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公司股票 » 輝瑞CEO出手560萬美元公司股票
擴展閱讀
買股票早晚賠錢 2025-09-16 20:13:12
股票如何看散戶的持倉量 2025-09-16 20:08:16
2019年5月17日股票行情 2025-09-16 19:55:13

輝瑞CEO出手560萬美元公司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7-10 13:30:20

Ⅰ 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你知道什麼原因嗎

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主要原因是:

1.醫療企業投入很多資金研究疫苗,放棄新冠知識產權,他們利益得到損失;

2.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會讓更多企業停止研發新冠疫苗,這對控制疫情沒有幫助;

3.企業要生存也需要盈利,放棄新冠知識產權這會讓部分企業變得更加艱難。

疫情改變了整個世界,但也不能夠改變我們戰勝新冠病毒的決心,疫苗是最好的解決新冠病毒傳染的方式之一。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他們反對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了損失,公司為研究新冠疫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結果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被公開,這是他們不願意接受的事情;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業會讓更多企業停止研究新冠疫苗,這對控制疫情沒有任何幫助。

企業要生存要盈利要賺錢,疫苗研究本來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金錢和精力,如果新冠疫苗知識產權被公開,企業不能夠賺到錢,大家也失去了研究的動力,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

Ⅱ 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原因是什麼

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原因是:

1.研究新冠疫苗花費了大量金錢,這是醫葯公司不能夠接受的事情;

2.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就意味著他們沒有任何的收入;

3.醫療企業要發展,要養活這么多人,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會讓他們生存壓力非常大。

疫情對世界的經濟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疫情慢慢得到有效控制,新冠疫苗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畢竟新冠疫苗能夠阻擋大部分病毒的傳染,從而降低了很多人的風險。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原因是研究新冠疫苗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這些錢可能完全沒有賺回來,這是醫葯公司不能夠接受的事情;放棄新冠知識產權就意味著這些醫療公司沒有了收入,醫療公司要發展,要養活這么多人,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完全是不現實的事情。

三、醫療企業要發展要養活這么多人放棄意味著生存壓力加大

每個企業要發展,要養活那麼多員工,投入巨額資金卻沒有任何回報,這會導致企業生存壓力加大,這也會讓員工感到不滿意,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對醫療公司非常不利,這也是他們反對的原因。

Ⅲ 輝瑞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自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以來,輝瑞始終承諾並致力於參與促進中國經濟繁榮發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輝瑞通過不斷引進創新葯物、開展面向醫務工作者專業培訓和社會健康意識普及教育等活動,積極參與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全力支持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深入發展。 1989年,輝瑞在大連建立現代化的工廠。為實現在中國的長期發展,輝瑞於1997年在北京成立了管理中心。2004年,輝瑞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區總部和輝瑞投資有限公司。基於中國所擁有的才華橫溢的科研人員群體,輝瑞中國研發中心於2005年在上海成立。2007年,輝瑞全球財務共享服務中心(GFSS)在大連設立了亞太財務中心,該中心是GFSS位於全球的三個運營中心之一,負責處理輝瑞亞太區市場的會計業務。 2009年10月輝瑞成功並購惠氏。目前,新輝瑞在中國有超過9,000名員工,業務范圍涵蓋全國近200個城市,產品包括了處方葯、疫苗、營養品、消費保健品、動物保健品等。 輝瑞也是在華投資最大的跨國制葯企業之一,累計投資額近10億美元,在大連、蘇州、無錫、上海擁有7個現代化生產企業。 
法定代表人:苗天祥
成立時間:1998-06-01
注冊資本:8442.5萬美元
工商注冊號:310000400194984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外國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上海市南京西路1168號中信泰富廣場36層

Ⅳ 套現556萬美元,輝瑞CEO為何如此著急套現這是不看好後期發展

輝瑞公司公司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近日被爆出在疫苗好消息發布當日,大量拋售持有的股票,套現556 萬美元,不過根據美國的證劵交易法規此次套現被確認為合法。


無論如何,這都不算是違法行為,頂多隻能說疫苗發布的時間選得太巧了,美國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Jay Clayton只能道德勸說,希望在如今疫情肆虐下,這些制葯業高層不要再輕易拋售股票,給市場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Ⅳ 軟銀賣出價值22億美元阿里巴巴股份,這是怎麼回事

