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目前股市中哪些股票最有上漲的趨勢
.06年我國的宏觀政策以及股票上漲的動因分析:2006年,我國的貨幣政策一再收緊,但是股票市場卻一路上揚。股市一改政策市的面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在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四大收緊性貨幣政策: 1.在4月27日,央行宣布,從28日起上調金融機構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由當時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檔次貸款利率也相應調整; 2.在 5月17日,央行發行了1000億元定向票據; 3.在6月16日.8月15日和11月15日,央行連續三次提高存款准備金率,每次提升0.5%,由原來的7.5%提高到9%。與以往股市對緊縮性政策的反映不同,股市並沒有因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而走低,而是每次在收緊性貨幣政策推出後,股市都是低開高走,呈現出明顯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 4.在8月18日,央行宣布,從19日起,我國金融機構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存款利率由2.25%提高到2.52%,貸款利率由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長期利率上調幅度大於短期利率上調幅度. 我國的股票市場已經建立16年,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里,股市均是順政策周期運行。從1990年底至1993年初,在大搞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我國宏觀政策全面放鬆,股市走出了上升三大浪的形態。此後,由於經濟過熱,管理層提出了「治理整頓三年」的方針,宏觀政策全面收緊,股市也連續下跌了整整三年。在1996年以後,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宏觀政策不斷的放鬆,股市在放鬆政策的推動下,走出了一波高於一波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因為如此,我國股市呈現出明顯的政策市特徵。但是2006年我國股市出現以往少有的逆政策周期運行的特徵,06年大盤突破1500點後就一直放量上攻,不給空方任何還手的機會.從當時的技術圖形看大盤已經突破了下行通道,進入了上行通道.其主要原因在於以下幾個面: 1、2006年央行連續推出收緊性貨幣政策的目的是調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而不是調控股市。在2006年上半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出現不斷攀升的局面。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26.6%;3月份為29.8%;4月份為29.6%;5月份為30.3%;6月份為3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的不斷攀升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的經濟過熱。與此同時我國的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也不斷擴大,僅前三個月,銀行就投放了1.26萬億元的貸款,超過了央行全年信貸額度2.5萬億元的一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及信貸規模的不斷膨脹,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因此連續推出了收緊性的宏觀調控政策。而股票市場並沒有被列入宏觀調控的目標。 2.2006年我國經濟呈現出高增長,經濟周期處於連續上升階段。2006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實現了10.2%,二季度猛增至11.3%,三季度實現了10.7%,預計2006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可達到10.5%以上。我國2006年股市的大牛市行情就是在經濟高增長的背景下出現的行情。 3.由於美圓的貶值趨勢和人民幣升值趨勢,導致了中國股市成為國外游資的避險品種,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注意外資的進入是為了保值,不一定直接對股市構成利好,有些是間接對股市構成利好. 4.現在中國的銀行利率橫比世界其它國家,縱比中國利率歷史都不算過高,將來的物價上漲還有很大的空間.從而會使很多公司企業的帳面業績有所提升. 