼續存續會使股東利益受到重大損失,通過其他途徑不能解決的,持有公司全部股東表決權百分之十以上的股東,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第一百八十四條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有限責任公司的清算組由股東組成,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組由董事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逾期不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並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
第一百八十五條清算組在清算期間行使下列職權:
(一)清理公司財產,分別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
(二)通知、公告債權人;
(三)處理與清算有關的公司未了結的業務;
(四)清繳所欠稅款以及清算過程中產生的稅款;
(五)清理債權、債務;
(六)處理公司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七)代表公司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二)有主管單位的法人股東,由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依規定辦理相關轉讓手續
具體辦理過程應向當地有關登記機構(企業國有產權轉讓應當在依法設立的產權交易機構中公開進行)咨詢。
參照:有主管單位法人股東因注銷申請過戶辦法——海南證華非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服務有限公司
有主管單位的法人股東因被注銷而申請股權過戶需提供的資料:
1、工商行政管理局出具的關於原企業(或法人機構,以下同)撤銷(或被注銷)的證明;
2、由工商行政管理局提供的原企業申請開戶登記注冊書原件或加蓋工商局印章的復印件;
3、原企業證券帳戶卡(若已開戶並持有已託管股份)及持股憑證;
4、以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名義簽定所有的法律文書(轉讓協議須公證),上級主管單位對其處置原企業股份的行為出具《承諾書》(須公證);
5、受讓方的證券帳戶卡(若未開設者請先辦理開戶手續);
6、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和受讓方的經最新年檢有效的營業執照副本原件及復印件(註明「此復印件與原件一致」並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如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為事業法人,應提供事業單位法人代碼證原件及復印件(加蓋公章及負責人私章);
7、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和受讓方《法定代表人授權委託書》(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私章)、《法定代表人證明書》(加蓋公章)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復印件,若原企業的上級主管單位為事業法人且代碼證上無負責人,則負責人證明書由該事業法人的上級單位出具;
8、被授權人的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9、若原股份為國家股,過戶須按國有股處置辦法處理;
10、說明:法人股東若被吊銷,須提供法人股東在全國性報紙上刊登處置所持有股權的公告(公告期一個月)。
11、過戶手續費。
(三)由法人股東合法繼受主體或原股東依有關規定處理
若該公司有合法的繼受主體,則可由該繼受主體依有關規定處置所持股權。若該公司沒有合法的繼受主體,則其注銷前登記在冊的股東,在公司注銷後亦可就該公司所持股權主張公司剩餘財產分配權,即按照持股比例或該公司章程約定的剩餘財產分割比例,要求股權進行分割。
主張股權時應遵守公司有關公司股權對外轉讓的規定,即應尊重公司其他股東的優先購買權,若公司其他股東行使了優先購買權,則接受主體或原公司股東有權要求對此股權轉讓價格進行評估,並就轉讓對價進行抵償或分割。
(四)擁有對外投資的公司被注銷後原股東權利如何救濟
公司對外投資是不可非議的。但是作為一個公司對另一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後,其作為股東的權利如何行使,我國公司法沒有具體規定。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立法初衷,我們認為公司作為股東向其他公司或企業投資,首先公司應當享有所投資的公司的股東權利。我國原《公司法》規定了股東的權利有八項:1.出席股東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2.被選舉為董事會成員和監事會成員;3.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4.依法轉讓出資、優先購買其他股東轉讓的出資;5.查閱股東會議記錄和公司財務會計報告;6.對公司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7.公司解散時,分配剩餘財產;8.其他依法應享有的權利。[1]當然原公司法對股東應履行的義務也有詳細的規定。2005年新修訂的《公司法》除保留以上股東權利外,更加強了對公司股東權利保護的可操作性,從多方面明確了股東權益保護的具體措施,如明確自然人死亡後股權可以繼承,擴大了股東知情權的范圍,並明確股東知情權的可訴性,少數股東有權自行召集和主持股東會議,賦予股東提起股東會、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無效和撤銷之訴,為加強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的責職,規定這些人員濫用職權,違法忠實勤勉義務給公司造成損失的,股東有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請求他們承擔賠償責任。
雖然我國新舊公司法並未明確公司作為股東的權利和義務,但以上股東的權利應是任何股東應享有的權利。那麼作為股東的公司注銷後,沒有向投資公司辦理變更登記,股東權利又如何行使呢?
新公司法明確自然人的股權可以依法繼承,而作為公司能否由公司股東直接繼承?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公司不是自然人,自然人繼承是一種身份關系,繼承股權是為了保護繼承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公司其他股東非法侵害死亡人的股權。而公司在公司主體喪失後,由股東直接繼承股權是不符合公司立法本意的。因為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在注銷之前必須進行清算,清算是為了處理公司債權債務,從而結束公司有限責任不穩定的狀態,穩定社會經濟秩序。那麼公司未經清算被注銷,是否意味著公司主體資格完全喪失。我們認為僅以公司是否辦理注銷手續作為衡量公司主體存在與否的標準是不妥當的。這樣不利於保護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也容易導致諸多規避法律的現象出現,不利於經濟秩序的良性發展。所以既然公司未經清算被注銷,那麼其公司主體不能當然消失。其公司主體仍然存在,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義行使公司的股東權利是合法合理的。
公司法定代表人當公司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以公司名義起訴侵害公司利益的人,是我國法律允許的,也是保護公司利益的一種方式。而公司的普通股東,以股東代表訴訟直接起訴也是可行的。

㈥ 公司解散後,股東解散協議怎麼寫

只要不違反法律,把協商的結果寫上了就可以了。
主要不就是圍繞公司的資產、現金、債權、債務等處理的約定嘛。
找個律師,比如樓上那位,簡單的很。律師還能給你個見證。

㈦ 公司現在注銷了之前內部寫的股權轉讓協議書還有效嗎

當然有效,但它只能在公司內部才具備自己的協議效應,除了公司就沒什麼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