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計算折現率
折現率計算公式:
(1)公司股票折現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折現率的應用:
在投資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即所有的投資者都是風險厭惡者。按照馬科威茨教授的定義,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大於財富的期望效用,投資者為風險厭惡者;
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等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中性者(此時財富與財富效用之間為線性關系);如果期望財富的效用小於財富的期望效用,則為風險追求者。
對於風險厭惡者而言,如果有兩個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風險最小的項目;如果有兩個風險水平相同的投資項目,他會選擇收益水平最高的那個項目。風險厭惡者不是不肯承擔風險,而是會為其所承擔的風險提出足夠補償的報酬率水平,即所謂的風險越大,報酬率越高。
就整個市場而言,由於投資者眾多,且各自的風險厭惡程度不同,因而對同一個投資項目會出現水平不一的要求報酬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未來的現金流量估計完全相同,其內在價值也會出現不容忽視的差異。
當然在市場均衡狀態下,投資者對未來的期望相同,要求報酬率相等,市場價格與內在價值也相等。因此,索償權風險的大小直接影響著索償權持有人要求報酬率的高低。
比如,按照常規的契約規定,債權人對利息和本金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低於普通股股東對股利的索償權的不確定性,因而債權人的要求報酬率通常要低於普通股股東的要求報酬率。企業各類投資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報酬率最終構成企業的資本成本。
單項資本成本的差異反映了各類收益索償權持有人所承擔風險程度高低的差異。但歸根結底,折現率的高低取決於企業現金流量風險的高低。具體言之,企業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越大,投資者的要求報酬率就會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終的結果便是折現率的提高。
而從企業投資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質的投資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報酬率共同構成了企業對投資項目的最低的總的要求報酬率,即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企業選擇投資項目,必須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為折現率計算項目的凈現值。
是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率應是能夠反映企業所有融資來源成本、應當涵蓋企業所有收益索償權持有人的報酬率要求的一個企業綜合資本成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正是這樣的折現率。
基準折現率則是一個管理會計的概念,它實際上是折現率的基準,通常是用來評價一個項目在財務上,其內部收益率(IRR)、折現率是否達標的比較標准,通常基準折現率可選用社會基準折現率、行業基準折現率、歷史基準折現率等做為評價項目的基準折現率。
『貳』 折現 是什麼意思啊
折現,將時點處的資金的時值折算為現值的過程。
舉例說明:
如果某人許諾2年後給你121美元。當時,正常的利率或貼現率是年率10%。據此我們可以計算這121美元的現值。
所用的折扣因子是(121/[(1+10%)^2]=100)。用以折現未來收入的折扣因子或曰比率稱為折現率。
(2)公司股票折現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折現又稱貼現。貼現是銀行的放款業務之一。票據持有者為了取得現金,以未到期的票據(包括期票和匯票)向銀行融通資金,申請貼現。
銀行按一定的比例,扣取自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然後將票面余額以現金的形式支付給持票人。期票到期時,銀行持票據向最初發票的債務人兌取現金,這就是貼現。
貼現值是票面金額扣除利息後的余額,即資金在某一時點的時值折算到零點時的值。
參考資料:折現-網路
『叄』 折現是什麼意思
折現意思是將未來收入折算成等價的現值。該過程將一個未來值以一個折現率加以縮減,折現率應恰當地體現利率。
折現又稱貼現。貼現是銀行的放款業務之一。票據持有者為了取得現金,以未到期的票據(包括期票和匯票)向銀行融通資金,申請貼現。
銀行按一定的比例,扣取自貼現日至到期日的利息,然後將票面余額以現金的形式支付給持票人。期票到期時,銀行持票據向最初發票的債務人兌取現金,這就是貼現。貼現值是票面金額扣除利息後的余額,即資金在某一時點的時值折算到零點時的值。
(3)公司股票折現率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折現率:在經濟分析中,把未來的現金流量折算為現在的現金流量時所使用的利率稱為折現率。
現金流量折現法:現金流量折現法是通過預測公司將來的現金流量並按照一定的貼現率計算公司的現值,從而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定價方法。投資股票為投資者帶來的收益主要包括股利收入和最後出售股票的差價收入。使
『肆』 請問什麼是股票價格的折現率,與利率有何關系
折現率 是將資產未來預期收益折成現值的比率(折現率和本金化率在本質上是相同的,都是一種期望的投資報酬率。二者只是適用的場合不同,通常人們把將來未來有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稱為折現率,而把將來未來永續性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成為本金化率)。
具體而言,就是你將你所有的未到期的證券交給銀行以換取現金,銀行會在證券到期價格中除去從你交給銀行到證券到期期間的利息,這就是折現。
『伍』 折現率和股價的關系~
折現率(亦稱貼現率):是用以將技術資產的未來收益還原(或轉換)為現在價值的比率。
