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股權設計過程中合作股權的比例以多少為宜
根據你的提問,經邦咨詢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創業企業的基礎,一個是合夥人,一個是股權。但說到底,其實就是合夥人的股權問題,這非常重要,這基本上斷定了一家企業的基因。
創業公司的股權架構設計至少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創始人股份;第二是投資人的股份;第三是新成員的預留股權。其中,團隊新成員股權預留非常重要。股權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如果創業團隊初始股權分配時沒有預留,就會影響人才招募和公司發展。
在進行股權分配時,我們不能只根據出資的額度來劃定股權。因為,現代企業發展中,人才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途。我們不僅需要對錢定價,更需要對人定價。對錢定價是對股權歷史貢獻的認可,而對人的定價是對股東未來貢獻的認可。
在創業的初始階段,大家可能會認為只對錢定價的股權分配方案沒有任何問題,因為一開始創始人不容易找到錢,有人願意給更多的錢,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到了這個項目發展起來的時候,這個股權設置就出問題了:由於創始合夥人當初資金有限出資不多,當好不容易把公司干起來了,創始合夥人還只是一個小股東。
創業合夥人既出了錢,又出了力,而且他們出的錢跟投資人的股票價格是一模一樣的。投資人是一塊錢一股,他們也是一塊錢一股進來的。但是投資人投完錢之後沒有參與公司任何的運營。創始人既出了錢,又出了力,但始終是一個小股東。這勢必會影響到公司日後的發展。
對於公司控制權的佔比多少,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每個公司的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初始創始人只有2-3人,那帶頭大哥的股權可以達到67%,這是一個絕對控制線。但如果合夥人人數比較多,帶頭大哥的股權過半也是可以的,但需要其它必要的措施來配合實施。
建議將股權分為三個方面:資源股、基金股、人力股。
這三個裡面,資源占股應該是最少的,有些公司可能都沒有這一塊。至於資金應占股多少,沒有一個固定的的公式,建議資金股不超過30%。具體比例根據公司需要資金的量來定,如果100萬以內,可控制在10%左右,但如果需要300萬甚至500萬,這時候要考慮適度放寬,設置在20%或以上。
另外,創業公司必須得有一個帶頭大哥,這個帶頭大哥要有比較大的股權,在合夥人爭持不下的情況下,有一個人能決斷。
以上就是經邦咨詢根據你的提問給出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經邦咨詢,17年專注於股改一件事。
❷ 公司的股權應該如何設計
不用設計,股權分配都是按出資比例分,或者按約定分多少
❸ 在公司股權設計中,老闆到底該拿出多少股份分配
確定股權激勵數量,需考慮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總量,二是個體數量。前者解決的是股東與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後者解決的是激勵對象之間公平性的問題。
先談公司股權設計總量
在這一步驟中,我們應當考慮如下幾個因素:
1、資本戰略
如果考慮未來要引入戰略投資者,一般創始人經過3-4輪的融資,個人股份持有比例降低到個位數是很正常的。
2、控制權
如果只是虛擬股份的小夥伴可以無視這一條,但如果是涉及到注冊股,也就是要去工商局進行注冊變更的話,那就可要慎重了,公司股份的幾條生死線是每個企業家要時刻牢記的:67%-51%-34%-10%。
3、薪酬組成
這一點說白了就是看激勵對象當前拿多少,如果本身就已經是高薪了,那麼再給予高額的股權激勵,實在是有錢任性的做法;但筆者估計大部分情況應該是之所以股權激勵,實際上很多時候激勵對象的薪酬並不是非常的令人愉快,因此,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到激勵對象預期創造的價值和收入是否成正比,那麼就要常規薪酬+股權激勵收入的總和來進行計算。
4、未來的人才預留
隨著公司發展,勢必要不斷的有新鮮血液進來,因此,很多企業在進行股權激勵的時候,實際上是首先預估了未來3-5年大致的企業發展思路,預計可能會有多少精英的加入,然後從總體上進行股權的規劃,再從這裡面拿出一部分,作為本次股權激勵計劃。
5、人力資本依賴性
意思就是你這個企業的發展,是因為人才,還是因為占據了某些資源(前些年的山西煤老闆),如果是前者的話,相應的激勵總量也會大一些(少了人家不來啊)。
最後,對於激勵對象來講,關心的是分紅收益,而並非是控制權,因此,與其強調比例,更重要的是要計算股份數量,因為如果從ROE的角度(凈資產回報率)的角度,激勵對象更容易明白一件事情:到底手上的這些股份(虛擬股份)能換來多少真金白銀。
再看公司股權設計個量
1、崗位