5.未來幾年中國還有很多拉動中國內需的大事發生,如08年的奧運會,2010年的世博會和亞運會,都會給上市公司帶來很多機遇. 6.隨著新股恢復發行,給股市帶來很多活力,導致大盤指數不斷創出新高,從而有利於做多. 7.隨著股票指數期貨的推出,和現在某些股票的認購和認沽權證的發行,對大盤都有化解風險的能力,所以做多主力不用害怕出不了貨,所以直接導致他們積極做多.8.管理層為了支持股權分置改革,在股市連續推出了利好政策,比如降低印花稅以及在股改的過程中高比列送股。在宏觀調控政策收緊的背景下,股市的融資政策不斷放鬆,吸引了大量資金源源不斷入場,推動了股市行情持續不斷的上漲。 9.隨著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的結束,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不斷的完善,會出現越來越多質地優良的成長性公司.參考資料: http://blog.ys138.com/blog_articleshow.asp?Blog_Article_Id=34
② 紅利最多的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就最具有投資價值,這句話正確嗎,為什麼
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應該從三個方面考慮:
(一)資產價值
資產價值也稱為重置價值,它主要取決於公司情況的有形方面。在自由進出,沒有競爭優勢的條件下,資產價值就是公司的內在價值。投資者對公司價值的評估首先是對其所在的行業的經濟生命力的判斷。如果行業正在走下坡路,那麼公司的資產應該是以清算資產為基礎進行計算。由於不存在為滿足特定行業需要而製造的資本市場商品的市場,因此這些商品通常要分拆出售。這些資產就應該按重置成本進行估價。格雷厄姆和多德定價模型的第一步就是計算公司的資產價值。現代的價值投資者把設施、不動產、設備、甚至產品組合、客戶關系、品牌形象、員工素質等無形資產也包括在其定價模型中。因此,相應誤差也擴大了。評估這些資產,特別是無形資產需要很高的技能和想像力。當然,只有對於那些處於具有經濟生命力的行業的公司,這種努力才是值得的,對於那些很快就會退出舞台的行業來說,無形資產是沒有價值的。
(二)盈利價值
盈利價值即代表公司特許經營權的價值。在此可將先進的管理看作某種形式的特許經營權價值,也許它不如純粹的競爭優勢持久。當管理層的管理效果越好,整個行業的生產能力越高過正常水平,公司的盈利價值也就越大則公司的盈利價值與資產價值的差額也就越大;另外有些上市公司的盈利價值遠低於資產重置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說明公司管理層利用現有資產不能創造出應有的收益水平,我們應該改變管理層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或者是通過變更整個上市公司的資產,從而獲得新的資產,產生新的盈利能力。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重組和並購。另一種更普遍的,用於解釋盈利能力價值高於資產價值的理由就是進入壁壘的存在。公司享有明顯的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優勢,從而可以獲得比公平競爭情況下更高的資產收益率。我們把這種額外的盈利能力稱為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價值。特許經營權的價值不僅在於它對現有收益能力的影響,而且有於它對營利性增長的可能性的影響。惟一能夠增加公司內在價值的增長類型是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增長;然而,識別特許經營權是一種高難度的技巧,需要花時間,花精力來掌握。
(三)成長性價值
成長性價值是具備特許經營權的成長性價值與盈利能力價值的差額。在所有的估計中,這個價值是最難估計的,也是最不可靠的。投資者可以推斷:公司的內在價值處於這一條價值的某個地方,然後,把它(做出適當的扣除以保證一定的安全邊際)與市場價值相比較就可以看出特許經營權是否有意義。作為價值投資理論的成長性價值與我們普通所理解的企業短期成長性不一致,它指的是企業擁有特許經營權而具有穩定、持續的增長性。有實際的投資實踐中,特許經營權的含義很廣泛,說白了,就是一種持續的競爭優勢。它可能是政府創造的競爭優勢,政府頒發許可證給一家或幾家公司,允許他們從事某些業務。國際上最著名的價值投資專家沃倫·巴菲特和其他一些傑出的價值投資者就十分偏好那些「好」公司的股票,所謂「好」公司指的是那些像可口可樂那樣具有成長性的公司。在這一前提下,好公司———有時升級為「大」公司———是指那些盡管需要現金來維系公司發展,但仍能夠向投資者分配現金的公司。這與那些因其未來收入和收益預期較好而吸引眾多投資者的公司通常不是一回事。價值投資者認為資產的重置成本,特許經營權的當前盈利能力和特許經營權下的收益成長性是內在價值的三種源泉。
你所提到的紅利只是其中的一個因數,就是盈利價值.
此外,我要說明一下,中國的股票市場並不是一個投資市場,而是一個投機市場.投資股票主要是靠公司的分紅來贏利.而中國的股民其實都是在做投機,他們並不看中股票的紅利,更多的是看中股票波動帶來的價差.這是中國股市不健全的表現.
