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濫印鈔票是怎麼影響通貨膨脹及鈔票貶值
沒什麼的,...
央行印了很多鈔票,給一些公司開展基建(通常是這樣),或者更直接地每人派幾個錢,但社會不會有太大變化的, 當手的錢多了,買的東西就會多,需求就會多,當然,賣者見到這樣的情況,當然是升價,然後就有所謂的通貨膨脹,就是物價上升,產量不變,但如果此時正值產量追不上人們創造財富的速度的話,就會出現通脹是吃錢的,壞事來的的感覺
如果外國炒家狙擊本國的貨幣,就是向銀行借了很多本國的貨幣,然後囤積居奇,到了某一個點時(價格很高),就大量賣去,形成你說的眨值與升值,例子:參考德國在20世界初的那個馬克通脹
如果本國的商品,是每一個國家都想要的, 而且本國的貨幣是世界通用的, 那麼商品的交易也會導致匯率動盪
『貳』 美國大印鈔票對地產板塊是利好還是利空為什麼
對股市不會產生大的影響,但長期來看是利好.
回答完畢!
『叄』 印鈔票發股票能保增長嗎
給你舉個例子,假如只有我們兩個人,而你把我的錢賺完了,我沒錢買你的東西了,而你的東西賣不出去,囤貨,工廠不能開工!我又要失業,有沒錢買東西。怎麼辦呢?國家又從新給了一些錢,讓銀行房貸款,支持新經濟,你一看有了更好的產業等你做,你會繼續貸款做新產業,而我又進入了你的工廠工作,
你有了新產業!我有了新工作。開始新一輪剝削
『肆』 美聯儲印鈔票對中國股市有何影響越詳細越好!
這里有很詳細的分析
http://www.cnstock.com/08waihuizq/2009-03/20/content_4152648_5.htm
『伍』 印鈔票EQ3如何影響到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各個產業鏈
首先明確什麼是QE3.
為了刺激經濟復甦和就業增長,美聯儲決定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但未說明總購買規模和執行期限。同時,美聯儲將繼續執行賣出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的「扭轉操作」,並繼續把到期的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本金進行再投資。另外,美聯儲決定繼續將聯邦基金利率保持在零至0.25%的超低區間,並計劃將這一水平至少保持到2015年年中。
1、從上面說明可以看出美聯儲主要的印鈔手段是向投資者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那麼這部分錢就會流向投資者,當然這裡面的投資者就有銀行、基金等等機構投資者。那麼直接從銀行手裡購買的話,錢當然直接流入銀行了。另外假如向個人投資者購買的話,個人通過存款等方式也可以流向銀行。銀行的經營會受什麼影響?這個我認為基本不會受太大的影響吧,最起碼四大行不會。小銀行也流不入太多的資金。
2、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社會上整體貨幣供應量的上升有密切的關系,因為流通的現金多了,所以價格會普遍上漲,不光是原材料。
3、因此引發的通貨膨脹會導致普遍的物價上漲,但是漲的幅度不一樣,普通的基本消費品的降價幅度會小於資本品的漲價幅度。這是因為,認為對於普通的消費品的需求不會沒有理性的增加,相反地像股市、房地產等市場會漲價很快,因為人們對於這類資本品的投資在很大程度上米誒呦理性的,漲了很能再漲,會一直買一直買,推高價格。
4、漲工資這個事情說實話我不是很懂了,因為漲工資這個事情不僅僅是經濟學研究的領域,更重要的是一個政府的宏觀手段,夾雜很多政治因素,所以我不敢隨便亂講,見諒。
5、這個問題涉及到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在通脹早期,投資者還尚未意識到通脹已經開始的時候,還是有牛市的,此時價格虛高。但當大家都意識到通脹已經來臨的時候,那麼股票就會開始跌了。
以上觀點純屬個人見解。望採納。
『陸』 美國人印鈔票買入自己的國債 對股市有沒影響啊
當然有,鈔票印過多會造成匯率降低,但也可以促進消費,不過這是對美國本過來說的,我國持有很多美國國債,如果美國過多印鈔票,會造成國債貶值,從而導致我國股市的騷動
『柒』 在中國上市公司可以無限制的增發股票,那不就是印鈔票了嗎,例如天津港16.7億股,在發行十倍會咋樣
話雖如此,但也不盡然:上市公司首發或增發是要報請證監會批準的,而通過分紅的形式進行的送紅股、公積金轉增股本等擴股行為則可以自行決定。
『捌』 全世界都開始大量印刷鈔票的後果是什麼
全世界都開始大量印刷鈔票的後果是接下來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會導致人們很少存款,導致銀行貨幣缺乏,甚至導致銀行在取款潮流中倒閉。惡性通貨膨脹意味著金融系統的失靈,意味著資本投資的困難。在加上商品價格對資本投資的指導失靈現象,這會導致資本投資雪上加霜,導致社會投資明顯萎縮。資本投資是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資本投資的停滯,會導致經濟增長停滯。
貨幣超發是指貨幣發行增長速度超過貨幣需求的增長速度,即貨幣發行量超過了維持經濟正常運行所需要的貨幣量。
按照貨幣學基本原理,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每增長出1元價值,作為貨幣發行機構的中央銀行也應該供給貨幣1元,超出1元的貨幣供應則視為超發。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市場化改革等原因,資源商品化過程加劇,廣義貨幣供應量適度高於經濟發展GDP增長也是合理的。但過高的貨幣供給卻極易帶來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