大家要始終記得一件事情,進行股權激勵(儲蓄-股票參與計劃之類的除外),絕大多數的目的,都是希望激勵對象在拿到股份之後,能夠想股東之所想、急股東之所急,從而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實現企業與個人的共贏。別忘了,很多時候,這個人能夠做出多大的貢獻,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要處於相應的崗位之上,因為崗位代表了職責、代表了許可權、代表了資源,就好比廚師要做出好的菜,首先你要讓他當廚師的道理一樣。這就意味著,如果激勵對象的崗位出現了調整,相應的持股數據也應有所調整。(具體要看激勵方式和相應的持股約定)。
2、個人不可替代性
有一些人,在的時候,我們並不去珍惜,直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如果能夠再給我們一個機會,我們一定回去挽留,不是么?身為老闆,可以在腦海里盤點一下,有哪些崗位,一旦人員流失,至少在三個月之內無法找到合適頂替的人員,或者是能力,或者是對本企業的了解,或者是在企業內的威望,那麼這些人一定是要被納入到股權激勵的范圍當中的。
3、個人破壞性
對,你沒看錯,就是個人破壞性。擔心客戶資源流失、擔心核心秘方泄露、擔心核心技術被山寨、擔心公司的黑幕被曝光(最好沒有黑幕,或者不那麼黑),在股權方案中都應該考慮到有可能「點火」的人,並不是說股權激勵是萬金油,但如果股權計劃處理不好,有可能會成為「導火線」。
4、競爭對手給出的條件
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很多情況下,產品的市場定價,其實是由競爭對手給制定出來的。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講,他有的是需求,而在可以選擇的條件之下,自然是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和服務了,這個時候,你想定高價也不可能——除非是兩桶油。因此,如果你企業的幾名關鍵性人才,在市面上有著公認的價格,那你就要給予或者至少許諾在未來有相應的價值回報(大家可以看看馬雲「忽悠」蔡崇信加盟阿里巴巴的案例)。
5、工齡
俗話說,沒有功勞有苦勞,沒有苦勞有疲勞。其實,對於這部分激勵來說,與其說是發放給激勵對象的,不如說是發給老闆自己良心的和給其他員工看的。
6、個人職稱與學歷
大多數人都理解的是,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但對於一些高新技術企業,很多時候,學歷、職稱從概率上來講,還是能夠代表著一定的個人水平的,特別是當企業內部組織、薪酬、評價機制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國家給出的這個「評價標准」可以作為參考。
7、老闆的視野和格局
一個股權激勵計劃實行的成功與否,其源頭來自於大股東,也就是老闆的初心。如果是本著利益分享,將蛋糕做大的初衷,那麼在整個方案的設計過程中,一定會站在激勵雙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最終的效果一定不差,如果出現問題,也只能是技術上,但如果一開始就動機不良,或者勉為其難,那麼最後的結局很可能不歡而散或者是對簿公堂。因為,股權激勵只是第一步,對於很多公司來說,尤其是非上市公司來說,激勵對象真正能拿到多少分紅,還要看賬目是否清晰、透明,稅後利潤中拿出來分紅的比例有多少,因此,股權激勵方案的執行只是第一步!
內容很多,望細看,也希望能夠幫到您。
❹ 公司股權設計時哪些法律元素不可忽視
公司股權設計師法律元素是不可忽視,比如說股權搭建的問題。
❺ 如何設計公司的股權激勵方案
根據您的提問,華一中創在此給出以下回答:
設計因素,可以參考下:
1.激勵對象:既有企業經營者(如CEO)的股權激勵,也包括普通雇員的持股計劃、以股票支付董事報酬、以股票支付基層管理者的報酬等。
2.購股規定:即對經理人購買股權的相關規定,包括購買價格、期限、數量及是否允許放棄購股等。上市公司的購股價格一般參照簽約當時的股票市場價格確定,其他公司的購股價格則參照當時股權價值確定。
3.售股規定:即對經理人出售股權的相關規定,包括出售價格、數量、期限的規定。出售價格按出售日的股權市場價值確定,其中上市公司參照股票的市場價格,其他公司則一般根據預先確定的方法計算出售價格。為了使經理人更多地關心股東的長期利益,一般規定經理人在一定的期限後方可出售其持有股票,並對出售數量做出限制。
4.權利義務:股權激勵中,需要對經理人是否享有分紅收益權、股票表決權和如何承擔股權貶值風險等權利義務做出規定。
5.股權管理:包括管理方式、股權獲得來源和股權激勵占總收入的比例等。股權獲得來源包括經理人購買、獎勵獲得、技術入股、管理入股、崗位持股等。股權激勵在經理人的總收入中占的比例不同,其激勵的效果也不同。
6.操作方式:包括是否發生股權的實際轉讓關系、股票來源等。一些情況下,為了迴避法律障礙或其他操作上的原因,在股權激勵中,實際上不發生股權的實際轉讓關系。在股權來源方面,有股票回購、增發新股、庫存股票等。
❻ 如何設計股權
好的股權分配應該有以下幾個特點:1、公平。只有在一個公平的制度之下,大家才會同心協力,盡心盡力為企業做貢獻。2、可進可退。好的分配機制,應該是有變動性的,有能力的人可以隨時進來,不合適的人可以隨時退出。3、能夠體現各個貢獻的價值。資本、時間、技術、人脈……量化各個要素的價值,越是稀缺的、急需的,就要給它越高的估值。4、體現階段性的成果。不同階段的風險水平是不同的,前期所冒風險要得到相應的回報。5、設有回購機制。任何針對內部員工的股權激勵政策都要有退出機制,能放也能收。6、具有可操作性,不能過於復雜。太復雜的計劃往往難以實施,流於形式,簡單、能夠執行很重要。7、契約化,合法化。股權分配方案需要形成一個正式的契約,必須認真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