利率與股價成反比關系,因為利率的變動直接影響上市公司的業績,從而影響股價的漲跌,即利率上升則股價下跌,利率調低則股價上升,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當利率上升後,不僅會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會使公司難以獲得必需的資金,導致公司就不得不降低生產規模,因為絕大部分企業都有相當的負債是從銀行借貸而來,特別是流動資金部分,基本上都是借貸資金。生產規模的降低又減少公司的預期利潤,因此股票價格就會下跌。
二、利率上升導致股票的相對投資價值下降,從而導致股價下跌,因為伴隨著利率的提高,債券及居民儲蓄利率也會相應上調,這些都會降低整個股市的相對投資價值,一些投資者將會拋售股票而將其資金存入銀行套利或投向債券市場,從而導致股市供求關系向其不利的方向轉化,導致股價的下調;投資者評估股票價格所用的折現率也會上升,股票值因此會下降;利率上升時,一部分資金從投向股市轉向銀行儲蓄和購買債券,從而會減少市場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價格出現下跌。
反之,利率下降時,儲蓄的獲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資金就會從銀行和債券市場流向股市,從而增大了股票需求,推動股票價格上升。
三、利率的提高將抑制社會消費,如我國採取的保值儲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社會消費的增長,從而影響了企業的市場營銷,導致銷售收入減少及整體經營效益的下降。
利率調低則股價上漲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即降低了上市公司的生產成本,提高了股票的相對存款、債券等理財渠道的投資價值,擴大了消費,提升上市公司業績。
『陸』 擔保股票折現率是什麼
折現率是指將未來有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資本化率或還原利率則通常是指將未來無限期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
折現率、利率、貼現率和收益率的關系
折現率不是利率,也不是貼現率,而是收益率。折現率、貼現率的確定通常和當時的利率水平是有緊密聯系的。
『柒』 如何確定折現率
(一)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法
企業的資產多種多樣,各類資產具有不同的成本,這種方法是通過企業全部資產的加權平均投資回報率來計算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即用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作為折現率的替代。這是因為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是企業進行各種投資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但是如果直接採用企業全部資產的加權平均投資回報率作為無形資產的投資回報率,將會低估投資的風險,從而使折現率取值偏低。
(二)風險累加法
折現率由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組成。累加法是一種將無形資產的無風險報酬率和風險報酬率量化並累加求取折現率的方法。無風險報酬率是指在正常條件下的獲利水平,是所有的投資都應該得到的投資回報率。風險報酬率是指投資者承擔投資風險所獲得的超過無風險報酬率以上部分的投資回報率,根據風險的大小確定,隨著投資風險的遞增而加大。風險報酬率一般由評估人員對無形資產的開發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進行分析並通過經驗判斷來取得,其公式為:
風險報酬率=開發風險報酬率+經營風險報酬率+財務風險報酬率
風險累加法在運用時要考慮的問題有:一是注意無形資產所面臨的特殊風險。無形資產所面臨的風險與有形資產不同,如商標權的盜用風險、專利權的侵權風險、非專利技術的泄密風險等等。二是如何確定計人折現率的內容和這些內容的比率數值。三是折現率與無形資產收益是否匹配。
(三)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
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法是目前我國無形資產評估時確定折現率常用的方法之一,這種方法將被評估企業所在行業的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可以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獲得,也可以通過上市公司的統計資料得到,因為上市公司採用公開的財務制度,且財務報表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嚴格審計,具有可靠性,因此這樣算出的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比較合理。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是企業運行情況的綜合體現,可以反映不同行業的收益狀況。但這種方法在運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容易忽視行業內部差別,同一行業內部各個企業在決定企業風險的因素上有著很大差異,從社會經濟統計資料中直接獲得的相關數據與被評估無形資產的收益能力不相同等等,因此在用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無形資產評估折現率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將在此基礎上修正後的行業平均資產收益率作為折現率。
(四)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西方國家主要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確定折現率。其計算公式為:
i=Rf+β(Rm+Rf)+α
式中:i為折現率;Rf為無風險報酬率;Rm為期望報酬率;β為風險系數;α為企業個別風險調整系數。
採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得出的折現率,也是通過計算資金的無風險報酬率加風險報酬率得到的。該模型確定了在不確定條件下投資風險與報酬之間的數量關系,在一系列嚴格資本假設條件下推導而出,如投資人是風險厭惡者;不存在交易成本;市場是完全可分散和可流動的等。根據我國目前資本市場的發展現狀,運用該模型的條件還不太成熟。我國證券市場建立時間較短,發展尚不完善,信息不夠充分有效,因此對β系數的計算具有一定局限性。β系數的計算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持,一般只有上市公司能夠計算。目前在實際工作中,主要由專門機構定期計算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