所以紅利最多的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就最具有投資價值,這句話雖然不全面但還有一定正確性,但你要說紅利最多的上市公司,它的股票就最具有投機價值的話,這句話就大錯特錯了.
③ 如何選擇優質的上市公司進行股票投資
選股原則:尋找超級明星企業。這個原則好理解,俗語說:擒賊先擒王。
估值原則:長期現金流量折現。這話實在是太專業,我冒昧的解釋一下,就是要先算好企業的內在價值。
市場原則:市場是僕人而非向導。實際上也是我們常說的,要做市場的主人,要做到自己心裡有數。巴菲特專門強調:要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是需要長時間修煉的。
買價原則:安全邊際是成功的基石。安全邊際又是個專業術語,他認為「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實際上是要我們在價格低於價值到一定幅度的時候來進行投資。這和估值原則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過判斷出企業的內在價值是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的。
組合原則:集中投資於少數股票。到底是集中還是分散,現在也沒有定論,不過巴菲特的一句話還是有些道理,他對於集中和分散的評價是:如果你有40個妻子,你不會對任何一個有清楚的了解。我想,股票也是這樣吧?
持有原則:長期持有優秀企業的股票。巴菲特說:我最喜歡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是:永遠。這句話雖然有情緒渲染的成分,但是卻充分表現出了巴菲特在投資時的耐力和定力。
④ 股票上漲,該股票的上市公司能分到利潤嗎
會。
1、如果公司的股票沒有買賣,股價是不會有漲跌的,而且只要開市,股票就會有買和賣,題目中假設的情況是幾乎不存在的。而上市公司實現了利潤收益,公司的基本面看漲,一般股價會有所上漲。
2、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就影響股價變動的個別因素而言,通過該上市公司的季報、半年報和年報大抵可以判斷是否值得投資該股以及獲利預期。對於缺乏一般財務知識的投資者來說,有幾個數據有必要了解,它們是:該上市公司的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前三年的收益率和未來三年的預測、歷年的分紅和增資擴股情況、大股東情況等等。這些是選股時應該考慮的要素。
首先沒有仔細觀察,仔細看看任何一支股票,會發現他的股票並不是全都是流通股!也就是說它有一部分股票是在這家公司的大股東手裡的,並且不對外流通。而這些人對公司的高層、決策都有影響。可以說,他們就是公司運營的直接掌控者。他們甚至可以掌控利潤的分配,如多少用於加大生產規模、多少用於回報股民。這就是可以看到一些公司的報表的利潤很高,但是這支股票的年底分紅並不是很好。但是用於擴大生產的資金越多,也就是說公司獲得的錢越多。而這有助於大股東的長期投資回報。所以在考慮分成的時候,大股東往往會把很大一部分用於投資在生產。這時,可以說這個上市公司本身獲利。但是,這對於短期投資的散戶很不利。
⑤ 今天買哪一隻股票好
這是需要專業的眼光,一般人的推薦不一定適合,有可能會造成你的損失,我建議你有空的時候多研究一下股市
⑥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益,
「朝陽1270」先生,您好: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注意:不是收益),要編入本公司資產負債表的「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具體會計分錄是 借:銀行存款××萬元,貸:實收資本(股本)××萬元。
"蒓爺鍆5enBK"先生追問的關於「申請IPO的利息會給上市公司創造效益,這些利息歸上市公司」的問題,從股民申購到退款期間的利息歸發行新股的公司所有,確實屬於收益,但與發行股票籌集的資金相比,微乎其微,對上市公司的當期損益影響很小。具體會計分錄是 銀行存款××萬元,貸:營業外收入××萬元。
⑦ 上市公司的業績明明很好,但股票卻一直往下跌是什麼原因
1、比例提升不等於絕對值提升。我們經常看到媒體報道某公司業績大增,凈利潤增長500%,很容易就認為該公司很賺錢,股價應該會大漲。而事實上,業績增長500%只是增長比例,而不等於絕對值的增長。也就是說,就算是凈利潤增長500%,絕對值也可能並不高。