起初,馬雲創立阿里巴巴的時候,國內的投資人還沒有互聯網的思維,當初沒有人願意為馬雲投資,最終馬雲找到孫正義,在馬雲為孫正義講解完自己的宏偉藍圖之後,孫正義說:“馬雲是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啊”。最終孫正義就為馬雲投資了20,000,000美元。軟銀對阿里的投資落地,也就意味著兩家企業的淵源也開始了。有很多人表示,到目前為止,阿里巴巴仍然是孫正義最成功的投資。

Ⅵ 輝瑞CEO反對放棄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對此你怎麼看

因為放棄知識產權,就意味著放棄疫苗所帶來的利潤。事情來源於,美國商務部長公開表示,將放棄疫苗的知識產權。該言論隨即導致全球醫葯疫苗股票大跌,隨後輝瑞公司的總裁就發內部信公開反對這一決定,並且表示,輝瑞已經為疫苗的事情,付出夠多了,現在如果還要放棄疫苗知識產權,這對於輝瑞來說是巨大的打擊。要知道,輝瑞在之前已經投入幾十億美金,用於疫苗的研發和生產,此時如果放棄知識產權,那對於輝瑞來說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Ⅶ 各位仁兄幫我解答一下這個問題吧

什麼是增長相對價值?來源及定義
納撒尼爾·馬斯(Nathaniel J. Mass)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性衡量標准,幫助CFO解決老大難問題:是投資以實現增長好呢,還是削減成本好?

馬斯是卡森巴赫事務所(Katzenbach Partners)的高級顧問,同時還是位於紐約的投資銀行、咨詢服務公司新澤西州馬斯事務所(N.J. Mass Associates)的執行董事,他設計了一個公式,幫助財務主管們在決定花錢還是省錢時更加有章可循。這個公式被稱為「增長的相對價值」(RVG),將企業通過收入增長與通過提高利潤所創造的股東價值進行比較。理論上,這能讓經理們把決策與投資者的預期聯系得更緊密,創造更多的股東價值。「RVG所衡量的是決定應該投資增長還是削減成本的經濟動力。」馬斯說道。

在收入增長和利潤增加之間明顯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這可能會讓經理們認為,收入的增加和利潤的提高會帶來同等的股東價值。RVG揭示出兩者的差別,所以馬斯堅持認為人們需要這一公式。此外,這位前麥肯錫顧問強調說,和許多經理人的錯誤理解相反,他的方法表明增長率和利潤率並不是不可兼容的。馬斯甚至還暗示,RVG可以讓財務經理們發現他們戰略中的瑕疵、確定投資目標,並更有效地針對某一產品或服務來削減成本。

增長相對價值反映出,企業增長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將比經營利潤率提高一個百分點創造的股東價值高數倍。 如果這個倍數很大的話,那麼採用增長戰略對於企業來說就更有價值。

例如,如果RVG的值為3,就意味著企業提高一個百分點的增長率就能夠比提高一個百分點的經營利潤率,創造出高達3倍的股東價值。

Mass還認為,增長戰略在創造股東價值的潛力方面也要企業通常所採取的成本削減戰略。 在發表於2005年4月號的一篇文章中,Mass更指出,增長戰略的實際價值要比管理者們所能想像的大得多,尤其是從長遠來看。

增長相對價值的計算公式
RVG的計算方法是,用收入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創造的價值除以利潤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創造的價值。
要計算RVG,就必須估計公司股東的平均預期增長率。馬斯的做法是建立一個現金流貼現模型:企業價值(市值加未償還的負債)等於公司的可持續現金流除以WACC,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與投資者的預期增長率(EGR)之差。算出企業的預期增長率後,就可以把它用在公司的收入增長上,計算出現金流每增加1個百分點企業價值增加多少。接下來,馬斯計算出毛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帶來的企業價值,方法是用毛利率提高後增加的現金流除以企業WACC和EGR之差。最後,他用收入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所增加的企業價值除以毛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所增加的企業價值,計算出兩個企業價值之比。一般說來,這個比例越高,公司就越應該重點關注收入的增長;比例越低,就越應該削減成本。如果RVG超過2,就應該考慮採用增長戰略。

RVG的計算

範例公司的數據
企業價值(EV) 10億美元 ,收入 4億美元 ,現金流(CF) 4000萬美元
第一步:建立現金流貼現模型
EV=CF/(WACC-g)
g = 預期增長率(EGR)
第二步:計算預期增長率
10億美元=4000萬美元/(10%-g)
g = 6%
第三步:計算增長率增加1%所帶來價值
EV=4000萬美元/[10%-(6%+1%)] = 13.33億美元
增長的價值為:13.33-10=3.33億美元

