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股票大單買賣都他一家
這叫對敲
我們在看盤的過程中,主力經常進行一些成交上的對敲行為。主力為什麼要對敲?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其實主力進行對敲行為就是讓散戶看的,他的目的性非常強。再說明白點就是,讓散戶習慣,搞不懂主力的方向,利於日後的出貨。我們分股票的幾個階段來分析對敲的含義。
一、 盤底階段
這時的對敲行為是突然性的比較多,而且時間間隔上稍長,對敲的次數較少。此時多為主力的試盤行為,而且對敲的價位往往成為全天的最高點或最低點。我們此時關注他們是沒有意義的,從K線圖上,基本上是長影線較多了起來。
二、 第一次收集拉升
此時的對敲慢慢多了起來,特點是早盤和中盤---買少,賣多,尾盤買多,賣少。主力採用基本是一種恐嚇行為,欺詐散戶,而且分時圖中,高低錯落,沒有明確的方向感。但逐步盤上的的動力較足,即使主力經常出現大的拋單,實際是自己吃了,也沒有阻礙上升的步伐。而且主力不願在底部過多的停留,基本是快速突破,不給散戶機會。
三、 歡迎散戶參與階段---調整的階段
初次拉升收集以後,主力讓散戶參與了,實際也是即將面臨調整洗盤的開始。這時的對敲尤為精彩,操盤手的對敲手段豐富多樣。主要有一直往下做,這種居多。這是一種非常具有破壞性的對敲,主力實現埋單後,大單往下砸,散戶沒有反應過來是,參與的利潤已經被吃掉,然後稍微放一放散戶,利於主力吃單後,繼續向下做,讓堅定的持有者也產生了懷疑。一直到主力認可的點位以後才會停止,這時沒有什麼關鍵點,只要散戶不出來,主力就會一直做下去。做低後,往往伴隨的突然拉升,也是令人措手不及的。巨大的反差成了此時的主要行情。
四、 出貨的拉升
這個階段是,主力開盤就拉升,不給機會,對敲沒有了,明睜眼露的告訴你,主力就是要拉升,不過拉升的出現多在開盤不久,然後慢慢跌,至尾盤又開始拉。或者經常尾盤拉,次日早盤跌。很少進行盤中拉升的。主力運用時間差多了起來,而主力對敲則成了賣多,買少,成交量一直放大。其實拉升已經成為騙局,出貨成為主基調。
五、 盤頭,下跌階段
成交量已經不和升幅相匹配,對敲的手段基本是誘多行為,小單快拉,大單砸給跟風的。到主力利潤完成後,對敲沒了,只有赤裸裸的往下仍,更多是沒人買時,主力撤單或小攻一下,跟風一足,出貨為主。
㈡ 如果一支股票的股東都賣出了,那這支股是不是將要退市了,還是有另外一家公司去買它
如果沒人去買,股東的股票請問賣給誰呢??沒人買,那就是廢紙。股價會跌破凈值,就會有人買了,買了肯定賺。股票的退市,與股票有沒人買沒有直接關聯。
退市條件是3年連續虧損。
㈢ 股票里的大單的買家和賣家怎麼都是同一個公司
你好,這個很正常。因為這個公司在當天低價買入了大筆股票,在拉高後,通過融劵又拋光了剛才買入的大筆股票,所以你看到了大筆買入與大筆賣出都是同一個公司的情況。
㈣ 一個公司股票會不會存在賣關的問題打個比如全都買一家公司的股票
目前公司的股票都會有很多的戰略投資者的,他們買的目的不是通過賣股份賺錢,可能是謀求控股權等等,所以所有人都買一家公司的股票,就造成這個公司的股價越漲越高,最後越來越買不到了
㈤ 股票中的買一和賣一是啥意思
買一就是這一時刻委託買入的單子中,價格最高的那些筆的集合筆數與價格 。賣一就是現在這一時刻委託賣出的單子中,最低價格的那些筆的集合筆數與價格。
某個股票買一的價格是10元,賣一的價格是 10.01元。這個價格後面還跟了一個數,就是現在開價買或者賣的手數(一手等於100股)
這時候,除了買一出價10元的人以外,還有出價9.99元的人,就排隊在買二的隊伍裡面等著買。
同樣的,出價10.02要賣的人就排隊在賣二裡面。
當然,買一和賣一總是差一點點。如果誰都不讓步,大家就僵持著,成交不了。這時候,一旦有買的人出價等於賣一的價格,就成交了,這種稱為外盤;或者,有賣的人出價等於買一的價格,也能成交,就叫內盤。
如果股價在上漲,賣一的單子是不斷被吃掉的,都吃光之後,原來賣二的那些單子就落到賣一的位置了,即時成交價也變成賣2的價格~~,反之,下跌的時候,買一的價格不斷被擊穿,買二買三的價格就變成買一了 。
