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非上市公司以公司章程注冊資本為股票數向員工出售股票。
股票應當載明下列主要事項:
(一)公司名稱;
(二)公司成立日期;
(三)股票種類、票面金額及代表的股份數;
(四)股票的編號。
股票由法定代表人簽名,公司蓋章。
這是紙質的股票應該記載的內容。
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股票,但是記載的內容給應該是一樣的。
非上市的股份公司是不能公開募股的,如果想公開募股,需要把認繳的注冊資本實繳完畢,然後經過北京證監會的批准。
你們的公司顯示不是在公開募股,而是把股權轉讓給你們。
那麼這時候,你們作為股東購買股票,是完全合乎規定的。
但是,股票上記載的內容應該符合上面所說的。
另外:
看看所轉讓的股票是不是符合以下幾種狀況:
發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行股份前已發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向公司申報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變動情況,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五;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上述人員離職後半年內,不得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對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轉讓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規定。
如果,符合了以上情況,是不符合公司法的,是不能轉讓的。
Ⅱ 非上市股份公司能預留員工股份嗎
股權激勵可以適用在上市公司,也可以適用在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權僅僅指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非上市公司也有期權,但是不能夠叫股票期權,因為非上市公司的股份不...
Ⅲ 公司上市前給員工作為激勵的股票,不是直接給嗎
上市公司上市之前會給員工一定的激勵計劃,這是所謂的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計劃,兩者聽名字比較像有略微的差異。但自己覺得差異不大,都是把股權股份分給員工一部分,讓員工更賣命的為公司幹活。
另一種情況就是給員工的直接配伍配股,他有點像股權激勵計劃就面向中高層管理者那種,像普通的員工,你本身要麼就是達到一定工作級別,能夠給你配股,要麼就是你以較低的價格去認購。普通員工估計不會給配股票的,因為就算是華為實行全員持股計劃,也不是說你剛進去你就有股票,你得達到一定的員工等級,這個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這樣的。
Ⅳ 未上市公司員工激勵股有什麼用
美股研究社稱,股權激勵不是上市公司的專利,對於非上市公司而言,股權激勵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非上市公司推行股權激勵主要基於以下考慮:
其一,有利於端正員工的工作心態,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從雇員到股東,從代理人到合夥人,這是員工身份的質變,而身份的質變必然帶來工作心態的改變。過去是為老闆打工,現在自己成了企業的「小老闆」。工作心態的改變定然會促使「小老闆」更加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也會極力抵制一切損害企業利益的不良行為。
其二,規避員工的短期行為,維持企業戰略的連貫性。據調查,「缺乏安全感」是導致人才流失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正是這種「不安全感」使員工的行為產生了短期性,進而危及企業的長期利益。而股權授予協議書的簽署,表達了老闆與員工長期合作的共同心願,這也是對企業戰略順利推進的一種長期保障。
其三,吸引外部優秀人才,為企業不斷輸送新鮮血液。對於員工來說,其身價不僅取決於固定工資的高低,更取決於其所擁有的股權或期權的數量和價值。另外,擁有股權或期權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是滿足員工自我實現需求的重要籌碼。所以,吸引和保留高層次人才,股權激勵不可或缺。