第四步:計算利潤率增加1%所帶來的價值
增加的現金流:4000萬美元×1%×(1-35%) = 260萬美元
利潤提高所帶來的價值:260萬美元/(10%-6%) = 6500萬美元

第五步:決定增長的相對價值(RVG)
RVG = 收入增長所帶來的價值/利潤提高所帶來的價值
= 3.33億美元/6500萬美元=5.1

增長相對價值的應用
制定企業投資決策。
制定企業戰略。
制定企業運營戰略。
聚焦企業長期經營目標。
視企業增長潛力為價值源泉。
理解股東期望。
績效管理。
高管薪酬設計。
增長相對價值優勢。 優點
簡單易用,方便操作。
為企業找到兼顧增長和利潤的平衡點。
為戰略事業部找到兼顧增長和利潤的平衡點。
聚焦企業長期經營目標。
展示價值源泉的增長潛力。
幫助管理人員理解股東期望。
在績效管理與高管薪酬設計方面亦有幫助。
增長相對價值的局限
根據運營利潤來計算利潤收入, 盡管相對易於操作, 但可信度收到局限。
技術層面的缺陷:

DCF,貼現現金流模型不區別短期和長期。
資本成本與增長回報預期均放在企業層面來考慮。
對並購拉動的增長和企業自身的有機增長未作區分。

RVG只能夠作為一個相對的評估手段: 不能夠反映增長和利潤的實際價值貢獻。
RVG幫助投資者放眼長遠。 但是,它並沒有反對或阻止投資者或分析家的短期投資行為。
對無形資產項目如何評估?
增長相對價值的假定條件
簡單的數字計算也能夠幫助企業做出正確戰略選擇和投資決策。
計算的准確性不影響大局。
有人認為RVG並非完全原創。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布蘭特·沃特曼(Brent Wortman)把RVG模型和杜邦模型進行了類比,杜邦模型根據收入的增長、毛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來預測未來的價值。但馬斯堅持說他是用新的方式來使用這個模型,他指出:利潤、資產周轉率、與資本成本相對的預期增長率,其中兩個或三個因素合在一起,才是決定RVG的主要推動力。

RVG是不完美的。有人擔心,如果分母計算是線性的,如1美元的毛利帶來1美元的現金流,而在分子的計算中則用永續年金法來處理現金流,那兩者放在一起就可能出問題。為此,馬斯設計出一個分階段的版本,用以計算特定時間段內的增長率,這對於需要在增長減緩時控制大量支出的年輕企業而言尤為重要。一般說來,馬斯建議企業每兩年就重新計算一次RVG。

馬斯還向那些擔心增長戰略會妨礙贏利情況的人再三作出保證。他指出:「RVG假定實現增長沒有成本代價,即在目前利潤率不變前提下增長。」為此,RVG的分子必須能反映風險。

是投資以實現增長好呢,還是削減成本好?

許多時候,大多數公司認為自己知道何時該省錢、何時該花錢。但是,美國的企業目前正處於特殊時期——它們不斷削減成本,但眼看著現金越積越多,企業是否該重回兼並收購的老路呢?

納撒尼爾·馬斯(Nathaniel Mass)的新方法恰逢其時。馬斯是卡森巴赫事務所(Katzenbach Partners)的高級顧問,同時還是位於紐約的投資銀行、咨詢服務公司新澤西州馬斯事務所(N.J. Mass Associates)的執行董事,他設計了一個公式,幫助財務主管們在決定花錢還是省錢時更加有章可循。這個公式被稱為「增長的相對價值」(RVG),將企業通過收入增長與通過提高利潤所創造的股東價值進行比較。理論上,這能讓經理們把決策與投資者的預期聯系得更緊密,創造更多的股東價值。「RVG所衡量的是決定應該投資增長還是削減成本的經濟動力。」馬斯說道。

在收入增長和利潤增加之間明顯存在此消彼長的關系,這可能會讓經理們認為,收入的增加和利潤的提高會帶來同等的股東價值。RVG揭示出兩者的差別,所以馬斯堅持認為人們需要這一公式。此外,這位前麥肯錫顧問強調說,和許多經理人的錯誤理解相反,他的方法表明增長率和利潤率並不是不可兼容的。馬斯甚至還暗示,RVG可以讓財務經理們發現他們戰略中的瑕疵、確定投資目標,並更有效地針對某一產品或服務來削減成本。

