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林銀行的經營
經營原則
「我們作為領導、同事、雇員和居民的行為基礎。我們承諾在經營原則的規范下進行我們個人及組織行為。這一承諾幫助我們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公司。隨著美林越來越多元化、全球化,經營原則幫助我們更加確定我們是什麼樣的公司,我們相信什麼,我們期待我們能為自己、客戶和股東提供哪些服務。」
美林在世界負債市場中佔主導地位。在過去的7年中,公司在世界負債業務中排名第一。我們在國際市場中擁有的權利與所處的姿態主要是對世界區域時常的改革性研究:通過2000多個銷售與貿易的專業人員的努力,研究能迎合客戶口味的產品,提供能滿足客戶需求的分析研究,以及分配與貿易中的國際力量。美林在美國的市政債務市場中有很長的領導歷史了,在機構貿易,零售分銷,研發,市政衍生品,以及債務保險領域中不斷取得驕人的成績。
自1980年以來,美林一直是免稅證券的首席高級經理。1996年一年的時間,長期債券的保險額達2200億美元。通過美林發行證券的客戶不但可與市政方面的工業領導保持聯系,還可以與跨越債務種類的領導保持聯系。1996年,13億美元免稅保險的突出成績說明經驗在一級、二級市場中占重要地位。幾十年來 美林一直將資產投入到二級市場中。在過去的幾年中,美林的機構貿易處贏得機構投資者的最高票。
主要業務
投資銀行美林是為企業,機關,政府提供全球咨詢與金融服務的市場主導者。強大的關系網管理,創新,產品開發,持久而不可逾越的道德標准已推動美林在投資銀行產業中首屈一指。美林的國內與國際業務容量超過所有競爭對手。
並購(M&A)通過並購集團,美林是並購交易中的領導性咨詢公司,是在美國和全球完成並購的西方頂尖級顧問公司之一。自1995年以來,美林 已為1100樁交易提供咨詢服務,交易值超過1.2萬億美元。美林為客戶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戰略性服務,其中包括預先反並購策略,銷售,收購,剝離財產,使母公司收回子公司全部股本使之脫離,以及合資企業的服務。美林的並購專家可根據客戶的戰略性需要提供不同的專家建議。他們與美林的其他行業專家密切合作以滿足客戶的需求。
金融期貨與選擇權美林金融期貨與選擇權部通過運用利率,股票和金融衍生品幫助機關客戶進行風險管理與投資決策。我們不斷完善公司在世界范圍的資本市場資源以便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綜合策略。
企業銷售美林通過850多種行業組成的國際化銷售力量,提供給機構投資人廣泛的產品與服務。機構客戶部門負責美林與機構投資人的業務關系,其中包括最大的企業,養老基金,金融機構,政府機關以及在國際上持有主要投資資產的商人。
亞太業務
美林集團於1960年在香港開設第一所亞太區辦事處,主要為私人客戶提供服務。其後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逐步發展投資銀行和證券業務。
今天美林集團已成為亞太區內首屈一指的國際投資銀行。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聘有超過4,500名員工,辦事處遍布曼谷、北京、香港、雅加達、吉隆坡、墨爾本、 孟買、首爾、上海、新加坡、悉尼、以及台北。在每個亞太市場,均就本地情況,結合國際專才,提供綜合而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
在印度,美林集團占合資企業DSP Merrill Lynch百分之九十的股份, 經營全線的國內投資銀行服務。 該公司是印度國內處領先地位的承銷商及債券與股票經紀,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一流的顧問服務。公司同時提供財富管理服務,並在印度進行詳盡的經濟、行業、以及企業研究。至於投資顧問方面,公司由DSP Merrill Lynch基金經理提供多元化的產品以及服務,供個人與機構選用。
在印尼,PT Merrill Lynch Indonesia 是美林與PT Persada Kian Pastilestari 的合資企業,從1994年開始運作。該公司的業務包括投資銀行、股票賣買與研究。在中國,美林與中銀集團合資成立中銀國際基金管理公司。
B. 美林銀行簡介
美林銀行(Merrill Lynch,NYSE:MER,東證1部:8675)是世界最大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目前,美林集團在世界超過40個國家經營,為個人、機構投資者和政府客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摘自同名的網路