(5)股票買一賣一都是一家公司擴展閱讀
買進經驗
第一條:成交量的變化往往領先於價格的變化。
第二條:長期投資可以在月線和周線都處於低位的谷底分批買入。
第三條:長期下降趨勢向上突破是中長線最佳買入時機。
第四條:出售公有股的上市公司往往是一匹黑馬。
第五條:創新高可以引來大量買盤,協助把股價推高,以利派發。
第六條:處於初創期和高速發展期行業的上市公司往往會有突出的表現。
第七條:持續下跌,且跌幅已大,利空證實堅決買入。
第八條:短線操作:日線在底部時買入,日線在頂部時賣出;中線操作:周線在底部時買入,周線在頂部時賣出。
第九條:短期下降趨勢線向上突破是短線買入時機。
第十條:多頭市場的回檔是吸納的機會;空頭市場的反彈是逃命的機會。
第十一條:當股市經過長時間的下跌,明顯呈跌不下去,出現地量時就可以考慮分批買進了。
第十二條:當股市跌到大家都失去信心的時候,一旦價升量增,往往是莊家開始進場建倉的信號。
第十三條:當股價剛剛起步之時,投資者應立即介入,如果錯過了買入時機,別追漲,按兵不動,等待下一次機會。
第十四條:當股價向上突破,黃金交叉,多頭排列,出現大成交量時,表明洗盤結束,轉入拉升階段。
第十五條:價格上升,成交量放大,行情看好;價格上升,成交量減少,行情看淡。
第十六條:當大市進入狂升階段時,是絕佳的清倉機會;當大市慘淡已久時,是絕好的買入時機。
第十七條:當大盤在高位時,若股市過熱,應走為上策。若此時政府出台利空政策,更應立即逃之夭夭,提幣長期冷眼觀望。
第十八條:當確認升勢之周,任何回落都是買入時機;當確認跌勢之後,任何反彈都應該賣出。
第十九條:當月線和周線都在低位,牛市剛啟動時全資投入,捂股不放,直至天量天價,月線和周線都在高位時全部清倉,離場休息幾個月,這樣可獲得較好效益。
㈥ 可以通過公開市場大量購買一個公司的股票,然後達到控制這個公司的目的嗎
股票本身就是拿來買賣的,特別是對於A股同股同權來說,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你的話語權越高,如果持股達到較高的比例,進入公司的管理層並控制公司也並非不可能。
通常情況下,一個公司的股權有幾個界限,不同的股權比例所享有的權利是不一樣的。
絕對控制權67%,當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機構只有一個公司67%以上的股權,那麼它就可以做到100%的控制這個公司,別人反對一點作用都沒有;
相對控制權51%,基本上可以很安全的控制這個公司;
安全控制權34%,一票否決權 ;
30%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線;
20%重大同業競爭警示線; 臨時會議權
10%,可提出質詢/調查/起訴/清算/解散公司;
5%重大股權變動警示線。
當然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股權結構是建立在同股同權的基礎上,只要你的股票是通過合法合理的渠道購買的,符合監管的相關要求,那從理論上來說,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成為公司最大的股東之後,你不僅可以進公司的管理層,甚至有可能控制整個公司。
但從實際上來看,想要通過大量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控制一個公司的難度是非常大的。
關於大量收購上市公司的股票以達到控制上市公司的目的,最近幾年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萬寶之爭。
當股東持有上市公司的股票超過5%,按照監管部門的有關規定就必須發布公告,而一旦發布公告之後,大家知道有人要舉牌上市公司,會有更多的人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從而在短期之內推升這家公司的股價,這會讓收購的成本進一步增加。
