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市公司原股東如何解禁手裡的股票
這個不區分是自然人股東還是法人股東,只是區分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是董監高還是一般股東。
如果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鎖定期是上市後三年。如果是董監高,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任職期間每年只能轉讓不超過25%,離職後半年內不能轉讓。如果是一般的原始股股東,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
還有一些特別規定,是針對在上市前突擊入股情況的。
股東解禁劃分為「大小非」。俗稱的「大小非」指的是因股權分置改革而產生的限售股。「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大非」則是指持股量在5%以上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除了因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外,A股市場還因IPO和增發而源源不斷地湧出限售股。其中,IPO限售股分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份兩種。
首發原股東限售股指開始發行前原有股東限制流通的股份,一般限售期長達三年。根據證監會去年9月份發布的新規,若發行人在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之前12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持有人承諾不予轉讓的期限為12個月,而此前鎖定期為36個月。
首發戰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發行股票上市時,向某些特別選定的對象發行的占發行數量相當大比例的股份。一般情況下,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鎖定期限為3至6個月。而在上市公司增發股份時,針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也要求有一定的鎖定限售期,通常需要鎖定半年。
Ⅱ 股票解禁的當日如何買入
沒有掛賣單的你就買不了,歷史上也有過。
Ⅲ 限售股解禁 想賣出去 應該如何做
1、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應納稅額 = 應納稅所得額×20%
2、實際賣出收入繳稅,個人轉讓收入指轉讓限售股股票實際取得的收入。
3、限售股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採取證券機構預扣預繳、納稅人自行申報清算和證券機構直接扣繳相結合的方式徵收。
(3)股票解禁證券公司需要怎麼做擴展閱讀
1、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後,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稱股改限售股);
2、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後,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簡稱新股限售股);
3、財政部、稅務總局、法制辦和證監會共同確定的其他限售股。
Ⅳ 上市公司股票解禁需要提前幾天發公告
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前必須發布解禁公告,解禁時間以上市公司解禁公告所披露的時間為准。
主要根據是深交所《股權分置改革工作備忘錄第16號——解除限售》的規定,辦理解除限售股份的上市公司其董事會應及時在深交所同意給予辦理其限售股份解除限售後,及時按《上市公司限售股份解除限售提示性公告格式指引》披露相關公告。
Ⅳ 請問股票解禁的相關規定
解禁股是指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
以前的上市公司(特別是國企),有相當部分的法人股。這些法人股跟流通股同股同權,但成本極低(即股價波動風險全由流通股股東承擔),惟一不便就是不能在公開市場自由買賣。後來通過股權分置改革,實現企業所有股份自由流通買賣。
法規
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
影響
解禁股是大小非,股價,所以它會通過下調價格達到這種平衡,另則是因為大小非的成本極低,以股票價格來講有極大的獲利空間,也使它有較強的拋售意願,股票短期波段主要是取決於供求關系,一旦大小非拋售,其它的投資者不願意接盤,就會出海通證券那種連續跌停的走勢. 除了國家股沒有太大的拋售壓力外,其它小非的限售股上市後多數採取的措施,實事就是這樣的,特別是限售股解禁後使現有的流盤股本增加的越大的股票,跌幅越大。
Ⅵ 解禁股的市場操作
「解禁股的走強,很大程度上與機構趁低獲取廉價籌碼有關。」天相投顧首席策略分析師仇彥英表示。
「推動解禁股票走勢強勁最重要的因素還是股票價格,前期大小非的拋售壓力,導致了股價的加速下跌,其價格優勢也更明顯。」
廣發證券策略分析師游文峰也表示,從近期解禁股的表現來看,是大小非解禁壓力短期的釋放,2009年、2010年是大小非解禁最兇猛的兩年,所以減持的壓力仍然存在。他分析,金風科技的走強是機構看好,公司的潛力比較大,因為拋售壓力被提前反應,所以其股價並沒有大幅下跌。實際上也釋放了短期壓力。目前的環境下,再尋找其他合適的投資機會確實比較難。
