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和期權的區別
期權,是指一種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期前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權利的合約。股權,則是指股票持有人享有的從公司獲得經濟利益,並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的權利。期權是合約到期才享有的權益,而股權則當即可享受的權益。
② 股份和期權的差別是什麼擁有一個公司的原始股份和期權那個更好
持有公司股份(股票)你就是公司的股東之一,可以享有分享公司收益的權利.持有期權就是說你可以有權利在約定時間以約定價格買(賣)約定數量的股票.可以這么理解,股票是實在的拿在手上的,期權只是對你在未來某一時間能夠擁有股票的一種權力(保證,承諾).
原始股份一般都是用於股權激勵政策,用以激勵員工,價格一般較低.因為一般來說大部分公司上市之後,如果公司的業績較好,其股價都會有一定幅度的提升,這時在通過二級市場出售手上的股票,可以獲得很豐厚的收益.很多人都在打新股,就是這個原因.而發給員工原始股份的激勵政策目的就是在此,因為公司業績提升,股價才會有提升,員工手上的股票才會有更高的價值.
而期權的話也是股權激勵的一種手段,公司可能因為某些原因目前無法拿出部分股份獎勵給員工,所以只能拿來期權,在未來某時,如果公司通過增發或者股份回購等手段,拿到了股份,就可以讓持有期權的員工來購買.
原始股和期權的選擇就看你個人的想法,因為公司上市之後股價是波動的,有股票的話更靈活,有期權但是短時間不能購買到股票的話可能會失去一些獲得更多收益的機會.同時也要考慮到公司發的期權是否有一些附加條件,比如行權人是否必須為公司員工.還有就是公司計劃上市的日期跟你期權能夠行權購買股票的日期.
OK,就這些,希望能夠幫到你.
③ 公司股票和公司股票買入期權哪個對管理者更具有效激勵作用
這個東西吧,說得很詳細的話可以寫本書,我大概說說哈,你按自己的要求改改。我力求白話與簡潔,因此而導致的語病或錯誤,請與諒解!~
一、公司是股東的
無論是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都是股東的。但是股東天南海北,有些可能有錢沒技術,有些可能有技術沒錢。公司是認錢不認人的,也就是通常稱的資合,尤其是股份有限公司。那麼在公司的所有錢歸股東的情況下,公司的經營權卻掌握在管理者的手中,即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當然董事長可能就是股東,但是董事長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管理企業,具體實施各個采購、生產、銷售的環節都需要管理者(經理)進行操作。此間,經理們可能利用公司的權力謀取私利,而按照公司的所有權屬於股東這個概念考慮,這些私利都應該是股東的,即,股東與管理者之間存在「私利」的利益沖突,也就是題干中敘述的「潛在利益沖突」
二、委託代理問題
關於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存在的問題,研究者歸納為委託代理問題,委託代理問題的處理方法只是一種博弈,即調整利益的分配方法達到雙方可接受的納什均衡,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分贓均勻」!
具體操作就是股東掏出一些「利益」來,滿足管理者的需求,進而控制管理者的某些慾望,即「胡蘿卜加大棒」的解決方法,一方面要給兔子(管理者)喂胡蘿卜,一方面又要拿著大棒(治理制度)監督管理者,以使管理者全心全意為股東辦事而不貪圖私利。
三、對問題的回答
問題中講的就是「胡蘿卜」的發放方法,沒有涉及「大棒」。
a、固定工資是管理者的固有收入,管理者維持公司運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那麼固定工資必不可少,只有對於維持公司正常運營不必要的崗位才不必設置固定工資,比如清臨時工(計件工人,只領取計件工資)。而公司管理者不可能屬於「對於維持公司正常運營不必要的崗位」,因此固定工資必不可少。其優點在於給了管理者基本的生活保障,甚至維持管理者在一個較高收入層次的人群中生活的一個保障,只有衣食無憂的人才能奮進。根據馬斯洛人本主義管理方法可知人的需求分為四個層次(當然經改良,還有更多的層次和解釋),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那麼固定工資就是解決管理者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只有滿足了管理者這兩方面需求,才能使管理者安心於為股東追求更大的利潤,已獲得更高的回報。其缺點在於不能滿足管理者更高層次的需求,管理者可能為了追求更高層次的追求而謀取私利。