C. 美林證券的金融地位
美林證券成立於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綜合投資銀行。其資本額高達235億美元,在《幸福》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證券業第一。美林公司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債券及股票的承銷(1997年以總融資額2480億美元的成績雄踞全球承銷市場之首)、二級市場經紀及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投融資咨詢及財務顧問(目前美林客戶所擁有的資產總額已超過1.2萬億美元),以及宏觀經濟、行業、公司的調研。自1988年起,美林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券及股券承銷商。美林集團在紐約交易所、倫敦交易所和其他許多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交易額均名列首位。美林集團擁有陣容強大、范圍全面的調研分析隊伍。在《機構投資者》雜志每年的「全美最佳研究小組」評選中,美林集團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最強研究實力這一最高榮譽獎。
1997 年11月24日,美林集團以53億美元收購英國水星資產管理公司,使美林資產管理公司成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機構之一,兼並後所管理的資產已超過5000億美元。1998年2月,它收購了日本山一證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業務,並據此建立了美林日本證券公司。至1998年底,美林受委託管理的客戶資產已逾 14000億美元,並以平均每天接近4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但由於美林在銀行、經貿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不景氣,該行2001年第二季度盈利暴跌41%,當季盈利5.41億美元,每股收益56美分;美林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為9.21億美元,每股收益1.01美元。美林首席財務官稱:「目前市場行情表明,美林還沒有改善這種不利狀況的跡象,在未來的第三季度,美林可能比第二季度還糟。」美林是首家獲邀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資投資銀行。1993年,美林在上海的辦事處正式開業。幾年來,美林通過首次公開上市和債券發行等形式參與的中國政府和企業融資項目數量超過任何其他投資銀行,總和接近100億美元。近年來,美林完成的中國融資項目包括:美林作為上海石化上市招股的全球協調人及主承銷商,成功完成的首宗在紐約及香港交易所兩地同時上市的招股項目;1994年美林集團被中國財政部委任為國家信用評級工作的顧問,並獨家主承銷首批中國10億美元全球債券,至今已為財政部發行了6筆債券,最近一筆是為財政部發行的5億美元的全球債;中國首筆1億美元強制性可轉換債券(慶鈴汽車)、深圳高速公路2.13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吉林化工2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江西銅礦2.1億美元及天津發展1.55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
D. 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與證券市場的關系
1、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國際資本跨國轉移愈加頻繁,規模日漸增長,迫使各主要市場經濟國家不得不放鬆管制、金融自由化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全球市場更加開放,客觀上推動了投資銀行業務的國際化趨勢。在當今世界經濟、金融一體化趨勢日益增強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提高,我國證券市場也將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從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國際化的經驗,可以發現:
首先,證券市場國際化是一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及其在國際經濟活動中所佔份額的增長和地位的加強對其證券市場發展所提出的客觀要求;
其次,證券市場國際化是以一國國內市場一定的規模和一定的發展程度為基礎,並與證券市場的規律相互促進、相互推動;
第三,證券市場國際化是有步驟、有計劃、分階段進行的。一般情況下,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的國際化從利用證券市場籌集外資開始,然後逐步過渡到證券市場的全面對外開放;
第四,證券市場國際化過程是一國政府不斷放鬆管制的結果。
*國際著名投行海外擴張時所選擇的組織形式一般經歷了以下的過程:代理制→設立辦事處→設立合資公司或獨資子公司→直接收購投資國知名公司→建立起全球協調管理系統。搖錢術:分層遞進選股法
從國際投行擴張的地區機構來看也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60年代歐洲老牌金融中心→70年代日本新興金融中心→80年代香港、新加坡等亞太新銳→90年代中國、印度等潛力國家。在海外業務開拓方面,美國三大投資銀行也都基本沿襲了這樣一個規律,即發揮自身在本土的優勢,並結合當地特色走出各自的國際化道路。
根據國外經驗,我國證券公司國際化的組織形式可以大致如下安排:代表處→分公司/子公司/區域總部→國際證券控股集團;在地區結構上的選擇可以做出如下安排:文化相近市場→客戶導向市場→新興市場或未發展市場→在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市場設立分支機構,形成國際性的業務網路;在海外業務開拓方面,應根據自身的優勢和經營風格制定重點發展、特色經營的戰略,並根據各項業務的進入成本和投資回報,相應調整不同業務領域的投入,力求達到最佳的業務利潤構成;國際化的進入方式可以考慮以下的路徑:技術合作→聯盟→合資→並購/新設。同時,我國證券公司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要尤其注重風險控制、注重海外業務的盈利能力而不盲目擴張,並注意本地化戰略和文化的融合。
2.美國著名投資銀行國際化進程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全球化趨勢的進一步加快,國際著名投行紛紛加速對海外市場的布局。在這一場全新的搶占國際市場的狂潮中,被譽為華爾街「三劍客」的國際著名投資銀行美林、摩根斯坦利及高盛出盡風頭,他們在證券承銷、企業並購及資產管理等領域取得累累碩果。
美林證券的國際化進程
美林證券是最早一批開展國際業務的美國投資銀行。20世紀50年代,戰後牛市的到來,使得美林在美國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字。在這一時期,美林業績穩定增長,信心日漸提高,同時也拉開了它國際化的序幕。美林在英國、法國、前西德、荷蘭、瑞士、比利時和加拿大等西方發達國家分別設立了辦事處。1960年,美林繼續了50年代的擴張勢頭,在倫敦設立了第一家分支機構。1961年,為了開辟新市場和新客戶,美林開始進入日本市場,並於3年後在日本設立了第一家分支機構。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是美林擴張的初期階段,當時美林在各地設立分支機構之前都是與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通過代理制的形式來開展一些零星業務,而且這些業務主要還是為美國企業在海外發展服務的。它最早在歐洲的辦事處是在日內瓦,當時也僅有一名員工。在後來日益意識到歐洲市場的巨大潛力後,美林才在歐洲其他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辦了辦事處。開展正式的國際化業務還是1960年在倫敦設立分支機構之後才開始的。同時它在60年代初也只是試探性地進入日本市場,直到經過了3年的考察准備,美林才正式在日本成立了分支機構,此時正趕上日本證券市場剛剛經歷60年代初調整後的一個繁榮發展時期,可以說美林抓住了一個正確的時機進入了日本市場。
