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理財app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不管從主觀還是客觀標准來評判,理財平台都很難有一個准確的排名。
理財本來就分為很多類,股票、p2p、基金...
但是有幾個比較標準是超越類別的,供參考:
最重要的!風控能力,也就是遇到風險的概率問題。具體點可以看公司是不是牌照齊全、是不是上市公司受監管,不是上市公司的話有沒有靠譜的投資方等等,其次也可以看平台背後的團隊,人靠譜,東西一般也靠譜;
APP使用起來舒不舒服,這個雖然有點偏主觀,但是相信投資體驗對大多數人都是很重要的,比如說以前線下理財,跟你對接的銀行客服態度怎麼樣,業務能力好不好,表現在APP上就是操作流暢嗎?客服功能好用嗎?收費等等清晰透明嗎?
俗話說人的名樹的影,名聲有時候也會放進來考慮,一個平台的知名度有時候是看他的市場佔有率,有時候純粹是因為對方廣告投的多,以及團隊的知名度等等;但是,越多越人用不代表一定好,也可能是有越多人會被坑;如果這個平台很有名,回去考慮第一條,它的風控做到位了嗎?
我現在自己用的三個APP供參考:螞蟻財富(買黃金)、有魚股票(港美股)、蛋卷基金(指數基金)。
『貳』 正規理財排行榜前十名
所謂的理財產品排行榜,基本每個月都會出台新的排名,不同的第三方網站評級方式也不同,排名判定標准不一,導致排名也不同。所以我們不能迷信於排行榜。
不管選擇哪種理財方式之前,我們首要做的,就是測試,或者說自我分析,了解自己是屬於哪種理財偏好,適合什麼樣的理財方式,這樣才能做到「對症下葯」。
比如我個人在理財平台上的測試,是屬於保守型,對於理財產品的選擇上,更應該選擇安全穩健型的理財方式。
根據理財偏好和風險,可以大致分為5種類型:
(1)投機型
典型代表:期貨、博彩
特點:超高風險,超高回報(回報率幾乎為0)
這種方式其實不能算是理財,賭的性質大一些。
(2)成長型
典型代表:股票、股票類基金、外匯
特點:高風險,高回報
相信很多人都玩過過山車,就是這種跌宕起伏,有不少人因為炒股一夜暴富,但也有很多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3)收入型
典型代表:保險理財、基金、銀行理財產品
特點:耗時長,回報慢
安全性較高,門檻一般。但短期不會有什麼收益,須持幾年甚至10年以上,要有足夠的自信。
(4)穩健型
典型代表:信託、固定收益類理財
特點:收益可觀、安全穩健
這類方式比較看好。10%左右的年化收益,安全性高,靈活性強,適合保守理財、偏好穩健的朋友。比如以穩健著稱的無界財富平台來說,固定收益的理財產品,安全性高,適合小白理財。而且通過貴賓專屬注冊投資,還能免費領500元京東購物卡。活動隨時結束,大家不妨試試:領100紅包+500京東卡
Ps:只有通過此頁面,才有這個獎勵。
(5)保障型
典型代表:人壽保險、銀行存款
特點:安全性高,收益偏低
這種理財方式比較傳統,和生活息息相關;但按銀行活期收益2%左右算,有跑不贏通脹的風險,「錢越來越不值錢」。
所謂靠譜的理財,其實可以說成「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所以各種宣傳的排行榜只能說是一個參考信息,並不能成為我們選擇理財方式的絕對信息。
啰嗦了那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另外,這些理財知識可以了解一下:
(1) 理財,不熟悉的領域別碰,輕易別碰,先去了解一番。
(2) 不要復制任何人的理財方式,理財和成功一樣復制不來。
(3) 理財不等於賺錢,要有損失預判。
(4) 沒有一本書、一個人可以成為理財範本,不要過分依賴。
(5) 初級理財建議進行個人職業投資,你的工作是僅次於房產的不動產投資。
(6) 投資不以降低生活質量為代價,任何降低生活質量的投資都是劣質投資。
(7) 記賬是理財的第一步,它可以幫助你建立科學的消費習慣。
(8) 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永遠不要相信低風險帶來高收益的宣傳。
(9) 理財方式錯了,立馬止損,猶豫是理財大忌。
(10) 收益穩定且成熟的理財,可適當負債。
(11) 保險是理財的渠道之一,有風險!先做保障後理財。
(12) 你要具備篩選信息的能力,比如朋友圍的理財信息,直接忽略99%錯不了。
(13) 如果不懂銀行大堂經理推薦的儲蓄理財,乖乖存錢總是錯不了的。
(14)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是「分散風險」的有效方式。
(15) 重疾險就是我們無能為力的偽中產階級為了自己有朝一要拖累家人的重要理財。
(16) 你理財,要知道財去哪裡,了解財的用法可適當降低理財風險。
(17) 理財不要假借他手,親自操作探尋理財方法。
(18) 對於理財小白來說,不傷本的穿梭好過過山車的動盪,股票不要輕易碰。
『叄』 股票杠桿公司排行
你好,股票杠桿公司線下客戶投融資咨詢及互聯網產品開發的經驗及資源,贏得了良好的用戶口碑,隨著平台快速的發展,藉助互聯網創新之勢,旺潤理財已成為互聯網投融資領域的領軍品牌。
『肆』 北京正規的投資理財公司有哪些
隨著我國股票債券市場的擴容,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日趨豐富和市民總體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財」概念逐漸走俏。北京的理財公司也越來越多了,在國貿那塊就有一家叫和瑞資產的,規模挺大的了