要計算RVG,就必須估計公司股東的平均預期增長率。馬斯的做法是建立一個現金流貼現模型:企業價值(市值加未償還的負債)等於公司的可持續現金流除以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與投資者的預期增長率(EGR)之差。算出企業的預期增長率後,就可以把它用在公司的收入增長上,計算出現金流每增加1個百分點企業價值增加多少。接下來,馬斯計算出毛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帶來的企業價值,方法是用毛利率提高後增加的現金流除以企業WACC和EGR之差。最後,他用收入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所增加的企業價值除以毛利率提高1個百分點所增加的企業價值,計算出兩個企業價值之比。一般說來,這個比例越高,公司就越應該重點關注收入的增長;比例越低,就越應該削減成本。如果RVG超過2,就應該考慮採用增長戰略。

RVG在寶潔

我們用寶潔2004年的財務業績來舉例說明RVG的功效。寶潔的企業價值為1570億美元,WACC為8%,可持續現金流為56億美元,由此可以算出:收入每增加1個百分點,寶潔的股東價值就增加530億美元,而毛利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股東價值會增加73.5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7.2倍,因此寶潔的RVG是7.2。

毫無疑問,馬斯認為寶潔目前改善經營狀況的重點應放在提高增長率,而不是採取人們通常認為的削減成本的方法。寶潔最近以57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吉列,就是一個例證。吉列的股東預期增長率為3.1%,比寶潔低了整整1個百分點。但由於吉列有強勁的現金流和很高的毛利率,它的RVG是10.4,比寶潔的RVG高出3個點。因此,按照馬斯的計算,只要把吉列的增長率提高1個百分點,寶潔的企業價值將再增加200億美元,而鑒於寶潔出色的行銷能力,他認為做到這點並不難。這增加的200億美元是寶潔為並購吉列支付的溢價的4倍。

另外,RVG還可以提醒管理者們不要盲目追求增長。例如,電子數據系統公司2004年的RVG只有0.7,通過將毛利率增加1個百分點,可以增加14.5億美元的市值,也可以通過提高收入增長率來增加10億美元的市值。在馬斯看來,這表明該公司在改善其利潤和現金流之前,不應該過多地投資以求增長。事實上,盡管分析師們說該公司所在的企業電腦服務業提供了良好的增長前景,新任CEO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卻一直在削減成本。在2004年,該公司實施了一項30億美元的削減成本計劃,包括裁員約2萬人,目標是把毛利率從現在的1.1%提高到2007年時的8%。

也有人認為RVG並非完全原創。德勤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布蘭特·沃特曼(Brent Wortman)把RVG模型和杜邦模型進行了類比,杜邦模型根據收入的增長、毛利率和資產周轉率來預測未來的價值。但馬斯堅持說他是用新的方式來使用這個模型,他指出:利潤、資產周轉率、與資本成本相對的預期增長率,其中兩個或三個因素合在一起,才是決定RVG的主要推動力。

RVG是不完美的。有人擔心,如果分母計算是線性的,如1美元的毛利帶來1美元的現金流,而在分子的計算中則用永續年金法來處理現金流,那兩者放在一起就可能出問題。為此,馬斯設計出一個分階段的版本,用以計算特定時間段內的增長率,這對於需要在增長減緩時控制大量支出的年輕企業而言尤為重要。一般說來,馬斯建議企業每兩年就重新計算一次RVG。

馬斯還向那些擔心增長戰略會妨礙贏利情況的人再三作出保證。他指出:「RVG假定實現增長沒有成本代價,即在目前利潤率不變前提下增長。」為此,RVG的分子必須能反映風險。

誰會用它

由於RVG只有18個月的歷史,沒有幾個財務主管熟悉它,而能對其價值發表意見的就更少了。但很快他們就可能希望自己熟悉它了。例如,輝瑞公司2004年的RVG為7.5就引起了對它戰略的疑問。雖然該公司一項為期3年的重組和削減成本項目正實施到一半,目標是到2008年時能每年節約40億美元,而CFO艾倫·萊文(Alan Levin)表示,這樣做的目的是節省出現金用於研發和新產品的上市。但像輝瑞那麼高的RVG顯示,它不需要如此激進地削減成本,關鍵是看導致RVG高企的因素是預期增長率較高,還是資本成本較低。

馬斯不願意披露導致輝瑞RVG高企的真正原因,而萊文認為輝瑞的預期增長率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他承認:「輝瑞目前的股價沒有完全反映出未來的增長潛力。」但今年6月,輝瑞沒有進行投資以求增長,而是批准了一項50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而在2004年10月輝瑞剛剛耗資50億美元回購股票。萊文解釋說:「我們相信股價是很便宜的。」