美林海外業務的蓬勃發展時期是在21世紀80、90年代。70年代末期以後,歐洲各國紛紛取消了各自的金融壁壘,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席捲歐洲。美林在英國設立了分支機構以後,藉助歐洲金融大門開啟之際,以倫敦為中心大力拓展了它在歐洲的業務。在隨後的幾十年裡,美林又在英國設立了Douglas、St.Helier等分支機構,並於2001年在倫敦成立了美林歐洲金融總部。它主要負責歐洲、中東地區和非洲業務,成為這個地區的業務樞紐。美林在歐洲另外一個重要的據點就是瑞士。美林1951年最早在日內瓦設立辦事處,隨後它又將自己的辦事處開到了蘇黎世,它是除倫敦總部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分支機構。在日本市場上,美林也是不斷擴張。從1985年成立美林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MLICM)以來,美林在日本開始了它的投資咨詢業務。1986年,原來的東京辦事處升級為美林日本有限公司(MLJ),並在當年取得了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席位,開始大舉進軍證券市場。同年,它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美林又開始涉足於當時利潤豐厚的私人理財市場,並且成立了美林日本證券有限公司。
美林除了通過自己設立分支機構以外,還通過收購或者合資的方式來迅速搶佔全球市場。最為典型的就是1997年,它以57億收購了英國水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使得美林資產管理業務進入了世界頂級行列,為全球許多大客戶提供了多元化而穩健的資產管理服務。其次,老牌的商人銀行Smith New Court也在1998年被美林投資銀行收購。2000年4月,當科技網路股熱潮方興未艾時,匯豐控股與美林集團合資成立了美林匯豐有限公司,雙方各佔50%的股份,打算5年間投資10億美元,發展網上個人理財服務。這也是全球第一家提供網上理財的金融機構。
在90年代中後期開始,新興國家的巨大潛力也深深吸引著美林的投資眼光。
這個時候,雖然這些國家並沒有像歐洲、日本一樣完全開放自己的金融市場,但是較之以前,對外資的金融監管也已經大大放鬆了。美林充分利用這些國家政策上的變動,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力開拓亞洲新興市場,在香港、台灣、新加坡的證券經紀業務、承銷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發展極為迅速。美林投資管理公司(Merrill Lynch Investment Managers)管理著來自亞洲、日本與澳大利亞客戶的140億美元資金。美林投資管理公司還在台灣、泰國和中國大陸成立三家合資公司。1982年,美林在香港設立了地區總部以更好地開拓亞太市場。除香港分部外,美林投資管理還在新加坡和韓國設立分部,台灣也有分部但是獨立於那裡的合資公司。另外,美林也在印度成立一家合資公司DSP Merrill Lynch Limited,其中主攻的也是美林最為擅長的私人理財和證券交易業務。1993年,美林成為首家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資投資銀行。
從以上美林國際化的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美林近幾年來在亞太新興市場上的擴張相當迅速,同時在歐洲市場的擴張也井然有序,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圖1和圖2的對比中看出。在1998年,美林在歐洲(含中東和非洲)地區的凈利潤比重為15%,到了2006年比重穩步上升到了21%;而亞太地區(含日本)的凈利潤比重在1998年是6%,而在2006年上升到了11%。考慮到美林在日本和澳大利亞這個時期整個業務比重為收縮態勢,所以亞太其他地區的比重是大幅上升的,這說明美林加大了包括亞洲在內的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
E. 有誰知道目前為止全球top20的投資銀行
美國《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雜志是投資界最權威的媒體之一。有美國版、歐洲版和亞洲版三種版本。其中,每年推出的投資銀行排名和分析師排名是其最有特色和最有影響的欄目,躋身排行榜幾乎是每個分析師的夢想。畢竟,大家玩的都是錢來錢去的游戲。因此對於投資銀行來說,分析師就是它的核心資產,能夠最好把握市場,總能為客戶帶來超額利潤的明星分析師和研究團隊就是它的錢眼所在,因此對於能否上榜也是格外在意。