比如說一家上市公司上年度凈利潤20萬元,本年業績增長500%,也只是達到100萬元而已。而如果公司本身估值水平較高,增長凈利潤對估值水平吸引力的提升也是微不足道的。
2、業績提升可能只是非經營性損益。業績增長體現在利潤表上,但利潤反應的是總收入與成本之差,包含公司經營業務和營業外收入。比如投資收益、政府補貼及轉讓子公司股權獲得收益,這些收益是一次性收益使利潤增長,但不具持續性。
3、市場不會單純看到業績增長就買入,如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後實際公司業績下滑,投資資金會在單純看到業績增長購買時選擇拋售,而這類資金對股價的影響力顯然大於諸多看好利好空炒股的散戶,從而形成下跌。
4、業績增長幅度達不到市場預期。有些股票業績增長一直較高,投資者對公司的期望也很高。雖然公司發布業績顯示,依然實現了不錯的增長,但如增長沒達到預期,也會造成股價下跌。
5、業績增長預期已經在市場反應。有些股票在業績發布前會持續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預期公司業績較好,股價反應市場預期,當這種預期已提前在市場中得到反應後,當預期兌現時就無法再對股價繼續形成推動力,或牽引股價上升的預期消失,資金選擇兌現,導致下跌。
(7)目前上市公司股票收益最好的股票擴展閱讀
目前整個市場,很缺錢,很缺資金。有幾個數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5年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是1.3萬億,上證指數一天的成交量萎縮至1200億以下。1300億是一個地量的標志,地量就會見地價。
因為成交量已經萎縮至1200億以下,而且不止一天,是頻繁的出現。在17年的時候,上證指數的成交量可以去翻看一下,基本上大多數交易日維持在2000億以上,2000億以上的成交量,算是放量!所以市場很缺錢缺錢。
⑧ 我不明白,上市企業的股票漲落,和這個企業的收益之間有什麼關系,懂股票的朋友請進。
如果漲了. 那這個企業的股票持有人的資產就回增加啊,
如果企業此時需要現金周轉,就可以用很少的股權套的更多的現金來發展企業
⑨ 都看什麼財務指標來判斷一隻股票(上市公司)的業績好壞
除了市盈率外,毛利率、每股收益、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股東權益比例、凈資產報酬率等指標,都是衡量一個業績的主要指標。
同行業毛利率越高越好,不同行業的平均毛利率水平是不同的;
每股收益越高越好,每個行業的平均每股收益是不一樣的,所以這個指標也可能用市盈率來替換,市盈率越低越好;
主營業務增長率,越高越好,說明公司發展潛力的,只有有潛力的公司業績才能不斷提高;
凈利潤利潤增長率,越高越好,是企業業績好壞的直接體現;
股東權益比例,越高越好,說明資產越好;
凈資產報酬率,這一指標反映了企業總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
上面這些指標說的是公司成長性好壞的指標,而一個公司是否有發展,首先是看公司能不能正常運營,也就是公司的資金情況,這主要看二個指標: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說明一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流動比率正常情況應大於2,速動比率正常情況下應大於1,低於2或1,說明公司資金壓力大,嚴重的甚至出現資金斷流,企業就倒閉。
每股收益多少錢為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因為不同的行業盈利能力是不同的,所以你要看這個行業的平均每股收益,用每股收益和平均每股收益來比較,才能知道這個企業的業績怎麼樣?當然首先你選擇的行業要好,這樣比出來的公司才會更好。
一般來說用市盈率來判斷更准確,可以反應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盈利水平。
另外還有一個指標就是市凈率,來說明企業到底值多少錢,這是價值投資關注的一個指標。 我們都知道每股凈資產越高越好,但用市凈率來判斷更好,市凈率就是企業的凈資產除以總股本。可以看出來市凈率,越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