其四,降低即期成本支出,為企業順利過冬儲備能量。金融危機的侵襲使企業對每一分現金的支出都表現得格外謹慎,盡管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但在金融危機中,捉襟見肘的企業也體會到員工有點「貴得用不起」。股權激勵,作為固定薪酬支付的部分替代,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Ⅳ 非上市公司是不是也可以通過贈送股份激勵員工這叫什麼行為來著公司里也有期權嗎
股份期權(Phantom Stock Plan,PSP),又稱虛擬股票計劃,在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將公司所有權轉化為若干虛擬股份,然後根據特定的契約條件,賦予企業經營者或勞動者在一定的時間內以某個約定的價格購買一定份額的股權(虛擬股份)的權利。
公司期權有以下幾種特點:
1、一般是未上市公司發行棄權激勵。而且是公司有上市潛力和上市預期
2、股份期權是一種未來經濟收益,並且不確定。假設公司沒能上市,依然可以根據期權價格買入相應股票,但是不可以在二級市場流通,但是可以私下轉讓。
3、在股權激勵計劃有效期內,每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其禁售期不得低於2年。禁售期滿,根據股權激勵計劃和業績目標完成情況確定激勵對象可解鎖(轉讓、出售)的股票數量。解鎖期不得低於3年,在解鎖期內原則上採取勻速解鎖辦法
4、期權一開始不產生任何交易,只是未來的一個意向協議。你可以選擇購買或者放棄行權。到期後你需要現金購買,公司出讓一定的股份。
這是股票期權的另一種變通方式,隨著大量未上市民營企業的出現和發展而產生,在人力資源證券化過程中,股份期權可依法轉換成股票期權,特別適用於解決民營企業及其他未上市公司面臨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勞動者的激勵問題。
Ⅵ 非上市公司現在能發行內部職工股嗎
原則上是不可以的
但是 一些大一點的公司(尤其是打算或者在申請上市的企業)都有發行內部職工股。
比如現在1元或者 2元 發行公司的內部股,將來公司上市的時候發行價可能就是 10元 或者更高
Ⅶ 非上市公司的股份問題 最近公司對員工有個股份認購,對這一塊不了
1、是合法的,很多都這么操作;
2、員工直接持有B股份,間接持有A公司股票;
3、直接分紅從B來,B的收入又從A來。
Ⅷ 我們公司還未上市,但是公司讓我們買股票,這是什麼行為,合理嗎,是否合法
判斷這個問題要三個層次
一是公司能不能上市,這是前提。上市需要很多條件,業績是重要方面,還要綜合判斷行業發展、成長性、歷史沿革、財務規范、守法經營等好多問題。樓主可以比較《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管理辦法》去看一下企業有沒有什麼硬傷。樓主沒有提供凈利潤數,所以還沒法判斷公司業績。 如果年凈利潤在3000萬以上,而且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在30%以上,那上創業板還是有希望的。如果在5000萬以上,那可以上中心板。
二是讓樓主買的是什麼樣的股份。如果是敞開了所有員工都能買,那就算了,因為這樣上不了市,超過200人的內部職工股是不允許的。通常情況下只會讓核心管理層買。如果已經擴大到中層這個范圍了,那就必須要弄清楚是讓你直接買要上市的公司的股份,還是公司的股東公司的股份,也就是直接持股還是間接持股的意思。間接持股的問題是即使公司上市了,樓主也不能自由套現,因為你手裡沒有上市公司的股票,只有你持股的那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司把股票賣了,你才能分錢。或者把你的股票轉讓給其他內部員工,當然就沒法按照市價轉了,范圍也很有限。
三是如果能上市,以何種價格入股比較合理的問題。沒有給凈利潤數,所以也沒法算。通常情況下是用凈利潤乘以一個倍數,最多6-10倍吧,得出公司價值,然後再除以總股本,得出每股價格。對內部員工來講,很多都乾脆參照每股凈資產定價,算是給員工的股權激勵了。但是最近證監會新出台了關於股份支付的規定,通俗的意思就是說以後給員工的股份價格不能太低了,否則在計算上就要扣減公司凈利潤數。
現在上市其實挺不容易的,通過率不像以前那麼高了。兩個比較直觀的辦法,一是找找最近有沒有跟你們公司差不多的企業上市,比較一下;二是打聽一下給你們做上市的中介機構,尤其是券商是哪家,如果不太有名,那風險就比較大了。
最後要提醒,買原始股是有風險的,上不了市就基本算打水漂了,最好問問老闆有沒有回購協議,如果上不了讓他再從你們手裡把股權買回去。
由於不知道詳細信息,只能抽象的說說了
Ⅸ 沒有上市的公司能向員工配發原始股嗎
真有這回事那就是好事。當年網路上市時,那些公司的前台小姐,甚至做飯的阿姨,拿了原始股的現在都是百萬富婆。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