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與增持股份的區別
1、兩者是不同的概念。
回購是上市公司買入「自己」的股票,這種回購是可以注銷股票的。
增持是控制上市公司股份的(部門、機構)買入控股的上市公司股票,增持是不能注銷的。
2、對每股盈利的影響不同:
回購增加每股盈利,在股價不跌的情況下降低市盈率,降低市場泡沫水平,回購是減少股票供應量。
增持是增加了未來拋售的籌碼。而增持不會改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
3、對於股票影響不同:
回購是直接對股東的回報。回購更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股價反應直接、迅速。
增持是大股東或高管對自家股價的一種認可態度,對其他股東沒有直接回報。但是增持難敵下跌趨勢的沖擊,屢屢出現員工增持被套、大股東增持被套、高管增持被套,且深套,令市場信心嚴重受挫。
4、股份數量不同。
增持在不改變上市公司總股本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的特定股東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份數量增加了。
回購則是上市公司通過「自身」的行為,最終導致上市公司的總股份減少。
Ⅱ 上市公司老闆增持股票,他的收入分配就多了嗎
上市公司老闆增持股票,分幾種情況。有的是為了擴大持股比例,是為了爭奪更大的決策權;有的是為了提振股市信心,讓購買這只股票的投資者信任他的公司;有的可能是為了買入之後賣出賺取差價。老闆增持股票和收入分配沒有必然聯系,當然分紅的時候,因為股票增持了,能獲得更多分紅。但一般情況下,老闆增持股票不是為了獲得分紅,是為了更好的管理企業。
Ⅲ 請教:上市公司大量持有自己公司股票的動機
從目前A股市場情況看,上市公司回購流通股,其初始動機應是,在公司股價接近或跌破每股凈資產之時,利用回購流通股,明確上市公司對自身投資價值的信心,並以此提高企業經營業績,進而維護公司股價。
從國外經驗來看,股價是否接近或跌破每股凈資產,也是上市公司是否回購流通股的重要指標。
財務指標必須考慮
回購流通股的資金來自上市公司,因此,回購是否會影響上市公司正常經營肯定是另一個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首先,回購流通股是一種減資行為,實施結果將導致上市公司負債率上升。而且其實施與否還要得到債權人的認可,因此,較低的資產負債率是必備條件。從另一角度看,較低的資產負債率,也反映了上市公司未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來提高公司收益水平,回購卻恰恰有利於公司每股收益的提高。因此,低資產負債率將是上市公司回購與否的重要參照指標。
其次,採用現金回購會給經營資金造成壓力,因此上市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的狀況、貨幣資金存量、穩定的盈利能力是回購是否可行的重要基礎。如申能股份曾在回購國有股的案例中特別說明:電力投資已有了穩定的收益來源,且全部使用自有資金,不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所需資金,且回購後所有的創利項目仍然具有穩定的收益。
硬性指標不可違
在有關回購規定中:為上市公司回購流通股設定了一些最基本的硬性指標。如公司股票上市已滿一年;公司最近一年無重大違法行為;回購股份後,上市公司的股權分布原則上應當符合上市條件等。
在上述三點中,最後一點值得投資者注意,根據《公司法》規定,流通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不得低於25%,總股本超過4億股的,這一比例不得低於15%。因此,對於一些流通股比例已經接近最低要求的上市公司而言,回購流通股則有可能造成"撞線"。
考慮B股、H股因素
A股上市公司中,不少上市公司同時發行有B股與H股,鑒於這些上市公司B股、H股股價大多低於A股股價的狀況,這些上市公司如果考慮回購流通股,應首先考慮回購B股與H股。從目前情況看,在B股、H股市場中,實施回購流通股的可能性也相當大。
此外,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從國外經驗來看,上市公司推出回購流通股方案往往成為確認股價底部的利好之舉。因此很多回購方案,往往由於股價的上升最終沒有實施。
至於上市公司回購的股票是注銷還是由上市公司自己持有,只要不違背有關規定,就由上市公司自己決定。
Ⅳ 大股東大量增持本公司股票意味著什麼
股東增持毫無疑問對股票的利好的,特別是大股東增持股票。
一方面是對公司長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還有就是管理層增持,這都是對公司未來相當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訂單,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大量的潛在訂單,因為沒有人比公司管理層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一方面是覺得公司的股價被低估,這種方式的增持多數都是來自於大盤一輪下跌之後,很多個股也都跟隨大盤下跌,股價跌幅很大,這個時候公司就覺得股價已經很便宜了,已經嚴重被低估了,於是自己先進去抄底,這也是屬於自己的公司自己最了解的緣故,比如說公司的股價正常區間是在10元左右,那麼現在股價只有7元, 較正常估值便宜了30%左右,已經被低估了,那麼公司以及管理層也會心動,因為不僅僅散戶以及機構在炒股,上市公司也是一樣,人家抄底自己家的股票更加有把握。
Ⅳ 證監會對大股東增持是怎麼規定的政策是什麼
《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規定,大股東在增持期間及法定期限內均不得減持該公司股份。但並未規定大股東減持股份會有什麼懲罰。
