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股市中"私有化收購"是什麼意思
私有化收購-簡單地說就是某個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東向所有的其他股東(包括公眾股東、機構、非流通股東)發出要約收購,希望以一定的價格購買其他股東所持有的全部股票,如能成功,一般會撤銷該公司的上市地位,該公司將不再是一個公眾公司。這里的「私有化」是與上市公司的「公眾化」對應的。
② 某人把某上市公司股票全買下,這就把它私有化嗎
私有化是指公司主動從上市變成不上市(退出交易所)。一般是公司的現有大股東發起。根據交易所的規則,私有化需要發起人邀約收購小股東的股票。
單講大量買入股票的行為,可能只是兼並收購,不一定就是私有化,收購完成了,公司股票仍舊正常公開交易。
不過咬文嚼字的話,真有人兼並收購到把股票集中在一個人手裡了(你說的全買下),那麼他不想私有化也不行了,因為已經不滿足公開上市公司的條件了。
③ 弱弱問一句,如果股票被私有化了,那麼股民的股票將被作何處理
私有化的時候公司會首先在規定的時間內從股民手中回購所有的股票。私有化通常由控權股東提出,以現金或證券的方式,向其他小股東全數買入股份。如私有化成功,上市公司會向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請撤銷上市地位。
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在聯交所的交投並不活躍,或市場上的股價相對每股資產凈值出現很大的折讓;或某些公司的股份的公眾持股量未能達到聯交所的要求;又或上市公司對維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慮等。
(3)購買私有化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一種重要方式就是杠桿收購(包括MBO、ESOP),杠桿收購帶來利息支出的大幅增加,而負債利息可以扣減公司當期的應納稅額,從而為公司帶來巨大的節稅利益。此外,交易導致的資產賬面價值(計稅成本)增加,從而導致了計提折舊的資產原值提高,公司每期提取的折舊也相應地增加了,同樣減少了納稅支出。
由於上市公司股權分散,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分離,掌握公司決策控制權的經營者的目標可能偏離作為所有者的股東的目標,從而產生了代理成本。私有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所有權和控制權再結合,從而有效地降低了代理成本。
④ 對於散戶,買了股票,公司私有化了怎麼辦
散戶可以用私有化的價格,賣出給大股東,私有化者。希望採納。
⑤ 一個人能不能購買一個公司的全部股票
一個人收購公司股票超過5%就要公告,一公告股價就會上漲。所以,實際上也很難操作。
⑥ 請問美股的中概股公司如果私有化,那我持有的該公司股票怎麼處理
上市公司是公眾公司,所有持該公司股票的人都是該公司的股東,哪怕只剩下你一個股東,也必須買了你的股票,他才能私有化.否則是不可能私有化的,你盡管放心.
⑦ 一隻股票私有化是什麼意思
股票私有化就是向發起人或別人向公眾收購股票,收購以後,這個公司就變成了他私人的了,就不再對外公開財務。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資本市場一類特殊的並購操作;與其他並購操作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目標是令被收購上市公司除牌,由公眾公司變為私人公司。通俗來說,就是控股股東把小股東手裡的股份全部買回來,擴大已有份額,最終使這家公司退市。
上市公司私有化的前提條件有兩個:
1、因股票價格過低,市場估值偏低,而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看好,從而使得控股股東認為把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公司更有利於其長期發展。
2、大股東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或同業競爭,並且股權關系相對簡單,大股東有絕對控股的地位,實施私有化可為資本運作提供足夠的空間。
(7)購買私有化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私有化根據不同的依據有不同的分類方法。具體而言,按照私有化手段的不同,上市公司私有化可以分為通過要約收購實現的私有化、通過吸收合並實現的私有化、通過賣殼實現的私有化。其中,通過要約收購實現私有化是指控制權股東或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向目標公司的全體獨立股東發出收購要約,將上市公司私有化。
控制權股東或其一致行動人還可以通過吸收合並目標公司實現該公司的私有化,即與目標公司(被合並方)簽署公司合並協議進行私有化。通過賣殼實現的私有化,是指將上市公司的資產置換出來,同時將殼資源出售的一種私有化方式。依據實施者的不同,上市公司私有化可分為控股股東私有化、外部接管者私有化以及管理層私有化。從私有化的意圖來說,上市公司私有化又可以分為主動私有化和被動私有化。
其中被動私有化又稱為強制退市,是指上市公司因經營不善、業績不佳,不再滿足《證券法》和《公司法》中相關的上市條件時被迫退市。而主動私有化作為資本運營的一種手段,有利於企業更好地整合資源,提升公司價值,實現戰略目標。
⑧ 私有化我的股票怎麼辦
這個 對你是沒有影響的 知識上市公司更換股東 。更多知識交流http://xiangce..com/picture/detail/
⑨ 子公司私有化股票可以不賣嗎我的股票不賣的話子公司可以私有化嗎
母公司股票於子公司股票沒有關系。母公司上市不代表子公司股票也上市。
⑩ 為什麼上市公司提出私有化後股價就大漲
股價是由股票的供求情況決定的,當公司提出私有化時,大家對股價一致有了上漲的預期,結果持有股票的捨不得賣,沒有該股票的則趕緊買進,最終形成大漲。
上市公司私有化是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所有權人直接或由其代理人越權將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以及這些組織或財產的所有權及其派生權利合法或非法地由公有組織或公有財產的全體公民或某一集體所有轉變為個別私人所有的行為及其過程。
上市公司私有化,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殊的退市方式。就是有人把上市公司發行在外的股票買了,不再在二級市場交易。這個操作在國外市場和港股似乎更常見,在A股比較少。
(10)購買私有化公司股票擴展閱讀:
兩起比較經典在私有化案例
1、當當網
雖然最近當當接連讓路人吃瓜,又是鬧離婚,又是股權之爭,又是搶公章。當當也是有過比較輝煌的時候,在美股成功IPO後,上市首日股價上漲了90%,一度超過30美元,當時的大股東李國慶也完成了大手筆的減持,套現2000萬美元。
之後,股價一路下跌,到私有化的時候,只剩下6.7美元,相比發行價也是打了個折。市值也只有最高時的四分之一不到。
當當最後是由李國慶牽頭成立的買方財團,籌集了大約3.789億美元資金,完成了當當的私有化,其中過程也頗有波折,本來還有競價對手,提出了更高報價的收購要約,但最後還是李國慶的買方團與當當網達成了私有化協議。
公司大股東想要私有化,在報價方面還是會有優勢,小股東就容易吃虧,這中間交易所會起到監督的作用,但還是有漏洞可鑽。所以,最後,李國慶他們相當於是在二級市場跑了一圈,先賣了個高價,又用個低價把東西買了回來。
2、美的私有化威靈控股
威靈是在港股上市的,剛開始也是美的從別人手裡買過來,後來成為了威靈的控股股東。威靈控股是白色家電的核心機電部件的製造商,也就是美的的上游供應商。被美的收購之後,公司雖然有非常不錯的市場地位,但利潤表現並不是特別好,股價也一直不高。
市面上有消息說,是美的在做供應鏈的利潤優化,將威靈的利潤轉移到了美的。這個無從考究,但從供應鏈協同的角度,關聯方定價本就有很大可調節的空間。之後,美的就提出了私有化威靈,雖然也有不錯的溢價,但相比之前為美的貢獻的利潤,可能仍是很劃算的一樁買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