排名 公司
1 Citigroup/Salomon Smith Barney
2 Lehman Brothers
2 Merrill Lynch
4 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
5 Morgan Stanley
6 Goldman, Sachs & Co.
7 Bear, Stearns & Co.
8 Deutsche Bank Securities
8 UBS Warburg
10 Prudential Securities
11 J.P. Morgan Securities
12 Banc of America Securities
13 Sanford C. Bernstein & Co.
14 International Strategy & Investment Group
15 SG Cowen
F. 曾是「世界老大」的美林證券,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美林證券的破敗消失,主要是因為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在這場影響全球的經濟危機中,美林證券受到了超過500億多美院的損失以及資本減產,最終這家公司為了抵還債務,不得不被美國的第二大銀行美國銀行收購,在當初的收購價格大概是440億美元,這家曾經的“美國金融業的百年老店,世界最著名的證券零售商和投資銀行之一,資產管理規模曾經位居全球第一”,最終就以這種方式退出長達95年的經濟舞台。
其實在美國銀行收購了美林證券之後,美國銀行也遭受了很大的沖擊,這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在美銀股東投票收購事宜之前披露美林已經累積的大量虧損,因為這個原因,就導致美銀在收購美林後的一段時間仍然出現了巨額虧損。收購美林,導致美銀在這一年的經濟營收上損失特別大,在這一年裡,美國銀行的收入遠遠落後於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主要是像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和富國銀行的經濟銀行。
所以,對於美國金融來說,美林證券的消失,對整個金融行業的沖擊還是很大的,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G. 美林銀行的基本信息
除了傳統的投資銀行和經紀業務外,還包括共同基金、保險、信託、年金和清算服務。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佔有一席之地。2008年9月14日,美國銀行與美林達成協議,將以約440億美元收購後者。
2008年9月14日周日晚間,已有94年歷史的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二者的合並將造就一家業務范圍廣泛的銀行巨頭, 幾乎涉及了金融領域的方方面面,遍布信用卡、汽車貸款、債券和股票承銷、並購咨詢和資產管理各個方面。[1]
美林證券是世界領先的財務管理和顧問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紐約。作為世界的最大的金融管理咨詢公司之一,它在財務世界裡響叮當名字里佔有一席之地。公司創辦於1914 年1月7日,當時美瑞爾(Charles E. Merrill)正在紐約市華爾街7號開始他的事業。幾個月後,美瑞爾的朋友,林區(Edmund C. Lynch)加入公司,於是在1915年公司正式更名為美林。1920年代,美林公司紐約辦公室坐落於百老匯120號,並且它在底特律、芝加哥、丹佛、洛杉磯和都伯林都有辦公室。
美林集團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資本市場及顧問公司,其分公司及代表處遍及全球六大洲37個國家與地區,雇員達60,000人。
美林通過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來滿足個人以及機構投資客戶的需要。這些服務包括個人理財計劃,經紀證券買賣,公司顧問,外匯與商品交易,衍生工具與研究。作為投資銀行,美林也是全球頂尖、跨多種資產類別之股票與衍生性產品之交易商與承銷商,同時也擔任全球企業、政府、機構和個人的戰略顧問。
美林在全球有超過700個辦公室及15,700名財務顧問,為個人及企業提供以一流規劃為基礎的財務顧問與管理服務,旗下所管理的客戶資產總值達1.7萬億美元。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財富管理公司之一。
美林持有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之一貝萊德美林投資管理(BlackRock)近一半的股權,其管理之資產總值約1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2008年9月15日發表聲明,宣布以接近500億美元總價收購美國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以下為美林公司大事記:
1885年 公司前身成立
1914年 1月查爾斯·梅里爾開辦查爾斯·E·梅里爾公司,埃德蒙·林奇加盟。當年5月,公司在紐約華爾街7號設立辦公室。
1915年 更名「美—林公司」。
1930年 公司將業務集中在投資銀行領域
1938年 林奇去世;公司更名「美林公司」。
1941年 成為華爾街上第一家發行企業年報的公司
1946年 公司建立資金管理學校,就是現在的金融咨詢公司
1955年 公司年簽約額突破10億美元
1956年 幫助福特汽車公司上市,當年為其融資10億美元;梅里爾去世。
1958年 更名「美林—皮爾斯—芬納—史密斯公司」。