相關政策是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達到或超過30%的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一年內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不超過2%的,可以先增持後申請豁免要約收購義務。12個月內大股東增持比例超過2%,還是要先申請豁免,才能增持。
上交所還規定,大股東在實施增持計劃時,不得將其所持該公司股票在買入後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後6個月內又買入的。違例者所得收益歸該上市公司所有。
為遏制內幕交易,《指引》規定四個時間段內,大股東不得進行增持。包括,上市公司定期報告公告前30日內;業績預告、業績快報公告前10日內;重大交易或重大事項決定過程中重大事項決定過程中至該事項公告後2個交易日內;其他可能影響股價的重大事件發生之日起至公告後2個交易日內。
以上規定出自上證所《上市公司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增持股份行為指引》(2012修訂版)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
(5)上市公司大量增持股票擴展閱讀
大股東增持就是說大股東自己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倉量,
是對公司長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還有就是管理層增持,這都是對公司未來相當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訂單,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大量的潛在訂單,因為沒有人比公司管理層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大股東增持原因
上市公司大股東大規模增持股票,一般選在股市低迷時期,為顯示對公司未來業績有信心,同時提振二級市場股價。
但是在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後,大股東動輒以上億元現金從二級市場購買股票,表面上看顯得有些任性。
如果是上市公司發公告說有大股東股票增持股票的情況就是說大股東比較看好公司的股票,增加持股數量。大股東增持對公司股票一般屬於實質性利好,一般會帶動股價上漲。其原因是:
一、最熟悉公司情況的應屬公司大股東,股東增持公司股票,說明對公司未來發展看好,公司一旦有發展前景,將從基本面上保障公司股票價格上揚。
二、從市場供求看,股東增持公司股票擴大了對該股票的需求,求大於供,將在市場層面推動股價上升。不過有時候大股東增持股票短期對股價有一定支撐作用,不過由於增持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由於市場行情低迷。
我們常常看到所謂大股東增持,基本屬於不得已而為之,所以利好作用極其有限,甚至會是主力刻意打壓股價的契機,絕大多數股票在大股東宣布增持後都走出先揚後抑的走勢,對這種股票我認為都沒有介入價值,尤其是大盤藍籌宣布增持,必須在一周內清倉。增持5%的股份和增持0.0005%的股份意義明顯不同。股票的好壞,還是看這家公司值不值。
大股東增持就是說大股東自己買入自己公司的股票,增加其持倉量。對於股份公司而言,
大股東可以公開購買公司股東。對於有限公司而言,大股東可以從其他股東中購買股份。
參考資料
謹慎看待大股東增持 人民網
Ⅵ 上市公司增持股份對該公司的股價有什麼影響
增持一般都理解為利好,就是公司股價跌到一定程度,處於一個相對歷史低位的時候,大股東買入部分流通股票的行為,表示對自己的股價未來預期比較有信心,更多的是給投資者信心上的支持,買入量跟其持有量比起來,只是九牛一毛。
Ⅶ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增持股票
如何看待上市公司增持股票?
一方面是對公司長期看好,有些公司是官方增持,還有就是管理層增持,這都是對公司未來相當看好,有些公司是手上有大量的訂單,以及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有大量的潛在訂單,因為沒有人比公司管理層更加了解自己公司的了。
一方面是覺得公司的股價被低估,這種方式的增持多數都是來自於大盤一輪下跌之後,很多個股也都跟隨大盤下跌,股價跌幅很大,這個時候公司就覺得股價已經很便宜了,已經嚴重被低估了,於是自己先進去抄底,這也是屬於自己的公司自己最了解的緣故,比如說公司的股價正常區間是在10元左右,那麼現在股價只有7元,較正常估值便宜了30%左右,已經被低估了,那麼公司以及管理層也會心動,因為不僅僅散戶以及機構在炒股,上市公司也是一樣,人家抄底自己家的股票更加有把握。
Ⅷ 各位大嚇 關於炒股問題 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大股東對公司增持注入大量股份 後期對散股是好還
好事,因為流通股小了
Ⅸ 大股東增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大股東增持股票意味著什麼
股東增持意味著上市公司原持有股票佔比較大的股東繼續買入股票,增加股票的持有數量。通常情況下,如果是上市公司內大股東或者管理層控股股東出現增持時,表示上市公司內部中長期看好股價上漲,通常這樣的情況會出現在上市公司股價處於相對低迷的時期,投資者可當作中長線投資參考依據之一。
如果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為了爭奪控制權,控股前兩位的股東大幅增持。會使股票在市場的需求增加,股價短期大概率會有大幅上漲,但是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是較為少見的。
如果是金融機構大股東進行增持,同樣是看好後續上市公司股票的漲幅。這時投資者需要注意股票的增持公告,而不是在券商研報給出的增持評價,有可能在出研報之前或者之後才會進行增持,也有可能不會增持。
~~~~~~~~~~~~~~~~~~~~~~~~
一般股東增持軟體看不到!股東減持股價下跌的概率這兩年比較明顯!!
股東減持一定在莊家機構前!!
就拿今年跌幅最慘排名第三的股票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