而且一旦舉牌之後,就會引起上市公司管理層的警惕,他們肯定也會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反制,比如通過回購股票,以及輿論壓力給收購方施加壓力等等,這會大大的增加收購方的收購難度。
第二、目前大部分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持有大部分的股份。
很多是上市公司為了避免控制權落入他人的手中,他們在上市的時候創始人團隊所掌控的股權比例一般都很大,比如目前A股有很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持股比例都達到30%以上,甚至有的公司董事長持股比例達到40%以上,所以即便某一個人通過公開市場購入這家公司的股票,但是想要成為第一大股東的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第三、上市公司可能是同股不同權。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特別是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為了保持創始團隊的絕對控制權基本上都實行的是同股不同權的股票方式,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京東,阿里巴巴等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
比如在京東的股權結構當中,雖然劉強東只有15%左右的股權,但其所擁有的投票權卻超過75%,相反,雖然騰訊旗下的投資公司擁有京東18%的股權,但其投票權卻只有4.5%左右。 這種同股不同權的股票設置,可以讓創始人團隊以較少的股份掌握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從而可以有效避免被惡意收購的目的。
第四、上市公司可以開啟毒丸計劃。
毒丸計劃簡單來說就是股權單薄反收購措施,當一個上市公司面臨惡意收購的時候,上市公司公司創始團隊為了保住自己的控制權,就會大量低價增發新股,讓收購方手中持有的股票比例下降,從而達到稀釋收購方股權的目的,比如2005年新浪在面對盛大收購的時候,就採用了這種毒丸計劃,最終盛大隻能無奈的放棄收購新浪的計劃。
㈦ 擁有一家公司的全部股票是不是就擁有了這家公司
國家持有的股票一般是國有控股公司,他股票的持有率必須要佔絕大多數,一般是在50%以上,如果他沒有持有這么多,那就不能控股了,所以一般情況下,國家股的一般都不會拿出來賣了。國家擁有股票一般是公司產生的利潤,而不是炒股賺錢。
㈧ 同一個機構為什麼在同一天買進和賣出同一支股票
有買入就有賣出,主力建倉是個很長期的過程,不是像我們自己手上的帳戶那樣,純粹的買入和賣出。因為主力的資金非常的大,並且主力建倉也是個非常隱蔽的過程,不希望讓別人看出他是在建倉。
像你說的這中情況一般都是主力在對倒,一般莊家要操作一隻股票起碼要准備好幾百個自然人的帳戶,因為自然人帳戶的同一股票不能買的太多,超過了流通股的0.5%就要舉牌,被證監會監管。
對倒的意思就是用一個帳戶大量的跑股票,把股票的價格打壓下來,用另外一個帳戶撿到更加便宜的籌碼。達到減低建倉成本的目的。
還有一個目的就是用這樣的表面現象來迷糊大眾投資者,有的股票軟體上的數據並非都是全面的,正確的,有很多都是作假的,莊家也不是傻子,有這樣的軟體他們也知道,他們肯定也會想辦法對付這些軟體的功能的。
㈨ 關於股票買一,賣一的一個問題
沒錯,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只要賣出價格低於買入價格,就既時成交了,在掛單上看不出來的。
莊家如果要達到快速建倉的目的,可以在上面掛大賣單,也就是俗稱的壓單,讓人感覺拋壓很重而賣出,另外就是在刻意打壓,恐嚇散戶快速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