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上市為什麼只有部分流通股,為什麼總股本不可以全部流通
公司上市前的注冊資本是企業的所有者先期投入的資金,也相當於是公司的總股份,代表著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和佔有權,而上市發行新股是對公眾發行股票的,對公眾發行的話當然公眾的是可以流通的,如果上市前先期的股份也和新股一樣立刻可以流通的話,那就相當於公司的所有者可以把自己目前對公司的控制權轉移到小散戶那裡去,而自己提現,這樣的話就會出現以下問題,一方面公司的控制者很方便的取得巨大套現收益,另一方面他對公司的控制權也會分散、降低,為了不使他對公司的控制權降低,所以一般規定公司的管理者必須鎖定自己的股票3年,3年後才可以流通套現。
當然股票全流通之後,如果公司控制者為了套現利益而不注意對公司控制權的保護的話,加入一味為了巨額資金利益套現也會使自己對公司的控制逐步喪失,國美的黃光裕典型就是這樣的例子,才使得陳曉後來能夠取得對國美的控制權,雖然最終黃家還是艱難的取得了對國美的控制,相信黃光裕家族付出的代價是很高的
❷ 公司上市時發行的那部分股票原先屬於誰
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涉及兩個過程:公開發行股票及股票上市。
公開發行股票是增發的概念。
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後,網上發行的股票即可在交易所交易;而發行股票前的股東所持有的股票則會有限售期的規定或承諾,限售期結束方可在交易所交易。
❸ 一個上市公司一共有多少股份
並不是計算出來的,而是根據發行數量產生的,發行股票的多少要根據公司的規定與計劃。
根據注冊資本,確定發行下限,根據融資量,公司估值等和承銷商,確定具體發行數量。注冊資本就是股本, 1億的注冊資本,就代表1億總股本。 發行數量規定是不低於發行後股本總數的 25% .。1億股本,發行量,基本在3500萬股以上。
比如說一個公司注冊資金100萬,發行100萬份,那麼每股在發行時就是價值一元;而公司資產與有多少股並沒關系,一個資產1200萬的公司,可能只有120萬股,也有可能有1200萬股。
拓展資料
股份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分為普通股、優先股、未完全兌付的股權。股份一般有以下三層含義:
1、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的構成成分;
2、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3、股份可以通過股票價格的形式表現其價值。
❹ 上市公司從股票中拿的哪部分錢
上市是為了融資,購買股票是為了分享上市公司經營獲得收益,相當於小股東,現在還有人這樣想嗎?都是想著在二級市場利用股票的差價套利
上市公司持有的股票數量以外的股票都的錢都被上市公司拿走用於企業發展和經營,至於IPO,就是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招股的發行方式,被社會公眾買走的股票就是上市公司募集到的資金額度。
至於增發,是上市公司擴大股票額度,這個錢上市公司拿不拿的走,主要還要看經營狀況,中國股民喜歡低價股,在A股市場你可以理解為增發股票的錢被上市公司拿走了。
有問題直接聯系我。
❺ 股票與上市公司有什麼關系
股票與企業的關系更像是商品價格與價值之間的關系。股票價格是上市公司價值的體現,上市內在價值是股價的支撐。股票價格圍繞著企業自身的價值上下波動。長久以來,股票是企業的稱重機,短期來看,股票是企業的投票器。
上市公司的業績與其股票的漲跌之間的關系如何?西方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為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信息,因而,在成熟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應該與其業績高度正相關。然而,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中,上市公司股價與公司基本面之間卻並無多大聯系。當前我國股市中的大部分上市公司業績仍與股價變動相背離,然而投資者行為正逐漸趨向於理性化。
上市公司利潤盈虧和其發行的股票漲跌,在短期內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的業績沒有必然的關系,但如果上市公司的業績很好又處於壟斷、或者是行業的龍頭的話,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價格從長期來看是向好看漲的。
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反應成它的股票,在股市的股票基本面上,主要數據是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未分配利潤、公積金等,這些數據好的話說明企業盈利預期強,給股東的長期回報就高,發行的股票就有投資價值;但在二級市場股價漲跌的主要因素還是受到市場的直接影響的,不會因為企業的業績好而股價不跌的。
好公司並不一定意味著好股票。好公司和好股票兩種稱呼,前者是從產業角度來說,能夠在市場中通過出售產品或服務為股東獲取較豐厚的利潤。後者是從資本市場角度來說,能夠使股票市場中的參與者較容易的獲取價差收入。由於產品市場與資本市場的不同屬性,使得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好股票也未必是好公司。就長期投資而言,如果公司融資以後,能夠按照預定的方針迅速把企業做起來,甚至公司的發展超過投資人的預期,這樣的「好公司」實屬貨真價實的。股票價格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比較糟糕的情況是,有相當一批公司在融資以後,公司發展距投資人的期望落差很大。投資人對這類公司的熱情有增不減還好,就怕投資人對這樣的「好公司」耐心全無。投資人唯一能做的就是脫手股票走人。「好公司」慢慢就變成了爛公司、垃圾股。
而且,股票市場很多時候短期是比較有效的,好公司自然就會給高估值,而在這種短期比較有效的情況下,長期的變化就顯得格外重要。當一個優秀的公司開始逐漸變得不如以前優秀時,即使它依然很優秀,但股票往往這段時間也會表現很差;而當一個差勁的公司逐漸有好轉時,往往股票表現會不錯。雖然投資者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預測公司未來是變好還是變壞,但事實上預測總是很難,好公司變壞,壞公司變好也時有發生。另外,股票的好壞跟投資人自身對股票的的判斷也有關系,不同的投資者對同一股票好壞認識也不盡形同。
❻ 企業上市後發行的股票是企業的一部份股份嗎
沒錯,股民購買的是企業的股份!確切的說,是企業股份在二級市場上流通的部分可以由股民認購。
❼ 上市公司可不可以一半股份上市,一半股份不上市呢
上市公司如果是在主板上市也就是600開頭的股票,是可以融資百分之三十的,也就是把股份分為100份,只可以再二級市場(股票市場)上市總股本的30份,剩下的70份是以合同形式在一級市場半流通狀態(也就是大股東持有),中小板和創業板只能融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❽ 上市公司得股票是全流通得好,還是部分流通得好,為什麼
上市企業全部股份都處於流動狀態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意味著企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所有者。
這里有一個問題:「所有的股份都處於流動狀態」;和「所有的股份都可以流動」是兩個有所區別的概念。
一般而言,如果上市企業的創始人;只是把企業上市當作一夜暴富的手段,那麼其瘋狂拋售其持有的股份,自然會對價格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而實現自身財富的增長,更好的辦法是;讓一部分股份在市場上流動,而創始人持有一部分(當然這一部分;也是可以在市場上流通的)。
❾ IPO時上市公司是將自己發行前的股份部分或者全部發行出去,還是新發行一部分股票讓其上市
發行前的股票暫時是不能流通的,需要鎖定,一般12-36個月,期滿後全流通
❿ 股票上市是不是一般只是拿出 一部分股份來賣出,本公司還持有大部分股份吧
有的公司上市,正如你所說,先拿出小部分在市場流通,本公司持有大部分股份。而有的公司會拿出大部分股份進行流通,而上市公司只持有少量的限售股份。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