雖然RVG不明確針對股利或股票回購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馬斯指出,RVG大於1或2的企業應該首先考慮投資以獲得增長,而不是給股東分紅。如果股東的預期在升高,則應該考慮分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花錢還是省錢都不能增加股東價值。此外,即便是對於RVG達到兩位數的企業,增長也會難以實現。路易資本公司(Louis Capital)的研究主管羅伯特·范·巴騰博格(Robbert Van Batenburg)對RVG高的企業的財務經理表示同情。「如果實現增長很簡單,那麼所有企業都會以此為目標。」他說。馬斯對此十分認同。他承認,實施和執行增長戰略「永遠是說的比做的容易」。

如何購買銀行

增長的相對價值(RVG)顯示,通過收購而實現的收入沒有創造什麼價值。

RVG解決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是決定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還是通過收購來實現增長。事實上,RVG強調,如果收購僅帶來收入而沒有改善毛利率,那麼收購就沒有創造價值。

納撒尼爾·馬斯最近把RVG應用於銀行業,明顯地說明了這一點。他發現,大銀行確實有高RVG,但這主要是因為它們資本成本低,外加有充裕的現金流。事實上,它們的預期增長率實在不怎麼樣。例如,美洲銀行的RVG在2004年達到令人乍舌的18,而它的預期增長率只有1%。如果僅從該行因收購而增加的收入看,它的預期增長率將會是7.6%。該行通過收購富利銀行增加了142億美元的收入,通過收購國家處理公司(National Processing)增加了5.15億美元的收入。但由於銀行在支付了高額收購溢價後未能發揮協同增效的優勢,投資者在貼現這些新增收入時所採用的貼現率,遠遠高於他們貼現銀行自身增長的收入時的貼現率,兩者之間差距預計為3個百分點。

其它銀行的結果大致相同。JP摩根大通銀行和美聯銀行(Wachovia)的RVG都超過14,但它們的預期增長率只有區區2%。「大多數投資者不會為收購帶來的收入增長付錢,除非公司的毛利率有所提高,」貝爾斯登的分析師戴維·希爾德(David Hilder)說。他指出,對大銀行來說,「規模的增長和效率的提高之間不存在線性關系。」

RVG的計算

範例公司的數據
企業價值(EV) 10億美元
收入 4億美元
現金流(CF) 4000萬美元

第一步:建立現金流貼現模型
EV=CF/(WACC-g)
g = 預期增長率(EGR)

第二步:計算預期增長率
10億美元=4000萬美元/(10%-g)
g = 6%

第三步:計算增長率增加1%所帶來價值
EV=4000萬美元/[10%-(6%+1%)] = 13.33億美元
增長的價值為:13.33-10=3.33億美元

第四步:計算利潤率增加1%所帶來的價值
增加的現金流:4000萬美元×1%×(1-35%) = 260萬美元
利潤提高所帶來的價值:260萬美元/(10%-6%) = 6500萬美元

第五步:決定增長的相對價值(RVG)
RVG = 收入增長所帶來的價值/利潤提高所帶來的價值
= 3.33億美元/6500萬美元=5.1

Ⅷ 某基金經理計劃用半個月之收到的15萬美元購買A公司的股票,30美元/股,

Wisdom is a good purchase

Ⅸ 輝瑞CEO套現556萬美元,什麼事件讓他身價暴漲

主要是他賣出股票的當天,輝瑞宣布疫苗研發獲得巨大進展,然後輝瑞的股價就沖到了高位,他自己隨即高位套現。根據美國股市的數據,輝瑞的總裁布爾拉在公布疫苗有效性達到90%之後,其直接將手裡價值500萬的股票,賣出套現,這番操作也引起了熱議。據悉,這次布爾拉是以41美元的價格將手裡持有的60%的輝瑞股票賣出,套現總金額達到了500萬美元,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質疑,疫苗研發獲得進展,為什麼還要公開賣出股票。

但這個好消息隨即被另一個壞消息潑了冷水,根據輝瑞公司的發言人透露,目前的疫苗對保存條件十分苛刻,需要在零下70度的環境中保存,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但就目前而言,無論是物流公司還是疫苗公司很難找到足夠多的零下70度的冷鏈運輸設備,這也為疫苗未來的接種帶來了困難。而且接種機構也很難找到足夠多的超低溫存儲設備,未來疫苗的保存會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