1960年 在英國首都倫敦設立辦公室
1961年 在東京開設代表處
1964年 在日本首都東京設立辦公室,收購C·J·迪瓦恩公司,進軍固定收益證券領域。
1971年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
1973年 公司成為了證券投資公司
1976年 資產管理部成立
1982年 在香港建立了地區總部
1985年 作為第一家外國證券公司進入日本證券市場
1993年 成為第一家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國證券公司
1997年 收購澳大利亞的McIntosh Securities Limited
1999年 最後一次榮膺世界最大股票和債券承銷商頭銜,次年把這一頭銜拱手讓給美國花旗集團,同年進入數字時代,在網上開始業務經營
2002年 斯坦利·奧尼爾任首席執行官(CEO)。
2006年 收購美國國民城市銀行公司旗下「第一富蘭克林金融公司」。這家公司主營次級抵押貸款業務。
2007年 10月抵押貸款業務虧損累加迫使奧尼爾卸任董事長兼CEO。
2007年 12月紐交所—泛歐證券交易所CEO約翰·賽恩接任公司董事長兼CEO。
2008年 6月30日前一年時間內,公司抵押貸款相關業務凈損失大約190億美元。公司開始從主權財富基金和其他投資者處募集資金,出售風險資產。
2008年 9月15日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約440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出售給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H. 美林銀行創始人查爾斯·梅里爾,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查爾斯·梅里爾是美國慈善家,還是股票經紀人。梅里爾他一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並將其廣泛用於資助國家的教育事業和宗教組織。梅里爾他還是一個著名的花花公子,他一生有過三次婚姻,有三個孩子,他的外遇事件也眾所周知。但是他的一生也是傳奇的。
在1929年美國大蕭條來臨之前他預測到股市將會遭受重創,他早在1928年梅里爾就開始提醒他的顧客出售手中的股票,幾乎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他。但是他依然相信自己的判斷,及時將公司的大部分股票兌成現款,從而讓美林證券公司逃過了那場大劫難,梅里爾也將由於這一明智之舉而永載美國金融界史冊。
I. 如何理解美林的投資時鍾
J. 美林證券在世界金融界的地位
Merrill Lynch
美林證券
美林證券成立於1885年,是全世界最大的全球性綜合投資銀行。其資本額高達235億美元,在《幸福》雜志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位列證券業第一。
美林公司的業務涵蓋投資銀行的所有方面,包括債券及股票的承銷(1997年以總融資額2480億美元的成績雄踞全球承銷市場之首)、二級市場經紀及自營業務、資產管理、投融資咨詢及財務顧問(目前美林客戶所擁有的資產總額已超過1.2萬億美元),以及宏觀經濟、行業、公司的調研。自1988年起,美林連續10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債券及股券承銷商。美林集團在紐約交易所、倫敦交易所和其他許多股票交易市場的股票交易額均名列首位。
美林集團擁有陣容強大、范圍全面的調研分析隊伍。在《機構投資者》雜志每年的「全美最佳研究小組」評選中,美林集團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最強研究實力這一最高榮譽獎。
1997年11月24日,美林集團以53億美元收購英國水星資產管理公司,使美林資產管理公司成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機構之一,兼並後所管理的資產已超過5000億美元。1998年2月,它收購了日本山一證券公司在日本的大部分業務,並據此建立了美林日本證券公司。至1998年底,美林受委託管理的客戶資產已逾14000億美元,並以平均每天接近4億美元的速度在增加。
但由於美林在銀行、經貿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不景氣,該行2001年第二季度盈利暴跌41%,當季盈利5.41億美元,每股收益56美分;美林今年第一季度的盈利為9.21億美元,每股收益1.01美元。美林首席財務官稱:「目前市場行情表明,美林還沒有改善這種不利狀況的跡象,在未來的第三季度,美林可能比第二季度還糟。」
美林是首家獲邀在中國開設辦事處的美資投資銀行。1993年,美林在上海的辦事處正式開業。幾年來,美林通過首次公開上市和債券發行等形式參與的中國政府和企業融資項目數量超過任何其他投資銀行,總和接近100億美元。近年來,美林完成的中國融資項目包括:美林作為上海石化上市招股的全球協調人及主承銷商,成功完成的首宗在紐約及香港交易所兩地同時上市的招股項目;1994年美林集團被我國財政部委任為國家信用評級工作的顧問,並獨家主承銷首批中國10億美元全球債券,至今已為財政部發行了6筆債券,最近一筆是為財政部發行的5億美元的全球債;中國首筆1億美元強制性可轉換債券(慶鈴汽車)、深圳高速公路2.13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吉林化工2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江西銅礦2.1億美元及天津發展1.55億美元首次公開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