不過,在年末的這輪大小非解禁高峰中,大量的公司出現驚天大逆轉,其中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在普通的投資者眼中,依然是迷霧重重,外人很難知道其中的真相。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表示,近期大量限售股上市當日不跌反漲,甚至放出天量,其原因存在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是,國家在營造氣氛,以減輕股市2009年的解禁壓力,如果海通證券、金風科技等在限售股上市後不跌反漲,必然能夠增強投資者的信心。此前,國家推出「四萬億」計劃,拯救經濟,並多次出台利好政策,但股市依然再度走弱,就與大小非的拋售有著直接的關系。如果能夠樹立幾個標桿,那麼,就有利於緩解市場對於限售股解禁的擔憂。
第二種,限售股解禁的相關的機構,刻意在營造氣氛,以維持股價。比如,產業資本本身認識到股價的低迷或者估值合理,而套現又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渠道,於是他們不願再賣出,並通知一些機構將有利好消息出台,讓基金等機構去幫忙接盤。
第三種,確實有機構認為,由於前期解禁壓力太大,股價已經充分提前反映了這種壓力,導致了獲取廉價籌碼的機會。
第四種,解禁股相關機構製造陷阱,比如機構根本賣不出去,他就反向操作,讓股民盲目追進,然後再找機會拋售。
在海通證券與長江證券之前,金融解禁股的二級市場表現已經呈現出「拐點」。12月25日,中國太保15.8億股有限售條件流通股上市流通,股價在開盤瞬間創出上市新低後便毅然轉頭向上,並於次日收出大陽線。
與海通證券和長江證券解禁股強勢表現形成對比的是並沒有面臨接近壓力的中信證券。在與海通證券的估值的比價中,中信證券略處下風。
數據顯示,海通證券總市值相當於中信的49%,靜態PB1.69倍,相對中信2.45倍的PB有31%的折讓,也遠低於行業平均4.9倍PB。中信證券PB在上輪熊市中的2005年達到2倍的最低點,也略高於海通證券目前估值水平。
估值的劣勢使得部分機構決心換倉,尤其是因參與定向增發而一直穩坐中信證券二股東的中國人壽集團。昨日的大宗交易顯示,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席位分13筆拋售中信證券股權,累計成交1745萬股,涉及成交金額超過3億元。
分析師對於中國人壽的大舉拋售理解為「換倉」,並認為「在目前二級市場的估值情況下,以及保監會鼓勵險資增持的背景下,中國人壽不大可能如此大幅度高調減倉」,而換倉的對象很有可能就是「近期超跌的解禁金融股」。
明年限售股解禁涉及808家上市公司,解禁股數為1706億股,按照昨日收盤價計算,相對應的解禁市值約為2.2萬億元。與今年相比,上述數據分別環比減少 33.7%、40.3%和59.5%。
目前A股總市值約25.5萬億元,按此計算明年A股的解禁市值占總市值的比例僅為8.5%。僅從上述數據而言,明年整體的解禁壓力要明顯低於今年。
Ⅶ 怎樣辦理限售股解禁手續
(1)解除股份限售手續應當由上市公司董事會代為申請辦理 請。
(2)上市公司董事會應集中申請辦理解除股份限售手續,原則上每半年只能申請一次,但上市公司已集合一批擬解限申請的情況下,可以申請增加辦理次數。
相關規定:
《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管理辦法》第27條規定,改革後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其中(二)就是針對非流通股股份股改後的「限售」規定。
Ⅷ 禁售股解禁如何操作
股改之後 非流通股解禁 可以上市流通 但為了惡意投機炒作 國家規定非流通股一年以內禁止流通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一年以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由於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稱之為限售股。而等到36個月之後 非流通股可以完全流通
Ⅸ 解禁股票是如何解禁上市交易的
解禁限售股過了限售承諾期,可以在二級市場自由買賣的股票。也就是是原來被禁止上市交易,被凍結的股票,現在解除禁止,可以自由交易了。
這些被禁止交易的股票主要來自於上市公司的原始股東的股票,定增認購的股票,公司高管的股票等。無論是什麼股票這些股票本身是被凍結在證券公司的證券賬戶上的,解禁就是解除凍結,個人可以把股票在市場上賣出了。
Ⅹ 股票解禁後需要辦什麼手續,什麼時間都可以交易嗎
1、限售股解禁後,股票按正常的流通股票交易程序即可。也就是,當限售股解禁後,在股票交易系統中,登陸個人賬戶後,委託賣出的數量和價格,等待系統撮合成交就可以了。但解禁股有一個數量和時間的規定,具體的要根據證監會的規定而拋售股票。
2、限售股解禁是指受到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限制的取得流通權後的非流通股可以上市交易。按照證監會的規定,股改後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自改革方案實施之日起,在12個月內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轉讓;
(2)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在前項規定期滿後,通過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數量占該公司股份總數的比例在12個月內不得超過5%,在24個月內不得超過10%。
3、對於個股而言,限售股解禁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也就是說,分析股東是否會將解禁的股票套現,需要分析的因素頗多。如8月份解禁的中信證券,當時解禁的股份被47家股東持有,十分分散。解禁的股數占解禁前流通A股的233.73%。市場普遍揣測該股會引發爭相套現,但實際上在解禁日之後並未出現放量下跌,而且不久便跟隨大盤持續走高。而同是8月份解禁的宏盛科技的募集法人股股東所解禁的股數占解禁前流通A股的99%,解禁日之後便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跌,此後的走勢也落後於大盤。浙江龍盛在解禁日之後也出現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