b、公司股票是股東的象徵,持有公司股票就是公司的主人,也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公司屬於股東。從不持有公司股票到持有公司股票,這是一種身份的變化,就是讓公司的管理者同時具備股東的身份,更多的為股東著想。股票的收益來自兩方面,一是分紅,二是賣出股票賺取差價,學名資本利得。但無論哪種收益,都需要在公司業績不斷增長的基礎上,才能賺取分紅或資本利得,如果管理者的從努力經營中獲得的分紅及資本利得高於其以權謀私獲得的利益,那麼管理者自然會選擇努力經營。當然給管理者股票的同時,需要與其簽訂協議,為其股票持有時間加上一個鎖定期,比如三年,那麼三年後如果管理者努力經營,三年以後獲得的股票收益可能是豐厚的收益。這種股票激勵手段在實務操作中主要用於擬上市公司對管理層進行的激勵,管理者獲得股票後會努力推動股票上市,因為股票獲得的流動性就已經可以使管理者獲得豐厚的收益了。這種激勵手段的優點在於使管理者也可以享受到經營業績提高給其帶來的收益,從而使管理者以提高企業效益的方法,爭取其社交需求與尊重需求;其缺點在於股票價格的波動性不僅僅來自於經營,也可能來自於資本的運營,即公司經營業績不佳的情況下,也可能依靠資本運營手段提高股價。並且鎖定期後如公司股票流動性不佳或者管理者由於其管理者的地位被法律限制股票流動性(我國《公司法》規定高管人員出售公司股票每年只能賣出持有數的25%,且辭職半年內不得拋售股票),則激勵效果被降低。
c、買入期權(請自主查詢期權的概念,這里不做解釋)與股票有一定共同特徵,即如果期權行權,管理者即成為公司股東,持有公司股票。而期權有其特殊於股票的特徵,即管理者可以選擇賣出期權直接獲得收益。該部分收益幾乎不存在流動性問題,實務操作中,往往上市公司使用該種激勵方法,但也存在擬上市公司與管理者簽署長期期權協議的情況。這種激勵方法規避了《公司法》對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束縛,使管理者可以更容易的實現收益,在同樣可以使管理者以追求公司效益提高的方式爭取社交需求與尊重需求的同時,增加了管理者權益資產的流動性,是更優於股票激勵的一種方法。其缺點在於適用於規模較大的公司,且操作手續較為繁瑣。
四、「大棒」安排
任何激勵都應伴隨監督制度,人對於金錢的需求函數是單調遞增的,翻譯成中國話就是,錢就是多多益善。提高管理者待遇的同時增加其以權謀私的成本(免職,取消前述激勵的權力)才能顯示出激勵的作用。這種制度,一是指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二是指激勵安排中應加入更為詳細的制度安排,以為經營設定目標,在管理者達到既定目標的情況下,原定激勵可實現一部分。有了相關的制度安排才能保證激勵的正常實施。
全篇自創,打字辛苦,如符要求,請於採納~
④ 一般公司員工激勵是發股票還是期權好
期權是有條件的,是一種激勵機制,一般都是要求未來公司業績增長到規定的要求以上才可以獲得期權所給出的股票,這樣可以留著核心人才,公司發展好,員工才有機會獲得股票。直接給不是很傻嘛。
⑤ 期權和股票有什麼區別
期權和股票的區別:
股票就是所有者憑證,持有股票就是說你擁有公司的股份,你是公司的股東,可以對公司行使權利。期權是一種權利,持有期權說明你有某項權利,是否行使這種權利你自己決定。
舉個管理層激勵的簡單例子:
1、股票:某公司董事會決定,回購股票發給公司中層以上管理者,那麼這些管理者就成為公司的股東,能夠擁有表決權,對公司行使權利。
2、期權:某公司董事會決定,授予公司中層以上管理者在未來某區間以X元的價格購買公司股票,那麼這些管理者就擁有了權利,是否行權他們自己決定。
(5)期權和公司股票哪個好擴展閱讀:
期權的概念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期權定義的要點如下:
1、期權是一種權利。 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人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力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2、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值得注意的是,期權出售人不一定擁有標的資產。期權是可以「賣空」的。期權購買人也不定真的想購買資產標的物。因此,期權到期時雙方不一定進行標的物的實物交割,而只需按價差補足價款即可。
3、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執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4、期權的執行。依據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行為稱為「執行」。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的固定價格,稱為「執行價格」
股票的概念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